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摄政王的小妆娘

作者:许元宝 | 分类:女生 | 字数:3.2万字

第1章

书名:摄政王的小妆娘 作者:许元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6:36

书名:日落之后

作者:[美]斯蒂芬·金 任战译

声明:本书由零五电子书(txt.02405.com)网友分享,仅供预览,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编辑推荐:日落之后——黄昏刚至,暮色降临;正是在那个时刻,人类的活动蒙上了一层非自然的色彩,没有一样东西是它看上去的样子;正是在那个时候,想象力伸出触须,想要抓住沉入黑暗的阴影,残余的日光从你身体里仓皇而逃。那正是遭遇斯蒂芬·金的完美时刻。

内容简介:本书是斯蒂芬·金于二○○八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曾获选“斯托克奖”最佳短篇小说集,并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力克斯奖”,是《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等十二大畅销排行榜的上榜之作。

书中收入十三个故事,除了《来自地狱的猫》是他一九七七年的旧作,其余均创作于二○○三年至二○○八年间。书中最长的一篇《N.》在新书出版之前,被改编成动画系列剧在网络上播放,并引起热议。

作者简介:斯蒂芬·金,一九四七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毕业后因工资菲薄而走上写作之路。自一九七三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魔女嘉莉》后,迄今已著有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二百多部短篇小说。其作品是近年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还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有超过百部影视作品取材自他的小说。他因此被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

一九九九年,斯蒂芬·金遭遇严重车祸,侥幸大难不死。在康复后,他又立刻投入写作。二○○三年,他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其后又先后获得世界奇幻文学奖“终身成就奖”和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大师奖”。

在斯蒂芬·金的众多作品中,以历时三十余年才终于完成的奇幻巨著“黑暗塔全系列”(共七卷)最为壮观,也最受金迷推崇,书里的人物与情节,散见于斯蒂芬·金的其它小说中,堪称他最重要的作品。《杜马岛》是其二○○八年出版的新作,被评选为第二届黑色羽毛笔奖“年度暗黑小说”,并获得恐怖小说界最高荣誉——斯托克奖。

目前斯蒂芬·金与妻子居住于缅因州。

---------------------------------------------------------

书名:日落之后

副标题:斯蒂芬·金短篇小说集

作者:[美]斯蒂芬·金

译者:任战

初校/排版:石全石美

二校:恨水长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数:311

字数:302千字

定价:29.00元

版次:2013年1月北京第l版

印次:2013年1月第1次印刷

印张:10

装帧:平装

开本:890X1240毫米,1/32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斯蒂芬·金作品:人文版

ISBN:978-7-02-009560-5

---------------------------------------------------------

目录

卷首语

前言

薇拉

姜饼女孩

哈维的梦

休息站

健身车

遗物

毕业日午后

N.

来自地狱的猫

《纽约时报》特惠中

哑巴

阿雅娜

困境

日落注释

卷首语

“我能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是的;是很恐怖;但究根结底,它只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古老的谜团……这些神秘的力量无法被命名,无法被言说,无法被想象,只能通过符号的遮掩去感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样的符号是久远而诗意的幻想;对某些人来说则只是愚蠢的故事。可是你和我,不管怎么说,却已经知道恐惧或许就藏在生活的隐秘之处,并以人的血肉来彰显,虚妄之物会自生形体。啊,奥斯丁,怎么会这样?阳光为何无法在这个东西前投下阴影,坚硬的土地为何会在此重负下融化、沸腾?”

——阿瑟·梅琴《潘神①》

①潘神,The Great God Pan,希腊神话中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畜牧神。

前言

一九七二年的一天,我下班后回家,看见妻子坐在厨房的桌边,面前放了一把园艺剪刀。她面带微笑,说明等待我的不会是很大的麻烦。可是,她又说她要我的钱包,这就不妙了。

不管怎样,我还是把钱包递给了她。她翻出我的德士古①联名信用卡——新婚夫妇通常都会收到这样的东西——拿起剪刀把它剪成了三块儿。我抗议说,这张卡非常好用,而且我们每个月末起码都能支付最低还款额(有时还能多还些),她却只是摇摇头说,我们脆弱的经济状况承担不起利息。

①德士古,Texaco,美国一家汽油零售企业。

“最好还是摆脱诱惑,”她说,“我已经把自己那张剪掉了。”

就这样,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俩都没有用过任何一张信用卡。

她的做法是正确而明智的,因为当时我们才二十出头,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就财务状况而言,也就算是勉强能把头浮出水面。我在高中教英语,学校放暑假时则在一家洗衣店为汽车旅馆洗床单,偶尔还开车为这些旅馆送货。塔比白天照顾孩子,趁孩子们午睡时写诗,等我回家后则到唐恩都乐甜甜圈店值全职班。我们俩的收入加起来也只够支付房租、食品和小儿子的纸尿裤,想装部电话都没钱。电话的难题是通过德士古信用卡解决的,毕竟能打长途的诱惑太大了。剩下的钱还够偶尔买书——我们俩都是离了书就活不了的人——和为我的坏毛病(啤酒和香烟)买单,除此之外就不剩什么了。毫无疑问,更无法负担那个方便却本质危险的小塑料片的利息。

攒下来的一点点钱通常用来付修车费、医疗费或是塔比和我口中的 “养儿费”:玩具、护栏和那些令人发疯的理查德·斯卡里童书。那些钱通常是我将短篇卖给《骑士》、《纨绔子弟》和《亚当》等男性杂志后赚来的。我那时的写作是谈不上什么文学性的,讨论作品的“持久价值”就像拥有德士古信用卡一样奢侈。故事成功卖出时(并不总是如此),它们仅仅被视为外快闲钱。在我眼里,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彩罐①,被我不是用棍子,而是用想象力不断地击打。有时候,罐子破了,会掉出几美元。有时候,什么都没有。

①通常为陶质或纸质,墨西哥人过节时将糖果、玩具等装于其中吊起,让小孩子蒙住眼睛后用棒击破而得其中之物。

幸运的是——当我说自己在多个方面无比幸运时,请相信我——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乐趣。大多数故事都让我着迷。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我脑中,就像写作时在被当做书房的洗衣间里绵绵不绝飘荡的摇滚电台音乐。

我写得又快又用力,几乎从来不在重写后回头再看一遍,也从来没想过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或是一篇好的短篇在结构上与长篇有什么不同;对如何掌控角色发展、背景故事和时间框架之类的问题也从未思考过。我初生牛犊不怕虎,能依赖的只有本能和孩子般的自信。我只在乎它们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出来。这是我唯一关心的问题。我无疑从未考虑过写作短篇小说是一门脆弱的技艺,假如不连续地运用,就会被遗忘。那时我可不觉得它脆弱。大多数短篇对我而言都像推土机一样结实。

美国的许多畅销小说家都不写短篇。我并不认为是钱的问题;能够靠稿酬衣食无忧的作家不需要考虑这个。可能的原因是,当笔下的世界被压缩进,比方说,七千字以下时,写作者会产生创作意义上的幽闭恐惧。也有可能是因为微型写作的技艺已经逐渐失传。生活中有许多事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学会了就不会忘,但写短篇不是其中之一。你是会忘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我越来越少写短篇,有限的几篇也是越写越长(这本书里就收了两篇较长的)。那倒没什么问题。但也有些短篇没有写出来,是因为我手头有长篇要完成,这就不好了——我能感觉得到,那些想法在我脑中哭喊着要被写出来。有些最终还是成形了,另一些,遗憾地说,却像风吹尘土般消失了。

更糟糕和令人沮丧的是,还有些故事我再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出。我知道,在洗衣间里,用塔比的那台奥利维蒂便携式打字机,我是能写得出来的。而现在,年龄增长了许多,技巧更加老练,工具——比如今晚使用的苹果电脑——也更高级,我却觉得逮不住那些故事。我还记得搞砸一个故事后的感觉,就像自己是个上了年纪的铸剑师,只能无助地盯着一把托莱多宝剑哀叹, 我曾经也知道怎么做这个东西。

三四年前的某一天,我收到卡特里娜·凯尼森的一封信,她时任“美国最佳短篇小说”丛书的编辑(后来这套丛书改由海迪·皮特洛负责,这本书就是献给她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