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柑橘与柠檬啊

作者:莫波格 | 分类:奇幻 | 字数:4.6万字

第3章

书名:柑橘与柠檬啊 作者:莫波格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3:45

查理,这个小伙子,大概会是很多人心目中标准的"哥哥"形象吧。勇敢,有责任心,大胆,还够淘气。他保护弟弟不受欺辱,保护爱情不受玷污,保护动物不受抛弃,最终,在残酷的战场上,也想保护所有人的生命!多么任性,多么率真,多么无辜,又多么和战争这种人类的疯狂不相称!在他的结局面前,所有人的震惊,终将归属于对战争的谴责。

第9节:童年,代言生命的整体(2)

小托,这个故事的叙述者,也很了不起。因为和所有人相比,他的成长是最细致的,也最明显。友情、爱情和亲情,乃至对世界善恶的理解,这份细致的过程被写得诚实而真挚,包括每一次闪躲和逃避,包括每一种怯弱和流泪,乃至酸酸的失恋。他不是弱者,而是那种本该温柔地和世界和平相处的人,可惜……世界有时并不善待温柔这种品质。

但作家可以。作家可以代替无情的世界善待这些人。还可以隔半个世纪去缅怀这些人。用童年代言生命整体。让文字成为微妙的通道,允许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很多兄弟姐妹、但同样珍视童年的读者为之共鸣。

第10节:歌声在风中飞扬(1)

自由撰稿人赵宇:歌声在风中飞扬

用成人的眼光翻看这本儿童小说,在由回忆编织的时空中穿梭,快速而平静,没承想感伤却在最后几页涌动起来,经历了种种考验,一股更为澎湃的情怀终于超越兄弟之情和爱情,在小托和我心中生发开来。

但本书后半部分通过战争的描绘试图告诉我们的是,战争留给人的绝不仅仅是悲壮和澎湃,还有巨大的难以弥合的心理创伤。而由此带来的对战争的批判和对人性的追问,正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众多作家持续书写、努力反省与检讨的重要动因。

之所以把小说放在一战背景下,或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作为昨日世界与今日世界的分水岭,一战前的欧洲,正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描绘的那样,已经历了四十年的和平,近百年没发生大规模战争,"整个世界处处呈现出一派无忧无虑的美好景象"。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乐观自信,充满活力,认为世界已经完成生长,剩下的只是修修补补。人们根本不清楚那股将把自己卷入其间的浪潮有多强大和可怕,这种心态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卡夫卡1914年4月2日的日记:"上午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泳。"在此,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与一次纯粹的个体事件相提并论。而一战以后的人们则是在各种灾难和危机中成长起来,战争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几乎每天都会爆发。惟其如此,突如其来的一战对毫无准备的人们所产生的震动和摧毁应是空前的,本雅明准确地概括过这一点,"曾坐着马车去上学的那一代人面对着自由天空下的风景:除了天上的云彩,一切都变了,在这一风景的中央,在毁灭和爆炸的洪流力场中,是微不足道的衰弱人体。"尽管茨威格热情地认为世界呈现出一派无忧无虑的美好景象,但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不是平的。在繁荣之外,城镇边缘,无数和皮斯佛一家一样的无产者们生活艰难。人对自己同类加诸的迫害对个人所产生的阴影,比起战争来,毫不逊色。如果不是皮斯佛太太的存在,如果没有她的善良与坚强,这个家庭可能早早分解,正是一个母亲不屈服于生活的压力,教条的压力,才使家庭凝聚,艰难的生活得以为继。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太过弱小了,对一切不公只能选择默默承受,惟一能做的,就是常常大声唱起那首叫做《柑橘与柠檬啊》的歌算作抵抗,大得足以让邪恶的上校和狼女听见。

但这细小的歌声在历史洪流中实在不值一提,更大的支配性力量还在后头,战争风暴临近了,它将席卷一切。小托初次嗅到风暴的气息是在集市,但风暴卷动的狂热的群众海洋好像吓坏了他,他满是羞愧,又急于证明自己。自从这个未满十六岁的男孩觉得被自己最爱的两个人--二哥查理和爱人茉莉--在追寻对方的过程中遗弃了,他的生活就被旁观者式的无奈、失落而积蓄的挫折感所笼罩。对小托而言,现在,战争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他可以摆脱旧有生活,军队可以让他获得一种新的身份,与之相伴的还有某种新的服饰--尽管那靴子不太合脚,还有一套新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而查理不同,他用常识性的思维抵触战争--德国人跟我无怨无仇,干吗杀他--他只想照顾家庭,但这没用,上校只是轻易的一句"爱国责任",就把他打发到了战场。至此,皮斯佛兄弟终被命运裹挟,被巨大的非理性力量整合,成为实现伟大目标的工具,没有了个人身份,消失在集体的整齐划一之中,消失在战争的巨大阴影中,和同胞们,和变态的韩利中士,捆绑在同一辆战车上,奔向一个毁灭性的目标,最终就像一滴水消失在大海中。而完全决定这些普通人命运的,是政治,是官僚机器,当然,还有家乡的农场主。

有了战争,整个世界所呈现的已不是无忧无虑的美好景象,而是成为某种偶然和非理性的力量发挥作用的场所,并且通常不是善与恶的力量在互相战斗,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力量在比赛谁能控制世界。皮斯佛们的鲜活生命成为历史记载中的几串数字和省略号,渐渐地,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什么是真正的恐惧。

无疑,小说的作者对这些不幸的士兵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除了战争场面的描写,还揭露了战争对个体造成的心理创伤。当小托再也控制不住巨大恐惧,像球一样打滚、哀嚎时,查理企图保护他,安慰他,轻轻哼起《柑橘与柠檬啊》,不久变成了防空洞里所有士兵的集体合唱,但依然抵御不了猛烈炮火带来的侵占、吞没生命的恐惧,他们拥有的只有恐惧。这样的片段读来相当地骇人心魄。

第11节:歌声在风中飞扬(2)

战争固然残酷,政治固然复杂,但也是凸显人性光影的绝佳底片。当小托被毒气驱赶,手无寸铁跑入德军的防空洞时,素不相识的德国士兵竟然放过了他;当小托跪下亲吻埋藏安娜的土地,感觉到她的存在,内心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痛楚……这样的片段读来亦让人动容。

小说的尾声,查理--这个恒亘在小托生命和死亡之间的保护性屏障,违抗了错误的指令,保住了小托的生命,却迎来了自己的死亡,死在了军事法庭的草率审判之下。

一个人的生命,二十分钟就被打发了,实在很短,不是吗?他坚守了个人良知,却没能让命运在他面前屈服。从个人的绝对坚守这点出发,查理是个英雄。

经由本书,应该传达给孩子们的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英雄,不应该看他愿不愿意拿自己的性命来搏,而是应该看到别人都在惊慌无措甚至做出错误决定时,他是不是能保持镇定。

此刻,屏障终于撤去,小托也该长大了,虽然他心中的某些部分与查理一同死去,但并不寂寞。对小托而言,他的成年礼似乎过于沉重。在伟大口号的鼓动和征召下,千万个小托还将奔赴下一个战场,他们的命运依然悬而未决。这结局不免有些悲壮,但查理的儿子--小小托,一个新生命已经诞生,希望决不会湮灭。

临刑时,查理仰望天空,又唱起了《柑橘与柠檬啊》,将生命中最后的思绪送回家乡。这让我想起影片《角斗士》里大气磅礴而又不失温情的最后一幕,这部小说也应该有这样的视觉结尾:原野辽阔,云层浮动,在大地投下长长的暗影,英雄隐去,魂归故里。在我想来,查理的灵魂,一定会随着歌声,在风中飞扬,穿过时空之门,手拂麦田,奔向亲人。

第12节:认识一下他们

认识一下他们

托马斯·皮斯佛(ThomasPeaceful)

本书主角,小名小托(Tommo),柔弱,善良,纯粹,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个又一个困境,慢慢学会坚强。

查理·皮斯佛(CharliePeaceful)

小托的二哥,强壮,勇敢,正义,小托和全家人的守护者。身材强健,富有冒险精神和强烈的正义感,遇见不平之事绝不退缩。

大个儿乔(BigJoe)

查理和小托的哥哥,智障,单纯,乐天,热爱动物和大自然,平时最喜欢哼唱的歌曲是《柑橘与柠檬啊》。

茉莉(Molly)

小托和查理的伙伴,善良,柔顺,小托和查理都爱她,后来嫁给了查理。

皮斯佛太太(Mrs?Peaceful)

小托的妈妈,宽容,坚韧,爱孩子,是孩子们成长的支柱。

第13节:十点五分(1)

十点五分

他们走了,终于剩下我一个人。眼前的整个夜晚都是我的,我绝不虚度一分一秒。我不会把它白白睡掉,也不会做梦空想。我不能这么做,因为今晚的每分每秒对我来说,都太过珍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