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黑土地传奇之过江龙

作者:洪三元 | 分类:奇幻 | 字数:4.2万字

第十九章 欢喜悲忧过大年

书名:黑土地传奇之过江龙 作者:洪三元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2:27

快过年了,屯子里依稀荡漾出对过年的祈盼,喜悦的气氛渐渐浓烈,肖姥爷一家也在极度忧愁中渐渐恢复了一些生气。这一天早晨,三姨早早起来梳洗打扮一番,说要去海子家,想跟海子妈商量商量领海子上山行不行。另外想再听听海子妈能不能有更好的打算,要是有更好的出路,就可以不去当胡子了,人多主意就多,活人咋也不能让尿憋死。肖姥爷知道也阻拦不住三姨,从小就任性惯了,只能任由她去了。

三姨回来时,不但带回了一些过年吃的东西,还给孩子们买了不少炮仗,说是用她这几年攒的私房钱买的。肖姥爷和肖姥姥只是说了些‘不会过日子、败家’之类的话,也没有过多埋怨,怕她一上来脾气,真的就去当胡子了,一家人依然在默默忧愁中等待着年关,只是都尽量不显示在脸上。

这天是大年三十,姥姥和舅母早早的就起来了,忙着给要供奉的老祖宗准备贡品。肖姥爷和舅舅起来后,两人又重新把院子打扫了一遍,感到满意了,才回到屋里把孩子们都叫了起来。姥姥和舅妈拿出已经准备好的衣服,让所有人都换上。海子也换了套新衣服,穿上梦露送给他的棉鞋,整个人显得精神了许多,一家人都把愁事暂时压在心底,准备乐乐呵呵地迎接新年。

三姨抱着铁蛋,领着海子、大柱子和英子,来到院子里放了一小挂鞭,大柱子还拆下来一些,拿在手里一个一个地放,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村子里也不时响起稀稀落落的鞭炮声,大街上也不时传来问候声、谈笑声,整个村庄笼罩在年的欢乐气氛中。

肖姥爷、海子舅两人屋里屋外地忙着贴对联、贴挂钱、贴年画。屋里屋外到处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对联、挂钱、福字,给新年增添了浓浓的喜庆。

早饭吃的很晚,也是平常的饭菜,只是菜里比平时多了几片肉。农家过年都是两顿饭,半夜才是过年的正餐。

吃完早饭,肖姥爷和舅舅把屋子收拾干净,在里屋靠西边的柜子上,供上了老祖宗。肖姥姥和舅母认真地洗了好几遍手,才把贡品一样一样地端上来,放在已铺上黄纸的柜子上。贡品也都是农家常见的鸡、鱼、肉等等,一共八样,都用碗装着。所供的老祖宗是画有象征始祖的两位老人,下列两排手拿笏板的官员,最下面是一男一女俩小孩在放炮仗,男孩子正用香火点炮竹,女孩捂着耳朵在一旁观看,画面生动、有趣。画面的空白处是一排排留有空格的竖格,从上至下写着一代代去世先祖的名字,有男有女。

把祖宗牌位挂好后,肖姥爷毕恭毕敬地点上一炷香,然后叫来全家人给祖宗磕头。全家人在铺着麻袋的地上按辈分依次磕完头,敬祖宗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从这一时刻起,真正的年就算开始了。大人们告诉孩子,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不许骂人,不许提不顺心的事,走路、吃饭、穿衣都得有个样,不能哭,见人要问好,要说吉祥话。

大柱子在舅妈的嘱咐声中,领着妹妹出去玩了。肖姥爷和舅舅也出去了。肖姥爷好看个纸牌,往年一入冬腊月就常出去玩一会儿,今年家里事多,就没大出去,过年了,也出去散散心。舅舅不玩,但爱看热闹,两人对脾气,姥爷出去玩时常常领着他去,有时累了也让他替玩几把,两人都放松放松。

肖姥姥从炕柜里找出一个布袋,里面装着很多的嘎拉哈,有猪的、羊的、还有狍子的,足足有一百多个,有的都掉了渣,不知多少年才积攒这么多。舅妈把刚炒好的瓜子端到炕上,还拿了些大块糖,分给一人一点放嘴里,留给铁蛋一大块,让他自己到一边玩去。

“咱们几个玩嘎拉哈,海子也玩。玩一会再做饭。”肖姥姥把嘎拉哈倒在炕上,一人一份平均分完,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玩起了嘎拉哈。有说有笑,有争有让,其乐融融。

大柱子领着妹妹在外面玩够回来了,小手小脸冻得通红,也争着要一起玩。

“暖和暖和再玩,手都冻得不好使了。嗑的瓜子皮别往地上扔,今天的习俗是不扫地。你替我和你三姨,我俩赢得多。一会我俩做饭去,你姥带你们玩。”舅妈告诉大柱子。

大柱子和妹妹接替了舅母和三姨。肖姥姥领着三个孙子辈的孩子,在外面传来的零星炮竹声中,在外屋做饭的锅勺碰撞声中,在爆锅、炒菜、炖肉的浓浓香气中,一直玩到肖姥爷和舅舅回来,快要吃饭时才停下来。

冬天天短,放上桌子准备吃饭时,天已擦黑。肖姥爷和舅舅点上灯笼,还拿上几张黄纸,提着灯笼出去接神去了。

“什么是接神?我也去!”大柱子要跟着。

“接神就是请老祖宗回家过年。你还小,长大了再去。”肖姥爷没让大柱子跟着。

当农家一年中最丰盛的饭菜摆上桌时,肖姥爷和舅舅也回来了。肖姥爷又在供的祖宗前插上香,烧了几张纸,领着大伙在祖宗前磕完头,才和肖姥姥一起坐在摆放整齐的桌子正位。晚辈们跪在地上一起给两位老人磕头后,才上桌一起吃饭。

“来,大伙都喝点酒,过年啦,海子也喝点,活血。”肖姥爷让三姨给大伙倒点酒。

“姥爷,我也喝。”大柱子端起碗让三姨倒酒。

“你不能喝,小孩子喝啥酒呢,吃肉。”肖姥爷笑呵呵地说。

“少尝点也行,过年春天得让大柱子去上学了。”三姨一边倒酒一边说。

“上学还得花钱,咱上得起吗?”肖姥姥说。

“怎么上不起,一家人供一个孩子还供不起。咱家几辈人都不识字,大柱子咋也得让他识几个字。”三姨坚持说。

“以后再说吧。今天过年,咱们一起碰杯!祝新的一年全家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肖姥爷端起碗,在全家人的祝福声中一饮而尽。

此刻,一切的不顺和烦恼,一年的劳碌和痛苦,都在这融融的气氛中淡去了,一家人尽享这幸福欢乐的大年。

晚上,家家户户都点起了比平时多的灯,有的人家连平时的油灯都不点了,奢侈地点起了蜡烛。许多人家在大门上挂起了红灯笼,在院子里的墙头上点起了冰灯。整个村庄比平时亮堂了很多,显示出浓浓的年味。孩子们在大街上尽情地嬉闹,走东家串西家地玩着,品评着谁家的灯亮,谁家的福字和挂钱多,谁家院子和门前装饰的漂亮。

肖家的女人们忙着剁馅、和面、包饺子,海子也凑过来帮忙。肖姥爷沏上一壶浓茶,慢条斯理地一口口喝着,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舅舅不时地里外走一走,张罗着发纸时的用品。跑出去玩的大柱子和妹妹这时也回来了,一边帮着大人往盖帘上摆饺子,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出去玩时的见闻。

“这孩子长大了不能勤快了,摆饺子都躺着。”舅妈一边给大柱子做着示范,一边说。

“三姨,多包点钱,我好多吃几个。”大柱子说。

“给我包一个带记号的,我也吃。”小铁蛋要求。

“包,都包,钱都洗了,八个呢。包管你们都能吃着。现在包的饺子是放到外面冻着的,留着初一早上煮,包完了再包年下黑吃的。”肖姥姥解释说。

包完饺子,还剩下一点面和馅。海子知道那是有意剩下的,肖姥姥说剩皮来年有衣服穿,剩馅来年有饭吃。农家过年讲究很多,就连说话都不能说‘没了’等不吉利字眼。

肖姥爷喝足了茶,站起身下地说:“看看啥时候了,是不是该发纸了,抢前点。”

“家家都想抢前,这一年一年的过得越来越快。”肖姥姥不愿太早发纸,说发纸早日子就过得快,年岁大了就嫌日子过得太快。

说话的时候,外边已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有的人家已经开始发纸了。农家所说的发纸,其实就是在新年旧年之交时举办的仪式,简单而富有情趣。

肖姥爷让舅妈先烧上水,准备煮饺子。又把大家叫到院子里,看发纸和放鞭炮。

舅舅抱来黄豆杆和芝麻杆,放在院子当中,准备点火。黄豆杆火旺,芝麻开花节节高,预示着来年大吉大利。黄豆杆和芝麻杆也都是原来就准备好的。

肖姥爷在地上画了三个圈,放进三叠黄纸,纸上都写着表。这是海子写的,有肖姥爷的爹妈一份,海子舅爹妈一份,还有海子爹一份。肖姥爷让海子舅和海子向东南方向磕了三个头,把纸点着。自己也对南方磕了头,把另一份纸点着,向三个圈外撒去,说是打发外鬼神的,然后才点燃自己面前的那叠纸,嘴里还不停地叨咕着。

舅舅点燃了院中的那堆火,肖姥爷领着男人对着火堆磕头,并往火堆里撒了些黄纸,当火堆烧得正旺时,大柱子在三姨的指挥下,燃放起鞭炮。刹那间,鞭炮声不绝于耳,把人们的欢乐与期盼带到了顶点。放完炮,又放花,喜庆气氛被一次次推向高潮。也就是肖姥爷一家发纸的前后,屯子里各家各户也都用相同的仪式,辞旧迎新。鞭炮声、欢乐声响成一片,伴随着熊熊的火光,在天际间回荡。

年夜的饺子煮好了,舅妈往火堆里扔了几个,又端了几个放在灯笼杆下。大家一起回屋,准备吃年夜饺子,辞旧迎新的仪式也就结束了。

回到屋里,放好桌子。肖姥爷又领着全家在祖宗供桌前绕了几张纸,点上供香,放上一盘年夜饺子,磕完头,才一起围坐在桌子上吃饺子。肖姥爷仍然劝大家喝一点酒,说些吉利话。大人们都不忙着吃,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眯眯地享受着他们的快乐。

“我吃着一个”,“我也吃着一个”。孩子们从嘴里掏出铜钱,那轻轻咯牙的感觉,吃到铜钱的炫耀,滋味美极了,幸福到心里。

抢先吃饱的孩子们,按辈分给大人磕头。长辈们一边乐呵呵地说:“好了好了,别磕了。”一边从兜里掏出几个小钱,分发到孩子们的手里。三姨今年最大方,一人给孩子们一块大洋压岁,海子也有份。肖姥爷想说什么,但碍于过年,就把话咽下去了。

一家人吃完年夜饺子,肖姥爷让舅舅把各屋和外面的灯笼里都换上新蜡,让舅妈端来满满的一盆饺子汤,让每个人都喝上一碗,说是原汤化原食,来年一切都顺顺利利的。又让三姨把缓好的冻梨、冻柿子、沙果连同瓜子、糖都端上来,让孩子们吃。他自己则从柜子里掏出一副纸牌,铺上垫,摆了起来。

“爹,你就出去找人玩会吧,自己在那摆,多没意思。”三姨知道爹每年吃完年夜饺子后,都出去玩半宿,初一早晨才回来。

“不去了,一会你大姐收拾完了,我们几个玩。年午黑天如果手气不好,一年不顺,不去了,在家陪你们玩。”肖姥爷说。

收拾停当,一家人挤在一铺炕上,吃起了零食。肖姥爷、肖姥姥、舅舅、舅妈四个人在炕头玩牌。三姨领着几个孩子在炕梢玩嘎拉哈。铁蛋要睡觉,三姨不让,说年午夜早睡一年没精神。于是铁蛋就给打搅混,三姨就前后左右地阻拦他,逗他玩,不让他犯困。几个孩子围着三姨边玩边闹,欢笑声在屋里弥漫着,扩散在年午夜空里。

农家的年过得很有滋味,一直要到正月十五以后才渐渐淡去。初三的早晨,肖姥爷按习俗给供的老祖宗上完香,做完最后一次祭拜仪式,就把祖宗牌位收了起来。当然,有的农家还要供奉到初五,有的人家供奉三代宗亲,长年不撤,但肖姥爷家就是这个习俗,每年供奉到初三。不过,祖宗牌位一撤,海子就觉得这年味也淡了许多,一股没名的惆怅又悄悄袭上心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