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侠古武 久仰大侠
久仰大侠
连载

久仰大侠

非玩家角色 著
3万  字
23  人气
10  章
0  评论
免费阅读 加入书架 下载
APP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10章) 作品评论区

本书作者

非玩家角色
作品数 2
粉丝数 0
收藏数 0

《久仰大侠》是由非玩家角色所著的一部武侠仙侠,转载网络,本站提供的久仰大侠txt全集仅供预览及交流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删除,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又名重生成丐帮女弟子的我仍在浪迹江湖。

    不知从何时起,江湖上有了这么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她的名字有九笔,她最擅长的武功有九步,她最好唱的小曲儿名为九九歌。

    旁人说她是大侠,她却说自己不是侠。

    关于她,江湖上有一个流传颇广的传说。

    那传说的内容是:

    其于九步之内,当可天下无敌。

    ps:变单偏百,忌者慎入。一篇闲余之作,笔者本人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写点,又或者说是分享点东西。不求有太多的读者,各位喜欢的话可以看看,不喜欢的也请多多包涵。小子口舌笨拙,切勿见怪。如此,我在这里先谢过大家了。

第一章:侠与乞丐

 有人说。
 这个世道上没有侠,只有真恶人,和伪善人。
 真恶人并不一定会作恶,他们可能只是恶得不明显,恶在一些,甚至算不得是恶事的琐事上。
 但是他们的心里,却绝对没有善念。
 伪善人也并不一定就不会行善,他们甚至会真心实意地去做几件善事,又或许不只是几件。
 可世上总没有绝对的善,人的天性也总免不了丑陋。
 “善人”心下积压的恶念多了,等那张良善的面具掉下来的时候,藏在其背后的面孔,说不得会比恶人还可怕,还扭曲。
 于是又有人说,这个世道上应当还是有侠的。
 但也分大侠,中侠,和小侠。
 大侠为国为民。
 中侠行侠仗义。
 小侠江湖义气。
 ······
 对于前者的观点,王戊一直十分赞同。
 这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教她这个道理的人,是将她养大的师父。
 更是因为她活了两世,自然比多数人都要清楚,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
 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几乎没有人可以在自己的私心被触及的情况下还毫不动摇。
 至少王戊至今没有见过那样的人。
 而她又是一个只相信眼见为实的性子。
 所以在王戊看来,只要不算是恶的人,就都是“伪善”的,包括她自己也是。
 毕竟,人啊,皆有好几张面孔。
 你不能当个真善人,那便只能做个“伪善人”了咯。
 盖因如此,王戊同样不相信这个世道上有侠。
 前提是,如果那些大侠,真能像传闻中所说的那般,大公无私,义薄云天的话。
 至于后者的观点,王戊历来都是嗤之以鼻的。
 因为侠就是侠,到了那种境界的人,就应当既能行侠仗义,又可以为国为民,身上自然也少不了些许江湖义气。
 这三者不应该用来作为区分侠的方式。
 而侠也不应该有大小之分,否则,侠便不再是侠了。
 其实说到底。
 这些近乎于是执拗的“偏见”,终归都是因为在王戊的印象里。
 侠这个字的分量,仍然还是有些重的。
 呵,想来也真有趣,她这个根本不相信侠的人,却意外的在意侠这个字的含义。
 细细回忆起来,上一世的“他”,确实也曾对着书本幻想过一些江湖与侠客的故事。
 其中有风花雪月的柔情,有忠肝义胆的热血,有惩奸除恶的快意,有拂袖而去的洒脱。
 但是慢慢的,“他”也就在生活的压力下,一步步地认清了现实。
 一点点地,忘了“他”的大侠梦。
 所幸“侠”的概念,在“他”的记忆里依旧是纤尘不染地,被静静地被搁置在那,始终都未曾有过半点改变。
 以至于对此世的“她”来讲,于当今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侠。
 起码她走遍了大半个当朝河山,也没有遇到过一个真正的侠客。
 虽说,王戊也不是没有想过,由自己去当一名真正的大侠,起码在她刚刚了解到这个世上居然真有武功这种东西的时候,类似的念头曾在她的脑海里出现过。
 但是随着她遇见了她师父,并跟着对方跋山涉水,行走四方之后。
 四季一轮轮地过去,见惯了江湖武人,和市井喧嚷的她。
 渐渐的,也就没再有过这般的想法了。
 因为她自认明白了这江湖背后真正的面目。
 那是一个,同前世几乎一般无二的人间光景。
 哦,别误会,这所谓的一般无二,说得并不是这世上的物件儿,而是这世人的活法。
 或许,无论哪个世上的人,最终都是会活出一些苟且吧。
 谁也不比谁高尚,能不要太苟且的活着,便应当知足了。
 我大概,是成不了一个大侠了。
 王戊想。
 因为她的心,早已不够炽热。
 因为她终究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少年了。
 人总是这样,待到赤子之心蒙了尘,便再难做到什么初心不负了。
 理所因当的,王戊也就放下了自己重活一世的身段,心安理得地做起了一个江湖浪客。
 毕竟再怎么说,她也已经是一个在“下九流”里混迹多年的人了。
 身上所带着的,也大多都是些市井间的驳杂气息。
 去做一个“风尘中人”,显然会比去成为一个只存在于画本中的侠客,来得要适合她的多。
 ······
 既然走在风尘里,那就没有谁能不染风尘的。
 既然沾染了风尘,那就免不了要被蒙住些心思了。
 ······
 江湖下九流:是为一流巫,二流娼,三流戏子,四流梆。
 五流打狗,六吹手,七偷八盗九卖“糖”。
 与寻常的市井下九流不同的是,娼妓不再是最低贱的职业,船夫与脚夫也未落得个下流之名。
 排在最末的卖“糖”更不是吹糖人的意思,而是用“糖”来拐卖孩童的奸人。
 这种人在江湖人眼中甚至比排名第八的盗墓贼更令人不齿,所以便将他们排到了最后,好叫世人唾弃。
 而王戊的职业呢,则是五流的打狗,也就是乞丐的意思。
 因为是不劳而获之人,所以被排在了四流的更夫,与六流的吹丧之间。
 不过准确的来说,王戊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乞丐。
 她,只是一个丐帮弟子而已。
 此世之间的丐帮与乞丐,二者虽然在名字上只有一个字的差别。
 但是他们在为人处事,与言谈举止这些个方面,却通常有着很大的差异。
 至少,这一世的丐帮弟子从不行乞。
 他们只是打扮得有些破烂而已。
 嗯,用客气点儿的话说,就是有点不修边幅。
 总之,虽然从外形上来讲,丐帮弟子同一般的乞丐确实没什么两样。
 但是他们终归是武林中人,与出来讨生活的乞人相比,处境自然要好上许多。
 更不必为了生计,去死皮赖脸地向别人求那么一两个铜板。
 境遇不同,两类人之间,当然便有了分别。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
 江湖中,大部分的乞丐也都开始自称是丐帮的外门弟子了。
 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落魄添分底气,又或许是看中了丐帮在江湖上的那点薄面。
 反正多个名头总比没有名头要好。
 以至于到了最盛极时,丐帮甚至被江湖人戏谑地给安上了一个江湖第一大帮的名头。
 是嘛,毕竟放眼望去,能见到的乞丐基本都是个“丐帮弟子”,那可不就是江湖第一大帮了嘛。
 有趣的是,当时的丐帮帮主在听闻了此事之后倒也没有生气。
 反而让门下的帮众,出门在外时多多接济一下那些真有难处的“自家兄弟”。
 再加上丐帮弟子大多率性洒脱,行走江湖不拘一格,身上又没什么架子,还同乞人一般穿着邋遢。
 于是慢慢地,丐帮帮众与各地流落街头的“外门弟子”们,居然还真就变得亲如一家,难分你我了。
 乃至到了现在,多数人都是直接把丐帮弟子与乞丐划等号的。
 而丐帮的门人们呢,也懒得去解释什么。
 反正他们从加入丐帮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不在意所谓的世人眼光和自己的身家名声了。
 何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加入丐帮之前,本就是个落难街头的流民。
 所以说他们是游侠儿也好,说他们是打狗也罢。
 到底无非就是一个称呼而已,他们尚不想与人多做纠缠。
 自己看谁顺眼便于谁来往,这种事,其他人还管不着。
 正所谓:
 一根绿竹肩上架,二两葫芦掌中拿。
 三枚铜钱买作酒,四时皆醉任笑话。
 五捆茅草缠足履,六块破布缝衣褂。
 七荤八素不贪多,九般脏乱莫叫骂。
 生难尽兴。
 层楼误眼非潇洒。
 吾辈流离。
 蓬篙人,不羡仙只羡人家。
 ————丐帮《九九歌》

同类作品推荐

作品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