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崔氏玉华

作者:沈芳好 | 分类:奇幻 | 字数:6.9万字

6 进 府

书名:崔氏玉华 作者:沈芳好 字数:3.8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0:27

默默等待第一个收藏...................

玉华并没睡多久,就被颠顿醒了,一睁眼没看到娘,没看到自己熟悉的黑黄色土屋顶,却只见窄窄的一方蓝布车帐顶,她顿时慌了,刚想翻身坐起来,就听到边上传来了低低的人语声,她本能的闭紧了眼睛,又装起睡来。

“你小心照看着她,到了庄子里,千万莫让别人近了她的身,夫人是觉得你能干稳妥,看重你,才让你来照顾小娘子的,你可千万仔细着些。”一个女人的声音轻声嘱咐着。

“娘,那个胡娘子真的殁了吗......”

另一个年轻姑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前面那个女人给喝止了:“闭嘴,才叫你小心,你便说话没把门的了,什么胡娘子,哪有什么胡娘子!!”

“哎呀,娘,我又不是和别人说什么,我不是就问问你吗,我也是想搞清楚这事的来龙去脉,省得今后在小娘子面前说错话吗!”那姑娘的声音像是在撒娇。

“唉,你啊你,平日里个个都说你稳重能干,看看你现在这样子,就知道跟我这儿起腻,罢罢罢,你说的也有理,我今儿把话给你说清楚了,也省的你日后闯祸......”

那女人说完这话,玉华便觉得有人靠了过来,一只冰凉的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然后又轻轻的整理着自己身上带着的被褥,隐约像是在探查自己是否醒了的意思,玉华紧张的闭着眼,尽量拉长着呼吸装睡。

过了半响,大约是那女人放心了,才转过身,音量又低了几分的说道:

“你可还记得六年前城里的那场大乱,那时你还小,还跟在二娘身边,许是记不清了吧。”

“怎么会记不清了,那时街上府里全乱了,咱们坊外还围了很多拿刀拿枪的兵丁,屋里的嬷嬷告诉我们谁要敢乱跑乱动的,马上就地打死,还有,那后园子里的胡人小把戏们都被官兵杀光了,那血流的...现在都没人敢去那园子......”

那姑娘许是因为小心,许是因为害怕,声音越说越低,玉华不由得微微侧过头去才能听清楚。

“唉,可不是吗?谁能想到在长安城里竟然还能出这样的祸事,那些胡蛮子也都是丧了天良的,个个杀人不眨眼啊,要不是卓王英勇,恐怕那日就要被他们屠城了,那之后,别说城里显贵人家的胡姬爱妾,就是那带了胡人血统的哥儿和小娘子,多少也是难逃一死啊,就算留下来的,现如今也都只当个玩物养着,都不能出来见天日,也就是咱们夫人心善,那赵蜜儿当初在府里的时候,仗着老爷偏宠,可没少让夫人难堪,就说这小娘子吧,虽说崔氏女尊贵,可哪有庶出的小娘子,刚满了周岁就要闹着给起大名、上族谱的,当时老爷一意孤行,让夫人好大的没脸,背着人哭了好几回,又大病一场......”

那女人看来是与她口里的夫人极为亲近的,是越说越愤懑,又停下来缓了一口大气,才接着说道:

“哼哼,要不都说老天有眼,可不是真真的吗,这老爷才刚给起了名,还没正经叫过一声呢,当夜城里就闹起来了,才几天啊,那满长安城竟然就看不到一个胡人了,勾栏妓院都倒闭了的差不多了,街上还时不时看到官兵追杀胡人,只要见了,问也不问立马当场打杀了,可就这样,夫人也没能对那赵蜜儿下手,只关了她们......”

“那现在把小娘子接回去,又是什么意思,可别给咱们府里惹来祸事啊?!”那姑娘听着像是急了,显见并不愿意来服侍这样的主子。

“唉,要不怎么说咱们夫人最心软呢,对老爷从来又是言听计从,也是这小娘子有福气,你看看她这模样,生的多好,偏偏没一丝那胡人的影儿,如今她那亲娘也算寿终正寝,老爷和夫人的意思,就说她是老爷流落在外面的血脉,她和老爷这印版一样的五官,倒也不怕别人议论,这点你可千万记住了,小娘子的亲娘,不是什么胡娘子,就是一个寻常村姑,是老爷在河南府外放的时候遇到的,现如今她娘死了,辗转托人找到了长安,那胡娘子的事,从此刻起,就彻底烟消云散了,你懂吗?除了主子,就是你我,再有第三个人知道,我们两个都是一个死,你可记住了吗?”

许是被她娘亲吓住了,那姑娘只低低的嘀咕了几句,两人就没再说话了。

到了庄子上,玉华是被那女人抱下马车,又直接抱到了床上,她始终紧闭着眼,仿佛昏迷了一般,那女人似乎压根没注意到玉华脸上斑驳的泪痕,只是急匆匆叫人替她熬了药,原打算硬生生给她灌下去,却没想到药汁一递到玉华的嘴边,她就老老实实的咽下去了。

那女人肚子里冷笑了一声,以为玉华这是因为怕了,却不知对玉华来说,药,一直是多么精贵的东西,为了能给娘弄点好药治病,她不知费过多少心力,要她将辛苦熬好的药汁吐出去,实在太难为了她些。

虽然药吃的很快,玉华却没能好起来,一直病怏怏的躺着,一句话也不说,大多时候都在闭着眼昏睡,没两天,那本来就没几两肉的身子就瘦的吓人了。

那女人夫家姓柳,庄子里人都叫她柳家嫂子,这庄子里原只有几户佃农,看到柳家的都十分巴结,柳家的见玉华这般光景,也不敢耽误,吩咐女儿好生照顾着玉华,便忙命人套了牛车送自己回城复命了。

“你这几日,看她的情形,可否是在装神弄鬼?”

安邑坊西面,靠街坐落着一个三进大院,内院正房里,闲杂人等都被遣了出去,三夫人王氏斜坐在榻上,柳家嫂子紧挨着坐在她脚下,轻轻帮她捏着腿。

此刻见主子发问,柳家的想了想,便摇头说道:

“看她那样子,倒不像是假作的,仿佛只知道那赵蜜儿是她娘,其他事情大约都是稀里糊涂的,我也特意去寻了崔管事问过,他也说当日想带她去庄子时,也是死活闹着不肯,一定要回去找她娘的,后来病的晕了,才抱进来的。”

这玉华虽然比同龄孩子都早熟的多,但终究是个幼儿,乍听到母亲死了,又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又伤心又害怕,那种种的彷徨无助,是怎么也瞒不了人的,柳家的在一旁自然看的分明,想那赵蜜儿直到临走也没告诉玉华从前的事,也正是为了这个考量。

“果真生的那么好?”王氏又问道,白胖的脸上依然面无表情,却难掩眼里的一丝恼恨。

柳家的是自幼服侍她的,怎会不知道她的心结,斟酌了半天,才低声的说了一句:“确实和老爷像的很......”

王氏眉头紧了紧,半响没有做声,柳家嫂子见她这样,连忙转了话题,将玉华的病情如实回禀了。

“既然如此,就尽早挪进府里吧,也省得耽误了。”

王氏并没太多迟疑,马上就做了决定。

柳家的愣了愣,心有不甘的凑上前说道:“夫人,若是她...就此病的没了,倒也清净啊......”

王氏不耐烦的挥手止住了她,说了句“此事我自有计较,你现在就去办吧”,语气里还是不免带出了几分焦躁。

柳家的肚子里暗叹一声,不敢再多说什么,直到坐在回庄子的车上,还是不免感慨万分。

这人,果然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家小姐,陇西王家嫡支嫡女,自小被夫人精心教养长大,一食一饮,莫不讲究,言行举止,皆有度数,小姐天生聪颖的,还未及笄,早已帮着夫人打理内院大小事务,做事果敢决断,又有见识,不比男儿差多少。

这样的一个人,偏偏这容貌生的十分平庸,在一堆小娘子们里可算是倒数一二的,方颌大脸,两只眼睛小且不说,距离还远,唯一的优点便是皮肤白腻,弄得阖府上下的奴婢都知道了“肤如凝脂”这个雅词,说出来是可以讨四小姐欢心的。

若光是容貌不佳也就算了,以小姐的家世身份,找个门当户对,性子柔和的姑爷也不是什么难事,可谁也没想到,这么能干的小姐在这“情”字一事上却是如此的堪不破,偶尔得见了这崔家七郎一面,就迷了心,夫人偏又怜她自幼懂事听话,难得有点自己的小心思,就这么随了她的心愿,想方设法抢了这么一个得意的姑爷回来。

按说两人本也算门户相当的,谁也谈不上高攀谁,可姑娘一方面爱慕崔泽观,一方面却越发自卑起来,自从嫁到崔家,虽然面上是精明能干的当家主母,可对着崔泽观,却是百依百顺,伏低做小,哪里还有氏族小姐的气派。

时至今日,夫人按理说也早该看透了老爷这个人,可这十几年低眉顺眼的下来,也早成了习惯,后院艳姬美妾一大堆,再想挺起腰杆来,却是难了。

如今连一个胡女子养的小杂种,也要巴巴的接回府里,还不是为了讨老爷的欢心,唉,这算什么事呢?

柳家的思前想后,积了一肚子的怨气,脸色自然不会好看,呵斥着庄子上的下人将玉华连人带被子抱上了马车,就连夜急匆匆的赶回了安邑坊。

柳家的果然对自己家主子了如指掌,王氏除了在崔泽观一事上糊涂外,其他时候都是极为精明决断的。

就在玉华回府的当天夜里,因为王氏怜惜柳家母女赶路辛苦,换了其他人服侍小娘子,让柳家的和女儿一起歇在了旁边的耳房里,谁知她们两个畏寒,糊涂的将炭盆放在床边取暖,偏巧晚上风大又将窗扇给吹落了,两人当夜竟中了炭气的毒双双死了。

柳家人来收尸,夫人不但赏了银子,还给他家的两个儿子除了奴籍,又送了田产,说这是阿袁以前求过她的事情,自己早就答应了,如今只是随了逝者的心愿而已,夫人和柳家的素来亲厚,府里上下谁也没疑心其他的,更何况柳家的大儿媳妇进来谢恩的时候,亲眼看到夫人哭的眼睛都红肿了。

要说王氏完全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呢,是有一丝丝冤枉她了,一想到从小陪着自己长大的心腹奴婢真的彻底从这个世上消失了,她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出来。

要说柳家的是完全因为玉华的事而死了,那也是冤枉了玉华,其实早在一两年前,王氏心里已经隐约的不想再看到柳家的在自己眼前晃了,这奴婢眼里不知不觉流露出来的怜悯之情,简直就像针,每天戳着王氏的心。

王氏是个明白人,她明白自己的可怜,可她不想别人也明白,其实在外人看来,她过的极为称心如意,当年力克一群才貌双全的小娘子,嫁给了赫赫有名的玉面观郎,如今又是儿女双全的崔家夫人,自从太宗开国以来,世家日渐没落,到了今天,唯有崔氏一门独大,和王氏惯有往来的夫人们,哪个不看她的脸色,小心奉承的,后院有几个低贱的小妾又如何呢?哪家的府里又没有这些子呢?

王氏用帕子抚了抚眼角,将最后一点泪也拭去了,她最不喜欢老想着不愉快的事情,人要学会忘记,日子才能过的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