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围满很多人?”
“是的,因为大岐岛神社是在山顶上,四周都是山,仅以一条斜坡路通往下面,那间神社本来就是位于有着一大片杉木林的山顶上。”
说话的人是二子山。
“很早以前,大岐岛神社就伫立在山顶上了,但最近,神社四周的杉木林都被砍伐除尽,变成平地,建了停车场。为了能让车子开到那个停车场,就建造了一段呈螺旋状环绕的车道。”
日照向大家解释。
“以前是利用龙卧亭前面的道路上山,大岐是座岛山。所以上山的路就是依山形而建,一直绕一直转,好像漩涡一样。”
“我觉得形状像蚊香。”
“没错,像蚊香……不对,蚊香的弧度太平了,那个山路没那么平,非常陡峭,感觉蛮危险的。”
“好了,别再讨论它的形状了,顺着那条山路走,最后抵达的目的地是哪里?”坂出问。
“那条山路就是通往山顶的神社,还有四周新建的停车场。”
“为什么叫大岐岛山呢?”我问。
“因为那座山的位置是在玄界滩的海面上,也就是所谓的海面岛山,地处玄界滩海面的中心位置,自古以来就被奉为‘神域’。一直以来,大岐岛山就是通往朝鲜半岛的中途岛,因为它刚好在海的正中央,也成为了航海人的守护神,早在有遣唐使的年代,它就是大家信仰的对象。海神会降临在这座海岛,而这个岛全都属于宗像大社的境地。这是一座绝壁之岛,无人居住,也禁止从这座岛上带出一草一木。如果在岛上听到任何话语消息,回到陆地上,绝对不可以透露半句,因为那是神的对话,人们不可以随意传播。而且,直到现在,都还禁止女人入内呢!”二子山跟大家说明。
“什么?不准女人进去?”通子很不服地发了一下牢骚。
“因为大岐岛山附近的土地全都位处玄界滩上,所以那座山看起来就像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岛屿。”
“啊,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所以幕府末期,就在那座山顶上盖了神社。但是,附近的人都不去这座神社膜拜,神社都快维持不下去了。到了明治年间,自从关家老爷搬来这里住之后,吸引很多平民百姓也跟着进驻这里,形成了聚落,后来宗像大社就派神主来管理神社,才能有今天的大岐岛神社。”二子山说。
“大岐岛神社是一般人对它的俗称,正式名称应该是这样,山叫作大岐岛山,神社的名称是冲津宫。后来因为汽车普及,为了住在山脚下的信徒们方便停车,神社就将大岐岛山山顶的杉木砍掉,弄出一块圆形空地,再请来工匠铺好水泥,建了停车场。”
“所以现在神社和停车场周围,还保留了很多大型杉木。真的很高,就这样围绕着神社。”接话的人是日照。
“感觉上就像一片杉林在俯瞰着神社,四周都是大型的杉木。”
“神社四周的大杉木是神木,所以不能砍掉。”二子山解释着。
“那么,新尝祭又是什么样的盛况呢?”我问。
“啊,那个,你是问新尝祭的盛况吗?”日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缓缓道来,“每逢新尝祭时,通往神社的路上总是排满了长长的车阵。像去年秋天的那一次,所有的车子都停在山路上,车里面坐满了信徒,都要去参加新尝祭。”
“参加新尝祭膜拜的人全都坐在车子里?”我问日照。
“是的。”
“为什么会坐在车子里?神社不是有停车场吗?为什么不将车子停到停车场?难道车子不准开进停车场吗?”
通子问道。
“那时候的停车场要空出来,因为要在那里举办祭神仪式。”说话的人是二子山。
“祭神仪式?”
“这件事以后再说。”日照赶忙解释。
“可是,为什么人一定要待在车子里呢?”通子又问。
这次轮到二子山说明。
“对老百姓来说,新尝祭是庆祝农作物丰收的感谢祭;对商人来讲,是祈求事业兴隆的祭典,所以,车子当然也算是做生意必备的道具之一。祭神仪式在下午五点举行,仪式开始的前一个小时,神主会在神殿念祝词,这个时候,每位信徒都必须坐在将神社包围起来的车子里面。”
“从四点到五点,整整一个小时吗?”
“是的。坐在车子里听神主念祝词。”
“应该听不到吧?”
“没错,听不到,但是可以听到太鼓的声音。”
“难道祝词是太鼓声……”通子问。
“不是那样啦,是先念一段祝词,接着再咚咚咚敲鼓。然后再念祝词,再咚咚咚敲鼓。”
“啊,原来是这样,也就是说……”
突然,日照在一旁用力点头。
“你想得没错。那时候,整座山都是人,是一大堆人,黑压压一片。所以,如果想顺利地从大岐岛山下山而不被人发现,这根本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吗?”
“绝对不可能。”
“我懂了。可是,那条山路不是呈螺旋状吗?这样的话,路
和路之间应该也是螺旋形的吧?”
我问日照,但他摇摇头。
“就算是螺旋形的,也不可能避人耳目成功地逃走。虽然山路呈螺旋形,但在绕圈处设置了固定车轮的装置,防止车子停在路上时滑下山,当时整条山路排满了车子,就像一条长长的串珠,排列得很紧密。”
二子山接过话,继续跟大家说明。
“而且,五点一到,所有的人都会下车,他们不走车道,而是走进山白竹林里,直接攀爬神山,来到最上面的停车场。这是当时的规矩,大家都要遵守,这就是所谓的新尝祭。等你实际参加祭典时,你就会明白我说的话。因此,绝对没有地方可以躲藏。”
“原来是这样。可是,那位巫女是什么时候消失不见的呢?”
“这个嘛,在四点前她才跟男朋友碰过面,两个人约好在神社大殿见面。到了五点,当所有信徒都来到神社时,已经找不到她的踪影了。”
“既然是这样,那她会不会躲在神社里面呢?”我问。
“没有,没找到。信徒当中有人是警察,一听说巫女不见了,马上就去找人。”
“可是,神社里不是有所谓的神殿吗,神殿是不能给人看的。”通子说。
“听说那里也让他们看了,神主菊川先生开放所有场地让大家去找人。找遍了整个神殿,每个箱子和米缸都找过了,就连榻榻米下面也翻过来找。”
“地下室呢?”
“那里并没有地下室。地板下面、储物处、厕所,那位警察全都找过了。”
“检查屋檐了吗?”
“也找过了。”
“屋顶上面呢?”
“找过了。”
“怎么可能!”
“既然是在神社失踪的,该不会是神明把人藏起来了吧?”
日照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失礼的话。
“就算是神要把人藏起来,也需要时间挖洞……”
“不可能,不可能!根本没有可以埋人的地方,神社附近的腹地全都是水泥地,剩下的,就是一片山白竹林。而且,摆在储物间里面的把铁铲都很干净,就算有沾到泥土的,上面的土也都是干燥的。”日照为大家分析当时的情况。
“那么,信徒后来有任何反应吗?”
“后来信徒就全部来到停车场,看菊川先生进行供佛祭神的仪式。”
“供佛祭神仪式?要做哪些事呢?”我问。
“神主手上拿着弓,缓慢地绕行神社一周,然后气势十足地站在神社前方,面对神社开始射箭。神主必须从背后抽起一支支的箭,朝神社射去。那位菊川神主说,这个仪式是秋季大祭典最重要的部分。”二子山说。
“戴着一顶黑漆帽①,一身白衣装扮,在头的左右两侧佩戴头角。”日照又接着说。
①成年男子的一种礼帽。
“头角?”
“是的,像鬼头角那样,擦得亮晶晶的铁头角。”
“为什么要戴那种东西……”我问二子山。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们属于不同的宗教系统。
不过,大岐岛社会不会是多多拉教的信仰系统?”
“多多拉教信仰系统?”
“也有人称为摩多罗神①或八幡神②,能保佑打铁顺利,是日本所特有的对于铁的信仰。日本有一段时间供奉过这尊神,我记得应该是在室町时代吧。”
①天台宗常行三昧堂的守护神,头上戴着中国唐朝的铁角帽,身上穿着日式的猎装,双手打鼓。
②八幡宫的祭神,被封为广神天皇,坐在主座位置,日本人自古以来把他当成弓箭手武士之神供奉。
二子山解释给给我听。
“嗯,我想起来了。”接话的人是日照。
“我曾经在佛教经典中读过有关这位神明的事迹,不过,这应该是日光轮王寺的供奉神明才对。”
“啊,对了,东照宫好像也是供奉这尊神明的,佛教和神道真的不一样。”
“那个应该说是德川教。摩多罗神的话,不是只有铁匠信奉,所有从事金属相关行业的人,都会供奉这位神明。”
“而且好像也跟所谓的鬼怪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