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爸铺路,位极人臣不是梦

作者:钱升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4章

书名:重生爸铺路,位极人臣不是梦 作者:钱升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35

乾时一战,鲁庄公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人丢兵丢将又丢地,从此,原为姻亲关系的齐鲁算是结下了一个天大的梁子,纷纷扰扰折腾了好些年。

3 千古君臣难类此

小白,不,我们该叫他齐桓公了,齐桓公打退了外国势力对齐国内政的干涉,终于坐稳了国君的宝座。现在赛跑结束了,战争也结束了,但政治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他的竞争对手公子纠还活着,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只要公子纠多活一日,齐桓公的屁股就永远坐不踏实,齐国的政局也永远无法稳固下来。

于是,齐桓公写了一封信给鲁庄公,说自己手足情深于心不忍,要鲁庄公代劳杀了齐国政治犯公子纠;其他两个同谋犯管仲与召忽,则引渡回齐国,自己亲自来治罪,以泄心头之恨。你们是开开心心地答应呢?还是要我们打得你们答应呢?

鲁庄公看了信,心中瓦凉瓦凉的。他刚战败回国,屁股还没坐稳,齐桓公的威胁信跟着就到,行事如此果敢,手段如此毒辣,自己跟他比,实在是差得很远,从前真是小瞧此人了。

铁的事实告诉鲁庄公,与齐桓公这样可怕的对手为敌是很不智的,好吧,为了国家社稷,那就杀了公子纠吧,虽然从辈分上说,他是自己的亲舅舅。鲁庄公为文姜之子。

政治斗争不是赛跑。赛跑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第一名有金牌与奖杯,第二名也有鲜花和掌声;可是在政治斗争中,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最后一名不仅被淘汰,还得掉脑袋。

于是,公子纠死了,死在了自己亲弟弟与亲外甥的手里。说起来,公子纠公孙无知齐襄公鲁庄公齐桓公其实都是一家人,但在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面前,所有亲情都变成了狗屎,这就是孔夫子所深深叹息的“礼崩乐坏”。

公子纠死后,鲁庄公又将召忽和管仲打入囚车,准备将他们押送回齐国,然而召忽却说什么也不肯回国,他当众发表了一番“忠臣不事二主,士可杀不可辱”的政治演讲,然后就自杀殉主了。

然而管仲却不肯死,他乖乖地钻进囚车里,还在半路上欢快地唱起歌来。据《管子》一书的记载,原来管仲的君臣观生死观非常之“离经叛道”,他说:“死君这种事儿我是从来不干的。我只可以为三件事去死,一是社稷破,二是宗庙灭,三是祭祀绝。如果不是这三件事儿,我不会白白去死,因为我死了对国家不利,活着才有利于国家。”这个观念看起来倒是蛮现代,其实很古老,只不过中间断了两千年,所以我们今天突然在古书里看到才会觉得有点突兀。

另据《吕氏春秋》记载,管仲唱的这首歌名叫《黄鹄》,词曲创作者正是管仲本人,歌词原文我就不引用了,没有什么意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翻书,或者也可以去听听台湾摇滚歌手赵传唱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大概意思差不多。

管仲为什么身处囹圄了还有心思当“摇滚歌手”?他当然不是为了出唱片。原来,他害怕鲁国人反悔把他抓回去,所以编了这首歌让押送他的士卒们学唱,俗话说边走边唱行者无疆,有了歌声的刺激,大家自然就走得不累了,结果一行人脚底生风,三两下就顺利进入齐境。鲁庄公后来果然反悔了,他想任用管仲为鲁相,可惜追之不及,悔之晚矣。《吕氏春秋》于是说管仲深悉“役人之术”,也就是所谓激励之法了。

现在问题又来了,管仲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鲁相不当要去当齐国的囚犯,难道他就不怕齐桓公杀了他以报一箭之仇吗?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牵涉到他与鲍叔牙多年前一段感人肺腑的深厚友谊。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

中国的传统教育,喜欢把伟人的少年时代吹得天花乱坠,好像他们生下来就天赋异禀道德高尚,孩提时代就勤奋好学忧国忧民,甚至连上天都要降下异象来以资鼓励。其实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很多伟人的少年时代不但平凡无奇,甚至有些狼狈,乞丐流氓比比皆是。

号称中国古代自周公旦以后第一伟大之圣人管仲,年少的时候就很不起眼,他有点像秦末淮阴乡下的韩信,贫而无行,正宗的小混混一个。不过人家韩信比他还好些,没饭吃只是到朋友家蹭,而管仲却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不过估计水平不高,所以好几次被逮个正着,所以时人评价他是“城阴之狗盗、天下之庸夫”(城阴,今山东高密)。实在是很有损我们心目中的伟人形象。

好在后来管仲碰到了鲍叔牙,两人一见如故,于是一起合伙做生意,但这家伙做生意也不老实,亏了钱算鲍叔牙的,赚了钱却自己拿大头,对此鲍叔牙却毫不以为意,仍然无怨无悔地为管仲付出,世人对此都非常不解。

时过境迁,后来管仲功成名就,他的爱妾小婧问及此事,管仲深深地感慨道:“鲍叔不以我为贪,乃知我贫也。”

或许大家会认为鲍叔牙是个没有原则的烂好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管子》书中记述,鲍叔牙此人疾恶如仇,闻一过而永生不忘,对自己对他人甚至齐桓公都非常之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但他为什么偏偏对管仲如此宽纵,信任理解以至于如斯地步?我只能说,鲍叔牙是个独具慧眼的人,他早已看出管仲胸中沟壑万千,身具圣贤之姿,远非常人可比,绝不能用一般的小节去要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瑕不掩瑜。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就是真正的朋友。甚至超越了普通挚友,达到莫逆知己的境界。

小婧接着又问他们后来生意做得怎么样,管仲脸上顿时露出了无奈的苦笑。

不怎么样!当时齐国的经济尚未走上正轨,市场混乱,生意难做,管仲好几次转换经营方向,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而且还把老本儿赔了个精光。然而鲍叔牙也没有因此责怪他,反而自己将债务全部扛下。世人都说他们俩傻到家了,一个做事傻,一个做人傻。

然而每到这时,鲍叔牙总会对管仲露出真诚的微笑,安慰管仲,要管仲别听那些人瞎讲,还说管仲只是运气不好,自己从来就没有一刻怀疑过他的能力。

小婧听到这里,眼泪已经在眼眶中打转儿了。

“然后呢?”小婧哽咽着问。

后来,管仲不做生意了,去政府里做公务员,但还是很倒霉,三番两次被辞退,这下子连管仲的老母都开始骂他不成器了,然而鲍叔牙仍然矢志不渝地站在管仲身边,安慰他,鼓励他,支持他,在他最失意最沮丧的时候给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直到现在,管仲还记得鲍叔牙在他赋闲在家时鼓励他的话:管君,你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你之所以老是碰壁,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只是时机未到罢了——我相信,只要给你点阳光,你就能灿烂起来!

讲到这里,管仲忍不住目视远方,眼眶湿润。

而感性的小婧,早已是泪流满面:“太,太感动了,再……再后来呢?”

再后来,管仲光荣地参军了,可又在战场上非常不光荣地逃跑了,两次三番,恬不知耻。所有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然而鲍叔牙再次站了出来,为他辩解:管仲不是畏死,只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啊……

管仲做小偷没成功,经商赔光光,打仗当逃兵,即便吃上“皇粮”拿了“铁饭碗”,也每每被裁员,人倒霉倒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够稀奇了。不过还有更稀奇的,齐国的“国父”姜太公七十岁了还一事无成,只能跑到渭水河边钓鱼玩儿,如此大器晚成,更加是一个极品,可见中国传统教育里说的“英雄出少年”,完全是狗屁。

再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齐僖公为两个儿子招辅导老师,鲍叔牙和管仲分别面试上岗,事情的结局,管仲再次很倒霉地站错了队,不仅站错了队,还差点杀死了齐桓公;更“错误”更“可耻”的是,他居然在公子纠死后,并没有自杀殉节,反而心甘情愿地进入鲁国囚车受辱,所以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他违反了士的节气,是为不“仁”。孔子还因而颇为管仲辩解了一番。

对此,管仲的解释是:“吾之所以为此,乃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理;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申于诸侯也。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吾莫用小白。”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认为我被齐桓公俘虏后委屈求全是可耻的,可我认为有志之士可耻的不是一时身陷囹圄,而是不能为国家、社会作贡献;人们认为我所追随、拥戴的公子纠死了,我也应该像召忽一样跟着去死,不死就是可耻,但我认为更可耻的是有大才而不能施展出来匡助天下。齐桓公为人豁达有大度,遇事不耍小聪明,行事稳重不急躁,而且深谋远虑志向高远,但这世上只有我才能充分发挥他这个潜力股而成就大业。

说到这里,管仲便问小婧道:“你怎么看这件事儿?”

小婧道:“召忽的殉死,比活着更伟大;您的生,比殉死更伟大。”

管仲欣慰地笑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与夫人也!”

正如管仲所言,身为知己好友,鲍叔牙不仅不认为管仲可耻,反而向齐桓公推荐他担任齐相,然而齐桓公始终无法忘怀当初管仲对他的一箭之仇,所以坚决不同意,说:“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管仲名夷吾,字仲。

一个差点伤害到自己的人,一个差点毁了自己一生的人,齐桓公不杀他就很仁慈了,还要用他为相,给他数不尽的尊荣富贵,这听起来是不是太离谱了一点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