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爸铺路,位极人臣不是梦

作者:钱升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9章

书名:重生爸铺路,位极人臣不是梦 作者:钱升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35

有时候,武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呢?管仲告诉齐桓公:可以用经济手段。也就是我们前面提过的贸易战。

然而打贸易战,首要一个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否则必败无疑,不过这在管仲看来根本不是问题,自从齐国政府实行了“官山海”政策后,齐国盛产的鱼、盐、铁,全都成了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据现代考古发现,春秋是青铜向铁器过渡的时代,按照《管子》书中记载,当时天下剑戟等兵器普遍用青铜(美金),针织用具农具工具则多为铁铸(恶金)。铁作为一切工作之工具,是重要的生产物资。齐国经济发达,铁器铸造业极为兴盛,只要把齐国官营的各种铁器的价格增加一丁点儿卖往天下,积累起来就是天文数字。

其次,天下每人每日都要吃盐,盐是重要的生活物资,而当时只有齐国临海专门出产海盐,其他国家都没有。

管仲于是给齐桓公算了一笔账:

当时齐国约有50万户200多万人,全天下大约2000万人口。最保守的估计,至少1000万人口消费齐国的海盐。平均每人每月食盐大概3升,每升只要加价2钱,齐国每月可获财政收入竟多达6000万钱!是当时齐国每月税收收入的两倍!

这是什么概念?这不就等于“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给齐国交税了吗!

更妙的是,由于盐是微量消费品,“全世界”人民并没有感觉到齐国对他们的经济剥削,仍然孜孜不倦无怨无悔地为齐国输送财富。至于在齐国国内,齐桓公因为外贸利润丰厚完全不用担心财政赤字,于是大量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故盐铁价格的上升反而让齐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所以说,齐国有的是钱,有钱不一定可使鬼推磨,但措施得当,绝对可以控制别国的经济,进而控制对方的政治,这岂不比辛辛苦苦舍生忘死去打仗轻松得多,有趣得多吗?

齐桓公对管仲的提议很感兴趣,既可称霸天下,又不用战争流血,简直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嘛,这样好的事儿哪里找去!可是亲爱的仲父干爹啊,咱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管仲告诉齐桓公:鲁国纺织业发达,那里很多百姓都以织绨为生。君王您可以带头让齐国贵族们改穿鲁国生产的绨料衣服,还要带动鼓励全国的百姓都去买,让鲁国人大赚一笔!

齐桓公歪着头发傻:仲父你的脑袋没发烧吧,寡人是要制伏鲁国,不是想当活雷锋。

管仲笑道:君王不闻“意欲取之必先予之”乎?我们就是要让鲁国人先占便宜,再来对付他们!咱们不仅要改穿他们的衣服,还要限制国内纺织业,让国内的纺织品完全依赖鲁国进口,这样一来,鲁国的农民就会放弃农事,进城去当纺织厂的农民工……

齐桓公突然一下子跳了起来,叫道:好,就这么办!

管仲与齐桓公双手紧握,齐声发出了阴险的大笑。

很快,齐国成了鲁国绨衣的海洋,世人还以为这是一场时尚风潮,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竟然是管仲的阴谋。

于是,“made in 鲁”的服装在齐国成为紧俏商品,价格大涨。

然而,管仲不但没有提出反倾销政策,限制鲁国丝织品进口,反而派人去跟鲁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反正越多越好。

鲁国的商人怀疑地问:太宰为何要如此?

管仲道:没办法,谁叫齐国百姓喜欢你们的产品呢?反正我们齐国人有的是钱,花都花不完,并且这样你们的政府财政有盈余,就不必向人民征收农业税了,我们这是双赢啊!

为了迷惑这些商人,管仲还收受了他们的提成,假公济私大赚了一笔。

商人们大喜,便开始大量招工开纺织厂,源源不断地向齐国输送绨匹,以赚取巨额利润。而鲁庄公发现纺织品给鲁国带来的贸易顺差后,也大喜起来。

——纺织业繁荣,政府的税收就多,税收多,寡人就可以大幅减免农业税,让百姓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此国富民强,何乐而不为?

于是鲁庄公发布了大量优惠政策,鼓励全国百姓加入到纺织业大军中来。

一年后,管仲派人到鲁国考察,发现鲁国已经经济泡沫弥漫了。农村人口全改行种桑养蚕,城市人口则全改行开纺织厂,资金不够怎么办,找地下钱庄借!以前钱庄借钱,庄主还考虑一下借款人有没还贷能力,有没有房产抵押之类的。现在,只要是说借钱搞纺织业的,统统放贷。纺织业现在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哪有还不起钱的!

这可真是全民大织布匹。鲁国大城小镇,几乎所有车辆马匹都被用来运输出口到齐国的纺织品了,街道上的灰土遮天蔽日,如同刮起了沙尘暴,十步之外都看不见人。

农业型大国鲁国已被管仲成功和平演变为纺织轻工业发达国家了,其经济发展速度增长超快,快得都有点变态了。

好,时机成熟,鲁国人也该为他们的见钱眼开付出代价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切的繁荣,都是虚假的,都是泡沫,都是管仲的阴谋!

果然,齐使回来报告完情况,齐桓公立刻一声令下,全国百姓穿回帛料服装,同时闭关,停止进口鲁国纺织品,停止向鲁国出口粮食,库存鲁绨则向中原各国低价倾销。

十个月后,管仲再派人去鲁国考察,发现鲁国已经陷入了粮食极度紧缺的窘境之中,百姓饥贫,民不聊生,鲁绨堆积如山变成废物,纺织厂大批倒闭,鲁庄公什么税都收不上来了,政府财政赤字疯狂暴涨,庄公无奈,只得命令百姓回乡种地,但短时间内粮食根本无法有收成,结果鲁国的粮价竟然暴涨到一千钱,是齐国粮价的一百倍。

经济崩溃的国家,百姓如何生存?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逃亡到了齐国。鲁国国将不国矣!

齐桓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83年,鲁庄公被迫归顺齐国,桓公恩赐了他一些粮食,让鲁国勉强渡过难关。

可怕的贸易战争,惨痛的经验教训,千年之后,我们还应该引以为鉴。

第一,国家重要物资与经济命脉一定要掌握在我国自己手中。

第二,绝对不能过分依赖进口。

第三,保护民族工业,保护国家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不被国外资本家变相掠夺。所谓“得物为胜,得币为亏。”然也!中国地大物博,资源雄厚,自己不善加利用,反而贱价卖给别国,岂不谬哉?

一场贸易战,鲁庄公终于服了齐桓公,为了表示诚意,他决定帮齐桓公说一门亲事。

说到底,齐鲁还是亲戚一场,不用把关系搞得那么僵。再说了,当年鲁国的先祖周公旦与齐国的先祖姜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周武王之子)。成王认为他们劳苦功高,故特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双方几百年的传统友谊,怎么能说忘就忘。

另外一边,齐桓公也很高兴,因为鲁庄公说的这门亲事儿可不得了,对方是周天子庄王的女儿王姬,地位尊贵无比,这对齐而言无疑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政治联姻。所以11年后(公元前672年),齐桓公也准备把自己的侄女哀姜(齐襄公女儿)嫁给鲁庄公,鲁庄公也亲自到齐国来纳币订婚。

所谓纳币,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送彩礼。先秦的婚俗,需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五步礼仪程序,然后才可迎娶过门。当时贵族送彩礼,一般需要五两(即二百尺)丝织成的帛,再加鹿皮两张。像鲁庄公这样的诸侯级大贵族,还要再加上一个大璋(一种贵重的玉器)。别怪周礼严密繁杂,那就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准则,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完了两年之后(公元前670年),齐桓公吊足了鲁庄公的胃口,这才正式将哀姜嫁出,鲁庄公又亲自至齐迎娶,极尽礼数以表重视,从此齐鲁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

我们回头再来说齐桓公与王姬的这门亲事。它为什么一定要鲁庄公来主持才行呢?原来这是一个政治传统。按照周礼,天子将女儿嫁给诸侯,必使同姓诸侯出面主婚,如果天子亲自主婚,则会混淆了天子与诸侯的尊卑界限。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又是周礼的创始人,鲁周关系远超其他诸侯,所以历代齐侯娶王女,一般都由鲁君来说媒主婚。

于是,在这一年(公元前683年)冬天,齐桓公亲自来到鲁国,迎娶周王女王姬。

同时,徐、蔡、卫等姬姓中小诸侯也各自送来女儿,作为周王女的陪嫁之滕妾。齐桓公满载而归,身后一片莺莺燕燕,好不得意,好不幸福。《诗经》因而有诗《召南·何彼秾矣》赞曰:

何彼矣?唐棣之华。曷不肃?王姬之车。

何彼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意思是:

怎么那样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庄重美丽。怎么这么肃穆呢?王姬出嫁车驾真壮观。

怎么那样丽绚烂?如同桃李花般娇艳欲滴。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永结同心。

什么钓鱼最方便?撮合丝麻成红线。齐侯之子,平王之孙,永结同心。

强国的君主就是好哇,想泡谁就泡谁,想娶谁就娶谁,还有文人帮忙写诗赞颂,瞧瞧,都夸出花儿来了。

史书记载,齐桓公的老婆数和儿子数都是春秋之最,比起专情且无子的齐襄公,齐桓公真可谓家庭事业双丰收,看来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一下“红颜祸水,好色亡国”这句话了,齐桓公、晋文公、汉武帝、唐太宗不都是出了名的好色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