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曾国藩

作者:唐浩明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2章

书名:曾国藩 作者:唐浩明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1:27

有几百名士兵已冲过缺口进到城里,后边的士兵也喊着向里冲。尸首堆积在缺口边,挡住通道,鲜血把墙砖和泥土染成暗红色。太平军眼看就要大批冲进城里,忽然,后面杀过来一股强大的人马,战斗的重心很快就由阵头转向阵尾。

原来,这是骆秉章从湘潭搬回的救兵。由云南楚雄协副将邓绍良率领的三千镇筸兵,日夜兼程,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赶到了长沙。萧朝贵和石达开没有料到南边的救兵会来得这样快。双方激战一场,邓绍良带兵冲进城。萧朝贵传令收兵。

吃过晚饭后,石达开命人查找到了今天冲上南门城楼,火烧城隍菩萨的勇士。亲兵把他带进药王庙时,石达开仔细地看了看他:这人约摸十八九岁,五官端正,面皮白净,中等个子,单薄的身材。看着石达开盯着自己,那人有点不好意思。石达开亲热地问:"小兄弟,今天是你放火烧了那个烂菩萨吗?"

"回禀翼王殿下,是小的烧的。"那人虽面容腼腆,但回话清晰。看得出,他心中并不甚惧怕这位指挥三军的王爷。

"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地方人?"

"小的叫康禄,湖南沅江人。"

"今年多大年纪了?担任什么职务?"

"小的今年十九岁,在金一正将军罗大纲手下当一名圣兵。"

这样智勇双全的英雄,居然只是普通士兵,太可惜了。达开把康禄着实夸奖一番,说他今天为攻城立下了大功,鼓励他好好干,日后前程远大。最后对他说:"康禄,从现在起,你就是卒长了。"

康禄没有想到,一瞬间便连升三级,由普通圣兵成为一个统领上百人的军官。他跪下磕头,异常激动地说:"谢翼王殿下恩赏。康禄为天国事业,虽肝脑涂地,矢志不渝!"

三 今日周亚夫

邓绍良进城不久,绥宁镇总兵和春也从广西抽调来长沙。

接着,贵州镇远镇总兵秦定三、河南河北镇总兵王家琳、副都统衔头等侍卫开隆阿等都相继调进长沙。张亮基也赶到了长沙,接替骆秉章当起湖南巡抚来。长沙城里又增加四五千兵,阖城官绅稍微舒了一口气。但都是仓促间从各地调来的,纪律松弛,调度不灵。更令张亮基担忧的是,一时间进来这么多的兵,军饷从哪里开支?这些奉调进城的绿营兵,一来就公开扬言:"老子是拿性命来守城的,你当官的不拿银子出来,老子就不给你守。长沙城丢了关我屌事!"

为了稳定军心,张亮基与潘铎等商量,决定守城兵士每人由原来的每日三钱银子增加到每日五钱,军官则加倍发放。

细算一下,新增的饷银和军火、马匹、甲杖供应等费用,每天要增加五千两银子。这些银子从哪里来呢?张亮基一上任便遇到难题。他终日愁眉苦脸,却无良策,只好将藩库里凡能动用的银子都拿出来,先兑现十天半月再说。

银子关下去后,各地救援长沙的绿营兵劲头有点提高;上城墙的兵多了,巡逻值勤的脚步也加快了。围城的太平军这几天也停止了攻击。萧朝贵派人把城内救兵增加的消息,告诉正率领大队人马前往长沙的天王和东王,要求速派一万兄弟兼程前来增援。在援兵未到之前,太平军战士们抓紧时间构筑工事,搬运粮草。长沙城的战事出现暂时的平静。

战事一旦停下来,城里那些从各地征调来的兵士们便要无事生非了。接连几天,城内抢劫案、强奸案、凶杀案不断发生,大部分都是那批拿了银子不打仗的外省兵干的。张亮基除一再请求将官们严厉钤束部下外,拿不出任何有实效的办法来。他不是不能严惩肇事者,但在这种时候,他能那样办吗?一旦激起兵变,后果岂堪设想!张亮基、罗绕典、潘铎只得天天分头亲自巡逻,希冀以此稍减城里的骚动。

这天,张亮基从巡抚衙门出来,穿过又一村,来到贡院街。贡院街本是长沙城里最热闹的一条大街,往日店铺栉比鳞次,各方商贾云集,但眼下大部分店门紧闭,街上人行色匆匆,生怕走慢了,会冷不防被人刺上一刀似的。常常扑入眼帘的,是那些醉眼矇眬、斜挎佩刀,操着贵州、河南、陕西、湖北口音的援兵。人们见到这些老总们,犹如见到瘟神,老远就避开了。张亮基看在眼里,禁不住两眉紧锁。

贡院街的尽头是东正街,东正街的尽头是小吴门。张亮基来到小吴门,忽然眼前一亮,看到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但见这里市井秩序井然,城头上旗帜鲜明。小吴门守兵对进进出出的人盘查仔细。张亮基想起,小吴门一带原来是陕西候补知府江忠源率领的楚勇在守卫。他如同在这里看到史书上所写的细柳营,心中感叹道:江忠源真是个将才!

还是在署理云贵总督任上,张亮基就多次听说过在广西打仗的江忠源的名字,于是留心打听。知道江忠源是湖南新宁人,字岷樵,早年是个喜爱狭邪行的风流荡子,后来改邪归正,为人极讲信义。在京城参加会试时,曾两次护送友人灵柩回原籍,不畏千里长途,雨露风霜,善始善终。那时,曾国藩在京城也爱周济贫困,尤好为人撰写挽联。故京师士人中流传两句打油诗:"代送灵柩江岷樵,包写挽联曾涤生。"因为这,曾国藩与江忠源结为好友,并预言他日后会以功名立天下,最后将以节烈死。曾国藩在咸丰帝登位时,向朝廷推荐六个人才,江忠源便是其中之一。正因为江忠源有这个名气,当金田事起,赛尚阿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广西军务时,便请他出来赞襄军务。这时,江忠源正由浙江秀水知县任上丁父忧住在新宁。于是江忠源在新宁募勇五百,号为"楚勇",隶属于副都统乌兰泰。咸丰元年十一月,赛尚阿指挥十营清兵围永安。广西提督向荣统北路,乌兰泰统南路。向荣的幕僚建议:"自古围城,当缺一隅,否则困兽之斗不可挡。"向荣听从幕僚的话,在北面的包围圈中空出一门。江忠源听说,急忙派人送信给向荣,力谏围师缺隅之非,请向荣合围。向荣不听,结果太平军从永安北门突围而去。待向荣明白过来时,已悔之晚矣。二月,洪秀全攻下全州,乘湘水上涨之机,从水路进入湖南。江忠源率楚勇赶到全州蓑衣渡。此地湘水狭窄,两岸多林木,江忠源伐木作堰,横江拦断,使太平军在蓑衣渡一战损失惨重,船只几乎全部被焚,南王冯云山中炮殉难。这一仗,是清朝与太平军作战以来所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使得江忠源之名传遍全国,也使曾国藩得知人之美名。

"我来到长沙已半个月,居然没有早点来拜见江忠源,真是昏愦。"张亮基在心中说。

在张亮基将到小吴门时,江忠源早已由亲兵告知,亲到东正街尾迎接。

"中丞大人驾到,卑职有失远迎!"江忠源恭恭敬敬地问候。

"江将军客气了。亮基久闻将军威名远播,今日一睹丰采,平生之愿足矣。"张亮基微笑着打量江忠源,见他约四十来岁年纪,堂堂一表,从心底里喜欢。

"卑职不过湘中一寒微,谬承大人奖励,不胜赧愧!"

"亮基一早从又一村到东正街,所到之处,混乱不堪。独到将军治下,气象一新,仿佛来到细柳营,会晤了周亚夫。"

张亮基说罢,拉着江忠源的手,哈哈大笑。

"大人过奖!请进屋喝茶。"

江忠源把张亮基请进一家南杂店改建的营房。江忠源早就听说过,张亮基是个当今官场中罕见的清官。当年林则徐因烧鸦片事谪襄河务,那时张亮基正以中书从王鼎治河工。某河弁悄悄地送三千两银子给张亮基。张亮基拒绝接受,不过也并未声张出去。但此事林则徐却知道,暗中记在手册上。后来张亮基升为永昌知府,林则徐恰由新疆召回,授云贵总督。

路过永昌,张亮基拜谒林则徐。林则徐见到张亮基非常高兴,特地把手册拿出来,告诉张,某年某月某日,拒绝河弁私送之银三千两。张大惊,对林尤为敬佩。后来林向道光帝竭力推荐张。从此张亮基步步高升,不数年而位至督抚。江忠源很敬重这位上司。他请张亮基上坐,并亲手献上一杯茶:"大人不辞劳累,亲到各处巡查,楚勇官兵极受鼓舞。"

张亮基想,正好趁此机会跟江忠源商讨下一步的战事。于是他以极为诚恳的态度说:"亮基初来贵乡,情况不熟,且承平日久,未历兵事。今日局势万分危殆,将军不独湘人之翘楚,亦吾国稀见之将才。亮基欲与将军长谈,务望将军以破贼之方,不吝赐教。"

江忠源欠身答道:"保卫桑梓,乃卑职义不容辞之责任。

大人于此危难之际来到长沙,三湘士民,莫不感激忭跃。今日垂询,卑职岂有不竭尽所知而献刍荛之理。"

张亮基说:"目今伪西王萧朝贵伪翼王石达开以五千余人马扎于城南,几次攻城,虽赖城高墙厚、将士用命,暂未得手。然长毛增援部队即将来到,扬言定要攻下长沙,城内人心汹汹,兵士们亦内心恐惧,若不思良策,长沙城破,恐为期不远。"

江忠源对道:"长毛造反,已近两年,朝廷为此糜饷至二千万之多,然从广西到湖南,人无固志,地罕坚城,朝野莫不失望。卑职这一年来厕身戎间,深为绿营将不良、兵不精、法不严、令不一、心不齐、战术低劣,遂使长毛坐大气势猖獗而痛心疾首。卑职以为,长毛并不足灭,但酿成今日之局面,除诸多原因之外,带兵将帅举止失措,实为其中重要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