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蒿之内

作者:纸堆下的骨头 | 分类:奇幻 | 字数:4.1万字

第一章 埋伏

书名:黄蒿之内 作者:纸堆下的骨头 字数:5.2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4:32

陕北的天气依旧是那么干燥,干的让人心头发慌。田野里的庄稼也是一片枯黄,无法看见一抹绿色,这明显是灾荒的年景里,一伙手持刀枪的人赶着十几辆车,前后吆喝着行进在乡道上。

从这些人的衣着上来看,他们明显不是边堡里的营兵,也不是县城中的衙役。根据他们手上带血的武器,还有车上不停哭泣的妇女,以及一堆明显就不是出自一家的粮食和财物来看,他们应该又是一队陕北打劫归来的强盗。

跟着车队行进的还有二十几个双手被捆在后的壮丁,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都带着些伤。这时一个汉子突然挣脱了他手上的麻绳,接着就撒开腿往枯黄的庄稼里跑。

两名骑着马的强盗一会儿功夫就追上了他,其中一名左撇子的马贼举着马刀一劈。一道血花和一声惨叫就成为了这位逃跑汉子,留在世上最后的演出。

挥刀的左撇子马贼跳下马,熟练地将逃跑汉子的脑袋给割了下来。之后他提着脑袋向着骑在马上的另一位马贼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骑在马上的马贼听完后则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突然,一阵急促的箭雨射了过来,两名还在大笑的马贼当即毙命。箭雨同样也袭击了车队里的其他人,不管是强盗、被掳的妇女还是壮丁在此时都陷入了混乱之中。强盗头子不住的咆哮高喊着,几名强盗在其呵斥下总算是恢复了一丝秩序,开始向他靠拢过去。

但在一轮新的箭雨过后,强盗头子就被利箭射穿了脖子。而剩下的强盗则是惊惶地开始互相大喊,整个队伍完全混乱了起来。

一伙人高声呐喊着从枯黄的庄稼里杀了出来,这群人挥舞着他们手里的刀枪,迅猛的杀进了已经陷入混乱的强盗之中。

强盗们之前早已经被箭雨射昏了头,已经无法组织起什么像样的抵抗。他们看着周围的同伙如同砍瓜切菜般被一一杀死,纷纷跪下叫饶投降。而几名骑着马的强盗,则是拼命地鞭挞自己身下的坐骑,努力冲出人群的包围。

占尽优势的袭击方自然不肯让他们如愿,在一片混乱中两名马贼被拖下马,接着被冲上去地人割去了脑袋。而最后竭力冲出地几名马贼,也被突然出现的几名骑兵给截住,一轮乱砍过后全部被斩于马下。

“虎子带着人出去和你九叔汇合,看紧点北边的官道。若是官军来的凶,就让你九叔立马回来。若是就来两虾米,就甭管他们。守上半柱香的时间就直接撤回寨子里去。老车带着人去接应万奎,别和沙里滚那狗崽子硬扛。捞了这票咱们就跑,以后再找机会收拾这狗日的。”一名干瘦的汉子在不断地发号施令,此人棱角分明的脸庞显示出他有过不少历练。他脑袋上包裹着一条黑色的头巾,身上披着一副锁子甲,很明显他就是这伙人的头领。听到吩咐的两拨人马,都向他应了一声,之后就朝着两个方向迅速跑开了。

“大当家的,这辆拖车的骡子被箭射伤了,赖在地上爬不起来。车上的粮食太多,弟兄们扛不动啊。”一个喽啰发现了状况,对着头领喊道。

“老三把抢到的几匹马,拉一匹过去给他们拖车。顺便去看看那骡子还有的救不,如果没救了,咱们今晚上吃了它。”不断发号施令的头领,似乎对于今天晚上可能的加餐感到十分高兴。所以他兴奋地朝着十几步外,一个正在对着不停嘶鸣的马进行安抚的年轻人大声喊道。

年轻人应了一声,牵着已经稳定下来的马来到车前。他看了看受伤的骡子后,对头领回道:“大哥,这骡子没救了,咱们今晚上有肉吃了。”

听到年轻人的回答,这一群拿着武器的汉子都高兴的欢呼了起来。

接着他们加快了正在进行的收尾工作,一些人熟练的运用武器对地上的一众死尸进行补刀,同时他们割下了败者的脑袋。一些人则是搜集起地上的武器箭枝,还有的人则是将那几具尸体身上摸索一番,将拣选出的财物收集起来。

剩下的人捆绑起了投降的强盗,推搡着他们加入了那一伙被捆在一起的壮丁之内,之后又拿着鞭子将还在车上哭号的妇女抽骂了一遍,就赶着车队调转了一个方向前进。最后只留下一地的尸体与鲜血。路边一棵蒿草被鲜血浇灌后,仿佛重新焕发了生机,赤色的枝叶随风摇动,像是为行进的车队送别一般。

半个时辰以后,乡道上出现了数十名愤怒的马贼,为首一名马贼对着满地的鲜血和尸体,挥舞着马刀叫骂不已。

……

在保安县西一百二十里的金鼎山上,有一座修建的还算完备的寨子。刚刚被头领称呼为“老三”的年轻人,此时正在对着磨刀石,不断地磨着他手里的腰刀。

不远处的头领正对着抓到的壮丁和强盗训话,他们之中不时有人被拖出来,绑在旁边的木桩上,被绑起来的人或哭号或谩骂。等到绑完人之后,剩下的人轮流被拉出来接过寨子里的人递来的小刀。

在山寨喽啰的催促下有人对着木桩上的人捅了一刀,有的人则是浑身发抖不敢上前。但是被一旁的喽啰打骂了一阵之后,他们总算是咆哮着对着木桩上被绑起来的人捅了好几刀。最后在周围喽啰的笑语中,这场投名状仪式总算是顺利结束了。

“老三”看着这场戏,依然还是有那么点幻想,希望这只是在拍戏该有多好。他本只是二十一世纪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兴趣爱好也就是看些历史书,其他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在公司一年一度的年会庆祝那晚喝醉了酒,一觉醒来就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个世界,成为了一名婴儿。

经过了早期的不解、惊异、兴奋、恐惧、无奈和迷茫后,他只能默默接受现实,前世的一切只能深埋心底。现在的他名字叫做张孟诚,是张氏兄弟的第三男。

张家本来只是一户普通人家,全家都是宁塞人住在宁塞与保安县交界处。张父是个实诚的庄稼汉,勤勤恳恳地打拼了十几年,才到保安县开出了些荒地,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下去了。

却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张父在张孟诚八岁那年与乡人发生冲突打了起来,第二天就因伤去世。剩下张母一个人勤俭持家,给张父拉扯三个儿子。

接下来的日子依然不能太平,大儿子张孟金并不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乡下汉子。在张父去世的当天,他就拎着把菜刀不顾家人的呼喊冲了出去。回来的时候,张孟金身上的血和手上拎着的几颗人头,把正在家中筹备张父后事的母亲以及一众亲戚惊得说不出话来。

虽说本来是张家先死了人,但是张孟金的报复过于狠戾,终究还是惹上了官司。之后张母变卖家产左右托关系,总算是把张孟金捞了出来。张孟金从牢里出来以后,看着变得空荡荡的家里,二话不说就选择了投军。

张孟金只是当过两年的兵,他就觉得这日子没出路。之后就和一些相熟的兄弟朋友,跑上了倒卖私盐的活计,借助军中练得的技艺和自己的一股狠劲终于发了财。之后他不仅将张父的产业全部赎回,并且还在他的努力下家业扩大了不少。

张孟金本就不是一个老实人,再加上贩私盐的日子里养出的名声手段。所以平常在乡里与人争执,该争的东西一点也不会客气,乡里不少人对他又恨又怕。所幸张孟金平常为人仗义,认识的朋友也多。当张家和人发生争执时,有诸多亡命徒照应,张家从来都没有吃过亏。

虽然在张孟诚以现代人的观念来看,这种黑社会性质的勾当实在是让人不安。但他也理解作为张家顶梁柱,大哥张孟金必须坚持这样的处事方法。

张家本来是宁塞营人,可实际上却来保安县刨食,也就是说张家是没什么根基的外乡人。在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家之主的张孟金如果不狠一点,他只会像张父一样被当地人欺负死。

所以张孟诚也只能尽力支持,思索着每次张家的行动有没有什么漏洞。同时运用自身的知识,规划了张家山庄的产业和四周的水利建设。让张家的产业总是比别家强,使张家的家业声势更上一层楼。

张家的二儿子张孟广,长得十分雄壮威猛,看上去他就不是一个闲的住的主。在张家的家业还没完全起来的时候,他背着家里私自去延绥镇投军。凭着一身还算不错的武艺和胆识,并且依靠着同是宁塞人的乡情,张孟广成为了前宁夏总兵杜文焕手下的家丁。之后就过了几年冲锋陷阵的日子,虽然没捞到什么官身,但是总算还是挣到些银子。

前几年总兵杜文焕在奢安之乱中,引疾去职还乡。一同回来的张孟广,总算也是收了收自己的心回到了张家。他用多年积攒下的银子娶了个婆姨之后,就也跟着大哥张孟金开始四处拜会朋友,跑起了私盐的生意。

见家中的两个儿子都是不安生的家伙,剩下的小儿子,张母就不希望他去过那种让人提心吊胆的日子。再加上张孟金和张孟广两位哥哥也明白,这种日子不能长久持续下去。所以他们都期望着自家三弟能考个举人回来,好在后面支持着张家,使张家能真正成为地方上的士绅土豪。

所以在张家的家境逐渐好转以后,张孟诚在他十一岁的时候,终于被家人赶着去读书,依靠着几年的寒窗苦读和张氏兄弟的上下打点。张孟诚很快取得了童生的资格,并且在十五岁那年考中了秀才,震惊了十里八村的乡亲。

张母在听到这消息以后,因为多年劳累而疾病缠身的身体,竟然又多挺了半年才去世。本来靠着这些年几兄弟的拼搏,把张家经营成一方土豪还是相当有希望的事情。

可不知是少了老娘的约束,张氏兄弟没人管教。还或是真的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张家后来惹上了路过的御史李应期,本来还指望能试试有没有穿越人士的主角光环,来抱上李应期大腿进而飞黄腾达的张孟诚。他十分悲剧的发现,自己家大哥和二哥做的一些事情,被李应期翻了出来做了典型。最后张孟诚的秀才功名当然被官府革除,而两位哥哥也少不了被官府通缉。

好在抄家的兵丁赶到张家之前,收到消息的张氏两兄弟就带着张孟诚和一众一起“跑生意”的亲戚朋友,抢先从张氏的山庄里逃了出来。就这样,在崇祯元年的时候。张孟诚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路线秀才等级,成功地转职成为了地方土寇,这一十分有前途的职业。从此做起了平日不修善果,只会杀人放火的勾当,目前工龄不到一年。

“现在已经是崇祯二年四月了,陕北各地一片饥荒。趁着这段时间一点点做大,然后投到朝廷的招抚派杨鹤的怀抱里,等洗白身份以后立刻甩了杨鹤,再想办法抱上继任总督洪承畴的大腿,努力搏个前程出来。之后等八旗入关,就老老实实的剃头投降。这样保住一家富贵,应该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吧。可问题是朝廷的招抚行动,到底啥时候才开始啊?”

张孟诚又在勾勒他心中的计划,都是较为稳妥的投机选择。至于幻想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之后再来个逆推八旗。这种难度过大的事情,张孟诚还真是一点都不敢想。

在这个世界已经渡过十七年的生命,前世的很多记忆都已经变得相当模糊。就算自己在穿越之前是个挺入迷的历史爱好者,看的书算起来也不少,但谁会知道自己会碰上穿越这档子事情。

咱又没能力把历史书全背下来,怎么可能做到全知全能。所以除了刚穿越过来,张孟诚的心情平静后。努力回忆并记下的一些信息,和之后脑子里时不时回想起的一些模糊信息以外,张孟诚并没有太多这个时代的详细信息。而且经过十七年的同化,张孟诚现在基本算是成为了一名标准地明末土著。

“十五叔,八叔有事找您。”一个面相看起来比张孟诚大个几岁的小伙子,快步走了过来并且恭敬地呼喊着张孟诚。他的个子和张孟诚一般高,只是脸上的一道刀疤,使其散发出一股强烈的煞气。

这个人就是刚才的“虎子”,他本名叫做张昭恩,是张氏兄弟的同宗兄长的儿子。实际上只比张孟诚大了一岁,因为他幼时家中的日子甚为辛苦,而张孟诚过了一阵子读书人的生活,所以他的面相看起来会比张孟诚年长几岁。

虽然张昭恩平时脾气不怎么样,但是作为侄子的他,却对看起来比他小几岁的张孟诚格外尊重。一是张孟诚本来就是他的族叔,宗法上就不能不敬。二是张孟诚从小就显得成熟,说的很多话之后都得到了印证,确实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再加上张孟诚以前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年轻秀才,所以张昭恩对其自然是不敢有所不敬。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张氏兄弟闹到现在的土寇身份,最初的起因就是张昭恩的问题。张昭恩幼时家境贫寒,他的父亲在病逝以后,张昭恩母亲的身子骨也一日不如一日。艰辛的生活,使张昭恩自小就养成了争强斗狠的性子。虽然张昭恩敢于拼斗,但是缺少脑子的他反而加剧了家庭生活的凄苦,多亏了其他张氏族人的接济才勉强度日。

张氏兄弟在发了财以后,其他的张氏族人都得到了回报。张昭恩的母亲在临死前,拖着病躯向张母和张孟金说情,把张昭恩托付给了张氏兄弟。之后张昭恩就跟着张孟金等人一起跑起了贩私盐的生意。

如果这样也没啥,张昭恩也颇有一股狠劲,在道上混有张孟金等人照样的话,应该也很容易混得开。可是张昭恩还是惹祸回家,他在一次领了分得的银钱之后,就和他的几个损友吹牛喝酒。

相当没眼力劲的张昭恩,竟然与巡按御史李应期家的仆人发生了冲突,并且还把那人狠狠地揍了一顿。这件事情就是张家落草事件的导火索,张昭恩也因为此事,被张孟诚的两位差点气疯了的哥哥给打得半死。之后张氏兄弟落草,这位总算是长了点智商的鲁莽侄子,自然也是一同跟随。

“你八叔有没有说是啥事,其他的几位当家头领在不在。”张孟诚低着头回应道,在看到自己的腰刀已经磨得差不多之后,他就将刀收入刀鞘,起身与张昭恩一起向大哥张孟金的茅屋走去。

“好像是收到消息,沙里滚被别人坑了,具体是啥还不清楚。”随行的张昭恩一边走一边回答道:“九叔也回来了,其他还有赵叔他们都在。”

看来是有大事情发生,不由多想两人步入了山寨中的一间茅屋。一进门张孟诚就看到自己大哥张孟金,正在和一众兄弟不停地交谈着。

张孟金在看到自己的三弟进来坐下以后,就直接对老三说道:“孟诚,刚刚收到消息,沙里滚老巢被一伙人给端了。不是官军干的,详细地就由老周和你说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