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彪悍的人生

作者:新丰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5章

书名:彪悍的人生 作者:新丰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21

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民间选来的宫女,进宫后就像鸟儿进笼一样,都希望出宫,但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宫女王嫱,即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也为了汉朝和匈奴的和好,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呼韩邪临辞之前,元帝召见五女,只见“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汉元帝虽然阅美女无数,也大为震惊,想改变主意,却不能开口,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她去了匈奴。

汉元帝为什么没有见过昭君呢?《汉书》只说“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怨”,并未提毛延寿作伪的事。事实上,皇宫是美人窝,如果没有特殊的际遇,从民间选来的王昭君见不到皇帝是非常正常的事。而史书中也根本看不到王昭君对西汉宫廷和皇帝的恋恋不舍,相反,却看出了她的大彻大悟、自愿脱离。

汉元帝时,宫女为取宠皇帝,用重金贿赂画工,画工向宫女索赂的情节,来源于西晋葛洪写的笔记小说《西京杂记》。这笔记是好事文人掇拾而成的杂记,不一定符合真实历史。《西京杂记》等文学作品将毛延寿与王昭君联系在一起,可能因为当时西汉政府恰巧处决了一批宫廷画家,毛延寿是其中之一且画技最高的原因吧。

王昭君到了塞外后,并不像传说那样,日日思念中原、思念皇帝,郁郁而终,甚至自杀而亡,而是享尽顶级待遇。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据《汉书·匈奴传》等史书记载,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所生的儿子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婚后三年,呼韩邪去世,嫡子雕提模皋继位。依照匈奴汗国的风俗和律法,嫡子有跟庶母结婚的义务,于是王昭君再嫁给新皇帝。二人年龄相当,新单于更加爱慕王昭君。两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昭君继续当皇后,跟新单于又生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匈奴贵族。由于王昭君的原因,匈奴和汉族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至于王昭君与汉元帝之间的爱情则根本没有可信度。后宫佳丽无数的汉元帝面对绝世美女,产生刹那间的眩晕是可能的,但产生爱情的可能性极低。并且,就在王昭君辞行之后五个月,汉元帝就死了。如果王昭君留下,哪有幸福可言。事实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她的幸福才真正开始。

至于王昭君卒于何年,不得而知。昭君死后,葬于青冢,而专家考证说,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谜了。

第五章 美丽的传说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最能使英雄豪杰竞折腰,并且最为倾国倾城的,当数三国时期的貂蝉了。

历来出名的美女都会与政治、文化有关,貂蝉也不例外,她是汉末三国纷争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貂蝉利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有精彩的描写。不过,就是这位家喻户晓的美女,至今身份仍扑朔迷离,尚未见底。

貂蝉有名无姓,不知出处。《三国演义》说她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妓;《三国志评话》说她是吕布之妻,姓任,小字貂蝉;戏里说她是吕布的部将秦宜禄的老婆,也有人说她是董卓的婢女;元人说她是掌貂蝉冠的宫女,貂蝉冠是东汉武官帽冠,“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民间则另有传说,说她是个孤儿,无名无姓,从小在郊野与大自然为伴,行同乞丐。一日大司徒王允去郊外巡视,偶然发现了头上长满癞疤的她,就叫随从上前问话。随从嫌她脏丑不愿近前,她就大哭起来,边哭边用又脏又破的袖子擦脸,用脏手抓头皮,结果丑女顿时变天仙。王司徒觉得此女不同一般,可怜可爱,就收为义女,视如亲生,爱如珍宝,貂是山野中的珍兽,蝉在古人看来也是美好的事物,于是为她起名为貂蝉。此外,还有人将貂蝉写作貂婵,认为婵是用来表现她美好的意思。

至此,我们发现,貂蝉的名字中“蝉”有两种说法:一为蝉,一为婵。其中“貂蝉”更被认同。那么,这样一位连名字都存在异议的美女真的存在吗?哪一个是真实的貂蝉?

传说中的貂蝉。

古籍上虽没有有关貂蝉的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学者孟繁仁先生对文学作品作考证后得出结论: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十五岁被选入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冠,从此更名为貂蝉;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混战,社会混乱不堪,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

当时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再加上有个勇冠三军的义子吕布,他更是目中无人,为非作歹。朝中大臣人心惶惶,一些人心中不免生出反抗的想法,司徒王允就是其中之一。

有天晚饭后,王允到花园里散步,脑子里琢磨如何除掉董卓。不过要除董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先离间他和吕布的关系,否则就是以卵击石。正在王允百思不得其计的时候,花园的另一边传来女子的叹息声,顺着声音,他悄悄走了过去,发现府中的歌妓貂蝉正坐在石台上闷闷不乐。平日里王允待貂蝉就像女儿一样,他上前问道:“貂蝉,你有什么伤心事啊,干吗深夜在这儿唉声叹气的?”貂蝉一听王允这么问她,就说出了原委。原来她一直因为王允收养了她而希望能够报恩。最近她见王允总是愁眉不展,特别是今晚,更是坐立不安,猜想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儿,而且还十分棘手,自己又帮不上忙,才唉声叹气的。接着,她表示,只要王允有用得着她的地方,她一定万死不辞。貂蝉的一番话,让王允立刻想到,吕布和董卓都是好色之人,可以利用貂蝉使一个连环美人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以秋波,报董卓以妩媚。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之际,入董府探视貂蝉,并相邀于凤仪亭相会。貂蝉一见吕布,便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惹得吕布怒火中烧。此时董卓恰好回府撞见这一幕,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趁机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以上内容多数出自《三国演义》。在以男性为主体的《三国演义》之中,貂蝉无疑是其中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正是有了貂蝉,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于宫门前被戮。她的出现甚至加速了东汉末年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延续。大文豪金圣叹评曰:“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

然而,在演义体小说中,自从吕布白门楼殒命之后,这位胆色俱佳的奇女子便不见了踪迹。关于她的后事,众说纷纭,却莫衷一是,这就不免令人疑窦丛生。

按照《三国演义》以及其他演义的记载,貂蝉涉及王允、吕布、董卓三人,如果真有这个人物,正史中一定会有她的记载。然而,其他三人的事迹均在,却没有貂蝉这个人物。

在《三国志》《后汉书·王允传》中详细记载了王允、吕布诛除董卓的事。其中提到,汉末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迁汉献帝于长安。董卓自为太师,非常骄横,大臣、将士只要说话不小心,触犯了他,就要掉脑袋。更有甚者,“法令苛酷,爱憎淫刑”,冤死者达“千数”,以致百姓在路上都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流。一些大臣怕保不住自己,都暗暗地打算除掉董卓,这其中就有司徒王允和尚书仆射孙瑞等人,他们常常一起密谋诛卓。当时董卓手下有一个心腹叫吕布,是一个出了名的勇士(并未提到义子关系)。董卓知道人们都恨他,所以叫吕布随身保护着他。人们慑于吕布的勇猛,不敢对董卓下手。后来,王允利用两人都是并州人的关系,设法买通了吕布。

《后汉书·吕布传》《三国志·吕布传》都记载了这么两件事。一则是:董卓叫吕布守中阁(内厅),而吕布“私与傅婢情通”。对此,吕布“恐事发觉,益不自安”。唐代颜师古在《汉书》上注称:傅婢,就是打理主人衣服衽席之事的侍女。这个与吕布私通的傅婢,应是董卓宠幸的侍女,否则吕布不会感到“益不自安”。

另一则是:有一次,吕布稍不如董卓意,董卓拔出手边的戟就扔了过去,幸亏吕布眼疾手快,把身子一侧,躲过飞来的戟。后来吕布向董卓赔了不是,董卓也表示宽恕他,但吕布“由是阴怨卓”。

吕布向王允讲述了自己差点被董卓杀了的事,王允觉得时机已到,就把诛杀董卓的密谋告诉吕布,让他做内应。吕布起初碍于“父子”般的情分犹豫不决,王允启发他道:“你姓吕,与董卓本来就是不骨肉至亲,如今你担心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提什么父子之情啊?董卓掷戟之时,想到过父子情吗?”吕布觉得有道理,于是答应了王允。随后,大家经过周密布置,趁董卓朝会之际,吕布终将董卓刺杀。

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都提到一个傅婢,勉强可以视其为传说中的貂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