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窦尔墩传说

作者:魁钺 | 分类:仙侠 | 字数:5.2万字

第八章 :张财主仗势收地 窦四爷血染花塘 1】

书名:窦尔墩传说 作者:魁钺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12-11 14:55

仨月前,窦家庄闯进来一拨二十几人的马队。百姓不知道他们是谁的队伍,个个戴着红缨帽儿,后背耷拉一条长辫子,就都喊他们辫子兵。辫子兵的马队进庄后没有搅扰他人,却直奔窦氏家里。见屋里没人便将庄里人召集一起,让他们说出窦氏去向。人们这时才发现,给辫子兵领路的是张财主和他儿子张大少。这父子俩各骑一匹花白骡子,声称窦氏是贼寇窦志忠的家眷,若是供出她和两个儿子的去向,官府重重有赏,否则血洗窦家庄。

窦家庄没几户外姓,除了张财主,还有教私塾的丘先生、编苇席的阚师傅、以打短工为生的仇老六。十年前,窦志忠送了张财主三块大银锭,报答他对窦氏母子的收养之恩。张财主估摸出窦志忠参加了闯王的队伍,害怕他回来秋后算账,便舍出三亩多的水浇田,外搭一大片的山坡地,连同那座山场一并给了窦氏。为了表示心诚,他还请窦三爷出面充当证人,正儿八经地办理了地契。窦氏得了土地和山场没有自己经营,她拿出大部分耕地给了庄里的穷户。那座山场坡坎舒缓,土质肥厚,有利于耕作,她就鼓励那些穷户去山上开垦梯田。最初那些穷户以为到了年底,窦氏会收一些租子。当他们挑着粮食送到窦氏家里时,窦氏只是嘻嘻一笑,一粒粮食都没收。庄上得到窦氏好处的人不在少数;家族里的穷户自不必说,外姓里面,比如编苇席的阚师傅,打短工的仇老六,都是因为窦氏的仁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却是没有一个人知道窦氏的身后,站着她的义军丈夫窦志忠,还有小叔窦志勇。

辫子军进庄的前两天,窦三爷来找侄媳妇窦氏。他听说闯王的队伍败给了大清军,现在官府到处发布告示,悬赏捉拿溃散的流寇。窦氏算不上义军,更不是流寇,但她的丈夫和小叔参加了李闯王的队伍,她就是流寇家属,在缉拿范围之内。窦三爷的意思是让窦氏出去躲藏一阵,等到风声不紧再回来。窦氏不想离开窦家庄,她说庄上人不知道家里底细,没人去官府告发她。窦三爷给她提醒道:“别忘了,张财主为啥舍地给咱?还不是怕了么。他怕的不是我那俩侄子,是李闯王的那杆大旗!”

窦三爷接着分析当下形势,说现在李闯王的那杆大旗倒了,张财主自然就会暴露贪财的本性。自家的财产送与他人,他能咽下这口气吗?就算他能咽下去,他的儿子张大少呢?若是明着把土地抢回去,那就是不顾法理,也丢了张财主的脸面,毕竟窦氏有地契在手。明面上不敢下手,挡不住他们会使阴招儿。这个阴招儿其实也是在明面上摆着的,那就是串通官府,巴结清军,告发窦家哥儿俩,再以缉拿流寇家眷为名,夺回自己的土地和山场。

窦氏听完不由得心里直打颤颤,一来她不知道丈夫和小叔现在的境况如何,生死难料让她担起心来;二来若是离开窦家庄外出躲避,跑到哪里才是个头呢?便道:“三叔,现在改朝换代了,我们娘儿仨还有生路么?”

窦三爷道:“别说丧气话!窦家庄往西有个小渔村,我大师兄在哪儿靠打鱼为生,先到他那里避避风头吧。”

窦氏道:“那人可靠吗?”

窦三爷道:“人品不差,这个我敢保证。就是你们去了之后,不要到处走动,小心被熟人看见。啥时风头过去,我再接你们回来。”

那个小渔村名叫蟹爪凹,居住的全是渔民,吃在船上,住着岸边的竹棚。窦三爷曾在那里拜过师,学了一身的武艺。师兄比他大五岁,是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只是媳妇不生育。窦三爷想,蟹爪凹离窦家庄不远,有啥消息方便联系。为防大祸临头,发生灭门之灾,他还想拜托师兄以义父的身份,收养大东和二东。窦三爷考虑的不可谓不周到,可是,当他领着娘儿仨来到蟹爪凹时,师兄五天前出去捕鱼,遇到强风遇难了。师嫂还在守丧,悲痛地讲了事件始末。末了问道:“师弟有啥难处,请直说。”

窦三爷也没隐瞒,跟师嫂讲了窦氏母子的危险处境,连同到此避难的想法。而后安慰一番师嫂,就要返回窦家庄,另谋它途。

师嫂急道:“回去不是送死么?先在我家躲几天,等到真没事了,再回去。”

窦三爷喜道:“等到风头过去,你也别捕鱼了,跟侄媳妇回我们窦家庄,保你饿不着。”踢了踢脚下的多半袋米,跟师嫂又道:“这点米先对付着吃,没了我再给你们送。”

师嫂看着米袋高兴道:“你要是不提,我还不好张嘴呢。不瞒你说,我家真快揭不开锅了。”

窦氏接话道:“我家里有稻谷,明儿个三叔再背些过来。等风声过了,咱们一块回窦家庄。”

可是次日,没等窦三爷把稻谷背出窦氏家门,就被张大少派人抓走了。

辫子兵没有捉到窦氏母子,便拿窦家庄的乡亲们出气。连续杀了几个人之后,仍然不见有人供出窦氏母子,就要大开杀戒,血洗窦家庄。教私塾的丘先生和编苇席的阚师傅,站出来跪地求情,磕头捣蒜般的央告张家父子,希望他们跟辫子兵的头领通融一下,放过窦家人。张家父子坚持己见,凡是姓窦的一个不留。倒是打短工的仇老六,上前跪地道:“东家,您想过没有,窦家人都给杀光了,谁还给您种地收秋呀?”

仇老刘的话倒也符合实情。张财主暗想,给他张家扛长活的,窦家人占了一多半,若是全部杀光,将来招募苦力真就成了问题。想到此,眼珠一转,就跟大伙诉苦道:“朝廷明文规定,缉拿窜匪和他们的家眷,定要斩草除根。我儿在府衙当差,他那饭碗不好端呀。”挤出几滴眼泪又道:“乡里乡亲的,我也没法表态,提个建议吧,你们掂量掂量是否可行。黄土没脖儿的老汉,活着也是个累赘,倒不如心疼一回年轻人,把这件事了喽,也好让军爷们回去交差。”

窦三爷和老伴儿首先站了出来,随后又走出十几位老人。

那天,辫子兵的马刀统共杀了二十六口人,无一外姓,全部都是窦家人。

窦四爷听完窦氏的哭诉,气得他牙齿咬得咯嘣咯嘣乱响。

窦氏劝道:“四叔,先忍忍吧,等见到志忠,听他咋说。”

窦四爷怒道:“侄媳妇,你最好先瞅我咋干吧。”说着话,从布褡裢里摸出邹全宝给他的那把牛耳尖刀,吩咐大东道:“领着你妈和你弟先走,别在这儿待着了。”

大东问道:“往哪儿走呀?”

窦四爷道:“出门上大路,照直往北走。待会儿我就能追上你们。”

窦四爷骑上马,刚要抖擞马缰绳,只见大东一个箭步窜上马背,一把搂住窦四爷的腰。回头跟二东道:“你跟妈先走,我跟四爷报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