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那时汉朝(七部精校)

作者:月望东山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6章

书名:那时汉朝(七部精校) 作者:月望东山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45

所谓甬道就是露天地道,这种建筑的特征是两旁修筑高墙,既可防敌突袭,又可不受交叉路口干扰。

张耳从城上望下来,看到章邯修成的甬道,他绝望的心都要滴出血来了。甬道是火道,巨鹿城是铁锅,城里的人是生牛肉,王离是炊夫,章邯是搬柴工,秦军如此煎熬巨鹿,不要说生牛肉,就是猪骨头也要被熬烂。

绝望不已的张耳,只好向天下诸侯发出了江湖求救号。同时,张耳选派两员干将悄悄地溜出城外见陈馀,叮嘱他们不管使什么手段,一定要逼迫陈将军出兵!

张耳派出的这两员干将,一个叫张黡,一个叫陈泽。张耳之所以不派使者,而改派他们出城,那是有一定意图的,他的意图就是,如果陈馀怕死不肯出兵,那么就跟陈馀彻底翻脸逼他借兵,让他率兵支援巨鹿。

这是不是办法的办法,为了逼迫陈馀,张耳已经想好了一大堆狠话,以下是他的两员大将替他向陈馀传达的话:

陈馀,我和你是多年的生死之交,眼看着我和赵王被王离当骨头汤熬,你拥兵数万却不肯前往救助,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大哥?如果你是个信守承诺的人,为什么不敢跟秦军决一死战,况且出战未必就能失败,只要咱们里应外合,求生机会绝对不少于两成。

张耳这番话,可谓字字如刀,刀刀穿心肠,陈馀连忙对张黡、陈泽解释道:我没有去救张大哥和赵王,不是因为我怕死。我之所以迟迟不出兵,就是等待机会为他们报仇。如果你们非逼得我出兵不可,我这几万人打上去,肯定就像拿牛肉喂饿虎,这样双双灭亡有什么好处?

亏陈馀还能说出如此推脱之辞,地球人都知道,所谓刎颈之交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说什么等待机会为大哥报仇,战争的机会难道仅仅是靠等出来的吗?再说了,王离攻势迅猛,如果一味等待下去,巨鹿城不就成了死城吗?

不,坚决不能就此放过陈馀。于是,张黡、陈泽继续揪着刎颈之交四个字不放,态度坚定地对陈馀说道:将军不要多说了,如果你是讲信用的人,请与我们大哥同归于尽!

陈馀这下真是无话可说了,估计世界上再也找不出如此狠毒之话,兄弟相扶相帮从来都是两厢情愿之事,哪有这样的大哥,落难了还要拖兄弟一起下水,还美其名曰以死证义。

得了吧,张耳,你不就眼红我手里这几万兵吗,既然咱们一起喝过鸡血,订过盟约,那就派几千人给你做个人情吧,不然天下人还以为我陈馀真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呢。

陈馀只好很无奈地对张黡、陈泽说道:这样吧,我给你们五千兵先冲上去探探路,后头我再去接应你们。

什么探路和接应,完全是胡扯。明眼人一看,这路根本就不用探,王离这二十几万人列的队,足可以围成一个大沼泽,五千人往沼泽里探路,这不是找死吗?更何况,王离的军队全是正规军,他们可是长年在大西北击匈奴,修长城,顶着凛冽的大风成长过来的。而陈馀这几万人,不过是临时凑起来的杂军,他们没有太多的骑兵,更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陈馀送给张黡这五千兵,说白了不过是五千只羊罢了。以五千只羊去试几十万只狼,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但是,救人心急的张黡和陈泽,哪有空去管那么多,他们就像多年不摸兵的心痒之人,一领到兵就立即拉到战场冲刺。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带走陈馀这五千兵,就像带着五千个肉馒头去打狼,结果路没探到,这两人也统统成了肉馒头被王离的大军吃掉了。

这下轮到陈馀叫麻烦了。这就好像说,张耳骂陈馀是土财主不肯借钱,现在好不容易借了五千大洋让张黡、陈泽带回去,可钱还没到张耳手里,就被秦军抢了去当喝酒钱。到时如果张耳说我不借钱给他,反而把他的人杀掉了,那纵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了?

怕说不清,那就慢慢说吧。

此时,诸侯们收到张耳的江湖呼救后,纷纷发兵救赵。燕齐两军,包括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带一万军队赶往巨鹿。但是,当诸侯们到达巨鹿城外时,全都作壁上观,没有一个敢出手。诸侯们共同的看法是,面对章邯和王离互相倚重的强大秦军,谁先动手谁先死,唯一的办法就是像陈馀所说的,等待机会。

城外的人等待,城内的人也在等待。张耳跑上城去,看到城外的诸侯们都按兵不动,眼泪都急得快要掉下来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们都说等,到底想等谁呀?

还是让张敖来回答他的亲爹这个问题吧:他们等待的,就是项羽同志。

【二、项羽和宋义】

前面我们讲过,章邯干掉项梁后,以为楚国不足忧,所以才放心北上。其实,章邯这步棋是走错了,因为他走的这么一步,楚国元气迅速恢复,并且一夜之间就冒出了两个天下最难对付的人,他们就是项羽和刘邦。

项梁死后,本来属于项氏家族的军权,最先并没有落在项羽手里,也没有落在刘邦那里,而是落在一个徒有虚名的人身上,他就是被项梁扶起来的傀儡——楚怀王。

自古以来,傀儡之所以为傀儡,是因为他身边有强势人物控制,傀儡有继承权,强势人物也有继承权,所以有些人当了一辈子的傀儡,想翻身都翻不了。然而在这些傀儡中,楚怀王却是个例外,项梁一倒台,他趁项羽羽毛还没有长全,迅速把楚国的大权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楚怀王知道,他要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必须做两件事,一件是打压项羽,千万别让他有所动弹;另外一件就是迅速培养自己的人,建立势力圈子。

事实上,以上两件事,楚怀王都做到了。首先,他召开了一个军事研讨会,决定兵分两路打击秦军,章邯和王离作为秦朝的两支主力军,正在攻打赵国,张耳和赵王歇危在旦夕,所以楚国主力军必须北上;另外一支非主力军向西攻打咸阳,抄掉秦二世老巢。

这是一个完美的军事设想,那么谁能担任这两支抗秦军队的主帅?

关于人选问题,其实楚怀王心里早就有底了,负责北上救赵的大将军是宋义,负责攻打咸阳的是刘邦,项羽的任务就是当宋义副手,随军北上。

宋义之所以能迅速崛起,要归功于一个朋友,他就是宋义替项梁出使齐国时,半路上遇见的那个齐国使者。齐使者,尊号高陵君,名显,姓氏已不可考,人称高陵君显。当初章邯袭击项梁前,他在路上听了宋义那番悠着赶路则避祸的高论后,半信半疑地晃悠着到楚国,发现事情果然不出宋义所料,项梁战死,楚军上下一片惊慌,连国都都搬到了彭城。

这个高陵君,或许是宋义救了他一命,又或许是实在佩服宋义之远谋及才干,当他听说楚怀王要选拔楚国的大将军时,立即前往推荐宋义。推销别人当然要懂得打广告,高陵君替宋义向楚怀王打出的广告词是:宋义还没等到双方交战就看到失败的征兆,这才是真正掌握兵法的军事专家,大王想做大事,宋义必能为您独当一面,建功立业。

高陵君这广告是吹得够响的,但是人证俱在,你不服还真不行。当楚怀王芈心同志听到高陵君这番话时,他心里就更有数了。宋义曾经是他的人,他们在项梁手下都是被排挤和被控制之物,可谓是同病相怜,如果宋义真如前面所述那么有才,两人联手对付项羽,又能干出一番事业,岂不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于是,芈心同志立即把宋义召来面试考核。所谓考核就是一问一答,也就是两人席地而谈,内容为当今天下军事大计,类似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他们交谈了一席话之后,芈心同志心情大悦,立即任命宋义为楚军总司令(上将军),项羽为副司令(次将),范增为参谋(末将),其他部队一切将领也都归宋义领导,号为“卿子冠军”。

卿子是公子哥的意思,是一种尊号。宋义为上将军,全军中级别最高,所以又称冠军。可以这么说,宋义率领的这支队伍是全军最厉害的,楚军最厉害的部队都拉去救赵了,可见芈心是志在必得。

宋义才干如何,姑且不论,芈心此举可谓用心良苦。在过去的岁月中,他一直活在项梁的阴影之下。如今项梁死了,他要拿出毕生的政治资本豪赌一把,以此证明给诸侯看,我芈心不是无能的王,我和你们一样,不但有着扫遍天下的雄心壮志,还有着坚强如铁的战斗意志,更有着气吞山河的王者之气。我,楚怀王,将是无坚不摧的王!

所以在芈心看来,宋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时刻站在宋义的背后。宋义的灵魂就是芈心的灵魂,宋义的命运代表着芈心的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败荣辱只在此一举,宋义,我这一生就交给你了。

公元前207年,十月,冬。又是新的一年。

宋义率军出发了。芈心站在彭城之上,望着宋义远去的背影久久无法平静。他仿佛听到了宋义那自信十足的承诺:楚王,我办事,您放心。

楚王不只要承诺,更要看结果。将军一路珍重,我等你的好消息。

楚王留步,我决不辜负您的一番厚望。

宋义向芈心挥一挥衣袖,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北挺进。楚军行至安阳(今山东省曹县),宋义命令军队就地驻扎,听候调遣。

此时,安阳离巨鹿直线距离只有二百四十公里。全军做好最后的准备,士兵们都相信,决战的时刻就要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