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就是石头,官就是流水。石头到什么时候都是石头。可官呢,就不一样了,他要流动。有的河流可以越流越旺海纳百川,最后流到大海里,可有的就越流越细,最后就完全蒸发掉了。你仔细想做人为官都是这个道理。”
老行长的深刻寓意,使曹欣悦心里宽阔了许多。她想人啊,就像老行长说的那样,要么就做一块始终如一的石头,要么就做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直奔大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尽量不要把自己的一生精力耗费在那毫无意义的争斗之中。不管到什么时候,她坚信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眼前无论有多么艰难,多么难熬,她一定要坚持下去,要亲眼看一看正义是怎么开口说话的。
第十七章 放贷风波
自从上次薛行长给曹欣悦发火后,贷款的事情一直困扰着曹欣悦,她知道这个难题迟早会来到她的面前。从上次的话语中,她才算是把这件事情彻底弄明白了,薛行长本身是倾向给永新煤矿贷款的。按说他作为一个堂堂的一行之长,什么样的企业贷款能放,什么样的企业贷款不能放,他心里是清清楚楚的。可他还是要硬逼着给这家不够贷款条件的企业放贷款,这分明其中另有原因。要不他怎么会说“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废话说了一大堆”呢?
按照银行的放贷规定,每一笔贷款都必须是信贷人员先做前期贷前调查,然后形成调查报告,再上报行经营领导小组审查通过,最终的审批权还是要一把手亲笔签字,才可以发放。可这个聪明的行长,他心里想放贷款,但他嘴上还不直接说,而是通过施加各种压力,逼着叫低下人承担责任,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就像人们常说的“想吃猪肉还怕油嘴。”
曹欣悦,翻来覆去想了很多。贷吧,确实不符合要求,这样做面临风险不说,也是违背她自己的良心的。不贷吧,行长在那里大发雷霆。明明是逼着他们几个在表态。如果说她们表了态,那将来一旦形成风险,她们几个就成了第一责任人。
这几天,曹欣悦吃不好,睡不安,非常害怕电话铃响,她怕行长叫她问贷款的事。那天下班后,煤老板又把她堵在路上,说一定要请她吃饭,曹欣悦知道老板的用意,就坚决地推掉了。说话间煤矿老板就把一个厚厚的信封递了过来。曹欣悦大声说:“你这是干什么?你再这样我和你连说话的份都没有了,工作上的事咱们到单位上去说。”煤老板没有把钱送出去,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忧心忡忡地走了。
又过了两天,曹欣悦接到了在市上商贸委工作的舅舅打来的电话,说的还是给永新煤矿发放贷款的事。舅舅在电话中还特别强调了“贷不贷应该是一把手说了算,你不要在那里瞎搅和,再说了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用不着你操心。”面对一个如同父亲一般的一个亲舅舅,她不知道该怎么样给他解释这件事情。她心里在不停地翻腾着,自己问自己,:“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我在瞎搅和吗?”她的思想在激烈地斗争着。最后她还是想舅舅说这些话毕竟是个局外人,不了解行里行里的工作规程。其实一笔贷款发放的合理不合理,是和她这个资金运营部经理是有着极大的关系的。她决定把舅舅说的话先放在一边,不予于理会。她还是要坚持她原来的立场。
难题终究是要面对的。这天下午,曹欣悦办公桌上的电话终于响起来了。是薛行长叫她。随进门,她看到薛行长今天的态度还不是那么汹狠,只是用手指了指让她坐在他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
“欣悦。”这是他当行长以来第一次用两个子叫她的名字。“那笔贷款的事,你的意见还和以前一样?”
曹欣悦回答:“行长,你对咱行里的贷款原则是很清楚的,对于信用评级在**以下的企业,我们都是要非常慎重的。你说呢?”
“是啊,贷款嘛当然是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但是,你也要看到当前的形势是要大力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市上在这方面也有明确要求,我也在会上给人家表过态了。这家永新煤矿,以前的经营状况确实是不太好的,可今天他们提出了改进的方案,我看是可行的。当前也有一些企业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处境,你拉一把,它可能就活了。你不拉它,它可能就死掉了,你说是不是?”薛行长也用反问的方式从另外一方面给曹欣悦提出了问题。
薛行长拿当前的政治形势来和她谈这笔贷款,那曹欣悦确实是无话可说了。可她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同时也有存有很多疑惑,比如说现在要放贷,确实比永新煤矿好的企业比比皆是,可行长为什么就偏偏非要咬住永新煤矿不放呢?她实在是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
薛行长又说:“该学习学习了,办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太绝对。思想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否则就……”
“否则什么?”曹欣悦紧接着问。
“否则,就要落伍了。”薛行长背着手在办公室踱来踱去,不再说什么。这对她来说还算是一句比较客气的回答。
曹欣悦低着头在沉思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时沉默无语。
过了一会,薛行长突然收住脚步问曹欣悦:“怎么样?想好了吗?“
曹欣悦摇了摇头。
薛行长有点不耐烦地说:“那好吧,你下去以后继续想,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再来找我。”
曹欣悦站起来说:“行。”说完她正欲走向门外,薛行长又跟着来了一句:“你好好想想,是坚持原则重要?还是紧跟形势重要?人都说聪明,那就好好掂量掂量。如果你三天不给我答复,那我可真就要不换思想,就换人了。”
这一句话,等于是给曹欣悦发出了最后通牒。压的曹欣悦喘不过气来。最后她想假如我违心地把这笔贷款放了,那也是犯错误,倒不如我现在犯这样错误划得来,我宁愿我个人受损失,也不能把人民的钱往火坑里扔。她咬了咬牙说:“换就换!”
三天以后,党委会召开。曹欣悦的资金营运部经理被换掉,新上任的正是薛行长的心腹曹欣悦的老对手米燕。
曹欣悦被换下来后,暂时库存在人力部。这一次她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她想就是不叫她当经理也可以,哪怕是打打扫卫生她都干,只有她还能是本行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就行了。
曹欣悦回到人力部没几天,真是人安排不如天安排。这时人力部正好收到上级行举办一个学习班的通知,业务上正好抽不出来人,人力部就把曹欣悦顶了去参加了学习班。
第十八章围绕“太阳”旋转的女人
女人的一口气,往往能憋出一个世界。
随着官场上的风云变幻,米燕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今天能坐在她以前常常嫉妒的曹欣悦的位置上。以前米燕对曹欣悦走在她的前头,老是觉得愤愤不平,心里常常憋着一口气。直到后来她升为行政部的经理后,她的心里才稍稍平静了一些。但对曹欣悦特别是掌握着全行最要害的部门——资金运营部,她还是觉得不那么舒坦。今天猛然间坐在了曹欣悦坐过的资金营运部经理的位子上,她心里不仅仅是舒坦,而且是很舒坦了。当然这一切来的太猛,也来的太快,当她还没有回过神来时候,就把梦境变成了现实。当然,她深深地知道这一起都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当今的一把手薛行长。没有薛行长,就没有她的今天。她明白薛行长为什么要把她放在这个位置上,那就是从今往后,薛行长说一,她不能说二。在职场上聪明的人都知道和领导尤其是一把手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性。这是米燕后来在跟随薛行长的过程中不断悟出来的一条道理。
接心下来给永新煤矿发放贷款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没几天很快贷款就发放下去了,这是无人能阻挡得了的事情。
米燕现在觉得自己真正到了一个能呼风唤雨的时代,只要是她提出的意见,行里是没有人敢轻易反对的。于是周围围着她转的人不知不觉多了起来,有想升官的、有想安排孩子的、有想求她给企业放贷款的、有想招乎亲戚朋友的等等。因为她现在说什么话都关用,只要能和她走的近的人,可以说都能沾到她的光。过不了几天就有一个消息传出来说:“某某人以前工作满不行,现在当了那个某某营业部的副主任了。”再过几天又听说“某某人的孩子、某某人的亲戚招进了行。”反正这样的消息隔三差五的经常会在人们的不经意间传送着。这里边有很多事情都和米燕的直接用力有很大的关联度。在这种越来越能办事的情况下,米燕就越来越认识到和薛行始终保持着高度一致的重要性。因此,薛行长今天说那个企业好,她绝对不说这个企业坏。薛行长明天说那个人好,她就会说这个人是天仙。薛行长后天说那个人坏,她就会说这个人连狗屎不如。成天跟在薛行长身后像一个应声虫一样,一唱一合,把一个不大不小的单位弄的天翻地覆。
人常说:“小人得志便猖狂。”可女人得志更猖狂。米燕在当前的位置上真可谓是风光无比。她没有忧愁,没有负担,而只有狂喜,见了人神气十足,一天从早到晚笑的合不拢嘴。高兴的走路、吃饭、说话、办事处处表现出一幅满面春风得意的样子。她想只要薛行长这棵大树不倒,她就会永远拥有这样的好日子的。在眼前的这个时段,她要抓紧一切时机,享受美好的时光,她要让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难受,与她自愧不如。
和薛行长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喝了酒以后的表现和很多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