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曾国藩

作者:唐浩明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8章

书名:曾国藩 作者:唐浩明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1:27

左宗棠又令赶紧用石块填缺口,不管是谁,向缺口抛一块石,赏钱一千文。一时间,石块从各处飞来,不但太平军兵士被砸伤砸死很多,正在搏斗的清兵也有不少被砸。一个亲兵对左宗棠说:"左师爷,石头打死我们许多人,传令不抛了吧!"

左宗棠双眼怒睁,喝道:"胡说!是几条命要紧,还是长沙城要紧?先投石,打死的以后再抚恤。"

天心阁下,萧朝贵冒着火石,跨马挥刀冲向前,他真想飞到墙头,亲手砍翻城墙上的妖头。忽然,一颗炮子射过来,萧朝贵感到眼前一黑,从马背上栽下。亲兵们急忙围过来,但见朝贵满头是血,已经不能说话了。城墙上的清兵们狂呼乱叫:"打死萧朝贵了!打死萧朝贵了!"

正在进攻的各队将士,一听萧朝贵阵亡,顿时乱了阵脚,清兵乘机猛攻。康禄等冲进城里的兵士们,也不得不又从缺口冲出来。石达开见状,急令鸣金收兵。

这天夜晚,太平军将士人人悲愤填膺。为着防备清军劫营,只得草草安葬朝贵,并立下一块暗石,好日后寻找,再隆重礼葬。

第二天凌晨,东王杨秀清带着三千人马来到妙高峰下,并告诉大家,天王率领大队人马已驻扎在石马铺。东王的到来,使军心为之一振。

妙高峰药王庙里,东王杨秀清主持的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即将结束。经过一个下午的热烈讨论,杨秀清开始作总结,全体将领的眼睛都望着他。这位广西紫荆山的烧炭工,今年三十二岁,粗眉大眼,身材不高,强壮精干,浑身似乎有永远使不尽的力气,眼睛闪出两道光芒,既威严又狡黠,既深峻又热情。他用洪亮的广西官话说道:"西王殿下死在长沙城下,我们与湖南清妖不共戴天,此仇一定要报。但我们的进军目标是金陵。长沙只是路过站,易取即取,若以牺牲数千将士的代价来换长沙城,则大可不必。刚才翼王殿下的意见很对,我们一面佯装全力攻城,另一方面派出得力人员到河西打粮。待全军粮食足够后,便直下岳州,取道洞庭湖,进入长江。明天便由翼王带三千人马渡湘江而西,这边由北王和天官正丞相负责攻城。天王陛下过两天就到。待天王陛下到后,我们再定北进日期。"众将齐声拥护。

第二天,翼王石达开率领三千人马渡过湘江。过江的时候,石达开要康禄带五百人埋伏在水陆洲上,并面授机宜。渡江后,石达开顺利占领龙回潭、阳湖,控制通往宁乡、湘阴的大路,并从岳麓山下的地主们手中轻易地得到了七八万斤新粮。

消息传到城内,巡抚衙门又是一阵惊慌。张亮基连夜与左宗棠商量对策。左宗棠说:"石达开带人在河西掠粮,可见贼对短期破城没有把握。以宗棠看来,洪秀全、杨秀清下步的打算不出两条:一为长期屯兵城外,与我抗衡;一为掠足粮草,准备远飏。这一年多来,他们一路陷城略地,并不久留,桂林围而未破,则绕道陷全州。从贼之一贯行事来看,放弃长沙远飏他处的可能性较大。"

张亮基说:"但愿如先生所分析,长毛早日离开湖南境内。然则洪杨未走之前,如何对付呢?"

"目前不管他们走还是不走,先要歼灭石达开一股。石达开只有三千人马,且离开贼之老巢。我们选调五千人,分成三部分,以一千人驻扎水陆洲,堵其归路;另外四千分两队南北包抄。将这股人马歼灭后,贼军心必乱。但这三路人马分别由谁来带领呢?"左宗棠捻着胡须,像问张亮基,又像是自问。

张亮基说:"我看驻水陆洲一军,由广西提督向荣带领,他一路尾追长毛,经验最丰富。包抄两路则由绥宁总兵和春、河南河北总兵王家琳分别带领。你以为如何?"

左宗棠沉默一会,缓缓地说:"宗棠刚来,对诸将才能性情尚不甚了解。大人既然定了,就这样办吧!"

次日,向荣、和春、王家琳分别带领各自人马,离城过江。

向荣从朱张渡口过浮桥,杀气腾腾地带着一千人马来到水陆洲,却被太平军的一把火烧了个呜呼哀哉,一千人马,被烧死杀死八九百。

南北包抄的两支人马听说水陆洲向荣全军覆没,都吓虚了胆;交战不到一个时辰,便大败而逃,为争夺浮桥,又在湘江中淹死几百人。

左宗棠站在天心阁上,看到水陆洲火起,三路人马全部败逃,不觉长叹,心里说道:"当年诸葛亮初出茅庐,便在博望坡以火攻取胜而使关、张心服,想不到我左宗棠初出,却中了别人的火攻之计。今亮就这样不如古亮吗?"继而又想:"这班绿营官兵真是一群饭桶,即令水陆洲全军失败,南北两路尚有四千人马,何以如此不中用!"左宗棠从心里鄙夷这班酒囊饭袋。他暗暗决定,今后必须亲自选择一批将官,重新招募一支新兵,严格训练,一扫绿营积习。否则,纵有诸葛之谋,也不能在战场上取胜。

石达开在河西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围城的将士,不少将领向杨秀清提出:赴此机会,再次攻城。杨秀清没有立即答应,他要和洪秀全商量。

将近黄昏,洪秀全带着一班侍卫,悄悄来到妙高峰上。他屏退左右,与杨秀清闭门密谈了半夜。

第二天中午,一桩天大的喜事在太平军将士中传开。原来,杨秀清的几个亲兵在药王庙的神座下发现一颗前明的传国玉玺。这玉玺四寸见方,上镌五龙交纽,刻着"天地齐寿,日月同辉"八个篆字,装在一个檀香木匣内,用金锁锁着。经随军的博学文人鉴定,的确是真正的国宝。他们纷纷猜测,不能理解明朝的传国王玺何以藏在药王庙的神座下。后来,还是杨秀清解释得最好,众皆钦服。杨秀清说:"当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原是想借满人的力量自己做皇帝,故在明朝宫中搜得这颗传国王玺,秘密保存。后满人称了帝,封他为平西王,他心中不服,但兵力单薄,无可奈何。吴三桂到云南后招兵买马,扩大实力。康熙十二年,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发动叛乱。吴三桂从云南打到湖南,占领了长沙。他原想在长沙称帝,后来时局不利,便撤退到衡州,匆忙之中,将这颗玉玺藏在药王庙神座下。吴三桂虽然兵败,但是想过皇帝的瘾,于是在衡州称起帝来。当时清兵已围住了衡州,他一时无法到药王庙取玉玺。不久,吴三桂一命归天,藏玺的人也都战死了,谁也不知道这颗玉玺的下落。今天,天父天兄将这颗传国玉玺赐给了我们。我们的天王陛下是真正的真龙天子。"

杨秀清的解释与历史事实很相符合,这颗传国玉玺的真实性是不容怀疑的。全体将士兴奋至极,尤其是那些广西过来的老兄弟们,自觉地焚香祷告,眼中流出无限激动的泪水,感激天父天兄将清妖的江山赐与天国,决心一举攻克长沙。

当天夜晚,洪秀全召开全体高级将官会议。在庄严隆重的气氛中,洪秀全出来和大家见了面。因为玉玺的发现,天王在众人眼中俨然已是登基的天子,全体将官自觉地跪在洪秀全的脚下,山呼万岁。在大家的无限虔诚之中,杨秀清给洪秀全递来一个诡谲的微笑。这个微笑,只有洪秀全心中明白。

洪秀全今年三十九岁,身材高大魁梧,面孔英俊,留着淡茶色胡须。他与人突出的不同是耳小而圆。现在,他端坐在临时铺就的龙椅上,威严地说道:"天父天兄将明朝的传国玉玺赐与我们,是清妖朝廷的结束,汉人重坐江山的象征。我已命令工匠将前明的玺文磨去,刻上'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十个大字。"脚下欢声雷动。待大家的心情平静下来后,洪秀全继续说:"诸位兄弟在长沙城下围攻两个多月,给湖南清妖以沉重打击。清妖目前是坐困危城,一筹莫展。我们在攻克道州时,便制定了'直前冲击,循江而下,略城堡,舍要害,克复武昌,号令天下'的大计。目前我军士气正盛,粮草充足,连日江水暴涨,正是我军浮江北下的大好时机。各军今夜作好准备,搜集船只,明早登船,撤离长沙。另林凤祥带五千人从陆路出发,扫除障碍,到王家坪上船,出临资口,到湘阴与大队人马会合。李开芳带一千人连夜南行,布下疑阵,引诱清妖南下,务使大军安然北进。"

洪秀全说完后,杨秀清又站起来强调了两句。他说:"北进的水陆两军都要连夜悄悄作好准备,不让清妖得到一点风声。南下的一支人马,则要大造舆论,大张旗鼓,把清妖引诱得越远越好。待把清妖引出百把里之后,再从小路间行往北,与大队会合。"

翌日上午,当数千清兵尾随李开芳南下时,五万太平军将士,已分别从水陆两路浩浩荡荡向岳州进发。

八 左宗棠荐贤

太平军撤离长沙,阖城官绅大大地舒了一口气,穷苦百姓却深感惋惜。他们巴不得大军进城来,多杀掉几个贪官劣绅,为穷人出气伸冤。听说药王庙里出了明朝的传国玉玺,长沙城内和四乡的百姓,都认为今后的江山是太平军的,对将来的日子有了指望。许多家中无牵挂的年轻人随着太平军走了。他们要跟着洪杨去打天下,建新朝。

张亮基以巡抚名义大摆宴席,犒劳这两个多月来为守长沙城出力的全体官绅,并特地请黄冕、孙观臣、贺瑗和欧阳兆熊坐在第一席上,并保证立即申报朝廷,偿还他们借的十二万两银子。又封那座立了功的炮王为"红袍大将军"。又循鲍起豹之请,为城隍菩萨重新塑像,封它为"定湘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