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私奔生活/香格里拉的灵魂

作者:天涯蓝药师 | 分类:奇幻 | 字数:6.4万字

第5章

书名:私奔生活/香格里拉的灵魂 作者:天涯蓝药师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1:27

我道:“佳佳说得很对,按照现在标准汉语语法,鲁迅的文章里就是有一些病句。因为他生活的时代,白话文才刚刚走上文学舞台。还没有语法标准,加上鲁迅文章中大量的江浙方言,按我们现在的标准,确实是有些病句的——大家记住,这样的句子出现在第三题改病句里就当病句处理,出现在阅读理解里就当创作手法处理。”

方明山举手回答说:“我觉得鲁迅太严肃,总是皱着眉头、板着面孔。太灰暗,看问题很尖锐,反映了很多社会现实,是个革命家,无产阶级战士。人很好,但让人有点……有点不轻松。”

我点点头道:“这个印象也是很多人的印象。我们看到所有鲁迅雕塑都是一脸阴郁,愁眉苦脸,短发竖立,目光犀利,面庞消瘦,凝重而严峻凝望着远方的样子,仿佛不这样就就衬托不出他忧国忧民的伟大。出于政治需要,他被捧为文学上唯一的一尊神,因此他必须被严峻,被拥有政治信仰,被贫穷清高……把人当成神,这本身就是错位解读,不符合唯物主义思想。围绕着鲁迅和鲁迅的作品有太多错位解读,或者说被错位解读是作家的宿命?鲁迅给人造成的印象是特殊年代的一种政治需要,而用政治解读文学本身就是错位的。我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大家,活中的鲁迅,不仅不算严肃,而且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嘴馋;爱看电影,好莱坞大片都不落下,不管什么思想进步不进步,言情侦探恐怖都爱看,很三俗;爱坐汽车兜风,没事就带着爱人孩子坐车玩一圈去,在当时这是很奢侈的行为,至少谈不上清贫节俭;他算比较有钱的,当时的文人不像现在这么不值钱,他也爱钱,为了钱写过公文,当过不大不小的官,为了稿费跟朋友吵过架;他背着原配妻子玩过一场师生恋,就是他的学生加第二任妻子许广平,还跟——当时是很多人反对的。但鲁迅他自己说过:战士也要吃饭,也要睡觉,也要性交,这才是真正的人。有意思的是,当第一尊鲁迅的雕塑被雕刻成功时——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见的这幅刺猬样子——鲁迅的妻子加学生,也就是许广平被邀请观看后半天没有说话,后来小心翼翼地讲到:雕得很像,但是不是雕得太严肃了一点?先生不是这样子的。结果差点被批判。用政治解读文人与文学必然会出现这种让人啼笑皆非,却又不敢啼笑的情况,文艺有自己的准则,傅雷对“美”的定论是“真”,但对于政治来说真相不重要,屁股的位置最重要,两者一对话,基本杯具,这就是广东人所说的鸡同鸭讲。”

第6节

武珉回答道:“我觉得鲁迅很爱国,很有革命精神而且胆子很大,敢于批判现实,不惧怕反动派的屠刀,也痛恨日本人。”

我道:“爱国是不容置疑的,敢于批判现实也是对的。至于不怕反动派的屠刀这就很难说了。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怕不怕不能臆测,因为我手头也没有先生直接面对屠刀的资料,所以老师不敢断言。但他做过政府高官、做过教授、写文章又尖酸刻薄专写阴暗现实,政府有人不喜欢他是肯定的,所有独裁者一定是喜欢喜鹊讨厌乌鸦的,甚至养着一群喜鹊一样的鸟人。但我手头确实也没有当局直接迫害他的资料,这种不上档次的事情国民党反动派那群王八蛋也做过一些,但好像并没有发生在先生身上。据我的了解,先生在整个民国拿的薪水都挺高,没有直接面对过刺刀。恐吓之类的可能有。所以先生才经常往租界里跑,也就是那个写成且介亭集的地方。我想政府对先生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折磨,先生很爱国,而政府干的事又经常太不上档次,先生就时常要想,骂还是不骂呢?这种精神折磨很厉害,骂存在着人身风险而且经常骂了白骂?不骂中国还有救吗,总需要几个呐喊者吧?所以先生很焦虑,很喜欢半夜起来走来走去的抽烟。至于痛恨日本人,这至少不应该是全部事实?——嗯——先生跟日本很多人关系挺好的。”

夏小华回答道:“嗯——他长得不帅,文章难看——我觉得还是郭敬明写得好!”

“咳……咳……”我喝了口水,道:“介个…….你果然有品位……还有其它看法吗?”

“阮华梅同学,你说说。”

阮华梅道:“柴老师,你是了解我的——我从来不读书——更不读语文书。”

我点点头道:“你更有品位。”

……………………………………

抬望眼,我突然发现教室后面突然多出来一个女孩,那女孩瘦高瘦高,穿着绿色套裙,算不上很漂亮,但挺耐看的那种岭南妹,她呵呵地笑了起来,那笑容叫一个——啥词来的——纯净。她时不时地记一下听课笔记,时不时又拿起公司唯一一部单反相机,对着我和学生拍来拍去。

公司来新老师了,我怎么不知道?

我拿着粉笔写了一些板书,又忍不住偷偷地瞄了她几眼。

(9)

我总结道:“现在我说说我眼里的鲁迅——个人看法——其实所有的文学解读都是个人看法。在我眼里,鲁迅就是一个抽烟的作家。其它上纲上线的都是误读。但不被误读的作家和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比如他很严肃,这个刚才讲过了,是一个误读。至于他是革命家,恕我直言,我通读鲁迅的文稿,没有看见他有过成熟的政治主张,我个人认为先生更接近一个怀疑主义者。但他确实是革命家,这是指精神方面的革命。他为什么要革命呢?因为他的老乡在精神方面实在太不成气候了,不是期待着青天大老爷,就是奉承着青天大老爷,又或者想干掉大老爷自己做大老爷。因此中国才只有了两个年代,想做奴隶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年代,用一句佛学里的话,这是整个民族共业下造的果。更荒唐的是奴隶们总觉得奴隶主中能出现几个好人挽救自己,也就是所谓的清官崇拜——这就好像有一群羊总是期待狼群中会出现几只恋上自己的狼。老实说没有这么笨的羊——喜羊羊不是说了吗?虽然我只是一只羊,但羊的聪明超过你想象——在动物世界里这只能是猪的逻辑,而中国不应该是猪逻辑公园——因此鲁迅革命了。鲁迅并不想自己这么尖锐,所以他的遗嘱是忘记我。他还跟人讲不要让孩子看他写的《野草》——那不适合孩子看。但他又没法不尖锐,因为现实中他爱着的同类精神世界太缺乏“美感”了,他总觉得房子着火了,先醒来的人有义务叫醒还在睡的人,但醒来的人甚至一定会痛恨吵醒自己清梦的家伙,所以鲁迅一边呐喊,一边彷徨。先生的作品,一直探索的是国人的精神世界,他嘲讽国人一些幼稚想法,想拯救的也是同胞的精神。他最终要引发的是精神革命,精神愚弱的国民身体是不值得挽救的——学过《藤野先生》的都知道,这就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因此,探索人性和人的精神,推动精神的进步——这才是作家鲁迅干的事,也是该干的事——它高于政治,也比政治更持久,可是遭遇政治时也注定脆弱和无力,像《红楼梦》里妙玉碰到了山贼……咳….咳…先生这样的呼喊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深受欢迎天下影从,他几乎和同时代的一半以上有名的文人吵过架,争议、非议、攻击、误解围绕着他的生前生后,盖棺也不能定论。我们必须很遗憾的说一句,先生想做的事业谈不上成功,先生这样大智慧的人一定也清楚:他没办法成功,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办法成功。谁都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鲁迅的伟大是:他是在绝望里寻找希望,在悲观中努力乐观,在无力中坚持前行,在痛苦里期待安宁——也许,这也是他抽烟的原因?”

“顺便说一句,大家从小学开始一直在练习的中心思想:通过什么的情节,反映了什么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大家从小都做到大吧?这个文学解读模式就可能是错的,至少也值得商榷。这样分析文学作品,不可避免的让艺术变成政治的附庸。这种文艺观点来源于前苏联。其实就是让文学比附于现实。而现在文学理论界比较流行和公认的观点是文学是一个“自足”的体系,他并不需要比附于其它东西,就像一个天才的孩子用沙子弄成个沙塔,漂亮就是沙塔存在的全部价值。至于别人从沙塔上看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那与孩子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嗯——同学做课后题第五题时注意格式,本文中心思想,一定要分三部分写:通过……反映了………表达了……明白吗?每个部都是两分。”

我承认,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能力。比如一边带着学生研究红楼梦里的爱情,一边盯着他们不准早恋

“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乡,大家预习过了,其实讲的仍然是这样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人精神的沦丧——集中体现就是闰土。当鲁迅回家时,他的童年的偶像闰土叫他一声老爷,这个时候,鲁迅就找不到故乡了——那金黄的圆月,沙滩,西瓜地,带着项圈的少年英雄。都被岁月和这块土地雕刻成了麻木恣睢的模样,跟其他沉默的大多数一样充满了奴性——这里请大家记住,作品里的鲁迅其实也不是鲁迅,即使上面出现了迅哥两个字,照样不是——虚拟性是小说的基本特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