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爸铺路,位极人臣不是梦

作者:钱升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2章

书名:重生爸铺路,位极人臣不是梦 作者:钱升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35

抛却他们所处之时代带给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不谈,只论他们身上的政治与人性之闪耀点,着实光辉灿烂,不禁令我等后人远望春秋而慨叹,怨晚生了这两千年,扼腕亦难纾追慕之情。

读者朋友们一定会觉得我在夸大其词,纯粹是在“虚美”,春秋五霸真的有那么伟大吗?

他们真的有那么伟大。

不要以为这五个人能当上春秋的霸主是那么简单的,这不比唐宗宋祖他们开疆拓土容易。春秋时的国君不好当:“治国”不好百姓就会离心,百姓离心就会投靠他国,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什么爱国观念,那都是秦朝大一统后才有的事;“齐家”不好公子们就会谋逆,一不小心就会身家性命不保,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什么忠君的观念,那都是先秦以后儒家思想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治国齐家”都做到了,想要“平天下”也还没那么简单,要知道当时中国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历春秋一世,各国君主统统加起来少说也有数千个,真正能当上霸主的也不过五个而已,他们不但要治好自己的国齐好自己的家,还要人品好讲道德重言诺,这样才能尊王攘夷存亡继绝,合诸侯而匡天下,所以说光有武功没有用,光有权谋也没有用,楚成王的武功够厉害了吧,晋惠公的权谋够可怕了吧,人品不行一样得不到诸侯的拥护。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只有真正的伟人才能脱颖而出,名垂青史。

所以说,霸主这一行真的不是谁都能当的,它需要一分志气,两分才气、三分血气以及四分运气。本书的五位霸主都有着满腔的血气,比较而言,齐桓公和晋文公运气更好一些,宋襄公和秦穆公志气更高一些,楚庄王则才气更足一些。所谓伟大的时代,必有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人物,必有伟大的事迹,春秋五霸那些事儿,那些曾经被讴歌不息的英雄史诗,伟大而有趣,精彩得让你无法想象。话不多说,大家看下去就知道了。

第一章 齐桓受胙

1 横空出世的东方巨龙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一生尊事周室、三存亡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建立了圣人一般的功业,然观其人品,实属稀松平常。虽然他的性格不错,坦荡豁达,亲切直率,颇为可爱有趣,但小缺点也是一大堆,比如贪玩、贪吃、酗酒、好色、骄傲、奢侈、懒惰什么的;再看其能力,也不是特别出色,经常犯些不大不小的错误,像极了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那个花花公子段誉。

齐桓公与段誉,一样的身份高贵贵为国君,一样的经受过内乱浪迹过江湖,一样的年少多金出手大方,一样的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碰到别人有难,总会心急火燎地前去救助,就算别人曾对不起他们,他们也常常以德报怨。

齐桓公与段誉,一样的手底下人才济济,一样的身怀绝技却时常短路,做出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傻事儿。

齐桓公与段誉,一样的英俊潇洒风流多情,在乎生活品质与生活情趣,有点放浪,又有点博爱,正宗的公子哥儿一个。齐桓公的放浪之气,甚至比段誉还要严重荒唐得多,他骄奢淫逸,生活糜烂,不但好色无比,而且疯狂迷恋口腹之欲,甚至还吃过人肉!如此一个功盖天下的荒淫之主,真是旷古少见。

齐桓公与段誉,一样的复杂多变性情中人,有时深沉多智,有时又稚气可爱,常常自恋无比爱管闲事,偏偏又是个容易轻信的烂好人,叫人不知怎么说他们才好。

他们唯一的不同就是,段誉胸无大志沉溺于男女之情兄弟之义,而齐桓公则顺应历史潮流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一个花花公子,他居然成功了,而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说明平凡人也能做出伟大的事儿来。伟人与凡人其实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齐桓公,就是这么一个充满了七情六欲、大食人间烟火的春秋时代独一无二的凡人英雄,性情英雄。

2 生死时速

齐桓公的名字叫小白,小样的小,白目的白,听起来似乎智商严重匮乏,当然,他并不是真的很白目,相反,他看人很有一套,至少在年轻的时候是如此。

这,便是他身上最大的优点。

一个人不怕缺点多,就怕没优点。只要我们能尽量放大我们的优点,那么再多的缺点也不足为虑。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小白还是公子(春秋时诸侯之子称公子)的时候,就看出他的哥哥齐襄公诸儿(不是猪儿)做事情很没边儿,齐国必将有一乱,还是早走为妙。

于是小白非常明智地离开了齐国,去往别国寻求政治避难,事实后来证明,他这个举动非常有远见。

齐襄公做事情怎么没边儿呢?我们一个一个地来慢慢说。

首先,齐襄公太多情了。

大家要说了,人不多情枉少年,这有啥好大惊小怪的。但问题是齐襄公多情谁不好,偏偏要去多情自己的亲妹妹文姜,这就太夸张了。兄妹乱伦,放在哪个时代都得被唾沫星子淹死,何况是周礼森严的春秋时代。

要知道,周代的宗法制有严格规定,同姓贵族不得通婚,连姓相同都不行,襄公与文姜之间禁忌的爱岂能为世俗社会所接受?

更加夸张的是,即便文姜被齐僖公(齐襄公之父)嫁到鲁国(今山东曲阜),成了鲁国国君夫人,足足十五年分割两地,仍然不能阻止这对痴男怨女的刻骨相思。最终,齐襄公竟然派人暗杀了妹夫鲁桓公,然后把妹妹文姜接到齐鲁边境金屋藏娇,明目张胆地同居起来。

这可真是一段惊世骇俗的无敌畸恋,相比起来,杨过与小龙女的师徒恋,甚至如今甚嚣尘上的同性恋,都显得太小儿科了。

所以饶是生性风流好色无比的公子小白,也实在没办法接受他老哥这所谓的“伟大爱情”。他最痛惜的是齐襄公娶了一大堆老婆,却就这样完全地被冷落在一旁,白白地守了活寡,这可真是暴殄天物。更糟糕的是,天生情种齐襄公即位十二年,竟然没有儿子,而且看样子还会继续没有下去,以后齐国的国君由谁来接任呢,这才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其次,齐襄公穷兵黩武,侵郑、灭纪、吞部、平郚,连年征战,拓土开疆,却忽视了经济建设与国计民生,所以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大损国力,而且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

最后,齐襄公骄傲自大,轻慢卿士,太不拿自己手下当人了,《史记》上说他在位期间“杀诛数不当,数欺大臣。”干了好几件缺德带冒烟的事儿。这才是最致命的。

第一件缺德事儿:齐襄公为了扫除与妹妹文姜通奸的障碍,指示公子彭生杀了妹夫鲁桓公,事后却杀了彭生灭口。如此忘恩负义狼心狗肺,谁还肯为他效力?

第二件缺德事儿:齐僖公有个弟弟叫夷仲年,两人关系很好,夷仲年早死,留下一子名公孙无知,齐僖公对他视如己出,宠爱有加,甚至给他如嫡子般的身份待遇。也许是由于嫉妒吧,齐襄公一上台就罢除了公孙无知的特殊待遇,公孙无知于是怀恨在心。

第三件缺德事儿: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两位大将去守卫边疆,约定服役期一年,期满就派人去替换他们,让他们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然而齐襄公最后却违约了,期满也不放人家回来,这就太不厚道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扎根边疆,我为祖国献青春”的高尚觉悟的。将士们想念老婆孩子热炕头,想念灯红酒绿花花世界,他们实在无法继续忍受这枯燥、寂寞、辛苦的戍边生活了。于是,他们反了。

该伙“反动分子”与公孙无知联合起来,依靠从被齐襄公冷落的后宫女人那里得来的情报,在齐襄公外出打猎的时候发动政变,杀死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君。

然而好景不长,齐襄公得罪不少人,公孙无知也未必就没有仇家,没几天,公孙无知就很无知地死在了一个仇人手下,齐国的君位再次出现空白。

颠沛流离、漂泊他乡的公子小白,终于等来了他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很不幸,这个机会并不只属于他一个人,他必须通过一场殊死的斗争,一场你死我活的兄弟相残,才能夺得。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当时齐僖公已成年的儿子一共有三个。

长子诸儿,即齐襄公,嫡出,名正言顺的君位继承人,当了十二年国君被杀,很惨很丢人。

次子公子纠,庶出,但其母鲁女深受僖公宠爱,更兼鲁为传统大国,公子纠靠山雄厚,又有管仲、召忽等贤人辅佐,所以他在国内的呼声最大。公子纠在齐国内乱发生之前也逃走了,目前就避难在鲁国。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公子纠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夺取君位的大好机会,鲁国也更加不会放过这个干涉齐国内政的大好机会。

谁叫齐襄公给鲁国人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呢?现在不趁此机会占齐国些便宜,那不傻吗?

三子便是我们的公子小白了。比起幸福的公子纠来,小白那可真是一个苦命孩子,母亲卫姬死得早,父亲僖公给他安排的政治班底也远不如公子纠雄厚(只有鲍叔牙一人),母家卫国虽是周初分封的老牌大国(周文王子康叔始封),但最近也是连年动乱,国君卫惠公整天忙于镇压国内反对势力,哪里还有工夫管齐国的闲事儿。看来指望外援是不大可能了,小白只能自己找门路,先逃到潭国(今山东济南西南),遭到拒绝,后来又逃到了莒国,这才安定下来,而且一待就是足足八年之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