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召唤死者

作者:约翰·勒卡雷 | 分类:奇幻 | 字数:6.4万字

第14章

书名:召唤死者 作者:约翰·勒卡雷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54

他放下了铅笔。

这样的话,杀萨姆·芬南的人感觉焦虑,是认为他不应该跟一名安全部官员有言语接触。也许那是某个外交部的人。但必然,他也认识史迈利。一个芬南在牛津便认识的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怕被曝光的人,这个人以为芬南会说出来,或者已经说出来了?而要是他已经说了出来,那史迈利理所当然也得被干掉——要迅速灭口,趁他还没把这些写进报告里。

那就解释了为什么芬南会被谋杀,而史迈利会被袭击。这还是有道理的,但不是很充分。他已经尽可能高地搭建了一座纸牌屋,而他手头上仍然有牌。那艾尔萨呢,她的连篇谎话,她的串通一气,她的心惊胆战,又该怎么解释?那车子以及八点半的电话呢?那封匿名信呢?要是凶手害怕史迈利和芬南接触,他就不会通过告发芬南来引起注意。那么又会是谁呢?谁?

他躺了下来,合上眼睛。他的头又抽痛了。也许彼得·吉勒姆能够帮帮忙。他是唯一的希望了。他头晕目眩,痛得厉害。

第09章 细致梳理

曼德尔把彼得·吉勒姆带进病房,自己笑得春光灿烂:“人带到了。”他说道。

这次谈话很局促;至少吉勒姆感到不自然,因为回想起史迈利突然辞职,也因为在医院病房见面而感觉不适。史迈利穿着蓝色短上衣,绷带之上耸立的头发肮脏凌乱,左边太阳穴上还留有深色的瘀伤。

极其尴尬的沉默过后,史迈利说:“嘿,彼得,曼德尔已经跟你说过我的遭遇了。你是个专家——对东德钢铁代表团,你知道多少?”

“真是纯洁得跟被吹散的雪一样,天呐,除了突然间解散。相关的也就是三个人和一条狗。他们就住在汉普斯特德的什么地方。初来乍到时,谁也不清楚他们的目的,但在过去四年里,他们还是表现得很好的。”

“他们干的是什么工作?”

“天知道。我看他们到这边来是想说服贸易委员会打破欧洲钢铁市场的垄断,但是遭到了冷遇。然后他们找上领事方面的工作,重点是机床和成品,交换工业与技术信息之类的。他们要什么并不重要,这比较能让人接受。”

“他们是何方神圣?”

“呃——两个技术人员——某某博士教授跟某某博士——还有几个女的和一个打杂的。”

“打杂的是谁?”

“不知道。一个专门摆平乱子的外交官。军情局里面有他们的记录。我看我可以把详细资料发给你。”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不介意,当然不介意。”

然后又是一阵尴尬的沉默。史迈利打破僵局:“照片应该能派上用场,彼得。这你可以弄得来吗?”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吉勒姆略显拘谨地把视线从史迈利身上移开。“其实我们对东德钢铁代表团了解并不多,这你也知道。我们只不过是零零碎碎地了解一些情况,但总体而言,他们还是个谜。如果他们是在收集情报,就不会打着外交或贸易的幌子——因此,假如你对那家伙的判断没错,而他却是钢铁代表团的人,事情就古怪了。”

“哦。”史迈利平静地应道。

“他们是怎么收情报的?”曼德尔问道。

“我们只知道几起没什么关联的事件,单靠这些来概括还是挺难的。在我印象中,他们直接指使德国特工,指挥员和情报员在情报区并没有接触。”

“但这样的话肯定对他们有很大的限制,”史迈利喊道,“你可能得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等到你的情报员去国外会面。他可能连必要的掩护都没有,根本没法出行。”

“嗯,显然这会约束到他,但他们的目标看起来都是鸡毛蒜皮的。他们宁肯跑到国外去——瑞典人,外籍波兰人,接手一些短期任务,让他们去技术约束少一些的地方。也有例外的,他们会安插一名情报员驻守在目标国家,他们自有一套情报体系来运作,这符合苏维埃模式。”

史迈利这会儿一直在倾听。

“事实上,”吉勒姆继续说,“美国最近拦截了一个信使,这让我们多少对德国的手段有所了解。”

“比如说?”

“比如说,永远不要在约见的地方等,不要在规定的时间见面,而应该提前二十分钟,识别标记——所有寻常的小把戏都不过是给低级情报长脸。他们也会在名字上做文章。一个信使可能要跟三四个情报员接触——一个指挥员可能要管到十五个那么多。他们从来不会给自己起假名。”

“什么意思?很显然他们一定要这样做啊。”

“他们会让情报员去自己起。情报员选择一个名字,随便什么他们喜欢叫的,然后指挥者采纳。说白了就是个骗人的花招——”他停了下来,一脸狐疑地看着曼德尔。

曼德尔立马抬起了脚。

吉勒姆靠坐在椅子上,想知道自己是否能抽口烟。后来他还是勉强克制住了。这时候若来根香烟应该还是挺管用的。

“怎么说?”史迈利问道。曼德尔已经向吉勒姆说过他跟斯卡尔先生的谈话了。

“这就对头了,”吉勒姆说,“很显然,这就跟我们掌握的情况对上了。但那个时候我们还有很多事情不太清楚。要是金发妞是一个信使,这就有点奇怪了——至少从我的经验来看——那就是,他应该使用贸易代表团作为据点才对。”

“你说过钢铁代表团已经来了四年了,”曼德尔说道,“而金发妞第一次找上斯卡尔也是四年前的事情。”

好一阵子大家都没有说话,后来还是史迈利认真地说:“彼得,这是有可能的,对吧?我的意思是,他们要是从事情报活动,那不仅要有信使,还要有一个据点。”

“嗯,当然,要是有什么大动作要策划,他们还是需要的。”

“意思就是说,他们可能会让一名高级驻地情报员参与进来?”

“嗯,大概是。”

“假定他们有这样的一名情报员,像麦克林①或者法克斯②那样的,那他们可不可能会在这里建立一个据点,用做买卖的名义打掩护,不用来从事情报活动,而仅仅是掌控这名情报员?”

①麦克林(1913—1983)英国人,苏联间谍,最早向苏联透露了“马歇尔计划”的真正企图。

②法克斯(1911—1988):英国人,苏联间谍。

“对,有可能。但是这个任务难度很高,乔治。你推断的是这个情报员由国外遥控,由信使传信,而信使则听命于钢铁代表团,钢铁代表团正好是情报员私人的守护神。那肯定是名高端的情报员。”

“我没有这么推断——但也八九不离十了。我相信这个体系需要一名厉害的情报员。别忘了我们只知道金发妞来自荷兰,而这也只是他的一面之辞。”

曼德尔插了个嘴:“这个情报员——他会跟钢铁代表团直接接触吗?”

“天呐,当然不会啦,”吉勒姆应道,“他很可能有个应急程序跟他们联系——一个电话代码或者别的什么。”

“那怎么运作呢?”曼德尔问。

“因人而异。可能用一个错号系统。你从公共电话亭拨一个号码,说要找乔治·布朗恩。对方跟你说那里没有乔治·布朗恩这号人,于是你道个歉把电话挂了。这个时间跟地点是事先安排好的——紧急信号就包含在你要找的那个人的名字里。之后就会有人去那里了。”

“钢铁代表团还会做什么?”史迈利问道。

“难说。很可能给他钱。安排一个收报告的地方。指挥员会给情报员安排好一切,这是肯定的,然后通过信使告诉他要做的事。他们密切按照苏维埃原则行事,就像我说的那样——即便最小的细节也会通过指挥安排妥当。混这行当的人没多少自主性。”

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史迈利看了看吉勒姆,又看了看曼德尔,然后眨着眼睛说:“金发妞没有在一月和二月去找斯卡尔,对吧?”

“没错,”曼德尔答道,“今年是第一次。”

“芬南通常会在一月、二月滑雪。这四年来他是第一次没去。”

“我琢磨着,”史迈利说道,“我要不要再去见一次麦斯顿。”

吉勒姆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笑着说:“你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去。他要是知道你脑袋被砸了,肯定很高兴。我私底下认为,他会以为贝特西也在海岸线上,但不用担心。跟他说你在某人的私人庭院里逛荡,结果被人袭击了——他会明白的。还要跟他说说袭击你的人,乔治。你始终没见到他的脸,记得么,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是东德情报局的一名信使。麦斯顿会当你后盾的,他一直都这样。特别是当他要跟部长汇报的时候。”

史迈利看着吉勒姆,一句话也没说。

“同样,在你的头被人砸了之后,”吉勒姆补了一句,“他会明白的。”

“但是,彼得——”

“我明白,乔治,我明白。”

“呃,等我再跟你说件事。金发妞通常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二去拿车子。”

“那又怎么样呢?”

“那正是艾尔萨·芬南去韦布里奇剧院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