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三国:大乔不想当寡妇了

作者:宣飒 | 分类:女生 | 字数:62.0万字

第259章 离间之计

书名:重生三国:大乔不想当寡妇了 作者:宣飒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12-08 11:10

那刘表刘景升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当年诸侯讨伐董卓,而刘表做作壁上观。而后孙坚与孙策父子身死如此大好局面,却依旧只是固守荆州,不乘胜追击剿灭孙家。

如今纵虎归山,让孙家占据江东,逐渐形成了气候。黄祖被杀,夏口被夺,刘表也只是派将领驻守乌林据守,阻止甘宁继续西进。

好似是在用黄祖的死,平息孙家的怒气,以求自保。

如此短视的对手,曹操尚不放在眼里。

反倒是孙权,年少统事却能杀伐果断、于诸侯和境内世家旧部之间反复周旋,曹操反多了几分看重和欣赏。

他倒是也想看看,这个孙坚的次子,到底真的是虎是犬。

既然定下了计策,曹操挥挥手让众人都退下了,剩下就是荀彧和荀攸的事情了。

曹操背着手,神情凝重,嘴里还喃喃道,“虎父无犬子啊……”

荀攸听到了什么,好奇地转头去看曹操,明明身姿昂扬地站着,却无端令人觉得寂寥。

荀攸走到外头后,才敢压低声音小声询问荀彧,“叔叔,主公这是怎么了?”

荀彧叹了一口气,“主公这是想念大公子了。”

那一句“虎父无犬子”的称赞,还是勾起了曹操的伤心事,即便是曹操这样的乱世豪杰,到了即将知天命的年纪,也不得不慎重考虑起自己的后继之人。

尤其是当袁绍病重的小道消息传来,即便曹操和袁绍乃是劲敌,可曹操也记得年少意气风发之时的轻狂放肆,厮混闯祸。

那时候的曹操还是宦官之嗣,袁绍也只是家中庶子,不得长辈重视喜爱,二人在洛阳城中名声败坏,人人畏惧,臭名昭著。

有一日,眼见着死对头要成婚了,便商量着将新妇给偷出来,好给新郎官一个难堪,以报旧仇。

二人埋伏在新郎官家附近,等到天黑,便使了调虎离山之计,在墙外大喊抓贼。府中家丁都出来抓贼后,曹操便趁机进屋用刀挟持了新妇,袁绍在前引路,曹操在后相随。结果因为天黑又不熟悉路,慌乱之间袁绍竟掉入了荆棘丛中,挣扎不出。

眼见家丁就要搜到这边来了,曹操竟然对着家丁主动暴露了袁绍的位置,吓得袁绍一跃而起,竟脱困而出。

曹操也顾不上戏耍新郎官和新妇了,拉住袁绍就跑。

脱离了追捕之后,曹操和袁绍就躺在大街上,对着彼此哈哈大笑。

即便后来二人分道扬镳,但年少的那些情分到底不同,如今袁绍三子相争,即便这局面也有曹操的功劳,曹操心里也不免多有了几分兔死狐悲之哀。

若是大公子曹昂还在,曹操叹了一口气,不觉头又开始隐隐作痛,冷汗从背上滋滋往外冒。

“华佗,去叫华医师来!”曹操一手扶额,一手撑在桌案上,神色痛苦难忍。

身边侍奉的许褚急急喊着,“快去请华医师!”

——

孙权拿到汉室的任命文书,待看到“交州刺史”并其官印,对着一旁的鲁肃笑道,“先生所断之事不错,孤在文书上特特提起兄长扬州牧之职,曹操果然心有疑虑忌惮,封的是交州刺史之职。

如此一来,便可与士燮联手,共抗刘表了。”

刘表对交州也有想法,但士燮本人为交趾太守,其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徐闻县县令士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士家在交州势力盘踞已久,掌一州之政,威望甚高。

虽说交州地处偏远,与中原之地隔绝,文教经济皆不如中原,士家也恭谦自认汉臣,从未放弃过进贡的职责。

但人心多是不足,士燮虽只是交州一郡之太守,但地位超然,在百姓心中绝不属于名正言顺的交州牧,如此一来,刘表想要插手交州内务,士燮定然心中不愿,却又无可奈何。

敌人的敌人那就都是朋友。

况且当初从交州之地请得许靖等世家大才出山,孙权也是念士家的恩。

而后没过多久,孙权又收到了天子册封太史慈为扬州牧的消息,而这一消息,的确在江东之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众人都在观望太史慈究竟会做何打算,也想知道孙权会如何应对。

连乔玮收到消息的时候也有些错愕,无论是史书上还是上一世,孙权的官职都应该是扬州牧才对,这一世怎么换成了交州刺史,而太史慈却成了扬州牧。

这曹操,是想搞事情啊!

“这一看便可知,不过贾诩就是郭嘉的主意,那太史慈可有什么动静?”

大乔是知道的,太史慈绝不像后世《三国演义》之中描写得那般与孙策惺惺相惜而忠于孙家,他常年据南方六县而据刘磐,且无论是面对孙策还是孙权一向都是听调不听宣,本质上他也从未将自己定位为孙家之臣。

否则也不会在临死之时说出“大丈夫生于世,当带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之语了。

曾经面对孙策的时候,太史慈有过一次做诸侯还是做家臣的选择,那时候太史慈的选择是做家臣。

如今曹操又给了一次太史慈选择的机会,不知道这一次太史慈会如何选。

孙安放下了书,小声询问乔玮,“嫂嫂听到这个消息好似很担忧的样子?”

“太史慈替孙家镇守南方六县以御刘表之侄刘磐,那可是孙家的门户,其分量可想而知。曹操行此挑拨之举,若太史慈中计,则孙家危矣。”乔玮对孙安点明了曹操此举的厉害之处。

孙安听懂了,“但我总觉得,太史将军不会中计的。”

她虽然没有见过太史慈,但也听说过他与长兄孙策之间的英雄相惜的往事,孙策也曾评价太史慈“信义为先、生死不相负”,如此义士,断不该为官途而背信义之言。

乔玮却道,“太史慈的信义是对你长兄而非你仲兄,此事之变数是在你仲兄,若他能收太史将军为己用,自然一切无尤。”

“那仲兄能收太史将军为己用吗?”

乔玮沉吟了一会儿,“我觉得应该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