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如意络

作者:晶岩 | 分类:女生 | 字数:67.1万字

第22章 苏幕遮

书名:如意络 作者:晶岩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12-08 11:19

嘉运帝的正宫皇后乃是他姨母家的表妹,在家族的鼎力支持下十四岁就入宫被册封为皇后,可惜福薄命浅,怀胎八月便早产,诞下一个不足五斤的颅狭皇子。那小皇子头尖如笋,双目鼓凸,面如死鱼,初为人父的嘉运帝只看了一眼就吓得连连后退,仓惶奔出,从那后再未踏足皇后的寝宫。诞下怪胎本就如雷轰顶的皇后见嘉运帝躲她如瘟神,更加抑郁难舒,先是捂死了孩子,然后吊死了自己。

皇后薨后,江家意欲让江同赫的嫡女入宫,可嘉运帝见了这个表妹后断然否决。因这个表妹同已故的江皇后一样都是尖头窄额,那个颅狭皇子的诞生给嘉运帝的心灵蒙上了巨大的阴影,纵使惯被江家拿捏的他也硬气了一回,当时右党联名上疏奏请天家防止外戚专权,嘉运帝为了平衡左右势力就借此旗号公然宣称绝不再纳江家女。江家只得作罢。

后来当端庄明媚,珠圆玉润的温玉岚入了宫,嘉运帝甚喜爱之,对其恩宠不衰。只是温贵妃诞下温乐公主后肚皮就迟迟未有动静,倒是他醉酒之下临幸的一个掌灯婢女却一举怀上龙胎,并诞下了他的皇次子,如今都快十岁了。登基至今,嘉运帝也就得了这么一个健康的儿子。时不时的会有大臣上疏催嘉运帝早立国储,可嘉运帝怎么能立母为婢的皇次子为储君呢?当年他同兄长武威王的夺嫡之争,可是紧抓着这条不放的,他若是立了皇次子为储君,不是打自己脸吗?

嘉运帝一直在等,等一个出身好的妃子再为他诞下龙子。等了十年,每年都有妃子怀孕生产,每次他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生的全是女儿!嘉运帝转眼已近不惑之年,生子之心也愈发急切。听闻北地女人好生养,且生儿子的居多,他闭着眼睛临幸了一个比他还要强壮的北地贵女,结果生的还是个女儿!嘉运帝一时心灰意冷,而二皇子的生母吴昭仪从初始的谨小慎微变得愈发张扬得意,并暗中拉拢朝臣,寻找靠山,梦想着有朝一日从昭仪摇身一变成为太后,让常年压在她头上的贵德淑贤四妃跪伏在她的脚下。

吴昭仪的梦被温贵妃怀孕的消息震醒了大半。因将温乐公主远嫁,为了安抚温贵妃,嘉运帝连着半月歇在了德昌殿,雨露播撒得密集了些,没想到温贵妃竟然老蚌怀珠!嘉运帝可高兴坏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温贵妃这胎若能一举得男,嘉运帝就打算名正言顺的册封她为皇后,皇后之子被立为太子,左党想必也不会再有何非议。

洛阳南市,一胡商开设的茶肆雅间里,散着淡淡的薄荷香。左相江同赫将碾碎筛好的茶沫缓缓倒入二沸的水中,搅拌均匀,调了火候,等水三沸。兵部尚书安士贤和一个身着灰蓝锦袍的黄瘦男子坐在他对面,他将烹好的茶倒入二人面前的琉璃盏中,二人皆恭敬还礼道谢。

江同赫抿了口热茶,对黄瘦男子徐徐道:“冯内监今日不该出宫,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吴昭仪还是太心急了些!温贵妃虚龄三十有四,且不说这一胎能不能坐得稳保得住,女子生产本已是一只脚踏入鬼门关,高龄生产谈何容易?况且是男是女,不到生出来谁知道呢?退一万步讲,就是她诞下了龙子,和二皇子差着十岁之多,待他长大时间还长着呢。温贵妃有喜,殷长卿温定方之流皆弹冠相庆,陛下亦是龙心大悦,吴昭仪此时若是心急坐不住,轻举妄动触了逆鳞,只会惹祸上身。正可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冯内监回宫后请务必将江某的话带到。”

“有左相这番话,昭仪定能安下心来静观其变了。”冯内监道,“陛下如今可紧张着贵妃腹中的孩儿,连日与贵妃同吃同寝,连批阅奏折都在德昌殿。”

“可不得跟眼珠子似的护着?”江同赫手指叩了叩桌面,“这也许是陛下最后的盼头了。”

冯内监饮了两盏茶就匆匆回宫复命了。安士贤待他走了,压低声音对江同赫道:“听闻吴昭仪自得知温贵妃怀有身孕后,便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嘴上都起了燎泡,遮都遮不住!”

江同赫冷哼一声,道:“蠢妇!孤陋浅薄,欲盖弥彰!只叹今时不同往日,若非没得选,我才懒得同她周旋。”

安士贤笑了下,道:“温贵妃这一胎若又是位公主,温家也没什么指靠了。吴昭仪这么多年一直被温贵妃压制着,心中早有诸多怨愤。别看温定方如今掌控着禁军,威风八面,一旦新主即位,岂能容得下他们温家?”

江同赫摇了摇手指,叹道:“没那么简单,不是新主即位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别忘了还有殷家、柴家。殷氏子弟多半不争气,几无出类拔萃者,殷长卿又年迈体衰,老骨头撑不了几年了,搞定殷家不难,难的是摆平柴家。柴宗理虎踞西北多年,兵强马壮,且同武威王私下确有几番密谋,我原以为他会抗旨拒婚,拥护武威王带头造反。殷长卿的羽翼中有不少人当年是支持武威王的,陛下心慈手软,又适逢用人之际,才没有彻底整肃朝堂。那些人而今同武威王之间多少也有些牵扯不清,武威王若反了,我等便可趁机将之一并剪除而后快,殷长卿势必也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么好的机会,却被柴宗理那老小子给生生搅黄了!他对朝廷的态度究竟如何,且得好好琢磨!”

“昨日公主遇袭一事,明公如何看?”安士贤问道。

江同赫笑了,面色缓和稍许,道:“有人比我们还着急,温乐公主此去定是凶多吉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