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现言 四爷总偷看我的日记
四爷总偷看我的日记
连载

四爷总偷看我的日记

铁兰兰 著
4万  字
5  人气
10  章
0  评论
免费阅读 加入书架 下载
APP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10章) 作品评论区

本书作者

铁兰兰
作品数 1
粉丝数 0
收藏数 0

《四爷总偷看我的日记》是由铁兰兰所著的一部女频言情,转载网络,本站提供的四爷总偷看我的日记txt全集仅供预览及交流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删除,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幼珍带着晋江论坛穿越了,按照要求每天发个日记贴,就能领到一枚晋江币,攒多了就能从论坛自带的兑换商城里兑换各种好东西。她满眼放光,但苦于总没人回复,每天只能领1个保底币。

    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疯狂顶帖的好心人,在她的日记帖里和网友疯狂对喷。

    有效回复每增加一层,金币+1

    累计回复楼层每满50层,金币+10

    日记贴打上“HOT”标签,金币+50

    感谢这位好心人,一天的帖子比她之前一年赚的都多。

    幼珍眉眼弯弯:美容丹健体丹,储物空间小冰箱,她来啦~

    还有种子幼苗,地图战船,将来也要换~

    未来很美好,就是嫁的那个男人不太行,动不动就吐血。

    府里必须常驻太医,不然她怕这人活不过二十岁。

    一天天的,咋那么大气性?

    ·

    四爷忽然觉醒了一个神奇又无聊的能力,他眼前有个粉色虚板,密密麻麻都是不明就里的日记贴。

    粉粉的,只有女人才会用。

    但,他还是拥有了一个账号,只能回复,不能发帖。

    此人生活日记实在无聊,且言语间对大清毫无崇敬之心,又兼颇多不实之处。

    路见不平,他要仗义执言,于是他发了人生第一条回帖。

    路过的网友点了踩:呦,大清都亡了快二百年了,这儿还有精神鞑子站台呢?

    四爷:????

    大清……亡了?

    四爷吐血。

    精神鞑子?

    血条又满了!(╬◣д◢)

    他是能言善辩精神强大的铁汉子,打嘴仗没在怕的,再战三百楼!

    于是,他每天都在重复“碎掉——满血——碎掉”仰卧起坐:

    #我只是好心给她们科普一下真正的清朝,她们追着我骂精神鞑子ヽ(#`Д?)?┌┛〃

    #我只是觉得康乾盛世不符合逻辑,应是康“雍”乾盛世,她们拿了让出土地的清史稿抽我的脸抽了八百楼ORZ

    #我只是想解释一下文科生也能刷新吏治,她们追着我骂四力半o(╥﹏╥)o

    后来,四爷发现帖子里被吐槽的狗男人莫名与他相似。

    所以,这些胆大包天的日记其实都是他福晋写的?

    甚至,他每被骂一次,他的福晋都能得到好处?

    四爷紧绷着脸:“福晋,我需要一份世界地图!让那些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的清朝人开开狗眼!”

    后来,四爷:这辈子谁也不会被圈禁,全他娘的给朕干到死!

    ***

    食用指南:私设如山,快乐基建

    完结文《清穿 冤种九福晋重生了》欢迎品尝

第一章 (一)

 一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牙医生就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的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
 后来那女医生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有五六里长。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有几家烧饼铺,有几家粮栈。
 东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红色的好砖砌起来的大烟筒是非常高的,听说那火磨里边进去不得,那里边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会把人用火烧死,不然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为有火,听说那里边不用马或是毛驴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为尽是用火,岂不把火磨烧着了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准参观的。听说门口站着守卫。
 东二道街上还有两家学堂,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都是在庙里边,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两个都是小学。
 龙王庙里的那个学的是养蚕,叫做农业学校。祖师庙里的那个,是个普通的小学,还有高级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学。
 这两个学校,名目上虽然不同,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也不过那叫做农业学校的,到了秋天把蚕用油炒起来,教员们大吃几顿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学的,没有蚕吃,那里边的学生的确比农业学校的学生长的高,农业学生开头是念“人、手、足、刀、尺”,顶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那高等小学的学生却不同了,吹着洋号,竟有二十四岁的,在乡下私学馆里已经教了四五年的书了,现在才来上高等小学。也有在粮栈里当了二年的管帐先生的现在也来上学了。
 这小学的学生写起家信来,竟有写到:“小秃子闹眼睛好了没有?”小秃子就是他的八岁的长公子的小名。次公子,女公子还都没有写上,若都写上怕是把信写得太长了。因为他已经子女成群,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写起信来总是多谈一些个家政:姓王的地户的地租送来没有?大豆卖了没有?行情如何之类。
 这样的学生,在课堂里边也是极有地位的,教师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这样的学生就站起来了,手里拿着《康熙字典》,常常会把先生指问住的。万里乾坤的“乾”和干菜的“乾”,据这学生说是不同的。干菜的“乾”应该这样写:“亁”,而不是那样写:“乾”。
 西二道街上不但没有火磨,学堂也就只有一个。是个清真学校,设在城隍庙里边。
 其余的也和东二道街一样,灰秃秃的,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而且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完全被蒸发走了,那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比粥锅糊,比浆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哪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粘住的。
 小燕子是很喜欢水的,有时误飞到这泥坑上来,用翅子点着水,看起来很危险,差一点没有被泥坑陷害了它,差一点没有被粘住,赶快的头也不回地飞跑了。 

同类作品推荐

作品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