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三国:大乔不想当寡妇了

作者:宣飒 | 分类:女生 | 字数:62.0万字

第149章 鲁肃

书名:重生三国:大乔不想当寡妇了 作者:宣飒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12-08 11:09

张昭等人走了之后,孙权才揉着自己头疼欲裂的脑袋,满脸疲惫。

对于刘备此人,孙权并不是很想杀他,一则因为刘备为汉室宗亲,杀之有违汉臣之义;二则,刘备此人虽然才能不显,于行军打仗上败多于胜,但手下猛将如云,关羽、张飞、赵云之流皆为万夫不当之勇。

单是关羽能让曹操多次拉拢,并于诸将之中分封汉寿亭侯便可知一般。

但是张昭所言也为实情,收容刘备,便就是在明面上要和曹操翻脸,为了一个刘备,孙权觉得尚且还有些得不偿失。

孙权也有些犹豫不定,“若是此时仲兄在就好了。”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如今正是要问周瑜的时候。

“周瑜虽然不在,但不是还举荐了一位鲁先生在府上吗?”

孙权闻言,缓缓睁开眼睛,“你怎么来了?”

乔玮的肚子开始显怀,因为是第一个孩子,乔玮也没有什么经验,万事都比较小心,连司金场和莫氏铁铺也去得少了,平日里不管事的时候,也都在屋子里研究着兵器改进。

自从朱治和莫三公子在司金场内推行三赏之制以来,成果并不显著,乔玮不知是因为这些工匠有藏私之心,还是因为不信三赏之策,乔玮收到的有效的“新巧之术”寥寥无几。

乔玮来寻孙权也是拟定了三个受赏之人的名单,另外也想请教请教孙权,除了三赏之策,可还有旁的法子可刺激诸将积极献新技。但一进门便听见了孙权的呢喃。

周瑜人不在吴郡,但还是为孙权举荐了鲁肃。鲁肃其实早在去岁的时候就因为避祸而迁居吴郡,因和周瑜有赠粮旧谊,想来投奔周瑜。

周瑜知道后,便写信将在吴郡的宅子直接借给鲁肃居住,并写了一封举荐信给孙策,但当时的孙策已经病入膏肓,书信皆由张昭和孙权处置。孙权当时满心都是孙策的病情,自然也没有心思理会这封举荐信,只是抽空让乔玮去拜见了鲁母,尽了一番地主之谊。

乔玮倒是和鲁母相见甚欢,但她当时也无权许诺鲁肃什么。

等到孙策死后,鲁肃对江东的局势略有些失望,心里也想再另寻明主,正巧好友刘晔也写信来想为曹操招揽鲁肃。鲁肃思考再三后便写了信给周瑜告辞。周瑜收到书信后,又立刻回信,极力阻止鲁肃北上,“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曹司空虽有雄才,然麾下谋士如云,世家子弟亦多归顺,兄之家世,定无出头之日。

何况于曹司空而言,兄之谋略不过锦上添花,多少皆无异。而江东不同,南昌侯虽年少,礼贤下士、重用能臣且并不以出身论贤才。又有帝王之相,若得兄,必如鱼得水,共图霸业而得君臣相和。”

又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再三举荐鲁肃,言语间十分推崇鲁肃的才能。

孙权得到信后,立刻带上张昭亲自前往周宅见了鲁肃,孙权才知道周瑜为何强烈举荐鲁肃给他。

召贤令发布之后,江东旧臣也各自举荐了各样的贤士人才给孙权,孙权也都一一见过并与之交谈。孙权从来只问一个问题,“如今汉室如大厦将倾,四方纷乱不止,孤承父兄基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孤?”

那些来投的贤士各有良策,孙权也都令张昭记录在册,谈论之后也会反复思索,那些答案都各有裨益,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能说到孙权的心坎上。

唯独鲁肃却给了一个孙权最满意的答案,“当年,汉高祖忠心耿耿想尊义帝而不成,究其缘故乃是西楚霸王项羽加害义帝而欲取而代之。当今的汉室,曹操就犹如当年的项羽,君侯亦如当年的汉高祖。桓文之功?君侯也不必和某说笑了。

以肃私见,汉室已不可再兴,曹操亦不可卒除,君侯当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不可再北进惹诸侯嫌猜忌恨。北方之地,已然为多事之秋,君侯当趁此局,先保江东而西向,据长江之南,与刘璋、曹氏三分天下。最后立帝号再进天下,如汉高祖建天下之业。”

鲁肃话音刚落,便遭到了张昭的呵斥,“悖逆之言,狂妄之辈!”

孙权却没有生气,抬手制止了张昭的话,“孤今尽力一方,希冀也不过尽力扶立汉室而已,并不做他想,先生所言,并非孤所能力及。”

鲁肃看着孙权,也并没有因为孙权的话而感到尴尬,反嘴角噙着笑意看着孙权,最终孙权走的时候,提出想请鲁肃入府执教孙朗和孙安。

华歆跟着孙翊到了丹杨后,孙朗和孙安便没了执教的先生。

张昭虽然不同意,但在孙权的坚持之下,也同意了孙权安排,而鲁肃看向孙权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了然,“某多谢君侯看重,愿为公子之师。”

于是,鲁肃便在府上给孙朗和孙安上课,有时候乔玮也会跟着去听上一个时辰,对于书中所言有所不解,也会前去请教。

乔玮虽然对周瑜有诸多不满,但对于他识人的眼光还是不得不佩服。

孙权看着乔玮带来的消夜,调侃道,“你倒是对鲁先生很是推崇。”

“鲁先生手不释卷、思度弘远,无论是对军务还是内事皆有智略,这样的人才,为何不推崇?”

何况历史上,鲁肃对于江东未来的局势走向,都是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的大臣,可以说没有鲁肃,江东未必能走到鼎足三国的局面。

孙权笑着道,“那你先前还因着仲兄的缘故,对着鲁先生也没什么好脸色。搞得人家来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得罪你了。”

“我已经和鲁先生赔过罪了,鲁先生也没有再计较我的这点子冒犯。”乔玮承认一开始看到鲁肃的时候,就会想到他和周瑜的关系,多少有点迁怒,“何况鲁先生乃是大才,对江东也是有助益之人,我是明白大局的。”

但回过头来想,周瑜是周瑜,鲁肃是鲁肃,便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去给鲁肃赔罪。

鲁肃为人也很豪爽,喝了一盅酒之后,也没有再将先前的事情放在心上了,见到乔玮来请教也都会耐心解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