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崔氏玉华

作者:沈芳好 | 分类:奇幻 | 字数:6.9万字

14 死而复生

书名:崔氏玉华 作者:沈芳好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5:06

听见王氏叹气,二娘便扭头看了过来,王氏连忙掩饰着冲她一笑,爱怜的握住女儿的小手,轻轻揉摸起来,崔玉珍不明就里,只当母亲这是在褒奖安抚她刚才没有发脾气的意思,便懂事的说道:“娘你放心吧,七娘不懂事,我不会和她计较的。”

说完,又为自己特意叫的这声七娘而得意的笑了出来,,王氏见女儿娇憨的样子,心中暗叹,也不知道自己如此护着女儿是对是错。

说话间,车外突然传来一阵人声嘈杂,好像有人拦住了车子,与车夫低声说着什么,过了一刻,坐在车辕上的婆子隔着门帘说道:“夫人,永嘉坊的管事来说,永兴坊门外有些状况,让我们车子最好绕道到东边直接往南下去。”

“永兴坊?有什么事情吗?”王氏好奇问道。

帘外婆子与人交谈了两句,再回禀的时候,声音都有些变了:“回禀夫人,那管事的说,虽不清楚具体是个什么状况,不过据说看到有锦衣卫出入。”

听到锦衣卫三个字,王氏立刻收起了好奇心,知道此地绝不是说这些话的地方,连忙催促车夫赶紧绕道回府。

回到府里打发二娘回去更衣,王氏便吩咐紫檀去外院说一声,若老爷回来了便进来通禀,谁知等到各房都用了晚膳,崔泽观还没回来。王氏不由有些奇怪,崔泽观这阵子鲜少在外面留宿,且自己今天去了永嘉坊,按理他今日该会来正房商量一二的。王氏又想起白日里的事情,便猜测难道是永兴坊真出了什么事端,可想来想去,却实在想不出现在的永兴坊还能有什么可折腾的。

这永兴坊,是卓王李华的府邸,卓王,乃当今圣上李盛三弟,也曾是圣上最信任最器重的人,他在延和11年,平定了“隆庆之乱”之后,为驱逐进犯北疆的回鹘可汗拉赤羽的大军,又亲领唐军出战,却不幸战死沙场,如今永兴坊只住着卓王妃与世子孤儿寡母的,真不知道还能有什么事情能引得锦衣卫出入。

因心里有事,王氏本就睡的不熟,谁知卯时刚过,门外一阵喧哗,依稀听到小丫头子在叫老爷的声音,王氏一惊,连忙命守夜的靛蓝替自己梳洗,刚刚穿好了大衣裳,崔泽观就进来了。

“老爷怎么这个时候进来了?”王氏有些慌乱,她很少有不施脂粉面对丈夫的时候,崔泽观却一点也没留意,他先叫靛蓝给自己倒热茶过来,一边说道:“昨日半夜才回来的,就直接睡在了书房里了。”

王氏一看他的脸色,便知他有事要说,连忙接过靛蓝拿上来的茶水,打发她们都出去了,崔泽观接过王氏递上的热茶,喝了一大口,有些迟疑的说道:“卓王家那个老大.....竟然活过来了。”

王氏一呆,半响也没反应过来丈夫所说的是何人,难得露出一副懵懵懂懂的表情,好一会儿子,才迟疑的问道:“卓王家的老大?是那年,被胡人残害了的那个吗?是叫...叫纪哥儿的那个吗?”

见崔泽观点头确认,哪怕是王氏这样性子沉稳的,也不由提高了声音连声追问着:“怎么会呢,都这么多年了,怎么会又活过来了?这些年他又在哪里呢?这这,这莫不是碰到胆大妄为的骗子了吧......”

崔泽观摇了摇头,说道:“昨日,是太子送他回卓王府的,听说今天就要进宫面圣了,那孩子从小和太子一起长大的,说是背上有一块斧形胎记,甚好辨认,而且按着卓王府里传出的话来,那孩子相貌犹如卓王再世,不会搞错的。”

听崔泽观这样一说,王氏才渐渐冷静了下来,她默默思忖着什么,然后抬眼看着丈夫,低声问道:“老爷你是说,他并没有先回卓王府,而是先去找了太子?”

崔泽观听了这话,不由深深盯着王氏看了一眼,他如今年纪越大,反而往王氏这里来的多了,初时自己还没察觉,后来发现原来自己很多话与别人都无法细说,这王氏倒成了最佳人选,毕竟是氏族大家的小姐,见识上苏娘榴娘等人无法比拟的。

像今日这事,王氏果然一听就抓住了关键,卓王嫡长子李纪多年后死而复生,不急着回府,却先去找了太子,纵有千种理由,也难免不叫人多想,毕竟卓王府如今的小主子是只有九岁的嫡次子李纶,一旦到了岁数,以圣上对卓王的情谊,那必是要封嗣王的,等到将来太子登基,一个亲王也必是囊中之物,可如今这个李纪回来了,那这一切的一切按理都当属于他的,兄弟两人又非一母所生,如今卓王府又正是继王妃顾氏当家,这卓王府的形式顿时微妙起来。

昨日在永嘉坊里乍一听到此事时,崔泽观可远不如王氏敏锐,并未想太多,还只当是一桩奇闻异事在听,后来看着堂兄和几个幕僚神色凝重,又听了各人隐晦的言语,才慢慢悟出这背后的种种,崔泽观现在尤其想和王氏再多聊聊此事,昨日里,他隐隐觉得堂兄的态度有些过于凝重了,后来堂兄打发他先走,却留了三四个心腹幕僚秉烛密谈,让他越发觉得有些疑惑,却又理不出个头绪。

“堂兄对永兴坊的事情,好像很是在意......”崔泽观故作随意的嘟囔了一句。

王氏小心的看了他一眼,面上不露声色,心中却可谓是被激起了一番惊涛骇浪。

她依稀知道卓王虽故去多年,但于军中余威犹存,而如今随着四皇子逐年长大,太子与娘娘的关系也日渐微妙起来,这军中势力谁都不敢小窥,原本这卓王府可是与永嘉坊关系极好的,这李纪一回来,这水岂不被彻底搅浑了。

王氏犹疑良久,却没把心中所思所想都如实说与丈夫,毕竟如此禁忌的话题,并不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该随便议论的,更何况堂兄既然都不与老爷谈及这些,自然有他的顾虑,王氏心中对自己丈夫的能力那是心知肚明的,有些事,还是不知道的更好些。

且不说王氏如何三言两语把这话糊弄了过去,那永嘉坊的正院北房里,安国郡公崔泽厚也正在与夫人顾氏说到此事,他本是要到书房小憩一会儿的,见顾氏特意等他,便过来了。

顾氏遣了下人出去,自己亲自给崔泽厚按压着酸胀的肩膀,轻声说道:“郡公爷,妾身还有些不明白,虽这李纪回来的十分蹊跷,难道现在还能再追究当年的事情不成,六年过去了,谁还能再翻出天去,如今最坏不过就是将卓王府交回于他手中,我那妹子不仍还是他的嫡母,他一个年级轻轻的嗣王,何足惧哉?”

原来这卓王继王妃顾氏,正是顾氏的堂妹,两人一贯交好,两府关系也十分密切,这李纪莫名死而复生,顾氏一来是关切堂妹,二来自然知道此事对自己府上与娘娘都颇有些干系,但见崔泽厚竟备夜挑灯与幕僚商谈此事,便有些担心起来。

崔泽厚微微动了动头,示意顾氏帮他松松头皮,顾氏连忙上下轻轻抓捏起来,手法十分娴熟,崔泽厚闭眼休息了半响,才缓缓说道:“此事倒也不是怕别的,只是担心,于卓王府一事上,君心难测啊......”

顾氏一愣,心想当今圣上想的都是皇后娘娘所想的,颁的旨意都是郡公爷您亲手写的,还何谈什么君心难测呢?崔泽厚似乎读懂了顾氏的沉默,又说道:“圣上的性子很少为何事执拗,这卓王便为其一,时间过去的长久了,六年前的事情很多人便也忘得差不多了,不过圣上,那是一时一刻也没忘记过的......”

顾氏被崔泽厚说的心头一震,仿佛有些鲜明的画面从已有些褪色记忆中跳了出来一般,弱冠之年的卓王,竟然领军击退了进犯北疆的薛延陀大军,班师回朝之时,朱雀门下,那身姿如天神般的小将,银盔红缨、长刀赤马,突然抬眼缓缓环顾四方,如刀刻般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笑容,却不知看迷了长安城内多少小娘子的眼和心,她顾氏姐妹,一个嫁进崔家,一个嫁入卓王府,至今仍被奉为传奇,实在是分不出来谁更幸运些,可当时自己的心里,是否也曾偷偷的羡慕过堂妹几分呢?

崔泽厚自然不知道顾氏心中所想,仍继续说道:“当年卓王战死后,虽其部下感其恩勇而大败拉赤羽的回鹘大军,一举夺回了蔚州与定州,可那日圣上在接到邸报时,却毫无一丝欣喜之意,当下便吐血晕厥了,如今这心悸的毛病,也都是那时留下的根,这李纪,又是在卓王入葬后没几天就走失的,偏偏还都传说在他尸身边找到了胡人惯用的弯箭头,圣上心里这根刺,可是扎的极深的,这李纪今后在圣上心中的分量,恐怕是难以估量啊......”

话说到这里,顾氏便也大概明白了丈夫的意思,她心里突然想起那个传言,便追问道:“都说是太子送他回府的,可是真的?”。

见崔泽厚点头,顾氏心里便有些纷乱纠结起来,想了想,还是忍不住轻声问道:“郡公爷,如今,元娘和太子的事情可否要早做定夺......”

话还没说完,便见崔泽厚双眼一睁,冷冷的瞟了过来,顾氏顿时惊醒,连忙俯身赔罪,低声道:“妾身逾矩了,请公爷赎罪。”

半响,崔泽厚才说道:“起来吧,此事今后不可再多妄议一句,你只管准备好尽早将那几家的小娘子接进来便是,这几日也切不可与卓王妃有何往来。”

顾氏连忙一一应下,崔泽厚便起身要走,顾氏见他脸上依然阴沉,自然不敢挽留,只跟在身后送他出去,崔泽厚走到门边,突然又停了下来说道:“对了,你自己不要去卓王府,不过派可靠的人把上次从南疆所得的疗伤膏子多送些去,听说那李纪好像破相了,说是左脸上留着好大一条疤,半张脸都毁了,昨日进永兴坊的时候,还吓坏了好几个胆小的小丫头子。”

“破相了?”顾氏一听,也不由惊叫出声来,又连忙应下派人去准备东西了。

而离的不远的永兴坊,也同样有人整夜未眠,一只纤细雪白的手死死的攥着一柄精巧象牙头梳,啪的一响,梳子竟生生的被拗断了。

“破相了......只是破相了...居然没有死...居然回来了...这帮没用的废物,居然敢骗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