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犹待昭阳/犹带昭阳日影来

作者:木浮生 | 分类:奇幻 | 字数:6.4万字

第18章

书名:犹待昭阳/犹带昭阳日影来 作者:木浮生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1:08

他如今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可是谁也无法保证待他百年之后,子孙能永享鼎盛。

徐敬业走后,心直口快的田远从屏风后出来怒道:“这个叫叶骏的,真是该死的东西!我朝哪有异姓封王的先例,若真如此,姓徐的这等嚣张气焰恐怕真要将朝堂弄个轩然大波,触犯众怒了。”

尚睿与贺兰巡相视莞尔,眼神颇有深意。

月底,李秉立再次上疏,恳请皇上应允他解甲归田。

尚睿拿着折子去了承福宫。

太后说:“平日里,哀家想见你都见不着,今日倒好,不请自来了。”

尚睿笑道:“儿子每次到承福宫都是喜不自胜,哪知母后却这般不待见儿子,伤了儿子的孝心。”

太后忍着笑,戳了他脑袋一指头:“好你个喜不自胜。”言罢,命人将他素日里最爱吃的几样点心果品呈上来。

“你每回来都没好事,捅娄子了?”太后又问。

尚睿听见问话,将手里的点心放下,接过帕子抹了抹手,随后从袖子里掏出那道折子。

“李秉立又上折请辞了,这回他直接递给儿子的,儿子觉得不妥,还是请母亲过目。”

“你上回不是替我驳了他吗?”

“是,这不又来了,他说他旧伤未愈,新疾又犯,年老体衰,实在是不行了。”

“南域前有蛮夷,后有藩王,朝中武将难当大任者少之又少。”太后思忖道。

“上次儿子就叫王清禀过母后,儿子觉得徐阳合适。”徐敬业有二子,长子徐阳,幼子徐子章。

“徐阳是不错。他自小跟着你舅舅在军营长大,没有帝京里那些富家子弟的习性。况且,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是你亲表哥,兵权还是在自家人手里,哀家才觉着踏实。”

“母亲说得极是。”

“可是……”太后蹙眉。

太后没把这个“可是”接下去,尚睿却知道她言下之意。

后来,王清终于忍不住问尚睿:“当时,若是太后只取不舍,如何是好?”

尚睿乐道:“这就像去明姜巷的赌坊押大小,看运气了。”

王清抬袖擦汗。

贺兰巡拍拍王清:“王兄,皇上跟你说笑呢。”或许只有他和田远才知道,哪有什么押大小,那葫蔓和虚悬的魏王之位已使太后有取有舍。

她要保徐家万年不衰,也容不得除她以外的人染指儿子的帝位。

六月,李秉立抱病请假,朝廷特准其赋闲在家休养。

七月,徐子章接印赴任。

八月,太尉徐敬业请辞兵权,受封魏王兼任太尉一职。皇帝念其劳苦功高,特准王位世袭罔替。

从太祖皇帝开国以来,从未出现异姓受封为王的先例,而且世袭罔替,顿时朝堂上下掀起轩然大波,一众元老忠臣愤愤不平,高呼徐家不除难以平天下。

波澜如这一年帝京的暑气,久久未能消散。

十月,徐敬业请辞太尉一职,仅余魏王封号。

田远问:“徐敬业这样就放权了?”

贺兰巡道:“还差得远。”

帝京由夏转秋似乎只是一眨眼的事情,不觉间湖里稀疏的荷叶已经从叶子边开始枯黄了。

夏月路过翠烟湖的堤岸,突然就驻步不前。

东北处是奢华飞扬的皇宫角楼,下面的城墙恢弘肃穆。

“小姐,舅夫人催着回去呢。”荷香在夏月身旁提醒道。

她遥看远处发愣,目光呆滞。

“小姐?”荷香见她毫无反应,就在她眼前摇了摇手。

她这才收回心神,将子瑾临走前留给她的玉佩收起来。

路过明姜巷,听见酒楼里面传出丝竹萧瑟之声,隐隐还夹杂着东域口音的吟唱,夏月不禁停下来,侧着耳朵聆听。荷香见状,红着脸,过来拉她:“小姐,别在这种地方久待。”

左边沽月楼门口的姑娘听见了,一扇帕子:“哟——我们这种地方怎么了?走过这里还能让你沾了晦气不成?”

荷香见别人听见她的话,尴尬地垂头不语。

夏月刚想开口替荷香解围,转身之间,熙攘人群中一个模糊的身影远远掠过。

一瞬间,喧哗的闹市似乎都在耳边沉寂。

即使只是远远一瞥。

那样的侧影仍让她心中一动。眼见那人在人流中远去,她挣脱荷香的手,想从地上找颗石子之类的东西,待她再次起身时,人已经完全不知去向,只剩下陌生的行人还在穿梭,独独剩她愣在原地。

“小姐,怎么了?看见谁了?”

夏月满目怅然:“大概看错了,子瑾他怎么可能来帝京。”

他们打小从未分开过这么长时间。闲下来的时候,总是在惦记他吃得可好,睡得可好,会不会有人欺负他,旧疾犯了没有?还有就是那些人……他们对他好不好?要是有了危险,楚秦、楚仲是不是在身边?

回到陈家,天色已渐灰暗。

本以为舅母又会摆出脸色,哪知她却有事出门了。

夏月母亲陈氏的娘家过去在外地做药材生意,如今家里还有一个弟弟。陈老爷过世后,药材生意变得艰难起来,夏月的这位舅舅便在几年前迁到帝京,一边做药材一边开了个医馆。舅舅大半时间在南方跑药材,不常在家,所以全家上下就靠夏月的舅母裴氏打理。

对于外孙女的投靠,陈老夫人是高兴得欢天喜地,裴氏虽不乐意,但是看在夏月每月拿出来补贴家里的那些家用分上,还是拿着笑脸相迎。

小院里,老夫人在绣着几只上天的白鹭,夏月蹲在旁边静静地看了半晌,老太太转过头来笑,皱纹叠得更深:“姑娘大了就是不一样,你小时候哪有这么安静,就跟个假小子似的。”

荷香闻言憋不住笑出声来。

夏月瞪了她一眼:“我去泡茶。”

“其实小姐一直都很躁,后来就一下子不对劲了。不知是不是老爷过世的缘故。”

“唉——她舅舅不在,她舅母毕竟是外人,我一个老太太在家里说话又不怎么作数,也难为你们了。”老太太长长地叹了口气。

荷香听着没答话。

本来夏月确实打算只是看看老太太,尽一份最后的孝道,毕竟这是她唯一在世上的血亲,而后就离开帝京,没想到老太太身体那么差……

老太太是个明白人:“她舅母脾气不好,按月儿的个性怕是在这里待不住的,可是孤苦伶仃地去了别的地方我又放不下这个心,就只能硬要她落脚陪我。”

“小姐就是跟我说,要是我们就这么走了,老夫人肯定要伤心的……”荷香见夏月端着茶回来,立刻向老太太使眼色,两个人均噤声,不再谈论。

天色渐暗,院子里再也坐不住,挪回了屋子里。老太太忽而想到什么,悄悄问道:“前些日子你舅母在场,我也不便问,尉家那孩子呢?”

“子瑾与楚秦、楚仲四月去了南域。”夏月一边摆筷子一边回答。

“他们就放心你一个人上帝京来?”

“我来看您,他们能有什么不放心的。”夏月避重就轻地说。

老太太若有所思地点头:“唉……那孩子也不容易,那么大的事,亲眼看到家里的人都死了,身子骨又那样,我都以为养不活了。”

夏月拿着筷子的手在空中停顿了稍许。

那些事情她是从别的地方听来的。子瑾从不曾告诉过她,仿佛已经成了一节消失的记忆,毫无声息地就被时间抹去了。高辛玉上浸透着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以前他会用一种淡然的表情说:“我不记得了。”可是她知道,他怎么会不记得。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的古玉。

十一月,在南域做药材生意的舅舅陈惬又带了一批货回帝京。

他是个四处闯荡过、见识很广的人,所以夏月空下来就喜欢坐在店铺里听他聊天,螺山的白茶、蓝田山的美玉、青芜的逡砚,益州的山水……不知不觉眼界开阔起来,那些郁结于胸的情绪也渐渐化去。

眼见就到万寿节。

每年到了这一天,太后都会在京畿的颐山寺施斋。据说当年皇帝意外出生在这座寺庙中,那时太后难产却有惊无险,所以每年便在此广结良缘。

帝京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会来凑热闹,吃斋饭是假,讨个吉利是真。

夏月对此十分不屑,哪想舅母却是十分执着。因为老太太身体不好,舅母便硬要带着夏月同去。

哪知道万寿节的头一夜,下起了鹅毛大雪。

帝京的初雪,姗姗来迟。

夏月带着荷香跟舅母在离颐山还有一里开外的地方,就发现因为天气不好,人和车都太多了,全堵在大路上过不去了。

这些人倒也不着急,干脆各自下了马车,也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都拉扯着话题叽叽喳喳地闲聊着,见舅母也参与其中,夏月觉得无趣极了。

“荷香,你跟舅母说我去那边林子里走走,路通了来叫我。”没等荷香回话,她就朝树林里走去,步子很快,像是从一个窒息的氛围中逃脱出来似的。

只下了一夜,雪就积了厚厚一层,但比早些时候小了许多,可以不撑伞。

脚底“咯吱咯吱”声有节奏地响起,还有系在腰带上的银铃的清脆碰撞,渐渐让她的心情舒缓下来。不觉已能看见树林深处的寺庙高墙了。又走了几步,眼前豁然开朗,是一块空地,地上的雪已经被打扫过,堆在四周。没有了树枝的遮掩,光线也比周围明亮许多。

空地正中有个挺拔的青色身影背对着夏月负手而立,他凝视着空地中央的石桌有些出神,而那桌子上除开一层白雪以外并无他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