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弟子规/训蒙文

作者:李毓秀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8章

书名:弟子规/训蒙文 作者:李毓秀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1:15

你就要记住,马上。你如果说:我跟你借三天、借一个礼拜。一定要在三天或者一个礼拜之内,要还给人家清楚。不可以借著然后就忘记了,千万不可以。人最怕没有信用,你没有信用以后,你以后还想再借,因为你的信用不好,人家就不会借你,你再借就有困难。反之,就是这里讲的‘后有急,借不难’。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凡是借人家物品,一定要及时还人家,在时间内要还给别人。千万不要让人来催缴,他说:你欠我的东西,还没有还给我。这都是很不好的,更不可以借了然后就忘了,这更是要不得的。“后有急,借不难”,所以这里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借人家物品,千万要记得一定要有信用;没有信用的话,将来要再借就非常困难了。

尤其成年人借钱这一方面,可以说很多人最忌讳也最怕,借了以后就不闻不问,就好像假装没有这一件事情。所以有很多人,他的声名为什么会败坏,就是借了以后很皮,就好像完全不当一回事,这不但非常没有礼貌,而且也相当不应该。前面我们看完“谨”,接下来再看:

【信】

第十九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讲到信,我们看“信”这个字,人、言构成信,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没有真诚,没有诚意,我们晓得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频繁的、最容易沟通的就是言语,最容易表达的就是言语,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从小我们要建立自己家里的弟子要有诚信、要诚实,从小做人就要懂得诚实;在家里不能诚实,到外面就有可能犯诈欺行为,欺骗别人的这种言语都有可能会出现。

所以这里讲到‘凡出言,信为先’。凡是讲话,我们首先一定要注意到,你讲出来的话是不是真话。所以所讲出来的话,要以信实为第一。

在《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什么意思?就是说以前的人,对于自己的言语非常的重视,每一次要讲话之前,他都会三思,思考看看这句话可不可以讲、该不该讲,讲了之后我有没有办法做到。所以每一次讲话,就很怕自己没有办法做到。“耻躬之不逮”,这个“耻”,就是会认为自己讲出来的话,做不到是一个很大的耻辱。这里又讲到,我们知道讲话首先要建立在信用上面。

再来告诉我们,‘诈与妄,奚可焉’。这个“诈”就是欺骗,“妄”就是不真实的语言,不诚实、不老实的语言。“奚可焉”,“奚”是怎么可以的意思,怎么可以做?“可焉”,可以做。讲话已经要很老实了,那么这些欺骗别人,讲不真实的话,怎么可以做?不真实就是谎话,说谎话。

这里也要特别提出一点,有很多家长非常相信自己的小孩,自己的子弟,小小年纪肯定不会说谎话。在过去,父母可以这样认为,很有道理,很正确。可是我们晓得,现在环境大不如前,有一些孩子他很聪明,他从电视上、从电影里头学到了很多绝活,欺骗的绝活。老师有时也会被学生欺骗,譬如说作业,回到家里跟母亲说作业放在学校,或者说今天没有作业。去到学校以后,就骗老师说昨天家里有事情,所以作业来不及写;昨天因为家里有重要人物来,所以我们就陪他吃饭,做什么什么,谎话一大堆。所以我们在家里,我们也要看,子女他的言语,你只要看着他的眸子,如果有讲谎话,我们从他的神情当中,也可以窥见出来言词有闪烁,就可以晓得孩子有诈骗的行为。

过去也有一个学生,他写暑假功课。我看了这个功课以后,我发觉为什么他的生字、生词还有造词这么少,明明课文有两三面,照理讲我看到里面生词有很多,但是他才少少几行就没了。后来我就说:来来来,我要看你的课本,要对照一下。凡是画线的地方,就是要写生词的地方,我就看了一下,我看到很多用铅笔画的画线被擦掉了,有被擦过的痕迹。所以我才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面对小孩子,不要小看他,年纪小小的,在现今社会里,他们在外面被污染的机会相当大,当我们觉得有异样,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因为忙而失于去追查,我们一定要追查,要看看。

所以这个“诈跟妄”,从小我们就要告诫自己的子弟,千万不可以说谎话,一发觉,一定要马上处理。处理管教的方式,前面讲“父母责,须顺承”。你要看孩子他有没有接纳你,有没有接受你的教诲,你从你跟他的对应当中,你就可以清楚,可以了解。如果你看到孩子的眼神是瞪着你,这个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你要再稍为调适一下。如果你在教小孩,你发觉孩子的眼神,他没有忏悔,没有悔改,心里怀恨会表现在颜面上,我们也要特别注意,这个时候你必须要观察孩子的习性,有的吃软不吃硬,有的是一定要吃硬不吃软。所以我们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没有一定标准,你要善于观察小孩。我们再往下看: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这里指出人不要有太多话,太多话往往是惹祸的根源,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都晓得话传来传去,讲来说去,到最后都变质了。所以我们深深感受到讲话当中,彼此之间都有可能马上当场就听错;听错之后,它所延伸出来的问题可能会更大。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受困于流言,或者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到最后都惹出很大的麻烦。所以我们深深了解,话讲多了容易出毛病,我们就要特别注意。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经验。有这样经验,我们今天读到《弟子规》了,一定要切戒之,一定要戒除自己这种毛病,讲话多说无益。

如果要说话,‘惟其是,勿佞巧’。这个“惟其是,勿佞巧”,就是说我们讲话要把握一个纲领,凡是无意义的话,我们不要讲;有意义的话,可以彼此互相勉励。真实之话,我们可以多说;鼓励的话,彼此修身养性可以互相提携的言语,朋友之间可以多说无妨。讲好的话,讲真实的话,讲善良的话,这些都很好。“勿佞巧”,就是说我们讲话当中,有的人讲话八九不离十都是讲一些人我是非,说一些人家是非种种,都是讲这些无意义的话。或者说自己受到委屈,好像别人欺负他,不重视他,讲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这些话讲得如果有偏颇的话,都会变成佞巧。为什么?因为有人讲话就是到处告状,不真实的话他到处讲。佞,就是不真实,偏颇。巧是巧辩,讲一些不应该讲的话语,这些都是不好的。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奸巧语’,奸巧也是不真实之话。有时候我们总会感觉我没有做错,为什么会有很多流言?这些流言大部分都是有人破坏,讲了一些很难听的话,一般人所谓讲话狠毒,一般人就会感受到有些人讲话真的会伤人会刺人,这些都属于“奸巧语”,相当不好。有一句话提到“利刀割体痕易合”,就是被刀子割到,伤痕很容易愈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如果你用不好的言语去伤害别人,往往让他一生都觉得非常痛苦,很遗憾。所以这种恨会怀恨在心,往往他也会伺机报复。

所以我们在言语当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为人父母的这些言语都一定要确实的戒,不能讲。如果父母经常在子弟面前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这个子弟将来也会养成看到什么他也会不平则鸣。我们晓得,不平则鸣也很容易得罪别人。所以在言语上面,这一条就告诉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

‘秽污词’,就是不好的言语,粗鲁的言语。有人骂人会讲一些脏话,甚至帮别人封一个不好听、不文雅的绰号,这些都相当不好。尤其同学之间,小朋友当中,都很容易犯这种毛病。什么毛病?随便取绰号来取笑别人,这些都是属于“秽污词”,孩子千万不可以有这样的习气毛病。如果在家里,父母发觉自己的子弟经常口出恶言,也要很谨慎小心的来教导他。一定要告诉他:你不喜欢别人讲你不好,不喜欢听别人骂你;同理,你也不可以用这样的言词来加与别人。

‘市井气,切戒之’。“市井气”,就是指前面的这些,可以说是一般人,市井小民。这里“凡出言”到“奸巧语,秽污词”,可以说是一般人经常会犯的毛病,所以“切戒之”,应该要切实的改正过来。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学《弟子规》也就是改造自己,让自己更好。今天时间已到,我们就讲到这里,再会。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这一条相当相当的重要。何以说?我们都晓得人与人相处,最难的就是贵在相知。与人相处当中,最为遗憾的,就是朋友之间,听到谣言之后,朋友引起误会。所以与人相处当中,难免就会有纠纷,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我们追根究柢,可以说是从口舌是非所开始的。一开始的时候,往往每一个人都没有注意到。为什么?我们看到事情之后,内心就会起了分别、起了执着,于是就会把话讲出来。讲了之后,这些话往往还会再散播出去,就好像往池塘里丢石头,你丢了,噗通一下,一个小小的漩涡,慢慢慢慢就扩散到整个池塘。所以人与人之间,我们在言语方面,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