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成为皇城首富后皇上找我借钱

作者:浆果猫可可 | 分类:女生 | 字数:3.1万字

第4章

书名:成为皇城首富后皇上找我借钱 作者:浆果猫可可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36

李孝恭写好回书,来回看了几遍,甚是得意。恰在此时,门外卫士报:平南将军李靖到。

李孝恭只得出门来迎李靖。

李靖一身戎装,疾步向厅中奔来。见了李孝恭,行过礼后,急切地道:“赵郡王,我听闻长沙董景珍派人前来送降书,不知赵郡王作何决断?”

李孝恭心想,一定是张宝相告诉你的!由于他一直敬重李靖,就算背后有些不服,但一旦见面,还是保持了那种谦恭。“靖公,我正要请你来商议此事。请坐下说话。”

李靖取得头盔,放在案上,坐在李孝恭下首,道:“赵郡王可否将董景珍书信给我一观?”

李孝恭笑道:“这是自然。如此大事,孝恭岂敢自作主张?”说罢将书信递给李靖。

李靖迅速看罢,道:“赵郡王是否接受董景珍所请?”

李孝恭道:“靖公,这是伪梁内乱的前兆。董景珍投诚,必将搅动轩然大波,有识之士,谁不心归大唐?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皇上派你我经略萧铣,目的是收复岭南,能不用兵则不用兵。萧铣德行浅薄,伪梁立国未稳,像董景珍这样的豪杰他都不能相容,断难成就伟业。我料董景珍一降,岭南州县定会纷纷响应,萧铣就成了孤家寡人,早晚也得投降。你说,咱们大热天在这鬼地方造船练兵,所为何来?若能用谋而破萧铣,何必劳师动众?”

李靖一听,心想李孝恭果真天真得可以!会背几句兵法,就会打仗?他本想说“赵郡王见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事吗”?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若换作别的将领,碰上这种志大才疏的上司,恐怕早就撂挑子不干了。但李靖清楚,对李孝恭,得忍让,否则不仅难以完成平南大计,反而会使自己再陷入灾祸之中——回顾自己不堪回首的经历,他明白了一条真理:顶头上司太强,则没有属下施展才能的空间。

见李靖闷声不响,李孝恭以为自己的主意高,起身道:“靖公,我知道你是将兵大才,希望以武力平灭伪梁,建立不世功勋。然而皇上不停催促我们攻取江陵,显然是等不及了——先前,靖公还因‘迟留’遭到皇上的责问。若仍然没有作为,朝中那些文臣七嘴八舌,对我们不利啊。”

李靖再有涵养,听到这话,气不打一处来。他霍地站起,大声道:“赵郡王是说皇上下诏让安陆公斩我人头的事吗?我李靖行得正坐得端,不怕有人在皇上那里谗言!我算什么?你是信州总管,总揽平南大计,此事由你裁夺便了,李靖告辞!”说罢,也不待李孝恭说话,就起身抓起头盔冲了出去,差点与匆匆而来的张宝相撞个满怀。

李孝恭追了出来。李靖走得快。李孝恭出门时,只听李靖的“白龙”长嘶一声,转眼已出了府门。

“这……靖公怎的如何火大?”李孝恭看着呆了的张宝相道,“我又没说什么……”

李靖策马出了王府,径往巫山江边而去。

江边,顾水生挥汗如雨,正指挥船工往船台上送料。宽阔的岸边,成千上万根上好木材经过晒晾,已然干透。数百船工头戴草帽、腰扎布巾,蚂蚁搬家一样忙得热火朝天。

顾水生远远见了李靖,一瘸一拐地奔了过来。李靖心中一疼,心想顾水生这样的忠义之士,这般年纪还拼命造船,李孝恭居然将平定梁国当作儿戏——一个拥有四十余万大军的强国,李孝恭还想用两万新军“屈人之兵”。屈个屁!除非萧铣脑子进水还差不多。

他的内心涌起一种悲凉——李渊虽然下了手诏,表示“尽释前嫌”,但只封他作了个空头的“平南将军”,既没有明诏这“平南将军”属哪个州府,也没有明确具体职权,也难怪李孝恭在危机化解后只是让他造船练兵,就连招募州县新军这等大事都不与他商量。

想着自己久别妻儿、抱负难伸,李靖不禁悲从中来。直到顾水生奔到近前,叫了他几声,他才回过神来,问道:“水生,舰船造得如何?”

“回将军,首批舰船刚刚铺设龙骨,尚需半年才能下水。待试航之后,方可再造第二批。”

“如此说来,舰船造齐,至少还得一年时间?”

“正是。”顾水生指着岸上一字排开的船台,“要造坚固的战船,木材必须干透,否则会有裂缝。况且这批战舰,属下作了一些改进,使其在实战中优于敌船,因此颇费时日。”

李靖点点头,拍拍顾水生的肩膀:“水生,你是大唐功臣,好生监造吧。总有一天,你造的舰船必能威震天下——请记住,无论谁率军出峡江,你都要尽心配合……”

顾水生一愣,不解地问:“将军,属下可是因为报你知遇之恩,才舍命造船……你看——”他双手互相拍打着手臂,那晒得黝黑手臂上,死皮纷纷掉落。

李靖一阵心疼,不禁落泪道:“老兄弟,难为你了!我对不起你!放心吧,我会向朝廷具陈你的功劳的……”

李靖打马回城,心中说不出的郁闷。刚才,他还讲要向朝廷报请顾水生的功劳。可是细细一想,自己也为朝廷立了这么多的功,李渊岂有不知?若单独报请顾水生的功,就等于向朝廷表明自己有功。可是,南来已有两年多,连一只船都没出过峡江,何功之有?

想起自己与李世民之约,他不禁惭愧起来。李世民灭了刘武周,转而在洛阳与王世充决战,平定北方看来很快就可实现,而自己还在原地打转,李孝恭却以为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简直是白日做梦!

胯下的“白龙”极为神骏。自跟了李靖之后,此马似乎能体会主人的心思。李靖心情不好,白龙无须扬鞭,四蹄如飞,在江边的道路上奔驰,似乎要帮主人消解心中烦闷。

李靖本想到营中去看看虎京他们练兵,最后一转念,干脆回那个简朴的“将军府”算了。然而刚到街口,就见张素怀站在路中央,拦住李靖,道:“将军,姐姐让我来,请你到她住处,说有要事相商。”

李靖一听张素弦要见他,才想起好长时间未去看望这位知音了。心中这些烦闷之事,与属下不能明讲,但或可从这位奇女子那里得到些许安慰。于是勒转马头,跟着张素怀,到了张素弦的住处。

信州的夏天奇热难当。但李靖一进张素弦的小院,顿感一阵清凉。原来,张素弦让侍女在院墙外种了大量青藤,经春夏疯长,攀墙绕屋,翠色如盖。加之屋内传出叮叮琴声,如同洞中滴水,让李靖心神一爽,不禁对自己这般年纪还收不住火气暗自惭愧。

李靖下马进院,琴声立止。张素怀上前打开房门,待李靖进屋,便关上房门而去。

张素弦云鬓高挽,白衣胜雪,面色柔和。她像变魔术似的,将琴轻轻一挪,换成了一张小案。案上,有冒着热气的茶。

“来,请将军尝尝民女的茶,消消暑气。”张素弦一笑。李靖觉得,若此女腿眼完好,天下再难找出与之媲美之人。

“这段太过繁忙,一直未来看望姑娘,还请见谅。”李靖盘腿坐在她的对面。隔着一张小几,美人身上淡淡的幽香沁入鼻孔,让他心神一荡。

张素弦并未与他继续客套,而是直言道:“李将军心情如此浮躁,再忙也是白忙。”

李靖一惊,心想自己与李孝恭怄气的事,她怎么会知道?且看她到底是何用意吧。李靖心念至此,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果然,茶香四溢,干渴的喉头顿时舒爽无比。

张素弦道:“民女不才,但煮茶之道,倒也过得去。赵郡王极善饮茶,特派遣他的侍女跟民女习练茶艺,民女也乐于效劳。不然,民女在信州白吃白喝,也过意不去。”

这话其实等于说:你在赵郡王那里的事,我已经知道了。

李靖叹了口气,道:“不瞒张姑娘,李靖今日犯了大错。只因修炼不够,惹得赵郡王不高兴了。但赵郡王此举,大为不妥。不仅是董景珍之辈是不得已而为之,就算真心投诚,也于事无补。”

“这是为何?”张素弦心平气和地问。

“为攻伐梁国,我数度派张宝相探察过。梁国实力,并不在大唐之下:兵力在四十万以上,仅清江能征善战的水军就有六万。”李靖这些话本来是准备向李孝恭讲的,但因一时气急,没有说出来。“兵力尚在其次,关键是萧铣此人,并非昏君,而是以仁德治国。加之他的祖上对百姓有恩,所辖之地的百姓都拥戴他,决不是董景珍之流能够撼动的。如今董景珍的弟弟作乱,看似梁国内部有隙,实际上萧铣正是要找借口除掉这些绊脚石。倘若赵郡王答应董景珍‘前后夹击’之策,非但不能成事,反而使我军功败垂成。”

“这又是为何?”张素弦为李靖添茶。

李靖道:“时机未到,不能草率行事。若此时与董景珍共同举兵,董景珍必败不说,还会引得梁国的数万水军大举西进,而我军尚未建好战船,恐怕连信州都保不住。”

张素弦点头道:“民女虽不知兵,但听将军一说,也深觉有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