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三年后,我嫁给了未婚夫的死对头

作者:景五 | 分类:都市 | 字数:3.3万字

第4章

书名:穿越三年后,我嫁给了未婚夫的死对头 作者:景五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02

他大概以为,他回去换票后,我们一定在安检处等着他一起走,结果回来却发现我们不见了。

南瓜君总说我们太惯着他,所以不能说中文交流困难的他老想着依赖我们。可这一刻,看着手机上的四个未接来电,以及他气喘吁吁看到我们时展开的笑容,我忽然就原谅了他打车时的不礼貌,还有点小小的内疚。是呀,既然决定同行,就是一伙儿的,怎么可以把伙伴丢下?

在戒备心这点上,阿以是个很奇怪的人,住旅馆时,房间再安全,出门他都会把电脑啊单反啊这些带上,一个沉甸甸的包,也不觉得累。可是有一次我们在网上订火车票,他想也没想就把护照甩出来。我们问他,都不担心的啊?他却反问,这有什么关系?

后来我们因为行程不同,分开走,过了几天在塔县的青旅又遇上,约了一起去爬山。路上我惊讶发现,他的背包上竟然挂了一把锁!我们吐槽他说,一个脏兮兮的破包呢,还郑重地挂把锁,你这是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啊!这不给小偷明示嘛,我背着都是值钱的,来偷我呀!他见我们笑作一团,虽然听不懂,也知道我们在讨论他。于是问苍苍,琢磨了许久,苍苍才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简单地解释给他听,听完,他自己也忍不住大笑。

这一趟旅途,阿以走的是丝绸之路,塔县是最后一站,之后从乌市飞巴基斯坦。分别前,我们交换了邮箱与地址,苍苍说,如果我们去以色列,就找你玩儿。他立即问,什么时候去?明年吗?

我们笑笑,说,也许吧。

后来在乌鲁木齐机场,苍苍丢了手机,我想起来,阿以的信息就写在那里面。茫茫人海,就像丢失的手机一样,那些维系我们再见面的信息,再也找不回了。

忽然就有点淡淡的失落。哪怕我知道,也许我不一定会去以色列,就算去了,我也不一定会找他。我也知道,我们之间,只是旅途上偶然相遇注定会告别的陌生人,但因为那些朝夕相处的时光,看过同一片风景,同桌饮食过,互相的镜头里,留下过彼此的笑容。

这些,让那种失落感,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和田的风与夜

离开吐鲁番时,我们买的是晚上的火车票,睡到自然醒,还是有一下午的空闲时间,去别的景点显然不太现实,我们打算把下午的几个小时都交给吐鲁番博物馆。在南疆旅行,博物馆是个非常重要也非常迷人的好去处,如果你对历史不了解,那么这里会快速粗略地给你补一课。

抵达博物馆时,才知道,每周一这里都闭馆。烈日下,我们仨有点懵。又一次吃了不做攻略的亏!

我们站了会,正打算走,迎面走来一个中年大叔,望着博物馆紧闭的大门,叹息一声,啊,怎么关门了?

我忍不住乐了,哎哟,又白来一个!

然后我们四个人,就站在紧闭的大门前,聊起了天来。

大叔是重庆人,被公司派到和田做工程,任务结束,返程时从吐鲁番转火车,有半天空闲时间,所以特意到博物馆来参观。他的遗憾比我们更重,他摇着头说,我不像你们,有时间出来旅游。虽然一年在外出差时间很多,但都忙得很,哪有空去看山山水水哟。他说着伸出手,戏谑道,比一比,就知道了嘛!他是做户外工程的,手指粗糙,有很多老茧。他夹着一根烟,重重地吐着烟圈。

得知我们要去和田,他很惊讶,你们为什么要去和田,那里……不太安全。我们说,就是想去看一看。他说,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我们笑笑。他沉默了一下,说,那你们注意安全,就在市区逛一逛吧,别去乡村,晚上别在外面晃太晚,嗯,还有,别乱说话。分明是一个才认识几分钟的陌生人,嘱咐起来却像是老友。

出发前,很多朋友都说南疆危险,可我们一路碰到的人,却都是那么善良、温暖。

为什么非要去和田呢?我内心里其实纠结过好几次,对于这个地方,我除了知道有名的和田玉外一无所知,而且从库尔勒到和田,真的很远。但危险与路途遥远,在那条最美的沙漠公路面前,都变得不值一提。

是的,固执要去和田,是因为我想穿越那段500公里的沙漠公路。

而跟我们同行的阿以,他去和田,是为了赶周末的和田大巴扎(集市)。也是从他口中,我才知道,和田的周末巴扎非常有名也非常热闹。

十个小时大巴车程,还只是从库尔勒到且末,750公里,其中500公里,就是那条沙漠公路。很长很长一段路程,都是无人区,左右是辽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除了漫天黄沙还是漫天黄沙,唯一的一条公路蜿蜒而过,车子从上面驶过,仿佛永无尽头。

我坐在最前排的位置,头靠着车窗,看着太阳一点点地落下来,夕阳将天边染红,映得漫天黄沙更加的苍凉。

那一刻,除了沉默,你什么都不想做。

车子路过塔中的时候,停下来休息,这是一个小小的休息站,路边有几栋简陋陈旧的房子,远处的沙地上,有很多开采石油的工具,安静地驻扎在这片黄色世界里。偶有车辆过来,哗啦啦一群人涌下来,然后又像风卷着沙子一般,呼啦啦地离去。只有它们,与那个伫立在路边写着“征服死亡之海”的标识牌,日复一日地停留在这里。

从且末到和田,又是十小时大巴。走这条路线,我算是把大巴坐了个够。车子中途停下休息时,我们去买饮料喝,看着冰箱里的饮料全是没见过的牌子,上面的文字都不认识。南瓜君说,肯定是山寨的!后来我们到了喀什,才知道,那些饮料都是从中东进口的!为这我们笑话了南瓜君好几天。

愈靠近和田,沿途车辆的检查变得非常严格,每到休息站,就会有警察上来检查身份证,让人心里变得紧张兮兮的。后来我们在和田找旅馆时,发现再小的旅馆大厅里都会有一道安全门检查行李,以及穿制服的警察在执勤。

但这些严阵以待都不影响我们去夜市觅食的好兴致。在和田吃的第一顿就是在夜市,灯火通明的路边摊,烤肉摊浓烟滚滚,人声鼎沸,大喊一声,老板,一斤羊肉,五个馕,再来一瓶芒果汁哎!

和田的夜,才刚刚开始。

说实在的,一开始,我对阿以口中非常棒的和田周末大巴扎并不是特别有兴趣,属于有时间就去看看也无妨的程度,我跟苍苍都更想去玉龙喀什河边捡石头。

后来我逛了喀什那个中西亚最大的巴扎后,才后知后觉地感觉出和田巴扎的美来。

和田的巴扎,美在它的原汁原味,它从不讨好游客。巴扎上没有各类精美的纪念品,也没有从中东进口而来的昂贵地毯,它拥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只是那些商品,全是当地人的生活气息,便宜的头巾、样式极为普通质地也一般的衣服、鞋帽、布匹等等,我走在其中,仿佛回到了多年前,与闺蜜去逛我们老家的地下服装批发市场。人流如织,闹哄哄的,所有人都讲着一口乡音。而这里,所有人,都讲着我们听不懂的和田话。男人们身穿长袍,戴着小方帽,而女人们,也穿着黑色长袍,用黑色头巾蒙住整张脸,我看着她们,总是忍不住忧心,她们走路真的不会摔倒吗?穿梭在巴扎里,很多个瞬间,恍惚来到了中东国家。一路上,几乎看不到同我们一样脖子上挂着相机的游客。

这里有着最地道的南疆特色。

逛到中午,从巴扎出来,发现人越来越多了,据说每到周日这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还有的人很早就从乡下出发,赶着牛车来,像赴一个热闹的约会般。

午饭就在巴扎外一条闹哄哄的美食街吃,依旧是面条与抓饭,作为一个南方人,再好吃的面食,也会腻。说真的,我想念白米饭都快哭了。

下午我们要去和田博物馆,百度地图显示,博物馆离巴扎6.3公里,我们努力穿过美食街拥挤的行人,想到路边去打个车,却发现这件事在正午的巴扎外面,基本上无望,人太多了啊,快把整条马路都堵住!

一辆小摩托三轮车停在我们面前,车上已经坐了两个人了,车主是个老头儿,热情地招呼我们上车。我问,你这车去哪儿?他招手,上!上!我又问,博物馆去不去?他继续招手,去!去!想到语言不通,我警惕地继续确认,真的去?博物馆,和田博物馆?老头儿猛点头,去!去!我望了眼汹涌的人潮,再瞧着他十分坚定的表情,招呼小伙伴们,走吧!

这个车蛮有意思的,没有车厢,露天而坐,乘客们背靠着背,脚就吊放在下面,腿长的还得把脚弯着以免触地。在和田,很多这样的小三轮车。我喜欢坐这个,因为可以一边吹风,一边饱览路两边风光。

拥堵的马路似乎对这种小三轮车毫无影响,开车的老头儿熟门熟路,车技了得,“突突突”地见缝插针,一路倒是顺畅。车子走走停停,乘客下了又上,换了好几拨,只有我们四个始终巍然不动。坐我旁边的一个妇人抱着小孩儿,孩子很小,辨不出男孩还是女孩,长得非常漂亮,尤其一双黑黝明亮的眼睛。新疆的小孩儿眼睛都长得好看,专注看你时,又深又黑,仿佛能把人吸进去。我笑着逗那个小孩儿,他也望着我,对视了一会儿,他竟然冲我笑了。我抓起相机,询问妇人,我可以帮他拍一张照片吗?她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但见我举起相机的手势,笑着点了点头。

小车又“突突突”地开了很久,一路穿街走巷,车上的人陆续下完了,我忽然觉得不对劲,地图上指示似乎没这么远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