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食髓

作者:西呱双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9章

书名:食髓 作者:西呱双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56

12

冷得血管里的血都冻了。凭窗看工地的工人们裹着雨衣掘土、扛铁条……雨还闷闷地落,底基汪着泥水,他们蚂蚁也似挣一日的工资、一家的三顿。他们也肉做的,怎没资格喊冷?工地的机械吵我,我自有什么资格喊吵?

冷天抛头露面的滋味我一辈子也忘不去。赤手赤脚插在田里干活,鼻水涎得满脸也没空抹,一哈气肚里那点热活就被掏空了,饿得狼快。那时刻,没什么苦不苦、愁不愁、爱不爱、恨不恨的鸟屎问题,只惦念净于净脚地蹲在灶口搓热,一锅新沥的人白饭,几碟冒烟的菜,一床早被妹妹烘暖的被窝,做一个明天不必下田的梦。

13

把屋里打扫干净,衣服也洗了,晃悠悠一个时辰已过。难得的阳光一扫而过,午后的安静属于我的,一只麻雀蹦跳在阳台啄米,锅里的莲子红枣汤还在焖着,如果此时我打了盹,这极其寂寞而又安稳的光阴会不会消逝?

14

反复听着他留给我的音乐带,想像他生前听这些歌时,是不是正在酝酿一首诗草,或者,给远方的友朋写一封娟秀的信?七日以来,常陷入逝者如斯的慨叹中,渐渐觉得不幸的不是死者,是生者。他在遗嘱里凌乱地写着:乘愿再来。此刻,他的游魂在哪一处山巅寂寞地盘旋?

15

我感觉到,一个人坐上了社会运动场上的某一把椅子,难免就从他自己的肤触、眼界衡量周遭的游人,他的安身之椅不见得是所有人的安身之椅,他只能见剑他的正而,却不能想像背后的人行走的规则。同样,我坐在生的运动场上观看死亡,所有的激动、愤怨、长叹皆源由于我仍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我无法想像坐上死亡那把椅子足何种肤触?那么,当我试图摆脱别人强加在我身上的格局时,我也应该放弃自己强加想像的死之未知。世界之所以能继续前进,乃因为生命无止.尽地保持运动状态。我的有限之生在这里头周转,我会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子,同时也明白,我及我的位子将在未来永远地消逝。

16

那么,有限与无限的问题值得再深思。有限是个事实,无限也是事实。从生命进展史来看,这两个问题又常以矛盾的姿态出现,使人必须在安身与立命之中作出抉择。选择有限范畴的,可能是个有神论者;企求无限的,他无可避免地将在眼所能见、耳所能闻的世界里不断地流徙。

17

如果我没有记错,在十九世纪未俄国最颠荡的那一段历史里,车尔尼雪夫斯基(Chemvshevskv)曾为参与当时变动的知识分子写下一段导言: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山野中穿过的,时而尘土飞扬,时而泥泞难行,时而通过沼泽,时而穿过密林。谁怕满身尘土,沾污鞋子,他就不要从事社会活动;对于那些真正关心人们的福利的人来说,社会活动是高尚的事业,但不是完全一尘不染的事业。”

18

狂沙初歇的黄昏,东天的月牙出来汲水,映在两处流泉上;远处有牲口归栏的蹄声,漠地里不时响起牧马人催促的鞭哨,渐渐也消失于白夜之中。天地之间,只剩下二泉映月,及星宿错肩的声音。

——闻《二泉映月》随想

19

天地无私,照着生者,也呵护逝者。在我窗口啄粟的小麻雀,会不会飞到七里坡灵塔,在他眺望所及的曼陀岁花树下,觅着雨余地絮?

20

一席洒言,于舞足蹈的游戏吧。凌晨的雨下得半睡半醒似地,凉风驱散一窒的烟洒气味,醒的人从来就醒着,睡着的人不愿醒。

21

他对她说,从来也没有想到会这样,我亦同感。我想这种出其不意的袭击既然来到而前,就落落人方地而对吧!我告诉她,不要想去改变什么,摸索什么游戏规则。怎么来的就怎么去,拢袖旁观。

在“理性”与“非理性”的萍聚过程,如果能让“非理性”的人借用“理性”的羽翼,“理性”的人降临“非理性”的湖镜,就算足美的。

人与人的对待,常常足寻求互补互动的过程,至于过程当中的悲炊离合,视为必然。

22

我想脱掉优渥的台北人这件外农,去踏遍这个岛屿的每一寸泥上。我也想浸入台湾史册与民俗风上的文字里,做一个寻根人。

我想写一部长篇,献给孵育我的祖国中国,哺乳我的宝鸟台湾。

23

冷风如刺,这种天气做什么都涕涧交流。一瓮黄玫瑰也开得寡情。我居然恕写字呵暖。

24

想念老家那口灶,冬封的时候,丢几束柴草,大鼎里焖红肉蕃薯,暖暖的地瓜烟一扑扑地冒,很笃实的温情。

唉!我也到了靠记忆取暖的年纪吗?

25

年逾五六十,一回头尽是浮草枯叶岁月,那种恐惧

仅次于死亡。

26

给他写一封长信,平辈论交,将心比心的于卷。他若能拾儿句揣入心头,则万幸;若不能,也是各自转烛而已。

别人看他的锦农玉冠;我看他在捉襟见肘。他的才情独异,只坏在我执太甚,于今仍不能看透自身髑髅,遂落得沧桑。年轻时,应以才情傲骨驰骋疆场,年逾花甲,则应以道德力量推波助澜。挣得桂冠难,肯摘下桂冠加冕后辈,自古无几人。

27

伍迪-艾伦的Radio Davis,与典说足他的童年往事,不如说足他同代人的童年往事,进一步讲,是人类资讯文明的天真浪漫岁月。在那个家庭,收音机是他们的一分子,提供幻想、联系人与人情感的“拟人化机器”;在那个时代,人与人无所谓疏离、冷漠,他们非常尽情地因收音机而绾合在一起,也非常认真地随收音机而作梦、舞蹈。伍迪.艾伦最后以一九四四年的新年夜作为断代,那是_次人战即将结束的时期,也是收音机的声音愈来愈小,童年即将结束的时期。

28

上帝不见得斗不过撒旦,但当上帝以撒旦的手法突击撒旦时,上帝也变成撒旦。无可避免的,这两种存在缠斗的过程,将是一个人内在世界最繁复的主题。

29

难得在今天早晨出现阳光,空气中流动的寒霜,被蒸成满山摇曳的芒白,岩苦菜开成遍地黄花,天窄的漂蓝十分素朴。我从福木林穿过,惊讶于高瘦的茶树居然悬出艳丽的花朵,可惜高枝,攀不到。当我蹲着采岩苦菜花,楼下那位智能不足的小孩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用模糊的呀呀声向我表示他的疑惑——他一年到头光脚丫,在垃圾箱里翻搅,吃馊菜残果的生活中,大概还没有见过“采花”的人吧!我告诉他:“你会采吗?”他浓浊的鼻音好不容易挣出一个“会!”字,随即赤足而来,弯腰捋化,嗯嗯地将花递到我眼前。我谢谢他,教他捋长些,要带茎带叶的,他不搭理,一径只摘花朵。我说: “你也采一把回去给妈妈插,像我这样!”他又没听,仍然一朵一朵递来。这也好,他那个与他一般傻不楞登的母亲,不认得字,只会与五个毛头孩子争吃零食,大概不会想要插一瓶野花吧!至于他的父亲,一个开计程车的劳动者,除了派他的孩子提五六瓶米酒回来之外,也不见得想看一瓶野地黄花。我的采化情绪因为这微而冷淡起来。我说:“够了,我不要了。”提起东西便走,他从背后追来,啊呀地把最后一朵小黄花给我。

卧室里插着一瓶花,愉悦我临睡时的眼睛;客厅的小木盘里盛着孩子给我的花,愉悦我写稿时的眼睛;但是,这个孩子该摆在社会的哪一个角落,才能愉悦上帝的眼睛?

30

我想证明,在没有“责任制”要求之下所开展的两性情感,是不是更为自由、开阔、更有助于彼此生命的成熟!

在试验的过程中,我发现现今社会对两性交往所归纳出来的生产关系(精神的、肉体的、经济的、文化的……)大多基于对人性原始欲求的规范。不管这种“责任制”是否经过法定程序,或只是彼此心证的结果,我们不能从“规范”出发去想像自由、开阔、有益于生命成熟的情感,我们必须从人性开始披荆斩棘,更重要的是,从自己原始的欲求开始出发。

31

一个人若把另一个人疼人心了,那真是任凭白个儿粗胚农裤,也要翻箱倒箧给另一个人裁锦农玉服。

阿嬷要妈妈打电话问:“冷不冷!买一条新棉被给你。”又撺掇我搬离家近些,早晚有热饭热菜吃。

她总是这么挂念:“你好心去找一个好人嫁,免没口没夜写字,老了怎么办?”

如果我没在她有生之年出嫁,她真会认为她失责的。可她不曾想,她守寡五十多年,她的媳妇守了十多年的寡,不也过来了,我这第一二代的女儿,守一辈子寡又有什么难?

32

有时,我环视这一方安静近乎透明的生活,竞有些感伤——因为,我不可能终生停留在这屋子里,像现在这么平和地坐在案前,喝着热茶,浏览天空悠游的寒云,时而因鸟的鸣唱而想起遥远的过去,我也不可能在有阳光的早晨独自出门,坐在石栏杆上欣赏满山芒花涌成一波波的浪……我还能洗菜烹调?愉快地擦地洗衣?还能窝在被里读书吗?

我不知道将搭上哪一班列车?去哪一处边城?扮演什么角色?但我十分清楚,那一天来临时,就是我告别这间安静而透明的家,踏上历史的征途的时候。

33

这一段独处的时光,对我整个生命发展而言,是第二次童年。与第一次童年迥异之处,现在处理的足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孩提的童年,处理着人自然与人的亲情。

大自然不断以原始而强壮的力量对我启蒙,使孩子的童心进入想像:我相信,只要我呼喊,山峦便会向我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