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怪风?哪里有什么怪风?这里是皇宫,是圣上的居所,你这个人不要在这里乱讲话!
王越知道,太监怕说出怪风的事情,惹皇帝不高兴。金殿上竟然出现神秘的妖风,明摆着,是皇上这位老兄阳气太弱,压不住邪气啊。像这种坏消息,向来是没人敢报告给皇帝的——除非你活腻了,非要在皇上面前说坏消息,找不自在,那另当别论。
锦衣卫的传说
却说王越知道不能再提妖风的事了,再提只怕他自己就会有麻烦。于是就恳求道:各位老师,我的卷子……写坏了,能不能再给我张新试卷?
新试卷……给你也不妨。监考的大臣递过来一张白纸,满脸悲悯地看着王越:只不过啊,考试已经快结束了,怕只怕你来不及答完了。
王越咬牙道:答不完也得答……埋头“刷刷刷”地拼命写了起来,随着他走笔疾书,就见沙漏疯狂地倾泻直下,突听“咚”的一声响,就听小太监高声道:时间到,请考生交卷!随着话音,皇帝走了进来,正见王越咬牙写完最后一个字,站起来将试卷交上。
皇帝拿王越的试卷在手,大略一看:嗯,你这个王越不错嘛,对边关的军事提出来许多创造性的建议,不要急,你会有这个机会的。
果然没过多久,王越正在京师和朋友们吟诗作赋,就接到圣上旨意,被委任总督军务,到边关去和武将一道上战场,和关外的少数民族兄弟开打。从此王越就成为了一名武将。可你说他是武将,他的代表作却全都是诗文,可你说他是文人,他这辈子都骑在马上跟人家对打。
能文能武,文武全才,按说王越应该在历史上大大有名才对,可他偏偏却一点儿名气也没有。绝大多数的史书上,压根儿就找不到这个人的姓名,他倒是经常在民间戏曲中出现,可是打扮却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形貌丑陋不说,而且鼻尖上还有一大块白色的染料。
他居然是一个白脸大奸臣。
可他到底干了什么坏事?
他什么坏事也没干,他就是拼了老命守在边关,和关外的少数民族打得你死我活,这活儿落在别人身上,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偏偏落到他身上,却把他搞成了白脸奸臣,这又是一个什么缘故?
无他,只不过支持王越在前线抗战的朝廷人物,是西厂的大太监汪直。
我们知道,朱元璋始建大明帝国,就创立了锦衣卫的特务制度,用来严密监视群臣百姓。到了朱元璋临死之前,突然发现这么个搞法不对头,就撤销了锦衣卫机构,砸烂了所有的刑具,并立牌于宫门,严禁太监干政。
但是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但是建文帝的叔叔,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对此提出异议,起兵进攻南京,号称靖难。因为当时皇宫中的太监们无职无权,就纷纷投靠燕王朱棣,充当秘密间谍替朱棣搜集情报。顺利地帮助朱棣打赢了建文帝。于是燕王朱棣登基,是为成祖。
夺取了政权之后,朱棣深切地意识到太监的厉害,这帮家伙,如果你不给他们实权的话,他们就会毫不客气地搞死你。所以为了防止太监搞死自己,成祖朱棣又建立东厂,恢复了锦衣卫制度。
此后朱氏皇族世代相传,传啊传,终于传到了宪宗朱见深这里。这时候东厂的锦衣卫已经机构臃肿而庞大,官僚习气严重,工作效率很低。于是宪宗就想,这样不行啊,这样下去怎么行啊,是不是……精简机构?不行不行,锦衣卫这帮王八蛋,你敢精简了他们,他们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机构不能精简,还要提高工作效率,应该怎么办呢?
要不……咱们再成立一个新的机构。
对头!
机构不能精简,只能扩编,所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唯一法子,就是另行成立新的机构了。
这个新的机构,名字就叫西厂,与旧的东厂没有丝毫的区别。但因为这个机构新,刚刚招聘进来的员工们会拼命卖力,工作效率当然高了。而西厂的最高领导太监,就是汪直。
说起西厂这种特务制度,其功能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就是充当宪宗的爪牙,替皇帝宰杀不顺眼的文武百官。所以汪直呈递给宪宗朱见深的工作报告,就是一连串的抄家灭门。
可想而知,朝中诸臣恨汪直,恨不能将他碎尸万段。
虽然切齿痛恨,可是汪直有宪宗朱见深的支持,群臣也无可奈何,只能坐等着哪天汪直找上门来了,将自己全家老小宰杀个干干净净。就在这无尽的绝望之中,突然爆出天大的好消息:
伟大的、英明的、正确的领袖宪宗朱见深,要打掉以汪直为首的反动集团。霎时群臣奔走相告,喜形于色。
那么,西厂明明是宪宗朱见深自己设置的特务机构,他为什么还要打掉汪直呢?
两个倒霉蛋
正因为西厂是宪宗朱见深设置的特务机构,正因为汪直是宪宗的爪牙和杀人工具,所以宪宗朱见深才要打掉他。
这个道理,首先缘自宪宗朱见深的邪恶心肠,他要以威权统御群臣,要让群臣对他感激涕零。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就让群臣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之中,所以他设置西厂,授予汪直无限的权力,让他肆意对大臣们刑讯逼供,抄家灭门。等到大臣们害怕得不得了之时,宪宗突然以救世主的身份出来,代表着正义的力量,将邪恶的汪直反动集团打掉,届时群臣们就会感激得老泪纵横,狂呼吾皇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历史上所有的掌权者,都是这么一个搞法,所有的掌权者都喜欢贪官,如果你敢不贪,就搞死你,强迫你成为贪官。等你贪得天怒人怨,掌权者再登高一呼,代表人民干掉你,届时人民群众就会感激不尽。这种权力的运用之术,几千年以来已经老套熟烂,连掌权者自己都用得腻了。
总之,宪宗朱见深先利用汪直残杀自己不喜欢的大臣,制造了恐怖气氛之后,他再出来搞掉汪直,群臣们立即狂欢起来。
可就在这狂欢之中,却掺杂着一丝不和谐的声音。
是谁敢不和谐?
还能有谁?就是在边关血战的老书生王越。
这时候的王越,已经七十多岁了。因为屡立战功,已经被封为威宁伯。他不在朝廷,远离政治旋涡,压根儿不知道汪直干了多少坏事。但他在边关血战的时候,总是收到老领导汪直的嘉奖信,鼓励他再接再厉,为朝廷为皇帝再立新功,时日长久,他已经对汪直这位老领导产生了很不错的印象,就上书替汪直辩护。
这个倒霉蛋,他这可捅了马蜂窝。
朝臣们此时恨不能生吃了汪直,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个王越替奸宦辩护,这岂可容忍?于是众臣齐齐上书,众口一词,狂骂王越。七十多岁的王越王老头,竟然被群臣齐心协力,活活给骂死了。
连续两次落榜不第的倒霉蛋王守仁,梦到的就是这个倒霉蛋王越。倒霉蛋梦到倒霉蛋,这也说得过去。
睡梦中,王守仁走过一条阴森寒冷的碎石小径,看到前面一座门楣破败、墙圮窗塌的残破屋子,虽然屋子破败得已经不成样子,但房屋正中,却正襟危坐着一名金甲将军,一手持剑,一手拿着书本,招呼王守仁道:你不是连续两次落榜的倒霉考生王守仁吗?哈哈哈,快过来说说你还有多少倒霉事,也好让大家高兴高兴。
王守仁郁闷地道:你少幸灾乐祸,看看你自己住的这地方吧,明摆着比我更倒霉,还好意思笑话我?
那武将道:说得也是,咱们两个都够倒霉的了。对了,你有没有想明白,为啥你和我都这样倒霉呢?
王守仁:你为啥倒霉我不知道,我为啥倒霉……原因不能告诉你。
那武将听了后,哈哈大笑,道:你不乐意说,那就算了。咱们俩堪称是同病相怜了,要不这样好了,你干脆把我的这柄倒霉宝剑拿上,把我的霉气也全都加在你的身上。正所谓物极必反,细大不捐,你霉运到了极点,倒霉到了尽头,也就该咸鱼翻身了。
王守仁犹豫了一下,道:我不指望咸鱼翻身,但如果把你的霉运加在我的身上,把你解脱出来的话,这事我倒肯干——横竖我已经倒尽血霉了,再多点儿霉运,又怕什么?
说着话,王守仁接过那武将递过来的宝剑,细一看上面的铭文:嗯,哈哈哈,原来你便是倒霉运要倒八百辈子的威宁伯王越啊,哈哈哈,你放着文士书生的自在不做,非要到边关浴血,保家卫国,百战不死,侥幸残存,却落得个大奸臣的坏名声,这世上真的再也找不到比你更倒霉的人了,哈哈哈……
王守仁把自己笑醒了,睁眼一看,室外已经天明。
做人要不要底线
王守仁梦到倒霉透顶的威宁伯王越,是在他二十七岁的那一年。
但他是否真的梦到了威宁伯,这事真的不好说,他说梦到了你非说没梦到,这岂不是抬杠吗?但这个杠我们一定要抬,因为就在次年,当他二十八岁的时候,他第三次参加科举,这一次却是轻松过关,荣获“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的荣誉称号。
前两次发挥失常,这一次却顺利过关,真正的原因,未必是梦到了什么倒霉蛋威宁伯。他渲染这个梦,目的就是遮掩事实的真相。
那么,他用这个怪梦,要掩饰的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就是:他又娶了一个老婆,从此不用再看小表妹的那张脸。事实上,正是和表妹的无爱婚姻,导致了王守仁精神委靡,思路枯竭,甚至连梦都枯竭了——自打他娶了表妹,硬是没做过一个像样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