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衣着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的重要,得体与否。我们在出门之前也一定要看看,我们这样的穿着打扮是不是得宜。古人他们很重视衣着,所以才讲到‘上循分,下称家’。这个上,还有下,有两个意思:如果你是长辈,你应该怎么穿?“循分”,应该按照你的年龄、按照你的地位来穿着,不可以穿得不得体。“下称家”,如果你对待晚辈,或者晚辈的穿着,我们也要注意。年纪小小的,他不能穿得太过老成,年纪大的人也不可以。我们在家里穿着,对子女也是一种教育作用。父母穿得不得体,儿子看起来会觉得父母怎么好像很邋遢一样。
所以,在此地特别要注意的是家庭主妇,往往都会觉得在家里没有关系,随便穿无所谓。殊不知,孩子从小就看到母亲的模样。母亲在家里如果不邋遢,穿得也不是太随便的话,从小子女就会觉得母亲相当的美丽,相当的雍容,相当的端庄。如果母亲在家里也随便穿着,头发随便梳一下,或者绑一下,这样的仪容打扮也会让子女觉得在心目中的母亲是一个不好看的妈妈。所以在此,做母亲的在家里,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典范,在家里的穿着也要适当,更不要疏于打扮。
古人教导妇女要有四德,哪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其中就有一点叫妇容。我们对于自己的容貌要特注意到,不要让人觉得在家里像黄脸婆一样,出门像一朵花,这样对子女的影响也很大。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母亲美的一面,这样对小孩来讲也不是很好的。
过去在教学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就问到我。他说:老师,你难道都没有漂亮的衣服吗?我一时很惊讶,因为他才五岁而已,为什么会这么注重我的穿着?因为每一次上课的时候,是上书法课,我很怕我的衣服被小朋友弄脏,几乎每一堂课,固定的一堂课都穿固定的衣服,所以学生看到老师就永远是那么一套。这个学生他因为每一次看到老师都是穿一样的,我就跟他讲说:老师不是没有衣服,是因为衣服经常被你们碰脏,所以才经常穿这样的衣服,是以免把好的衣服漂亮的衣服被你们碰脏了。但是想一想,就觉得我这样是错误的,于是后来只要有上课的时候,我都注意自己的仪容、自己的容貌、自己的衣着,也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每一次虽然有不同的衣着,但是也要让他觉得老师每一次耳目一新,精神奕奕。
所以被小朋友教了这一课之后,也特别注意到我们的仪容。非但是大人他们会注意到,连小小的五岁小女生,她们都会注意到大人的衣着。所以身为父母的,身为师长的,我们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容。尤其衣服不可以穿得太紧,或者太暴露,这些都不好,都是很失礼的。尤其女众方面,我们的穿着更应该特别的注意,适当的打扮给人会有很好的印象,人家第一次见面,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穿着随便,与人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有面对面试,或者参加重要的聚会的时候,我们尤其要特别注意仪容的整齐。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里就讲到饮食不可以挑剔。为什么?均衡的营养才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小孩从小他就会挑剔食物,孩子的发育就很难均衡。尤其现在孩子都生得很少,在家里几乎父母还没有动手,他就先吃。所以在饮食方面,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也要告诫自己的子女,父母还没有动手,长辈还没有用餐之前,晚辈肯定不可以动手先吃。
除此之外,孩子有挑食的习惯,更是从小就不应该让他养成。有一些习惯更差的,他会在菜肴里头翻来翻去,挑来挑去。也有很多父母,他因为疼自己的小孩,所以也会在里头专门挟他喜欢吃的,从小就特别爱他,把他喜欢吃的,在众人之前就翻挑给他吃,这个也是很不对的。为什么?他会看到父母这样做的话就是疼他,所以他将来如果认为这是正常的,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这样挑。将来他长大到外头,就很容易有这种习惯毛病跑出来。
所以,从小不好的习惯,做父母的一定要谨慎小心,及时要给他制止。还有吃饭的时候,饮食的时候,声音太大声也不可以。除了吃饭不能吃过量,不能说他爱吃就尽量给他吃,吃了不节制,从小就胖嘟嘟的,这个也不好。‘食适可,勿过则’,也就是说从小对孩子的饮食,我们也要告诫他要节制。不可以说今天饭菜好吃,就多吃;今天饭菜不好吃,不喜欢吃,他就少吃。从小养成他定时定量不挑食,这个孩子才能长得健康活泼,身体抵抗力才会增强。
我们也看到很多营养不良的小朋友,仔细一打听,我们看他的饮食几乎非常的挑食。因为挑食,得不到均衡的营养,所以才会感觉抵抗力不足,经常在生病。所以从饮食方面,为人父母的在家里,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饮食不过量的习惯。
小孩往往也会跟大人一道出去应酬,看到大人饮酒,有时候做父母的,看到青少年已经十来岁了,已经念了国中、高中了,往往也会斟一点酒给他喝。这也是不好的。在这里我们看到: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如果年纪轻轻,在少年的时候,他经常饮酒。我们晓得,酒喝多了会伤身。自古以来的酒,它是一种健康的食物,它不是平常给人喝着玩的。我们看以前的酒杯,它旁边有两个耳,高高的耳,你拿起来斟着喝的话,你大口就会碰到你的脸颊。所以,古人他喝酒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他不是饮酒作乐。
我们晓得,现在人喝酒就不一样了!往往有牛饮的这种习惯,而酒后又经常乱性,酒后丑态百出。所以这里就告知,我们从小子弟在家里头,小小的年纪不要让他学会喝酒。大人喝酒,小孩在这个时候不宜给他喝,即使浅尝也不应该。为什么?因为喝酒很容易上瘾,上瘾之后要戒除就很难。
我们晓得一旦有酒癖,他喜欢喝酒,我们知道很多家庭会破碎,往往不是酒,就是色,就是赌。所以,既然酒它的危害性有这么强,有这么高,做父母的不得不从小就要注意孩子他的饮食状况。尤其孩子出门,可能三五成群,他们就会去所谓的PUB。如果去这样的地方,回来之后,你闻到酒味,应该即时的制止。因为现在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一旦养成,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都知道‘饮酒醉,最为丑’。我们看到酒醉之人,他的丑态是不堪入眼,同时也伤害到我们的身体。我们说“慎于始”,年纪轻轻的时候,做家长的在这一点也要特别的小心。尤其有些父母他对酒也有相当的嗜好,这个时候也要注意子女在旁的话,不应该饮酒过量,免得造成子女不良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再看第十六条: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步从容’,就是我们走路的仪态。我们的姿势除了走路以外,我们站的姿势,我们坐的姿势,都要很从容不迫的。什么叫从容不迫?就是很缓和,很端庄,很稳重。如果走路很急,很匆忙,我们晓得,这个人肯定他的性子就是很急。这样的人给人感觉,我们就会觉得他是没有耐性之人。长官看到你如此,他怎么有可能把重任托付于你?如果在家里性子很急,一定很容易与家人冲突。在外与朋友交往,如果你个性很急,也会得罪很多人。走路、说话、站立的姿势,都与人觉得你很赶,你很匆忙,这样都是不对的。
我们经常听到老一辈人教导我们,人,坐要有坐相,立也要有立相,走路也要有走路的这种仪容。但是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这种教育已经很少。我们也看到有人走路,头向来就是低低的,就是往前冲。走路的神态,我们也可以感受出来,有的人走路的时候不经意,嘻嘻哈哈;有人站的时候也是很难看,坐的姿势也不好看,也不都端庄。这样都与人没有礼貌、没有家教的感觉,也是不好的。
所以,“步从容,立端正”。从小在家里,我们看到子女、子弟,家里的子弟走路不好看,我们从小就要予以纠正,坐的姿态,站立的姿态,也都要特别引导他。一个人行得正,他就立得正。如果你连站都站不好,都是歪七扭八,或者一付轻浮的感觉,轻浮的样子,这都是很不好的。所以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有待于父母好好的教诲。同时做父母的,你要做树立良好的榜样,你在走路是不是也那么赶?那么急?如果你讲话也那么赶,走路也那么赶,都是很急迫,子女肯定也是会跟你一样。所以,怎样教小孩?就从自身开始先做起。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来要求自己的子女,恐怕没有办法达到教育的作用。
我们再看‘揖深圆,拜恭敬’。“揖”,古人讲“打恭作揖”,这是很恭敬的一种礼节。以前的衣服,我们知道袖子很长,所以打恭作揖怎样才标准?一定要圆,不能挤在胸口,一定是圆的。“圆”,也代表圆融,代表恭敬。我们现在不讲这样的礼节,我们是以打招呼。打招呼我们也要发自内心,不要皮笑肉不笑,要发自内心跟对方打招呼,从内心做出你的和颜笑容,一定会让对方感受你如此的尊敬他,跟他作礼。
‘拜恭敬’,这个意思是指如果我们参加一些聚会,有礼拜的时候,我们在行拜的这个礼节,也要特别与人有恭敬的感觉。如果我们仔细一点,从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首长,或者参加一些祭典的时候,我们从电视画面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拜法,他与人是恭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