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弟子规/训蒙文

作者:李毓秀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6章

书名:弟子规/训蒙文 作者:李毓秀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1:15

是不是起了不应该起的念头?随便碰别人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是很不尊重别人的态度,所以要特别的小心。今天时间已到,我们就讲到这里,再会!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我们先看‘事勿忙,忙多错’。我想每一个人,他都能亲身体会到,当自己很忙的时候,就会愈来愈紧张,紧张得到最后可以说是没有头绪,所以就会错误百出。所以这一段话“事勿忙,忙多错”,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心里都要先有一个计划。什么是优先次序?我们都要明了,哪一个应该先做,哪些比较重要我们应该要先做。千万不可以等到时间非常紧迫的时候,才匆匆忙忙非常的紧张来把它完成。结果事与愿违,往往会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错,而且也会影响整个团体。如果是团体行动的话,你的紧张、你的忙乱都会让人家情绪整个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内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事情很多就忙乱得没有头绪。

为人父母的在家里头,教导自己的子女,我们平常也要有让他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机会教育,要让他做家事,或者做家里的一些事情,请小孩也一起来参与,让他有历事炼心的这种磨炼机会。

什么叫历事炼心?在做事情的当中,教导他如何来观看你的心。过去末学经常举办家族性的夏令营。每当暑假的时候,所有的家亲眷属,这些小朋友就会聚集在这个家里头,就会教他们。从哪里开始教起?从擦桌子,教他们怎么擦,摆碗筷怎么摆。吃饱之后,教他们怎么收拾;收拾完以后,要教导他们如何洗碗。像这一套,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把孩子学习的机会全部把他剥夺了;也不要因为孩子的功课很多,这些学习的机会,都让他没有机会来做。你没有机会让他做事情,他就没有做事的这种经验;没有经验,一旦碰到事情很多,他就很难料理,往往都会忙成一团。

别的不说,我们就光看孩子的功课。如果他没有养成“今日事,今日毕”。功课累积了很多,一旦要考试,匆匆忙忙的在那里临时抱佛脚,像这些都是平常做父母的疏于对孩子的观察。所以“事勿忙,忙多错”,事情我们不要与人感觉就是匆匆忙忙的,因为忙乱当中很容易出差错。所以古人告诉我们“欲速不达”,做任何事情,应该从容不迫,要有充裕的时间去稍微计划,我们事情应该怎么做,免得事到临头,挤在一起忙,乱在一堆,这个都很不好;而且个性很急的人,他愈是容易犯这一句话。

我们再往下看,‘勿畏难,勿轻略’。“勿畏难”也是在说我们做事或者学习,在课业也好,或者在处理事情也好,我们要有不畏困难的这种心态。人往往都会挑好做的去做,碰到困难的大部分都会畏缩,不敢前进。也因为这种心态,所以人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往往有相当大的困难。我们也看到很多小朋友,对他的课业,尤其是理科、数学这一方面,还没有算就先投降,说:我不会,然后就把题目推到父母那里,请父母或者请哥哥姊姊教他。碰到这种情形,我通常都会先告诉学生,要先把自己怕困难的这种心去除掉。这种害怕的心理,自己先要有勇气来克服它。为什么?碰到困难的事情,我们冷静一点,头脑冷静一点,能反覆再三的学习,肯定可以做好。

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的数学也不太好。大概小学四、五年级,当他背到《中庸》里头的一段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他读到这里的的时候,他就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就举例跟他讲:当别人的聪明智慧比我们好很多的时候,可能他一次就会了;但是我们如果用一百次的功夫来反覆的训练,自己也可以达到,也可以像他一样的行。如果人家用十次功夫就会做到,就能达到,我们如果差一点,没有关系,我们就不要怕困难,我们用一千次,说不定就可以完成。这个小朋友他突然豁然开通,他说:我终于明了了,我的数学为什么都考得不好?就是我很害怕它,我做得太少。我说:你很聪明,你能懂得这个意思,你就会运用;碰到任何困难,没有办法突破的地方,你能多学习,你就会了。

所以“勿畏难”,也是我们做人处世相当重要的一种鼓励,要鼓励自己不要怕困难,要经常勉励自己,向自己挑战。果能如此,经常向自己挑战,你的才学都会慢慢的进步,更为提升。

但是也不可以有骄慢的心态。“勿轻略”,这个“轻略”就是轻视、忽略。有很多小朋友从小父母就给他上才艺班,或者其他语言班,所以他因为已经事前学习了,每当学校再有上同样的课的时候,他往往就会比较傲慢,因为他已经都会了。这样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轻慢,轻慢的态度,不能谦虚,不能谦虚就不会努力用功去学习。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对于世间的任何事情或者学业,我们不能有轻慢、有轻忽的这种心态,我们都要用恭敬心求教于别人。看到别人做任何事情,我们应该要敬重他,千万不能轻视,别人做的事情就是比较差,就是比较不好。所以这个轻略的心态,往往很多做父母的他们也都会忽略掉。所以,子女从小也会向着父母学习,对于任何事情,他不在乎,不看在眼里。这些都是不好的示范,我们应该要特别的注意。接下来我们再看: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这个‘斗闹场’,在过去,在古时候,有一些竞技的地方,譬如说有斗鸡的地方,斗一些小动物的地方。“闹”就是非常热闹,很繁华的地方。‘绝勿近’,从小我们要告知自己的子女,这些地方为什么不要接近?因为这些地方比较容易犯罪,犯罪的地方往往都聚集在这里,它会经常发生斗殴的现象,有斗殴的情形发生,可以说是是非之地。我们看现在社会,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地方,譬如说声色场所,歌厅、舞厅这一类的。这一类的场所,它有一定的年龄限制,不是那个年龄的人,肯定不可以去,那是违法的。

如果子女经常去这种地方,我们晓得很多犯罪的地方,它所汇集的往往就在这里,因为这里去的人三教九流统统有,可以说出入的分子非常的复杂。自己的子弟如果经常到这种地方,为人父母的应该要谨慎小心。为什么?声色场所很容易令人堕落。很多不良的嗜好、不良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在这里所学到、所污染到的。所以为人父母不得不注意,自己小孩出入场所的这种地方,应该要好好的注意。

我们都晓得孟母,她为了教育孟子,希望他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孟母有三迁。搬迁到最后一个地方,学校附近,才看到孟子每天会跟这些学生学习,所以环境非常的重要。我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居家环境,是不是很接近这些斗闹环境,我们也要特别注意。环境不好,很容易令人污染而不晓得。有道是“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所以环境对一个人,可以说非常的有影响力,我们不可以不对环境重视。

‘邪僻事,绝勿问’。从小,父母如果有讲一些比较怪异孩子不应该听的话,也不应该在自己子弟面前讲这些话。所谓怪力乱神这些,或者是有涉及到妖魔鬼怪的,比较奇怪的、比较偏颇的、比较偏激的这种言论,我们都应该告诫孩子们不要接触;不仅不要接触,更不要去问它。如果孩子很好奇,我们应该跟他讲:你听了这些话,晚上做恶梦,你睡不着,你会怕;你听了之后,你半夜不敢起来上厕所,所以对你来讲都是不好的。如果孩子从小有好奇心,对不好的这种行为言论,我们都要告诫他,千万不要去了解,了解之后对他身心都有严重的污染,反而是不好的事情。

我们看完十七条可以清楚的了解,从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还有他的内心精神方面,都已经一一的陈述出来。尤其“事勿忙,忙多错”,可以说是现代人的一种通病。我们看到现代人工作压力很重,事业非常的忙碌,所以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内心也经常的惶恐不安。当我们读到这一条的时候,无论你是家长或者是社会人士,我们应该要特别的谨慎小心,我们就可以改正自己这些忙碌紧张的这种习惯。请看第十八条: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这一条也告诉我们生活礼仪,有很多孩子他曾经跟我抱怨,他说:每一次妈妈到我房间,她都不敲门。我就问他说:为什么不敲门?他说:她会偷进来,突击检查我有没有在看书。我就跟他说:一定你有曾经不在里头看书,看其他漫画故事,看其他课本,所以妈妈才会突击。他就跟我讲说:我之后我就门把锁起来,让妈妈无法进来。这件事妈妈也跟我投诉说:我女儿一进房间就把门锁起来,不让我进去,我怎么敲门,女儿就是不让我进去。这里就产生了一个亲子当中沟通不良的现象。

我们如果读《弟子规》,我们就晓得,不管我们到任何房间,有没有人都应该先要敲门,敲一下,轻轻叩门,扣一下,让里头的人了解外头有人。轻敲之后,里头有答话之后,我们再请他进来,同意允许之后我们再进去。

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凡是进入房间的时候,不论任何房间,或者公家单位办公室也好,我们都要先敲门,敲门还要问里头有没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