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崔氏玉华

作者:沈芳好 | 分类:奇幻 | 字数:6.9万字

5 死 别

书名:崔氏玉华 作者:沈芳好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0:27

不知不觉中,刘嬷嬷却已经停下了脚步,她立在一条僻静的里弄口上,正好躲在一棵树后,先定了定心神,便伸手掀开了玉华头上的盖布,见玉华脸色和嘴唇都有些青白,刘嬷嬷眼里隐约闪过一丝得色。

“小娘子,你娘啊,让我教你说几句话,你且听着啊,行行...重行行,恩......与...你告别,不对不对,是与爷...告别...呃...”

玉华只听了这支离破碎几句话,就知道她念的是《行行重行行》里的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可她却没接话,只瞪着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看那婆子干着急,这首诗,娘老早就教会自己唱了,又怎会让刘嬷嬷教自己呢,不知道这婆子在搞什么鬼。

“哦,是了,是与君...生离别,哦,对了,是生别离......小娘子,你快跟着我念几遍。”刘嬷嬷好不容易念全了这两句话,连忙逼着玉华跟她一起念。

玉华也不多话,磕磕绊绊的低声念了几遍,仿佛背不来的样子,那刘嬷嬷有些急了,拉下脸骂道:

“怎么这两句话都记不住,你平日里不是惯会油嘴滑舌的吗?你听着,等会儿我们要是碰到了什么贵人,你赶紧将这两句好话念给他听,贵人若是高兴,说不定会赏你一大笔银子呢。”

玉华一听,心里更加疑惑,今儿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刘嬷嬷要带自己出来玩的吗?怎么还要背这“行行重行行”,又说什么贵人有赏赐,这诗本是说夫妻离别的,哪里算什么吉祥话?贵人听了又怎么可能高兴?这事实在是处处透着古怪,可是出来前,娘却再三说了让自己一定要听刘嬷嬷的,哪怕她的要求再古怪,也只管照着做。

她从小对着刘嬷嬷就是作假惯了的,不管心里如何想,脸上也丝毫不显,刘嬷嬷见她一副惊喜的表情,只当她信了自己的鬼话,看着玉华又装模作样的背了两遍,已经熟练了很多,便彻底的放下心来。

又等了片刻,玉华只觉得刘嬷嬷身子一震,自己眼前又是一黑,重又被盖布遮住了脑袋,紧接着就被抱着快步冲了出去。

没跑几步,只听得刘嬷嬷啊的一声叫,突然掉了个头就往回跑。

迎着她两人几步远的地方,一人一骑正缓步而来,那牵着马,长随打扮的人,一见前面惊慌而逃的人影,就喝了出来:“胡平家的,你怎么在这里,跑什么?”

随着这一声喝,刘嬷嬷又往前窜了好几步,才犹犹疑疑的停了下来,也不敢转身,缩着身子站在那街边,形容十分的可疑。

那人和马上的主人家请示了两句,便赶过来扯住了刘嬷嬷,高声问道:“你不在府里,在这瞎跑什么?为什么看到我和老爷就逃?”

那刘嬷嬷紧紧抱着玉华,仿佛十分害怕的样子,连声音都在发抖:

“崔...崔大管事,这这...这是那院子里的那小娘子...她病了,烧的厉害,我、我...找不到那常叫的张药师,听人说前面有个医师住着,就...就急着把小娘子抱过来了...崔大管事,求你担待一下,莫告诉三老爷,求你了......”

那崔管事一听,面上也是一愣怔,眼睛不由的瞟向了刘嬷嬷怀里的玉华,偏偏那么凑巧,刘嬷嬷仿佛是想要给崔管事作揖求饶,抱着玉华又不是很方便,手忙脚乱中,就把玉华头上的盖布给扯掉了大半,露出了小玉华素白的一张小脸来。

乍一见光,玉华不由蹙着眉,眼睛眨巴了几下才睁开了,汪着两眼微微的水光,怯生生的看着眼前的崔管事。

崔管事一见她的模样,顿时竖起了眉毛,脱口而出问道:“她是…你看管的那个…小娘子。”

刘嬷嬷一副心虚的模样点着头,嘴里还哀求着:“实在是因为她这次病的急,我怕出事,才贸然出门的,之前都在院子里,从来没出来过,崔管事不信可以去问旁人。”

崔管事仿佛没听到她说话,只是盯着玉华的小脸不放,玉华被他看的不自在,便垂下长长的睫毛,侧过头看着地下,却越发显得她的翘鼻子和尖下颌,精致的像个画里的娃娃。

直到身后那人不耐烦的咳嗽了一声,崔管事才回过神来,他没再理会苦苦哀求的刘嬷嬷,扭头便回到了马边,仰头低声说着什么。

待他说完,马上那人立刻一抖缰绳,催马走了过来,刘嬷嬷仿佛吓呆了,抱着玉华只打哆嗦。

“耀成,你把她抱过来看看。”那人吩咐道。

他骑一匹白色高马,穿着一身墨绿色长衫,戴着黑色的幞头,冬日的阳光淡淡的从他身后罩过来,玉华被崔管事抱在怀里,仰头看着,只觉得他异常高大。

崔泽观一看到玉华,便知道她定是自己的血脉,他自幼被人赞为美男子,平日里背着人揽镜自赏的时间,不会比那些爱美的妇人更少,对自己的容貌那是熟悉的很,这孩子五官和自己一模一样,竟然没有一丝蜜儿的影子,只是觉得她长的格外精巧艳丽,不太像一个稚儿。

在玉华被交到崔管事手上之前,刘嬷嬷便急忙在玉华耳边轻声叮嘱,让她一定要念那两句诗给马上的贵人听,如今见玉华似乎被吓到了,只是怔怔的盯着崔泽观看,她虽然着急,却也不敢上前多说什么,只是佝偻着身子,立在崔管事身后七八步的地方。

玉华看着崔泽观,隐约觉得这个人有些面熟,她心里也在犹豫是否要念诗给他听,可看着此人上下打量自己的眼神十分不舒服,又觉得刘嬷嬷先扯谎说带自己看病,又让自己背诗,此事处处透着古怪,虽然娘让自己听刘嬷嬷的,还是先看看再说。

坐在马上,想着自己这阵子在永嘉坊的境遇,崔泽观却不由暗道凑巧,难不成是老天爷送个机会来给自己的?一时间心思纷乱,忽然间瞄到了玉华衣襟前系的丝帕,便吩咐崔成耀解下来递给自己。

那丝帕被赵蜜儿绕着扣袢系的很紧,崔管事只能先解开了玉华的罩衣,玉华被风一吹,不由又是一抖,崔管事想起刘嬷嬷的话,便伸手探了探玉华的额头,果然烫手,连忙向崔泽观禀告了。

崔泽观拿着那丝巾在手里捏了捏,好似下定了决心,对崔管事说道:“先抱到东庄里去,顺便叫个医师来看看。”

崔管事应了一声,小心用那盖布裹住了玉华就要走,玉华顿时急了,她搞不清楚状况,不敢大动,只扭过身子,看着刘嬷嬷,用力挤出一个讨好的笑来,大声说道:

“嬷嬷,我们回去吧,我娘也许等急了。”

刘嬷嬷垂着头,只是装聋作哑,玉华心里觉得不好,猜想自己也许遇到娘讲的故事里那些拐子和恶霸了,或许刘嬷嬷本身就是个拐子,反正她是一定不会管自己死活的,她不敢看崔管事的脸,报着最后一丝希望,颤声说道:

“刘嬷嬷,娘见不到我回去,定会发脾气的,你和这位大伯说说吧。”

“小娘子莫急,嬷嬷累了,我来抱着你,你有些发热,回去叫医师来给你看看,等病好了,我叫人做点心给你吃,你爱吃栗子糕吗?还是桂花糕?可喜欢打秋千?庄子里有架好大的秋千呢......”

崔管事见玉华害怕,连忙温言安慰她,身为三老爷崔泽观身边第一体面人,崔耀成生的颇为斯文清秀,他家里小女儿也正好和玉华差不多的年纪,本以为哄个小娃娃,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谁知道玉华好像完全没听到他说话一般,只是扭身看着刘嬷嬷,声音陡然高了起来:“刘嬷嬷,你真不带我回去了吗?”

刘嬷嬷本能的抬起头,见玉华面无表情,只一双寒星般的眼睛定定的看着自己,不由的心里一惊,依稀竟然看到了那胡女子的鬼脸一般。

那天,那女人也是这样冷冷的盯着自己,缓缓说道:“你应该知道什么是崔氏女,你应该知道你自己的命值几个钱吧......”

刘嬷嬷脊背一阵发凉,是啊,是她大意了,如果今日这小娘子真的被接进了府里,那可就变成了货真价实的主子,这小娘皮历来人小鬼大,若给她记恨上了,今后有意和自己为难,岂不是自作自受。

想到这里,她连忙龇牙笑着走上前来,一边给崔管事使眼色,一边伸手接过了玉华,凑在她耳边低声说道:“小娘子,这崔管事是咱们府里说话一等一算数的,你先随他进去,等会子就央告他给你娘请个最好的医师来看病,岂不正正好?”

玉华看了刘嬷嬷一眼,脸上毫无喜色,心里却认定了刘嬷嬷就是把自己卖给拐子了。此时马上的崔泽观已经不耐烦起来,对着崔耀成喝道:“还不赶快走,只管将她抱过来就是,啰嗦些什么?”

崔管事连忙应了,扯着刘婆子就走,此时街上虽然冷清,还是有两三个人的,见他们几个拉拉扯扯的,也驻足都看了过来,玉华一咬牙,尖声对刘嬷嬷喊道:

“你这婆子干嘛骗我,故意把我冻病了,说是带我出来看病,却又把我交给这些子不相识的人,我要找我娘,我要找我娘去~~~”

可她喊完了,却没见到预期的效果,那几个本身还有些好奇的过路人,听了并没有丝毫要帮她的意思,反而是急匆匆的各自走开了。

倒是刘嬷嬷,一下子刷白了脸,那崔管事也转过头若有所思的瞪了这婆子一眼,伸手从她怀里强行将玉华抱走了,蒙上头巾疾步向前走去,玉华又急又累,浑身开始发烫,脑袋也越发昏昏沉沉起来,没一会儿,已经昏睡在了崔管事的肩膀上。

而安邑坊西北角里,那小院一如往常的寂静无声,院门前窄巷的一头,刘柱子从挂着锁链的门缝里钻出半个头来,见那院门口依然扔着个破陶盆,盆里的白沉香歪七扭八的已经蔫掉了大半,便叹了一口气,缩回了脑袋。

若刘柱子此时真的进了那院子,便会发现自己家难得出门的大姨夫,竟然会站在那院子里发呆。

胡平愣愣的立在那厢房门口,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昏暗的房内,借着几缕阳光,可以看到一个干枯的人影半挂在床头,一动不动,头向后微微仰着,嘴巴张的很大,仿佛透不过气的样子,胡平不用进去也知道,这人,已然死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