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成为皇城首富后皇上找我借钱

作者:浆果猫可可 | 分类:女生 | 字数:3.1万字

第3章

书名:成为皇城首富后皇上找我借钱 作者:浆果猫可可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36

文士弘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正坐在船头垂钓。小船被波涛掀动,如同一片漂动的枯叶。但文士弘的屁股仿佛与船板焊在一起。不管小船如何颠簸,他竟稳如磐石。就连那摇橹的船工,也是从容不迫,小舟如同掌中玩物。

宽阔的江面上,只有这一条船,也只有文士弘一人垂钓。

最奇特的还是他手中的钓杆,竟是一根长长的铁杵。不过,钓了大半天,仍然没见他钓上一条鱼来。

天近黄昏,一艘快船顺江而下,转眼之间,已靠近文士弘的船。杨君茂站在船头,老远就叫道:“将军好雅兴,末将前来拜见。”

文士弘纹丝不动,也不答话。待两船错身之际,但见他单臂一振,铁杵扬起,一条大鱼飞出水面,落在杨君茂的船头,拼命蹦达。

突然,船舱里一个声音说:“天下能用铁杵钓鱼的人,恐怕只有‘活关公’。”

文士弘一惊,双手握杵,轻点船板,身子腾空飞起。借这一撑之力,他壮硕的身躯居然稳稳落在杨君茂的船头;而他那条小船的橹手,仍然目不斜视,只管摇橹。

文士弘站定后,向船舱内跪下磕头:“微臣文士弘,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舱门被岑文本打开,萧铣含笑着走了出来。

“微臣不知陛下驾到,有失远迎,请陛下恕罪。”文士弘虽年近五十,但对萧铣这位皇帝十分敬重。

萧铣扶起了他,携手进舱,道:“文大将军免礼。朕先前误听谗言,致大将军愤而归隐,心中十分歉疚。朕今日前来,就是要请爱卿出山,以安天下。”

文士弘大恐,道:“陛下此言,折杀微臣。微臣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必舍命报效……不过,这‘大将军’的称谓,微臣担当不起……”

萧铣放开他的手,回身敛容道:“文士弘听封。”

文士弘赶紧跪下听命。

萧铣朗声道:“前水军都督文士弘,忠心大梁,治军有方,将士膺服。自即日起,擢任辅国大将军、兵部尚书,总领大梁兵马,督练水师,授先斩后奏之权。”

文士弘一听,呆了一呆。按制,皇上在一般情况下任命大臣,皆由中书侍郎拟诏,再由专使宣诏。皇上亲授口诏,是天大的恩赐,历朝极为鲜见!

机警的岑文本见文士弘一时没反应过来,赶紧在一帝提醒:“大将军,还不领旨谢恩?”

文士弘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直磕得船板裂了道细缝:“微臣叩谢陛下天恩!臣必肝脑涂地,以报大梁!”

萧铣扶起他,笑道:“有‘活公关’襄助,何惧宵小谋逆?”说着,便令杨君茂将董景奇之事讲了。

文士弘听罢,叹道:“有道是‘欲壑难填’。董氏兄弟虽有功于国,但陛下恩赐已达极限。微臣请旨提兵长沙,将董景珍及余党拿来。”

萧铣摇摇头:“大司马并无忤逆之举,大举兴兵,恐会激起内乱。朕以仁德治国,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待董景珍回朝,一个大将军,一个大司马,文武珠连璧合,定会为朕分忧。”

文士弘当然清楚,这是萧铣的一着妙棋。董景珍的弟弟谋逆,他“回朝”等于是自寻死路,不会有好果子吃。但萧铣高就高在赦免在先,还让张绣亲手杀了董景奇,二王必然对立。董景珍曾为一方雄杰,怎么会只身回江陵任由宰割?但若不回,就是抗旨,萧铣就有了出兵击杀他的理由。

文士弘并非当年与董景珍、萧铣等人一起“起义”反隋的那伙人。他是打渔出身,自小练得一身卓绝的水上功夫,在水上的时间远比陆上多,也不太习惯陆上的勾心斗角。他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峡江的唐军。

此时杨君茂已令船工调转船头,满帆回驶江陵。

文士弘道:“陛下,臣先前辞官,实际上是避开朝中的纠纷,专心探察唐军虚实。目下看来,李靖、李孝恭已增兵两万,通、开、信、归、峡五州全部打通,我军西进受阻,唐军还有伺机东下之势。”

萧铣皱眉道:“朕深知大将军忠于大梁,不然怎么会连高堂子女都不接走?咱们君臣知心,这就不消说了。李孝恭窥伺我大梁久矣,但若论兵力国力,大梁并不输于伪唐。李靖确为能征善战之将,可是当前峡江兵力不过两万,而大梁在清江的水军就有六万,朕倒不是太担心。朕所虑者,正是董景珍这样的开国功臣,如若处置不当,大梁必生内乱,给伪唐可乘之机。”

文士弘点头表示同意。他想了许久才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当乘李世民与王世充大战之际,派遣使者前往洛阳,联合王世充共击伪唐,夺回峡江失地。对大梁有功之臣,当厚加赏赐,凝聚文臣武将之心……”

萧铣虽知文士弘忠于朝廷,但他自当上皇帝后颇为自负,除了岑文本讲究策略的进言外,极难听得进臣下的意见。文士弘的话还未说完,就被他扬手打断了:“大将军说得有理,但朕心头已有计较。王世充自身难保,与他联合属于远水,解不得近渴。况且李孝恭、李靖新习水军,峡江又不能通过大船,只要守好宜都,谅他李孝恭也无法入侵大梁。大将军啊,隋室为何败亡?表面看来是群雄四起,实际上皆因朝纲不振、内乱频生。因此,内腑之病才是祸根,外来侵犯无非癣疥。君主若不能区分二者之利害,岂能长久?”

文士弘一听,就不再言语了。

萧铣看了一眼文士弘,笑道:“大将军之忧,朕也深以为然。不过,李孝恭不足为虑,真正厉害的是李靖。只要设法离间二人,唐军必然自乱,何需用兵?”

文士弘拜服道:“陛下一语切中要害,非微臣能及。”

萧铣欲言又止。君主的心思,臣下断难猜透。萧铣能从一个县令起家,自立梁国,并非只靠他是后梁苗裔,而是有过人的心术。

对君王而言,如何保住帝位才是第一要务。君王对待臣下,往往比敌人更狠。

曾经是第一功臣的董景珍,到了如坐针毡地时候。

在接到萧铣诏书的当日,他找来心腹悍将楚俊仁,商议对策。

楚俊仁道:“大司马,皇上这一招极为歹毒。景奇将军被杀,大司马若是回朝,只怕难逃毒手。”

董景珍惶然道:“当初我起兵时,不该推萧铣上台。如今他大权在握,敌他不过,如何是好?”

楚俊仁道:“依属下看,当今天下大争,但只有新唐才有能力平定天下。大司马一方雄杰,何不借此机会,派人暗中投书李孝恭,再举兵前后夹击江陵?”

董景珍大喜,当即派心腹绕道前往信州,投书李孝恭。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三十章 一语惊悟梦中人

信州,赵郡王府。

李孝恭接到董景珍的书信,高兴得拍案而起,对侍立一旁的张宝相道:“宝相,真是天助我也!董景珍是伪梁柱石,当初萧铣还是借他之力才当上这个伪皇帝的。董景珍被逼无奈,心归大唐,实乃皇上洪福!”

其时张宝相为从六品王府校尉,负责保卫李孝恭安全。当然,李孝恭心头非常清楚:表面上看,这是李靖为了他的安全,让最得力的部下服侍他。然而,另一层不可说破的心思,就是李靖让张宝相跟随李孝恭左右,好随时向他秘报李孝恭的行动。

自到峡江以来,李靖的七百旧部逐渐扩展,成了训习新军的主力。名义上,李靖的“平南将军”属于虚职。但实际上,舰船是李靖的部下顾水生在督造,新军是虎京、薛宗胜、司马冲腾等在训习,李孝恭这个信州总管,既不懂船,又不知兵,在具体操办上只得依赖李靖。

封了赵郡王的李孝恭与原先那个谦卑的赵郡公相比,则多了些武断。自从他平复开、通二州以后,虽然认为李靖能打,心头也对李靖感谢和尊重,但对李靖旧部只听李靖的而对他只是面子上服从心怀不满。在造船练兵诸事上,李靖事必躬亲,他提的意见总是这不对那不行,让他心头着实恼火。这下好了,董景珍主动投诚,看来梁国内部发生变乱,攻取江陵的机会来了,他可以作回主了!

见张宝相没有吭声,李孝恭大为不悦,沉下脸道:“宝相,如此好事,你好像并不高兴?”

张宝相抱拳行礼,道:“赵郡王,属下位卑识浅,不敢妄议。不过属下想,如此大事,是否听听靖公的意思?”

“靖公?”张宝相不说还好,一提李靖,李孝恭心头就不爽了,“靖公主要职责是造船练兵,这等事情难道本王做不得主?”

张宝相见他不高兴了,只得道:“属下并非此意。先前,属下曾率小队到梁国侦伺,这董景珍确为萧铣手下第一功臣,故旧众多,有他来投,自然对我们有利。不过,据属下探知的情况,萧铣立国以后,施行仁政,减免赋税,百姓十分拥戴,一个董景珍不能影响大局……”

李孝恭很不耐烦,挥手止住张宝相,道:“你下去吧,本王自有主张。”于是命人好生招待董景珍的密使,亲自斟词酌句,要为董景珍回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