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爸铺路,位极人臣不是梦

作者:钱升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6章

书名:重生爸铺路,位极人臣不是梦 作者:钱升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35

果然,此言一出,堂下群臣顿时像炸开了锅一般,议论纷纷,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太超过了,真是太超过了,我们不同意!

齐桓公笑道:“既然如此,咱们就发扬一下民主精神吧,少数服从多数。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

群臣顿时像潮水一般分为两边,齐桓公正要数人数,却发现大臣东郭牙既没站左边,也没站右边,他站中间——这种人警察巡检时最讨厌了,齐桓公也一样。

于是齐桓公皱眉道:“善者左,不善者右。子何为中门而立?”

东郭牙不答反问:“以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

齐桓公斩钉截铁地说道:“能。”

东郭牙又问:“以管仲之断,为敢行大事乎?”

齐桓公的回答同样干脆:“敢。”

东郭牙道:“君知能谋天下,断敢行大事,君因专属之国柄焉。以管仲能,乘公之势以治齐国,得无危乎?”

齐桓公道:“你说的都没错,依你之见,寡人本应该命令隰朋治理内政、管仲治理外交以使互相制衡,从而保护自己的君权不受威胁。但是很可惜,我们俩的这番对答出自后世法家经典《韩非子》,完全是韩非为了论述自己强化君权的理论瞎编出来的,其实压根儿就不存在,所以你还是省省吧!”

东郭牙笑道:“哈哈,被你发现了。”于是大步走向左边,一场廷辩化于无形,整个世界又清静了。

很显然,以春秋初期“世卿世禄”的政治制度,像管仲这样的一介布衣是没法进入政府高层的,高层都是由世袭贵族把持。这些人中的保守派即便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一定会对管仲将要推行的新政使绊子,所以齐桓公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为管仲撑腰。据《吕氏春秋》和《韩诗外传》记载,齐桓公为了加强任用管仲的合法合理性,还在第二年的正月大朝期间举行了一次祭祖仪式,他命令有司打扫宗庙,设置几筵,又具太牢(即猪牛羊三牲),祭祀告祖,曰:“自吾闻夷吾之言也,吾目益明,吾耳加聪;不敢独擅,敢以告于先祖。”说完回头命令管仲道:“夷吾佐我!”管仲倒退着走了几步,再拜稽首(即跪下来以头触地,春秋时的君臣之礼没有后世那么变态,后世动不动就三拜九叩,春秋时最严重也就再拜稽首了,平常连稽首都不用),接受任命后离开了宗庙。

如此,管仲就等于在形式上得到了齐国历代先祖的授权,他这个齐国史上最强黄金圣斗士,终于可以爆发他的小宇宙,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4 改革开放

搞了这么一大通,如果管仲只会说不会干,完全是吹牛皮不打草稿,那么一切可都成了大笑话。不过别忘了,我们前面提过,齐桓公看人是很有一套的,比鲍叔牙差不了多少。你还别说,管仲从前做生意赔钱打起仗来逃跑,要多差劲有多差劲,但他治理起国家还真牛,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管仲说他治国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梁启超先生甚至称赞他为“中国最大政治家”。后世诸葛亮常自比于管仲,我看他完全是大言不惭。

关于管仲接下来在齐国展开的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全面改革,我就不展开来讲了。管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研究它的书籍汗牛充栋,没有几十万字根本说不透彻,所以我只提其中几个主要方面,只这几个方面,我们就会发现,齐桓用管仲,不至称霸天下,简直没有天理。可以说,管仲的出现,造就了中国历史一次质变的飞跃。他不仅思想开放,多有创见,开先秦各家学术风气之滥觞;且革新内政,经济强齐,力辅桓公拯诸夏于倾覆危亡。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他认为管仲相齐造福后世,如果不是他横空出世,辅佐桓公称霸诸侯,那么所有中国人都将被强迫穿上蛮夷服装,被蛮夷统治或同化,甚至整个华夏文明都会消亡。(所谓“被发左衽”,就是披散头发,衣襟向左开,这是蛮夷人的装饰;华夏人必须把头发束起来,衣襟向右开。)

孔子很少夸人的,他这也不是在夸人,因为这是事实。

管仲新政的第一步:重新划定行政区域,建立郡县制雏形。

周朝的行政区划很简单,以国都为中心,国都郊内称乡,郊外叫遂。一般来讲一国有三乡三遂。但在管仲的改革之后,齐国把三乡变成了二十一乡,每个乡之下设“轨”、“里”、“连”等行政机构,三遂则变成了五属,每个属之下设“邑”、“卒”、“乡”、“县”等行政机构,使得行政管理能直达每一人户,从而形成了先进而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也就是说,在周朝其他国家还处于封建领主自辖其地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的时候,齐国已经形成了分级管理的现代化国家雏形,这是管仲超越了时代的伟大创举。

管仲新政的第二步:在行政组织中层层建立军事组织,由国君直接控制军权。

在西周时期,军事组织是寓于宗族组织中的,每逢战争,封建领主以宗族家长的身份召集本族成员组成军队,跟着国君去打仗。也就是说国家军队其实是由贵族私人武装组成,这不仅对君权是一种威胁,而且在管理上也很困难,所以管仲大力改革军制,把贵族私人武装逐渐转化为真正的国家军队,这又是一大创举。

我们看到,管仲极力将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事物纳入各级行政机构的管辖范围内,这就极大限制了贵族在自己采邑内的特权,且避免他们另立山头威胁君权,这实际上是由领主统治向封建官僚统治转变的开端,在推进历史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别看管仲出身贫贱,功利现实,似非仁厚君子,可他胸中确有万千沟壑,只欠足够大的舞台而已。小平同志尝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管仲就是只好猫,而且还是猫中极品,堪称猫王。

管仲新政的第三步:由国家控制重要经济资源,首创“国有企业”垄断国家经济命脉,限制地方豪富的经济掠夺。

齐国临海,有渔盐之利,被称为“海王之国”。但是从前这些资源都掌握在当地贵族豪富手里,他们利用自身特权,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这不仅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而且造成市场混乱,民不聊生。所以这个局面必须改观,否则齐国的国力必将持续衰退,甚至走向经济危机。

管仲于是实行了“官山海”的经济政策,即对渔盐、铜铁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民间生产,但由国家统购统销的经济制度,并建立国家粮库,用国家商业挤压私人商业,形成一种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垄断和竞争相结合、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从而保证国有资源不流失,保证国家财政稳步发展,保证渔盐之利国家专擅,“肥水不流外人田”。

此外,管仲还设立了国家物价部门,通过政府采购和抛售,调剂物资余缺,平准物价,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市场有序发展。中国竟然在两千多年前就有物价局了?对,大家没看错,司马迁尝言:“管子设轻重九府,行伊尹之术,则桓公以霸。”所谓“轻重九府”,就是调节市场的九个国家经济管理机构。

在我看来,光贵族有钱上层有钱的国家不叫富,百姓有钱政府有钱才叫真正的国富民强。在管仲之前,周代的宗法制使得“国、家不分,公、私不分”的观念甚嚣尘上;在管仲之后,中国才真正开始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可以说,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完备国家经济观念的政治家。中国古代的“圣人”一般都崇农抑商,只有管仲是特例,他重农又重商。

管仲新政的第四步:大力发展工商业,对从别国来齐国做生意的商人给予优惠政策。

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有了二十一个乡和五个属。郊野的五个属住农人,主要负责农业生产;二十个乡里面,其中十五个乡住士,是齐国的主要兵源;另外六个乡,三个乡住工,三个乡住商,总共六乡一万两千户,他们通通不用服兵役,专门经商从工,大力发展齐国工商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齐国的“分居”制是后世“保甲连坐”制的雏形,百姓被关在国家安排的区域内,不得任意流动户籍,且世世代代不能转换身份。可见管仲改革也有不人道的地方——当然,用现代观念去要求两千多年前的人,未免过苛。

另外,管仲还给予外国商人“稽而不征”的优惠政策,也就是只盘查不法之商人,而减免甚至不收关税市税。对于生意特别大的商人,甚至给予食宿免费。如此大力招商引资,当然导致“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临淄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商业城市。

据《管子》书中记载,齐国商业之发达,其贸易不仅限于中国而已,甚至还发展到了海上朝鲜等东亚诸国,史学界有些人称之为“中国最早的海上贸易航线”或者“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短短数年,管仲就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他真是上天赐给齐国的宝物。在先秦各派思想家改革家中,儒家太过保守,法家太过严苛,只有管仲刚刚好。

在《管子》一书中,还记载了管仲是如何打贸易战的,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贸易战记载,其经济思想之先进,从我们现在来看都很有借鉴意义。

关于这些贸易战,我们等到后面写齐国的称霸时再具体展开来讲。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齐国称霸天下真的是靠军事手段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