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海盗王宝藏

作者:怀旧船长 | 分类:奇幻 | 字数:6.5万字

第20章

书名:海盗王宝藏 作者:怀旧船长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45

萧邦再将现代电子地图与明代海图一对,见大体轮廓相近,但《筹海图编》中的图例极其简略,无法像现代电子地图一样精准。但萧邦发现,泉州府前方明确标有“祥芝巡检司”字样,前方正是大捕山。比对现代地图,祥芝巡检所应为祥芝镇,永宁卫应为永宁镇。从电子地图上看,离祥芝镇最近的海上岛屿,就是大坠岛、小坠岛和乌屿等有标记的小岛了。

莫非《筹海图编》上的“大捕山”、“小捕山”,就是现在的“大坠岛”、“小坠岛”?萧邦将这个判断告诉了一姝。一姝伸过头来,也细细作了比对,认为从方位上讲应无问题。那么,费教授说的“大捕山”旁的“珍木山”,就是“大坠岛”旁边的某个小岛了。

一姝一阵兴奋,对萧邦说:“看来,我们可以去这个大坠岛看看了。”

萧邦低头沉思。半晌他才说:“一姝,如果宝藏就在这片海域,你说我们得来的线索是不是太容易了?”

“这还容易呀?”一姝说,“咱们已经费了很大的劲儿了。”

“可是,我还是觉得不对头。”萧邦摇摇头。

“为什么?”

“因为直觉。”萧邦说,“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我只能相信直觉。”

“那你的直觉是什么?”一姝问。

“宝藏不在泉州。”萧邦将电脑和书都合上了,“我想,是有人要我们去泉州。”

“谁?”

“老船长,张耳东。”萧邦说,“当然还有一个人,不过这个人已经死了。”

“你是说费教授?”一姝一惊。

“是的。”萧邦叹了口气,“教授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死,因为他认为以他的智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一姝还想说什么,萧邦却阻止了她:“别忙,等我先去找点儿东西来,咱们再慢慢说。”

第十八章 珍木疑云

一会儿,萧邦从楼下上来,找来了一盒红印,一块半干的萝卜头,一把尖尖的小刀。

一姝不知他想干什么,好奇地观看。

但见他先将萝卜削成方形,将底切平,再用小刀在上面刻开了。不一会儿,他铺了张纸,再将刻好的“萝卜印”蘸了印油,盖在纸上。

一姝一看,上面是四个古体字,字迹稍显模糊,不过仍算工整,只是她并不认识。

萧邦再将张耳东给他的章拿出来,也蘸了印油,盖在“萝卜印”旁边。

纸上是两个看起来形状极其相似的印。

一姝再仔细端详,自然是张耳东刻的印棱角分明,精美绝伦;萧邦刻的“萝卜印”,顶多算是形似,但这么一来,一姝亦知道萧邦是治印高手——毕竟用萝卜瞬间刻就。

“这是小篆印。”萧邦指着其中一个印介绍,“张船长刻的是‘潜龙勿用’四个字,是《周易》上的卦象。这字体就是小篆。当然,你已经看出来了,旁边这萝卜印,跟老船长的相比有天壤之别,但你可知我为何要做这个实验?”

“因为你想看看,你与老船长刻功的差距。”一姝说。

“也有这个意思,”萧邦没有否认,“生活中我的爱好不多,刻章治印,倒是非常喜欢,因为雕刻能使人内心平静,而且能保持手的稳定性。不过,这次实验我只是为了证明一件事。”

“证明什么?”一姝不解。

“证明张船长与费教授之间的关系。”萧邦肯定地说。

“他们会有关系?”一姝大惑,“难道说,费教授也跟你们一样,喜欢刻这些东西?”

“费教授不会。”萧邦说,“一姝,你还记得教授在抄录你拓印下来的诗句时,曾经盖了一个人名章吗?”

一姝点点头,但说实在的,她当时没有注意。

“在费教授死亡现场,其书桌上的那首诗,盖了费教授的印。”萧邦说,“当时我默记了诗文,同时也记住了那方印。那方印也是用小篆,是‘费龙潜印’四字。要说这小篆,其特点是上紧下松、笔画匀称、分割均衡;而费教授的这方印,笔势奇倔,中锋骨感颇强,因此当时我就有似曾相识之感。后来一想,觉得是我认识的一个人所刻,这个人就是张耳东。于是我在你做笔录还没完时,给张船长打了个电话,请他帮助我用小篆刻‘潜龙勿用’四字,说是要送领导的,比较着急,请他赶紧完成,我晚上去取。到了晚上,我突然想起你拓印的诗文,便将两件事并作一件事,带你去找他。你可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我从张船长手里接过印后,并没有看它就直接把印揣了起来。刚才,我找了块干萝卜,凭记忆将费教授的字形字体刻了下来比对,因为‘费龙潜印’和‘潜龙勿用’八个字中,‘潜、龙’二字完全相同。现在,纸上的两个印虽然差距颇大,但我已确定费教授的印就是张耳东所刻。”

“可是,张耳东本来就是刻印的,就算为教授刻个印,能证明什么?你不是说过,你还为他介绍过生意吗?”一姝不解。

“是的。”萧邦没有反驳,继续说,“如果仅从刻字上来讲,还真有可能是教授托了别人找张耳东刻的呢。但是,当我们将所有的事情都联系起来时,就不对劲儿了。”

一姝抱膝静听。

“我们不妨用逆向思维来推断一下。”萧邦轻咳了一声,“刚才我们查对了费教授透露的泉州海图的情况,教授的意思是说泉州海域的‘大捕山’附近有个‘珍木山’,但在后来的图例上消失了,就是在暗示那里有可能藏宝对吧?可是我们只费了一会儿工夫,就从地图上找到了相似的大坠岛。为什么这么容易找到呢?两个原因:一是教授提示过,二是张耳东从你拓印的诗文里通过专业分析确认过。那么,连我都觉得这谜真是解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破绽。但当我仔细看了《筹海图编》的图例后,就觉得很不可靠,也有两个原因:一,林道乾活动据点主要在广东潮州、澄海一带,也就是他的家乡,而不是在泉州。虽然他祖籍是泉州,但当时海上十分混乱,倭寇还没有清剿,朝廷的海上巡逻也从未间断,他要将大批宝藏运到泉州藏匿,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二,《筹海图编》泉州图例部分,标明了当时的泉州府设有永宁卫、芝祥巡司以及大小营寨、烽堠等,证明明代的泉州港作为‘东方第一大港’,不仅商客往来频繁,而且有重兵把守。林道乾通晓兵事,精通商道,会傻到把重宝送到泉州港附近埋藏起来吗?”

一姝脸色微红,她刚才还着急去泉州探寻呢,听萧邦一分析,觉得颇有道理。

萧邦继续说:“既然林道乾不会将宝藏埋在泉州湾,那么为什么张耳东却从你拓印的诗文里解读出‘海上有珍木,美人何所慕’这样的句子?说真的,当时我还真的就信了他,因为我的业余爱好就是雕刻,深知老船长的鉴别功夫十分独到,雕刻上的造诣更是炉火纯青。但我后来又仔细过滤了他的话,其中一句是‘雕刻这首诗文的人,手指纤细,思维缜密,心如止水,而且是左手执刀’。从字体中判断作者左手执刀和思维缜密,是有可能的,但他却说作者‘手指纤细’,就太匪夷所思了,因为即便是书法鉴赏大家,能够鉴别王曦之的真迹,但没有人能从王的书法中确定他的手指是粗还是细。鉴定这种学问,有句话叫‘一处假,处处假’。所以,他这四个画蛇添足的字,恰恰暴露了他是在卖弄自己的学问,意在取信于我们,好上他的当。”

一姝大为吃惊,倒并不是佩服萧邦的分析,而是佩服他过人的记忆力——从默记费教授图章到记住了张耳东的谈话细节,居然丝毫不差!她忍不住说:“难为萧大哥记性这么好,我真是太佩服了。”

“没有这个本事,怎么会有人出百万年薪请我?”萧邦也开了句玩笑。

一姝咯咯一笑:“现在看来,这百万年薪,成了空头支票。”

萧邦在活跃了气氛后,继续说道:“我们再往前反推。张船长抓住了我对他专业非常了解的这一点,鉴别出在漆盒上雕刻的人的性格特征。因为先前费教授曾向我们介绍过道乾公,那么张船长再通过专业鉴定加深了这一印象,我们就很容易信以为真。大凡人的思维和认识,总是通过不同的信息得以强化,所以,那些恐怖分子在危害这个世界时,在他们的思想认识中,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无比神圣的;还有,中国近年来通过传销骗取钱财的案例时有发生,未加入时多数人都不会相信,但一旦进入那种洗脑的精神强化环境,就很难摆脱了。同样,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关注度过高,那么,凡是与这个事物有关联的信息,都会引起我们的极大兴趣。因此,费教授作了铺垫,张船长再强化这种印象且用专业知识注解,我们就只有顺着张船长的思路,认定‘珍木山’确实存在,因为你拓下的诗文中暗藏了这个信息,两相印证,我们只能相信宝藏很可能就在那里。”

“你讲的很有道理。”一姝说,“可是,我觉得还是不能足够地证明费教授和张船长就是一伙的。而且,在费教授被杀的当天早上,你就给张船长打电话,请他刻章,他不会怀疑吗?”

“一姝,目前我们只是推测。”萧邦说,“至于你说的张船长有可能怀疑我请他刻章的问题,我也想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