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后,同学妈妈每天都在扮乖

作者:芹黄鱼丝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6章

书名:重生后,同学妈妈每天都在扮乖 作者:芹黄鱼丝 字数:3.5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03

塞内加尔总统瓦德和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等的发言充满火药味,强烈呼吁打破不合理的格局,对互联网进行国际监控,实施国际化管理。两位总统还极力要求成立一个总额为亿欧元的“数字基金”,资助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普及和发展,打破目前互联网由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管理的局面。印度、巴西、伊朗等发展中国家明确表示反对由任何单一国家和机构控制互联网,毫不避讳地发表声明说:“就互联网的管理而言,概括起来就5个字:缺乏合法性。在我们的数字空间里,不能就一个国家说了算。”

欧盟作为美国传统盟友,以往在许多重要问题上都给予美国大力支持,不过在这次峰会上,欧盟决定不再支持美国,与其他国家一起呼吁成立一个更大的国际组织监管互联网。欧盟提出两项大胆改革建议:一是成立一个新的论坛,负责制定互联网的公共政策;二是设立由各国政府参与的“合作模式”,一起管理互联网。

为阻挠突尼斯峰会关于互联网根服务器监管的建议,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写信给当时欧盟轮值主席英国外长表示:美国重视互联网管理权,支持ICANN管理和协调互联网;私营管理模式可保证互联网的安全和稳定,建立新的政府间管理体系可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障碍。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以423票对0票通过决议,要求美国政府明确向世界表明,美国控制互联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美国加州共和党议员约翰杜立特甚至说:“美国发明了互联网。它是我们送给世界的礼物,美国的纳税人为其提供了资金,联合国想拿走这个礼物,以增加其权力的举动必须被阻止。”

2009年5月4日,欧盟信息社会和媒体事务委员维维亚娜雷丁呼吁将全球互联网管理机构私有化,提高管理水平,使其更加透明,更加负责任。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应当是一个完全独立和私有化的机构,另外还应有一个对其进行司法监督的机构和一个供政府讨论互联网管理政策和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雷丁建议建立一个由12个成员组成的G12多边论坛,其中8名成员分别来自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3名成员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另一名成员为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主席。这一论坛至少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国际组织可以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论坛的活动。美国迫于各国压力,同意成立一个论坛,但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还很难说。

非拉丁文域名启用的胜利

网络域名诞生于1983年。域名组成仅限于26个拉丁字母、10个*数字和1个连字符。网络域名则由2个或2个以上的词构成,中间由点号隔开,最后边的词称做顶级域名。目前,全球域名体系建立在两种类型的顶级域名基础上:一类被称为通用顶级域名,主要包括.com和.net等,现在共有21个;另一类是建立在国家和地区缩略语基础上的非通用域名,如.cn(中国)或.fr(法国)等,它们每个对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有200多个。然而,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拼写规则,发音相同的词语有时意思也不同,仅用拉丁字母域名有明显缺陷,域名重复率太高。以中文域名和网址为例,人名“张衡”与“张恒”不同,但用拉丁文字母拼写却没有区别。

2009年10月30日,ICANN在第36次理事会上决定,互联网可使用中文、*文和韩文等非拉丁字母文字注册域名。人们可以完全使用本国语言输入网址,不必包含拉丁文字母。在全球17亿网民中,一半以上使用的是非拉丁文字,这项变革意义重大。届时,即使不懂拉丁文字母,网民也可使用本国语言轻松上网,全球网民数量很可能会大幅增加。域名系统在被英语独霸25年之后,迎来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各大语种顶级域名时代,互联网应用上的最后一座英文堡垒被攻破。

根据这项决定,ICANN从2009年11月16日起接受非拉丁文字母域名注册申请。域名变更将分步实施,带有国家代码的域名将率先“变身”,如将“.cn”转变为“.中国”。最终,所有类型域名都将完成语言转化。2010年4月22日,中国提交的简、繁体“.中国”域名国际申请通过了互联网名称与编号分配机构的快速通道评审,这有力维护了全球根域名系统领域的中国主权完整和形象统一。中国网民只需在地址栏内输入“新华通讯社.中国”等中文域名,即可登录网站浏览。在浏览器地址栏中,“.”和“。”是完全等效的,无须再进行输入法切换。“.中国”域名全球启用后,注册“中文.cn”域名,将自动获得对应的“中文.中国”域名,并可同步升级至“中国域名”全球根域名系统注册库,实现全球互联网的访问。例如,收发邮件的地址可以是“张三@互联网中心.中国”。

2010年5月6日,埃及国家电信管理局向境内基础服务商TE Data、沃达丰数据和Link发放“.”(.埃及)*文顶级域名经营牌照,埃及成为首个使用全*文域名的国家。不懂英语的*网民只需在网络浏览器地址栏直接输入*文即可访问网站,这将促进互联网*文内容的增长。全球约有3亿人说*语,但此前网上*文内容不到1%。5月13日,俄罗斯国家域名协调中心宣布,俄罗斯首批两个使用俄文“.Россия”(.俄罗斯)顶级域名网站(“Президентский.Россия”和“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Россия”)已开始运行。

与此同时,ICANN不得不在全球推进“新通用顶级域名”计划,修改互联网通用顶级域名的申请规则,将之前严格限制的顶级域名申请条件改为“任何已成立且有存续资格的公司、组织或机构都可以申请新gTLD”。按照新计划,全球新通用顶级域名种类将会增加数百种,而此前仅有.com、.net、.org等21种。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机构、组织均有申请新通用顶级域名的权利。新域名规则变革将改变全球互联网格局。

“诸侯国”围剿美国搜索引擎

全球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不多,搜索引擎因其高资金、高技术门槛,垄断现象十分突出。美国comScore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2月,Google全球市场份额为68%,高居榜首,搜索次数为878亿次,同比增长58%。雅虎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7%,搜索次数为94亿次,同比增长13%。百度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搜索次数为85亿次,同比增长7%。微软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3%,搜索次数为41亿次,同比涨幅高达70%。排名第五至第十位的依次为eBay、NHN、Yandex、Facebook、Ask和阿里巴巴。掌握了搜索引擎,就掌握了提供资讯甚至答案的权力,进而产生政治、经济和社会驱动力。美国搜索引擎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出于搜索安全和经济利益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打造本国搜索引擎。

俄罗斯的搜索引擎Yandex约占据俄语市场的,Google占。2008年年初,Yandex位列全球十大搜索网站第九位。但是Yandex由外资控制,股东是荷兰Yandex 公司,类似中国百度被美国资本控制。2009年年底开始,俄罗斯大众传媒与通讯部开始讨论Yandex和Rambler搜索引擎的替代方案。2010年年初,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苏尔科夫提出建设全球首个国家搜索引擎,没有外资参与,重在维护俄罗斯利益。新搜索引擎将致力于满足国家需要,如安全接入、过滤内容等。俄罗斯政府认为,搜索引擎是一种影响公众舆论的手段,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利益。

2009年12月,土耳其政府发起Anaposta计划,建立一个国家搜索引擎,并为每一个土耳其人建立一个国家电子邮件系统。2010年2月初,伊朗宣布建立国家电子邮件系统,以绕过Google的电子邮件系统。

德、法、英等国的搜索引擎市场也几乎被美国占领,但经过多年努力,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早在2005年4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就宣布,要建立名为“Quaero”的欧盟搜索引擎。但施罗德大选失利后,德国退出该计划。2007年,德国宣布独立开发新一代搜索引擎“特修斯”。“特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杀死了人身牛头的恶兽米诺牛,靠着一个线团走出米诺斯王的庞大迷宫。德国将“特修斯”定为5年的“旗舰项目”,投资9000万欧元,与工商业界的投资相当。项目邀请了30个大型公司、组织以及研究机构,包括西门子、SAP等。有了本国搜索引擎,德国就不用担心在文化、政治上被国外“任意摆布”。

2010年1月,法国文化部长宣布计划,开发一款足以与Google图书搜索库进行竞争的产品,取名Gallica的扫描文档数据库将成为该计划的基础。早在2006年6月,法国就推出搜索引擎Geoportail,提供法国国内详细地图资料和各种尺寸比例的精确地图,可以辨认地面50厘米以上物体。该搜索引擎使用40万幅卫星图片和3700幅地图照片,由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每5年实施一次更新,推出首日访问量就达500万人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