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玉梨魂

作者:徐忱亚 | 分类:奇幻 | 字数:6.8万字

第7章

书名:玉梨魂 作者:徐忱亚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0:52

远志出山,君非小草,离情着骨,味等酸梅,聚首之缘,只争数刻。弟也不才,能无兴感,一时意到,八绝吟成,半以自伤,半以相赠。君如不弃,可藏诸箧中,留为后日之纪念。”梦霞言至此,遂置酒不饮,起就案头,抽毫作草。石痴亦停杯而起,独步庭中。时夜将半,月华满地,万籁无声,四顾空寥,凄然泪下。伫立良久,觉夜寒砭骨,衣薄难支,乃复入室。时梦霞稿已书就,取付石痴。石痴受而诵之:

羡君意气望如鸿,学浪词锋世欲空。

恨我已成下风手,荠花榆荚哭春风。

情澜不竭意飞扬,密坐噤吟未厌狂。

沽酒莫忘今日醉,杨花飞尽鬓无霜。

唐衢哭后独伤情,时世梳妆学不成。

人道斯人憔悴甚,于今犹作苦辛行。

不堪重听泰娘歌,我自途穷涕泪多。

高唱大江东去也,攀鸿无力恨如何。

榜童夷唱健帆飞,乡国云山回首非。

但使蓬莱吹到便,江南虽好莫思归。

更无别泪送君行,掷下离觞一笑轻。

我有倚天孤剑在,赠君跨海斩长鲸。

河桥酒幔去难忘,海阔天长接混茫。

日暮东风满城郭,思君正渡太平洋。

林泉佳趣屋三间,门外红桥阁后山。

君去我来春正好,蓉湖风月总难闲。

石痴读毕,谢梦霞曰:“辱君厚贶,既感且惭。弟意欲勉赋数首,以答雅意,而此时别绪离思,萦绕心舍,方寸已乱,一字难成。姑俟既到东京,有暇和就,附书邮奉,何如?”梦霞曰:“乱吟八章,直书弟之胸臆,愧未能壮君行色。君取其意而略其词可也,何劳辱和。古人云:小坐强于去后书。此时一刻千金,不容再以空谈辜负矣。”因复取酒相与痛饮,直至鱼更向尽,蜡泪渐干。荒鸡一村,残月半天,仆夫荷装相催,舟子解维以待,石痴乃归家别其父母,复来与梦霞作别。时则晨光熹微,行人尚稀,鸟声送客,草色牵裾,一人立岸上,一人立船头,相与拱手致词,一声珍重,行矣哥哥。烟水茫茫,去帆何处。梦霞独伫江干,良久乃嗒然而返。

玉梨魂徐枕亚 著

第七章 独醉

残樽零烛,情话如昨。石痴既去,梦霞益复无聊,虽无恋别之情,未免索居之感。而况飞鸿遇顺,看人得意扬帆;僵燕待苏,谁念孤身失路。人皆集苑,我独向隅。十年塌翼,断虞翻骨相之屯;一夕伤心,变潘岳鬓华之色。知非吾土,安能郁郁久居;走遍天涯,终觉寥寥无偶。石痴之行,梦霞送之,而以不得与之同行为恨,读其赠别之诗,其所以自伤者深矣。故别时情景,未觉凄凉,去后思量,不胜抑郁。石痴行矣,迢迢千里,梦霞之心,石痴不知也,知之者惟梨娘耳,知之而能慰之者,亦惟梨娘耳。

梦霞与石痴话别,一夜未归,梨娘不审何事,次日,转询馆僮而知其故。梨娘深处闺中,亦素闻石痴之名,知其人品学问,与梦霞实堪伯仲,至气概之激昂,性情之醇厚,梦霞似又过之,而命之丰啬、境之顺逆,不同若此。彼则翱翔为鸾凤侣,此则潦倒作猢狲王,相形之下,能不大为梦霞叫屈。是夕,梨娘作一书致梦霞,书中劝其弃此生涯,力图进取。以君之才,长此蹉跎埋没,殊为可惜,何不乘此时机,出洋游历,费数年之功,为将来吐气扬眉之地,且有长途资斧,旅居薪水,如虞不给,愿尽力相助等语。梦霞得书,心大感动,自念频年颠沛,父死兄离,断无余资可供个人求学之费,一片雄心,久为逆境消磨净尽。今送石痴之行,空作攘臂下车之想,殊有望尘莫及之嗟。相知如石痴,亦从未以一言相慰,而闺中一弱女子,乃能独具怜才之眼,慕通财之义,慧心侠骨,可感可钦。梦霞读毕梨娘书,不觉感极而泣,肠回心转,刺激万端。良久忽拍案而起曰:“天乎!薄命之梦霞负我梨娘矣,梨娘爱我,书不可不答也。”心迷意乱,不暇择词,遂疾书四绝于梨娘之牍尾,以授鹏郎。

梨娘得书,讶其为己原函也,大惊,不解梦霞何意,默念书中得无有失检之处乎?取而阅之,至终幅乃见连真带草,狂书一百十二字曰:

名场失手早沉沦,卖尽痴呆度几春。

名士过江多若鲫,谁怜穷海有枯鳞。

感卿为我惜青春,劝我东行一问津。

我正途穷多涕泪,茫茫前路更无人。

此身已似再眠蚕,无补明时合抱惭。

事业少年皆不遂,堂堂白日去何堪。

世事悠悠心渐灰,风波险处每惊猜。

斯人不出何轻重,自有忧时命世才。

兰黯黯,莲漏迟迟,锦字销魂,玉容沉黛。梨娘此时读梦霞之诗,不能不为梦霞惜矣,不能不为梦霞悲矣。为梦霞惜,有不能不自惜;为梦霞悲,又不能不自悲。如线悬肠,辘轳万丈;如针刺骨,痛苦十分。其命之穷耶,其才之误耶,夫是之谓同病,夫是之谓同心,辗转思量,情难自制,而梨娘于是乎泣矣。一吟一哭,一字一泪,啼珠连绵,著纸与墨痕混合为一,悲伤之至,真有难以言喻者。呜呼,因此一念,而两人之情,遂愈觉缠绵固结,不能解脱。若有缘,若无缘,颠之倒之,彼苍苍者果何心耶,彼两人者又何苦耶。此书、此诗,为两人第二次之通词。梨娘之书,足系梦霞之情,梦霞之诗,更足伤梨娘之心。一声长叹,无可奈何,其感同而其痴一也。前此偶然邂逅,尚在若离若合之间;今则渐入沉迷,竟有难解难分之象。盖经石痴东渡之波折,遂引起两情之动机,有此一番交感,乃真成为生死知己,是石痴实不啻间接为两情之主动也。

草长花飞,日长人倦。残莺意尽,新叶阴多。此何时耶?非所谓奈何天气耶!极目四野,甚黑麦黄,采桑之妇,联袂于田间,荷蓑之人,接踵于岸畔。古人诗云:“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非身历其境者,固不能知其景之实而情之真也。此时距梦霞离家,盖已四十余日矣。客里光阴,疾于飞矢,穷愁万种,丛集一身。念老母之独居,晨昏寂寂;伤阿兄之远别,涕泪遥遥。盼断白云,来鸿绝影,游子天涯,盖有难乎为怀者。而况春光易老,恨事重逢。三生旧梦,空留零落之痕;一卷新诗,更种离奇之果。回忆葬花时节,掬土心情,愿属羁绪无聊,闲情偶寄,孰知即为相思之起点,招恨之媒介。人世悲欢,亦复何定?断肠消息,尚可问乎?曾几何时,春衫换去,纨扇归来,日月不居,心情大恶,我生不辰,伤心事多,长逝者年华,而长留者深恨。呜呼,梦霞梦乱如烟,日长如岁,将何以自遣哉。

梦霞答诗之次日,适星期休课,平日每遇假期,梦霞辄与石痴携手出门,随一小奚奴,登高舒啸,临流赋诗,命春酌,聆时鸟,寻幽探胜,竟日为乐。今则室迩人遥,旧游难续,独行无偶,尚不及索居有味。故是日,梦霞既不赴校,遂赖于出门,焚香扫地,取次回《疑雨集》危坐读之。情词旖旎,刻露深永,一缕情丝,又为牵动。掩卷长叹,起步庭前,则一А荒土,草色青青,碑石兀然,突触眼际。呜呼,此断肠地也。

梦霞自葬花之后,风晨月夕,每至其处,辄尽情一哭。新旧泪痕,重重可认,花魂虽死,得梦霞之泪,朝夕滋养培溉,已有一丝生意,而回视昔时灿烂之辛夷,则已红销香褪,血尽颜枯,零片无踪,空枝有影,相逢迟暮,煞甚可怜。叹息容华,何能久持?春在东风原是梦,生非薄命不为花。既属万般红紫,会当随例飘零。梦霞之用情,本无所谓厚薄也,特其情不用于繁华热闹之场,而用于寥寂凄清之境。冢中之梨花埋梦霞之恨,眼前之辛夷亦足伤梦霞之情,固知前日之辛夷,方具得意之态度,尚未至可怜之地位,故梦霞对之漠然,不为所动,实非故以冷眼相看也。

空庭无人,泪花不春,一经回首,争不伤神!梦霞临风雪涕,徒倚徘徊,叹荣悴之不常,感韶华之难再,及时行乐,自苦何为。砌下梨花一堆雪,人生能得几清明?今则砌下之花,变为地下之花,清明时节,变为清和时节,芳时长负,艳福未修,无苏学士旷达之胸襟,而有杜司勋惆怅之心情。罩眼愁云,焚心恨火,自寻烦恼,解脱无方,人非金石,奈何久居此愁城之中而不出也。幸也,有糟邱伯在,能为梦霞解厄。时已薄暮,微雨催暝,梦霞返身入室,案上有玻璃瓶,取而注之,犹有余醇。倚窗而坐,尽情倾倒,而独酌无侣,饮兴不畅。欲举杯邀月,效青莲故事,而此时之嫦娥,且匿居广寒宫中,呼之不出。酒入愁肠,酒未醉而愁先醉,不三杯而玉山颓矣。既为扫愁帚,且作钓诗钩。醉意方酣,诗情遂动,梦霞乃击桌而歌曰:

梦霞梦霞尔何为,身长七尺好男儿。尔之处世如钝锤,尔之命恶如漏卮。待尔名成志得遂,苍蒲须有开花期。忆尔幼时舌未稳,凌云头角削玉姿。偷笔作文学涂抹,聪明刻骨惊父师。观者谓是丹穴物,他年定到凤凰池。而今此事几迁移,尔何依旧守茅茨。十年蹭蹬霜蹄蹶,看人云路共奔驰。今日人才东渡正纷纷,尔何不随骥尾甘守雌?鸟雀常苦肥,孤凤不得竹实而常饥;鸟雀皆有栖,孤凤不得梧桐而伤离。人生及时早行乐,尔何工愁善病朝欷暮而长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