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12章

书名: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01

又或者,你生猛地证明了别人也存在,可是你无法确证这个世界是真的存在。再不然,你可以硬起头皮强行论证这个世界是存在的,但继续推导下去,你会于无比惊讶之中发现,其实你并不存在。

总而言之,你明明不存在,却在这里硬是证明了世界的存在,如这般要命的逻辑扣,岂是普通人的大脑能够解得开的?

但是确曾有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王守仁之前,南宋的智者陆九渊,他就是在这几个问题之中上下沉浮,往返折腾,最终有一天石破天惊,他成功破解了这个思维逻辑扣,登高一呼: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任何人都可以像陆九渊这样大喊一声,但你喊了也白喊。这个哲学思辨是远比高等数学更要庞大复杂的体系,陆九渊为了演算这道题,耗费了数十年的精力,如果你根本未曾演算过,大脑中并没有这个解题的思路过程,你拿着人家的答案,喊得声音再高,也是枉然。

这道题是你自己的,是你的人生课题,你演算出来了,打通了你自己大脑的任督二脉,以后你的思维就能够游刃有余,运行周天。

而王守仁,在长时期的思维困境中左冲右突,最终,他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这一概念: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说的是花,但实际上是说他当年格物所面对的竹子。但是糟糕的是,这个洞察了思维真谛的逻辑思辨,却被归结于唯心主义范畴。然而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得出这个结论,恰恰是因为没有进行过起码的思考。

你是影响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再来看看王守仁的那句话,以便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这句话不是唯心主义的: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首先,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哲学入门时的两个低级分类。这一分类的低级在于,它最多只能表达简单的观点,而无法用来表达哲学思维的过程。而王守仁的这句话,并非简单的观点——观点是平面的,缺乏逻辑支撑的,而哲学思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王守仁的这句话,用哲学来表述就是:如果你压根儿不曾存在于这个社会上,这个社会还是这个样子吗?

如果你不存在了,整个社会必然会受到影响。假如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爹或他娘不存在,那么朱元璋就断无可能出生于世,如果没有朱元璋,大明帝国就不存在,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被朱元璋杀掉的人,在那个世界上就仍然存在。可是朱元璋他爹娘确曾存在,所以那个世界应该不存在,至少对于朱元璋来说,正因为有了他,这个世界才是这个样子。

朱元璋是个关键性人物,他因为掌握了权力而成为了世界的主导性力量,他非得存在不可。他若是不存在,就如王守仁所说,这个世界就随朱元璋一块儿归于沉寂了。而现实中朱元璋是存在的,并杀戮万方,位登九五,所以这个世界,对朱元璋来说,颜色则一时明白了起来。

可是朱元璋他爹,又或是他娘,却是这个世界上渺小到了不能再渺小的人物。可这两个渺小人物若是少了一个,关键人物朱元璋都不会出现,整个世界就随着这个渺小到了不能再渺小的人物,彻底发生改变。

在这个人类社会上,任何人起到的作用,都跟朱元璋的爹妈没什么区别。你看他们渺小到了不能再渺小,可是他们的言行举止,却呈扩散性地影响着整个世界,你可能不会认为你自己有多么重要,正如朱元璋的亲爹和亲娘,他们也绝不敢想象自己会有多么重要,他们只是依据生物的本能,生下朱元璋这么一个孩子出来,结果,整个世界都因此而改变。

朱元璋的爹娘生育朱元璋,对这个世界的改变是立竿见影的。更多的人,周期就会长一些,见效就会慢一些。就比如我们在开篇提到的王纲、王彦达、王与准、王杰、王伦乃至王华,这王家一门六代人,对这世界上的影响基本上等于零。尽管王华曾中了状元,可这丝毫无改于这六代人影响为零的现实——但是,倘若这六代人中有一个出了岔子,比如说王纲没生下来王彦达,又或是王纲在遭遇到海盗曹真的时候,王彦达被海盗一刀砍了,那么我们的历史上,就不再存在王守仁了。王守仁连存在都不存在,他此后建功立业的把戏,就甭指望了。

所以,王氏家族六代人,自王纲后,从王彦达开始,到王与准,再到王杰,再到王伦,这中间有四代人隐匿山林,拒不出仕,他们把自己对这世界的影响微缩到了只限于自己家的炕头上,除了只影响到自己的老婆,生出自己的儿子继续做下一代的隐士,与外界基本上来说是隔绝的。人类历史上你真的再难找到比他们影响更微弱的人了。

可没有他们,这个世界就会受到决定性的影响和改变。

事实上,王守仁的这句话,并非什么不经过大脑的所谓观点,而是一个思考的开端,由此开始,我们可以继续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假若没有人类,地球表面还会是这个样子吗?

肯定不是,至少地表的生物形态会受到决定性的影响,某些物种会增多,某些物种会减少,人类的退场甚至有可能导致新异的物种成为地表霸主,不管这霸主是什么,终究它是因为人类的拒绝退场而归于沉寂了。成为霸主的,仍然是人类这个物种。

但即便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也仍然未能摸到王守仁悟道的门槛儿,但此时这扇门,就在王守仁的面前,随风摇曳,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偏偏王守仁体力不支,他已经到了门前,却再也没有力气,伸手推开这扇门。

他只能绝望地闭上眼睛,任这扇思维之门,飘忽消失于无根的思绪碎片之中。

性情中人老婆多

最终没能迈过悟道的终极门槛儿,失意的王守仁,从此沦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说起应试教育这玩意儿,它是有识之士深恶痛绝并积极参与的。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那是因为这种教育偏离了主旨,演化成了一块沽名钓誉的敲门砖。说大家又积极参与其中——你不参与怎么行?权力社会注定了是单元的,读了书不做官,就注定只能像王氏家族的前几代人,将家族振兴的希望无限期推后,这谁等得及?

比如说教导王守仁格物之法的娄谅,他本人虽然反对应试教育的“举子学”,倡导追求知识与思想的“身心学”,可是他确曾出门前去赶考,虽然中途而返,却证明了即便是这老头,也无法对抗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

更何况懵懂少年王守仁乎?

公元1490年,王守仁的父亲王华从京师专程返回,找了自己的弟弟王冕、王阶、王宫,还有一个妹夫,做王守仁的高考补习老师,给他专门开办了一个高考补习班。毕竟王华自己是状元,儿子也不能太差,否则会丢尽一家人颜面的。

而王守仁和他的表妹妻子之间的冷淡关系,也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

史书上记载说:王守仁白天的时候,由四个辅导老师一堂课一堂课地上过来,到了晚上,当妻子点燃红烛,在卧房里等待他的时候,这厮却“搜取诸经子史读之,多至夜分”……年轻人正是贪恋床第之欢的时节,王守仁却坚定不移地让妻子守空房,这能说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好吗?

或许会有人跳出来,替王守仁辩解说:王守仁,思想大师也,对两性欢爱的追求远没有那些不读书的人疯狂,他心静啊,他淡泊啊……

说王守仁对两性欢爱不感兴趣,这肯定是瞎掰。事实上,王守仁对于女性的态度是贪多务得,来者不拒,逮到一个算一个,前前后后至少娶了六个老婆——至少六个,但也有可能更多,据王艮《与薛中离》的信显示,王守仁在浙江时就有六个女人,其他地方还有多少,那才是天晓得。不太明白他搞这么多的女人想干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不喜欢自己的表妹发妻——喜欢就不会弄来这么多女人扎堆儿在家里吵架了。

搞了这么多的女人,却仍然未能耽误王守仁的圣贤之路,可见这个圣贤,做一做还是不妨碍的。

就这样,王守仁一边琢磨做圣贤,一边不爱老婆,一边点灯熬油上补习班,到了他二十二岁那一年,去了考场,参加会试。人人都认为他有可能拿不到状元,毕竟状元这东西除了才学,还得看运气,但家学渊源,随便考个名次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王守仁的确是没考上状元,别说状元,他连上榜都没有,居然是名落孙山。怎么会这样?

问题多半是出在他和妻子的两性关系上,不和谐啊,这种本能上无法获得愉悦的痛苦,是最折磨人的。要知道人的大脑中有诸多的兴奋灶,有人对文字敏感,一看到文字就产生兴趣;有人对运动敏感,就是喜欢个蹦蹦跳跳;还有人对声乐敏感,抓到卡拉OK话筒就舍不得撒手……但只要是人,大脑中兴奋强度最高的那个点,必然是两性关系,因为这是生物的本能。

两性关系的不和睦,会对人形成致命的打击,彻底压抑大脑的思维强度。实际上王守仁一门心思地钻进做圣贤的牛角尖儿里不出来,这种心态与穷光蛋渴望买彩票中五百万一样,都是一种对绝望现实的无奈逃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