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弟子规/训蒙文

作者:李毓秀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9章

书名:弟子规/训蒙文 作者:李毓秀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1:15

古人在此告诉我们,‘见未真,勿轻言’。就是你看到事情,你看到的不是很真实,不是很明确,你不可以妄加揣测。妄加揣摩,然后轻易的把话传开;传开之后,话愈传愈离谱。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声誉,让这个人非常难过。

‘知未的,勿轻传’。“未的”就是不是很明了,真相不是大白;这个“的”就是清楚明了。“勿轻传”,传就是把这件事情传开出来。所以这二句话,“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相当相当的重要。

深信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痛苦的经验,就是被这些毁谤的谣言所困扰着。即使明明自己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总是会听到很多谣言,把你传得很难听;没有这样的事实,也被捏造成有这样的情形。所以人与人之间往往疏于言语,只要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朋友之间的误会,家庭当中的误解。误解之后,一定会争吵;争吵之后,小者争吵没事,大者会引起斗殴。

所以言语上,我们一定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即使你看到的是真实的,你所明白的是事情的真相,也不可以轻易的讲出来。我们一定要有智慧,讲话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这句话讲了之后,它有没有后遗症?会不会毁谤对方?会不会影响整个民心?所以事情的大小,我们都要特别谨慎小心,千万不可以为所欲为,看到什么讲什么。看到别人好像不对,但是也不分青红皂白就讲出去,讲出去害了对方,对自己也很不好。

对这样的言语,我们也要知道,凡是讲是非者一定是是非人,我们也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语。为什么?小者,这些言语影响一个团体的和谐;大者,影响整个国家,让人心惶惶,都不对。尤其现在舆论媒体传播非常的快,一有风吹草动都会影响整个民生生计,这是属于比较大件的;小,则会影响个人的声誉。所以我们在讲话的时候,一定要很谨慎很小心,即使我们看到的是正确的,所了解也是正确的,我们肯定也要想一想,它到底有没有利害关系?会不会影响别人?会不会破坏人的声誉?会不会破坏整个团结和谐?都要谨慎小心。

这一条最值得借镜的、警惕的,我想应该是大人。在这一条,如果我们读到这里,一定会有很深的感触,在这一生当中,我们难免也会受到流言的困扰,我们读到这一条应该要特别的谨慎小心。除了与人相处,这个言语之外;另外,如果是为人师表,你对这个内容不是很清楚,不是很了解;做学问,对于这个学问里头有所怀疑,你不是很清楚,也不可以轻易的传授。因为你轻易传授,会误导学生,误导弟子。所以在我们知见不是很清楚,我们的看法不是很明了的时候,我们做为师长的,对于教导子弟或是学生,这一点也应该要谨慎小心,要实事求是才对。接下来我们再看下一条:

【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

这里也讲到与人接触的时候,我们都晓得人要有爱心,要有包容之心。在团体里头,我们有时候要借重别人的帮忙,才有办法把事情做得圆满。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相帮助一定是很好的美德。此地讲‘事非宜’,“非宜”就是不妥,不是很恰当,这个事情不是很好的事情。我们在答应之前,一定要想想看,这个事情你帮助他是对还是错?我们要建立在这个智慧之上。一定要明白,你这样做是对的,是真的帮助他,还是在助他为虐?这个都要很清楚。譬如说你明知道这个人他好赌,他现在赌光了,再跟你借钱,你再把钱借给他,就很明显,你这是助纣为虐。你不是在帮助他,你是更进一步的在陷害他。

所以,我们面对别人有求于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衡量这一件事情它的对错,千万不可以变成帮凶。我们知道有一些小朋友,他到书局去看书,一些比较大的大哥哥、大姊姊,他就讲说:我这一本书先寄在你这里。等一下忘记,走出去以后,就变成这一个人他被误以为是小偷。所以这种事,我们没有经验没有关系;但是我们一旦明了之后,在某些关键的时候,我们不要答应得太快。这里是讲‘勿轻诺’,“轻诺”就是轻易的承诺,轻易的答应。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要小心,免得招惹灾难到头。

‘茍轻诺,进退错’。如果我们没有明辨是非,我们不晓得,轻易的答应之后,“进退错”,进就是做也不是,退就是不做,都错。为什么?我们讲话首先要有信用,没有信用,我们又会觉得面子挂不住。所以这一条,它告诉我,在与人应对进退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拒绝也是一种艺术,很高的学问。如果你没有办法达到,你要婉转,讲得让对方觉得你不是很严峻的拒绝他,也要让他下得了台。千万不要口气非常的强硬,这样也不好。

在佛门里头有一句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有时候我们与人方便,别人却变成随便。因为我们帮助了他,却反而造成反效果;有时我们一直同情他,你帮助他以后,反而让他更进一步造作罪孽。所以我们在帮忙别人做事的时候,在答应之前,我们要详细的问看看,他这个内容是什么,不要先答应之后再后悔,那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这里也特别的告诉我们,我想很多人对于财物的借贷,往往都会有痛苦的经验。当好朋友或者亲人向你开口,向你借贷,借也不是,不借也不是。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要三思而行,一定要建立在智慧上。如果他是一时有困难,他的确是真的遭遇到困难,我们义不容辞,一定要雪中送炭,一定要帮助他。如果我们看到这件事情,它的影响,它有后遗症,它的危害很大,我们千万要适可而止,不能帮。肯定不看人情,一定要严加的拒绝,免得造成往后的遗憾。我们再看下一段: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这里也提到讲话的时候,‘凡道字’,“道”是讲话的意思。‘凡道字,重且舒’,这个“重”,一定要把重点讲出来,“舒”就是要流畅,把你交代的这些话语要流畅,要把重点讲清楚。不可以讲了一大堆,不晓得交代的事情为何,这样就等于白讲。同时也让对方没有办法明了,你所交代的是什么事。所以,此地也告诉我们,尤其是在团体里头,或者你是主管,或者你是部属,面对这样的沟通,有这种上对下或者下对上的沟通,我们一定抓住到讲话要清楚、要明白,尤其很重要的事情更应该要特别谨慎。

末学过去曾服务于公职,如果长官从远地打电话回来,交代一些重要的事情,我都会再重复、再反覆反述一次,让长官明白我所听到的,我从电话中所听到的是不是真实。为什么?从电话当中,有时候我们会听错。言语当中有很多的字音发音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很仔细,有时候我们也会会错意,这种都是不可预料的。所以讲话一定要清楚明白,让对方听懂,他的感觉是完完全全的清楚明了。

‘勿急疾,勿模糊’。它就告诉我们,讲话不可以太急躁。有时候很急,漏掉关键的一句话,或者一两个很关键的字,结果你因为太赶,漏掉了,就有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我们在言语上面,一定要把握住一个要领,当你在交代或者传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吐字清不清楚。讲得不清楚,让对方做错是我们害他,不能责怪对方。讲得不明白,交代得不清楚,往往会有很大的后遗症出来,可能所做的全部都错误。

所以在言词当中,我们讲话要清晰、要明白。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你说话的声音速度太快的话,对方没有办法吸收,没有办法听清楚。尤其老师也要很注意。记得小时候上数学课,老师的乡音非常重,往往到很重要的几何数学时,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因为不明了老师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所以在此地我们也呼吁,凡是为人师表者,你在讲话、在授课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到音声速度的快慢。太快学生听不懂,太慢可能人家要打瞌睡。所以这种音声的传达,一定要把握住重点要讲到。而且这个“舒”就是要流畅,把你的言语要表达清楚,免得让人没办法理解你所说为何物。

有的人讲话速度非常快,像连珠炮一样,从电话当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验,滴滴答答讲完,讲完我们也忘了他刚刚讲的是什么。所以碰到这种情形,如果我们接电话的人,我们也不要紧张,一定要缓和下来,反覆再问他。因为如果交代我们是负责传话的人,在这一方面把关更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尤其是重要的事情,我们更不能忽略掉。所以在此地,我们看到这一条,如果讲话时很快,这个语音有模糊的地方,我们也要特别谨慎小心。如果你没有把握,对方可能听不懂你的话语,我们也要告知他说:我这样讲你听得懂吗?如果不懂请你可以反问,哪里不太清楚。因为有时候人一急,或者一兴奋,很多话他有时候会漏掉,或者讲得太快,都会与人觉得你讲得词不达意,这样就很不好。接下来我们再看下一段: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这里就讲到人与人之间相处,往往什么话都不谈,只是讲一些是非人我。此地也特别告诉我们,当你有听到或者是看到人家一堆三五成群在讲一些不好听的话。所谓不好听的话,就是在讲别人的是非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插进去,不要再去讲,把这个是非扩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