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成为皇城首富后皇上找我借钱

作者:浆果猫可可 | 分类:女生 | 字数:3.1万字

第8章

书名:成为皇城首富后皇上找我借钱 作者:浆果猫可可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36

刘虎云长得细皮嫩肉,俊目朗星,约莫三十来岁,虽着戎装,但看上去更像一个文士。

刘虎云参拜完毕,朗声道:“禀大王,卑职奉平南将军李靖之命,先到信州报喜:大王在巴蜀征得两万人马,只待朝廷下诏即可开赴信州。”

李孝恭大喜。不仅是欢喜募军成功,更是欢喜有人称他“大王”。按初唐规制,朝廷的郡王并不像后世那样称“王爷”,而是据实而称,所以属下都称他为“赵郡王”。突然来了个人称他为“大王”,当真如饮琼浆。而这刘虎云,显然比张宝相、虎京等人会讲话,将此次征兵的功劳全部加在自己头上。

“快快请起!”李孝恭起身笑道,“你……叫虎云,我军有名校尉名叫虎京,当真是军中二虎!”

“卑职不敢。”刘虎云再次下拜,继续说道:“卑职在蜀州时,常闻大王大名,如雷贯耳。蜀中官吏久慕大王贤德,闻大王募兵,纷纷响应。看来大王破梁之日,就在眼前。”

李孝恭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刘虎云。先前,他见真正能带兵打仗的人都是李靖旧部,眼里只有李靖,心中虽然不爽,但也没有办法。见了刘虎云,心想此人若能收为心腹,也多个帮手。只是,不知李靖与他有无情义?

心念至此,李孝恭抛了句试探的话:“虎云啊,你就别光恭维本王了。此次募兵,全仗李靖将军的辛劳,与本王无关。”

刘虎云正色道:“大王此言太过谦虚。李将军当然是有功劳,不过李将军未到峡江之时,大王就是皇上钦封的抚慰大使,统辖巴蜀军政。大王是皇室宗亲,李将军不过是大王属下,奉命办事而已。卑职以为,大王推己及人、抬举属下,确有王者之风。然而卑职也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将士们是冲着大王而来,大王可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

这话既拍了李孝恭的马屁,又巧妙地暗示李孝恭“军无二主”,让李孝恭心头一震。他不由得仔细打量着刘虎云,见他沉静自若,暗暗点头。他踱了几步,问道:“虎云现任何职?”

“卑职才疏学浅,忝为蜀州参军。”

“参军……嗯,本王看你仪表堂堂,只是不知……”李孝恭沉吟片刻,接着问:“兵法都读过么?”

“回大王,卑职少年时即开始习读兵书,上至孙吴、下至曹公,都读过。”

李孝恭从前跟着李渊,亦是读了不少兵法,但基本处于纸上谈兵阶段。越是纸上谈兵的人,越是喜欢卖弄。当然,在李靖面前,他不敢班门弄斧。如今碰到另一个“饱读兵书”之人,不由兴致大增。当下,他滔滔不绝地向刘虎云提问,刘虎云对答如流,竟无半点差错。

李孝恭十分满意。“考校”了半天,终于下了决心:“虎云,你不必回蜀州了,就留在信州总管府吧。本王缺一个行军司马,一时没有合适人选,就由你担任吧,也好早晚为本王分忧。”

刘虎云磕头谢恩。站在门外的张宝相听了,不由得暗自长叹:流血流汗,不如马屁一串……

正月底,李靖风尘仆仆地回到信州。李孝恭出城相迎。

原来,李靖在邓世洛的引荐下,经巴、绵、梓、汉、蜀、嘉等七州,与州且官吏和部落酋长推心置腹,请求支援。有邓世洛出兵五千垫底,这些州县虽然不愿出兵,但毕竟属大唐管辖,纷纷表示愿意动员子弟入伍。巴蜀地大物博、人口稠密,穷一些的州县出兵,富一些有州县出粮,堪堪凑足了两万人,军粮也凑了十万石。加上邓世洛的五千人,就凑齐了二万五千人。现已准备就绪,只待朝廷发诏。

这个结果,是李孝恭始料未及的。他深知,无论出钱出力,都是割肉之举,弄不好还要激起兵变。李靖深入巴蜀,不知费了多大力气。

“靖公,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表为你请功。”李孝恭这话倒是由衷的。

“不忙。”李靖道,“等诸事齐备,再上表不迟。”

其实,李靖是想向朝廷写一份能撼动李渊的奏陈,以实现自己的职位“由虚到实”的根本转变。这一路之上,他就在打腹稿。

李孝恭听了,就没再坚持。这段时间,他整日与刘虎云谈兵论道。在刘虎云不断强调“为王者须树立权威”的谏言下,他心中一直摇摆的信念得以稳固。是的,李靖再能干,也是他的部下。峡江军中,真正能作主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大唐郡王李孝恭。

若在以前,李靖干了这么一件漂亮事,他会与之聊到深夜。此次,他只是摆宴为李靖洗尘,席间反而谈论巴蜀风土人情,竟将兵事放在一边。

李靖回府后,急召张宝相、虎京、薛宗胜、司马冲腾、顾水生、张素怀来见。

以李靖敏锐的嗅觉,他感觉李孝恭在变化。于是问起因由。

“都是那个狗日的马屁精刘虎云,成天像个奴才围着赵郡王转。”张宝相忿忿地说,“靖公,我真不想在王府当那个鸟校尉。赵郡王耳根子软,喜欢属下吹捧他。”

“宝相,你要以大局为重。”李靖盯了张宝相一眼,“说话这么没遮拦,万一传进赵郡王耳朵里,怕是要生误会。赵郡王是一军之帅,连我都得听他的。你们谁敢造次,小心我翻脸不认人!”

虎京道:“大人,那刘虎云才来几天?就被提升为司马。我们这些老兄弟,提着脑袋为朝廷卖命,干来干去还是原地打转,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司马冲腾道:“虎兄弟少说两句。靖公打了这么多胜仗都没升官,何况你我?”

虎京怒道:“鸟!我虎京在乎官职吗?我的心,大人知道!我跟着大人决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功名利禄,对我虎京而言如同狗屎!我是气不过!”

李靖一摆手,道:“兄弟们不要说了!我知道你们跟着我,受了很多委屈。但现在我们困在峡江,退不能退,进不能进,哪能自己先乱?你们要是认我,以后不要再发这种牢骚;不认,趁早说,免得误了各位前程。”

众兄弟一听,都不吱声了。

薛宗胜年纪大,也沉稳些。他说:“各位兄弟,将军待你们胜似亲人,你们就别让将军烦心了。还是听听将军的高见吧。”

李靖叹了一声,道:“没有你们这些兄弟,我李靖再有‘高见’,也是枉然。既然兄弟们愿意忍辱负重,咱们就得把这仗打赢。宝相、虎京,你俩说说探察的情形;老薛、冲腾、素怀,你们也说说练兵;水生,讲讲造船的事。慢慢说,要说得细一些。”

于是众人将各自掌握的情况说了。李靖听得认真,不时插话。

转眼天已破晓,李靖起身道:“看来,文士弘水军战力,远在我军之上,必用奇兵,方有破敌之机。你们回去歇着吧,容我好好思量。”

众人走后,李靖推窗凝思。雾气如潮涌入,湿了李靖的脸颊。直到下人敲门请李靖用早饭,他才回过神来,对下人道:“拿纸笔来。”

赵郡王府。

李孝恭的案头,放着一份奏疏,上写“平梁十策”。

全文不过千言,其笔势疾如奔马,显然是李靖一气呵成:

一、大唐天授神武,为平暴乱,还黎庶清平,已平诸路反王,王世充、窦建德败势已现,萧铣拥兵虽众,然天下纷乱,民心思定,必不持久。陛下可征调大军,收复南北失地,挤压伪梁,使其孤立无援。此为势攻。

二、萧铣气量褊狭,借后梁之名而起,根基不稳,又猜忌部下,罢诸将之权以营农事,自毁长城。当此之际,陛下宜遣使到江陵讲和,言大唐无力南征,消除萧铣戒备之心,加速其罢兵务农之举。此为谋攻。

三、巴蜀酋长,据地观势,其心未服,尝有反叛之举,实为大害。当此用兵之际,陛下可下诏巴蜀州县,以助兵多寡论其封赏;所募兵勇,量才授任。此举可引巴蜀子弟为质,又能补充峡江水师兵源。此为兼攻。

四、萧铣占据大江,拥舰数千艘,攻江陵必以水师制水师。目下之计,当以信州为本,大造舟舰,广募水军,日夜训习水战,一应才德之士,均擢拔授用。待水军练成,率战舰千艘塞江而下,一战可定。此为水攻。

五、荆州之地,古来必争,因水陆交纵,据有天险,故应以水战为主,陆战为辅。陛下可令黔、峡、襄、郢四州出兵,呈合围之势,使江陵三面受敌,内外阻绝,其军独立难支,必生内乱,其城可下。此为围攻。

六、萧铣部下武有文士弘、文有岑文本,皆勇猛智能之士。陛下宜恩威并济,先派兵以武力挫其锋锐,再遣使分赴州县,说知利害,分化文臣武将,安抚黎民百姓,一旦江陵城破,伪梁州县必附。此为心攻。

七、伪梁南出岭表,东据洞庭,虽拥重兵,然战线状似长蛇,不易遽集。江陵为蛇首,蛇首被袭,蛇身及蛇尾必救。我军宜围困江陵,诱伪梁诸部溯江而上,届时彼疲我锐,以逸待劳,可收萧铣余部。此为诱攻。

八、江陵据险而守,城池坚固,虽合围而不能轻易拔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