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楚汉争霸启示录

作者:潇水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7章

书名:楚汉争霸启示录 作者:潇水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45

在这里,他们遇上了另一支重要的义兵——秦嘉。秦嘉也是反秦义军的一部,自在苏北这一带起义,但是他从前不听陈胜节制,还杀死了陈胜派来联络他的特派员武平君(是陈胜封的君,等同于侯)。如今他听说陈胜已经战败,生死不知,于是就刚刚立了一个楚王贵族景驹做楚王,并且把自己的部队,在彭城以东驻扎,拒挡南来的项梁。

虽然同是反秦部队,但是双方剑拔弩张。秦嘉嫌项梁侵入了自己的地盘,项梁则嫌秦嘉敢背叛陈王胜(项梁不知道陈胜已经死了)而另立楚王。于是,项梁和秦嘉就打了起来,在彭城地区发生两次激战,新加入项梁的鄱阳大盗英布身为先锋,立了大功,终于阵斩秦嘉,又追杀了楚王景驹。秦嘉的部卒,全部投降项梁。项梁的队伍遂至此到了十余万众。

随即,项梁的十万大军,北上入驻到山东南部的薛城。

却说薛城附近不太远就是下邳。张良自从刺杀秦始皇不果以来就一直在下邳城里当游侠呢。陈胜起义以后,张良也在下邳也聚了一百多“少年”(又是“少年”),前一阵听说景驹被秦嘉立为了楚王,就想去投奔景驹。张良带着“少年”进到了景驹当时所在的留县,这里离下邳不远,而在留县这里,张良又遇上刘邦。

刘邦自从去年九月份起兵以来,一直是在苏北三角地打拼,得了一些县城,现在有三千多兵马。刘邦因为兵少,就也从沛县过来投奔楚王景驹,希望得到后者的赞助。结果,到了留县地界,他正好遇到张良,二人一番交谈,越聊越高兴,于是张良干脆带着那一百多“少年”加入了刘邦的队伍,自做了刘邦的厩将(负责内勤的军官)。

刘邦未收到什么大豪杰,而只收了张良这个游侠的一百人。

俩人随即去找景驹,算是归景驹总领导了。随后,俩人继续出去略地。张良经常拿着那个沂水桥上老头送给他的《太公兵法》给刘邦讲,刘邦按照他的路子去打,非常管用,很快就攻下了沛县附近的砀县,于是收拢砀县兵,得了五六千兵,兵力达到九千左右。

如今到了四月,项梁的十余万众北上入驻了薛城(已刚刚杀了景驹和秦嘉),刘邦则觉得自己人手不够,又听说项梁是楚国名族,于是就亲自向北跑到薛城,面见项梁,宣布跟从项梁战斗。

作为回报,项梁就赞助给刘邦五千士兵,还派了十名高级军官供刘邦使用。这样刘邦军就到了一万四千左右。因为拿了人家的兵,所以得听人家的,于是刘邦成为项梁的别将,归项梁指挥。

刘邦得了兵,自跑回沛县一带,继续带着张良略地不提。

时间随即就又到了六月,项梁终于得到了可靠消息:根据中原过来的很多陈王胜散卒的报告,陈王胜确实已经于去年年底十二月时死了。

项梁一听,封自己为“上柱国”的陈王胜已经死了,楚国已经没有王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于是召集自己的部将,都到薛城来开会,商量楚国上层建筑的问题。刘邦作为项梁的别将,也带着自己的厩将张良,闻命从沛县一带赶来了。

来开会的还有一个老头子叫范增,老家居巢(安徽巢县),如今七十岁了,为人足智多谋,此时看见天下大乱,也跑来投奔项梁,并且参加了这次会议,他首先发言:“陈胜败死是理所当然的。”

大家都一惊,项梁问为什么。

范增跪在席子上说话,因为他岁数比较大,怕他跪不稳,所以他身前肘案扶着一个条凳——古代学名叫杌(wù):“当时六国被灭,楚王最没有罪。从前战国时代楚怀王被诓骗入秦,死在那里,现在很多楚人还都滞留不返,客死咸阳,楚人爱怜他一直到了今天,所以楚国的占星家南宫先生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哪怕就剩三家人了,灭秦的也必是楚)!如今陈胜首倡起事,不立楚王之后人而自立,他的势就不长。如今将军您起自江左,楚地义军诸将都像马蜂一样争着追附于您的原因,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将,必能复立楚国之后人为王。”

范增的意思是,楚王族的后人在民间非常有人望,大家都怜爱这个家族,希望他们回来接着当王,使楚国复国,以此作为起义宗旨和政治目的,就容易成功,并且势能长久。记得楚人陈胜在起义前,他让吴广装狐狸嚷嚷“大楚兴”,也是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民众是想着复立楚国的,所以他才喊出这样的话。但是陈胜提出复立楚国的口号,却不立楚王之后人为王,而是自立,这就变成了纯是追求自己的“鸿鹄之志”的私,所以势不能久。

以替楚王族后裔复国作为起义目的来号召,就能团结到更多的人,而以追求个人当王的私人目的为目的,反倒不能长久,不能得到更多人拥护。至少在范增看来是这样的。客观来讲也是如此,譬如现在,陈婴、英布、蒲将军、刘邦等各路义军,都主动投到项梁的麾下,固然是因为项梁比较有实力,主要也是因为项梁是楚国名族。如果是项梁换作楚王,那各路义军,投奔来的就更多了。前一段时间,楚王景驹为王时,张良、刘邦就都去投他。

这里,范增未必是苦心孤诣地为楚国旧贵族的“复辟”着想,范增跟贵族没有什么瓜葛,他这样劝项梁,确实是为了项梁的事业能成功着想。

项梁是个深明大义的人,既然楚王族无故被灭了,那复立楚王,政治上正确,军事上,又能增加号召力和凝聚力,陈胜就是因为忽视这个而失败,殷鉴不远,虽然项梁未必喜欢在自己头上再添加一个什么王来压着他,但他还是全部肯定了范增的建议。当即去民间找来了战国时代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后者很惨,正在给人家放羊呢。于是项梁把他载到薛城,立为楚王,照旧叫做楚怀王。司马迁说,这么做,是“从民望也”。

张良也跟着刘邦一起来了,参加了这次立楚怀王的讨论会议和随后的立王仪式。仪式完了以后,张良作为刘邦的厩将,就又去拜见项梁,说道:“将军,现在楚国已经有王了,但是韩国还没有啊。从前韩国公子成(王族子弟),现在被封为横阳君,是个大好人,您不如立他为韩王。这样就多树了同党,于您的大事大有好处。”

既然立了楚怀王,张良的要求同样有道理,项梁于是当即答应张良的要求,就去民间又找来了韩国公子成,把他立为了韩王,号称韩王成,并命张良为韩王成的司徒(类似丞相)。张良遂脱离了刘邦军队,保着韩王成前往韩国故地(河南西部,洛阳为核心)去略地去了,客观上也等于襄助了项梁,不提。

这时候,楚国就又有了楚王了,即楚怀王。

在这个六月,楚怀王刚刚当上大王,就有了不好的消息传来。在那中原东部,从一月份起章邯就开始以其本部主力去围攻的魏王咎的都城临济城(开封附近),此时终于快要守不住了,魏王咎派自己的相国周市,跑出来向齐、楚两个诸侯求救。

魏王咎也是个旧贵族,乃从前陈胜部将周市所立。周市在去年掠夺了中原东部以大梁为核心的故魏国地盘,随后五次向陈胜请示,终于讨来了当时投奔在陈城内的魏国王族公子魏咎,把他接来临济,立为魏王咎。魏王咎以周市为自己的相国。

魏王咎如今被围六个月,受不了了,派相国周市冲出重围,向东跑到山东南部的薛城楚国这里,前来求救。

楚怀王刚刚当上王,于是他当即命令项它(项氏族人)引兵前去临济解救。那周市又向北跑到齐国,求救于齐王田儋。齐王田儋就是去年九月带着“少年”押着家奴,趁机杀死县令而造反的那个,随即攻略齐地,称齐王。他本是齐国狄县里的豪强,但跟从前的齐国王室沾亲带故。齐王田儋见到周市,于是也派族人田巴引兵赴临济增援。

结果楚怀王派出的项它和齐王田儋派出的田巴,跑到临济城下后,都不是章邯的对手,双双战败,周市也在战斗中被杀。

临济城里被围着的魏王咎更急了,再次派人向东方齐国求救。齐王田儋得报,就亲自带着大兵和堂弟田荣,鸡蛋碰石头,冲出山东,来到临济城下和章邯相打,刚扎下营来,便被章邯发出一股主力,乘夜衔枚,大破齐军,一举擒杀了田儋。

临济城里被围着的魏王咎,一看此景,齐王田儋也为我死了,真是没戏了,于是只得派人出去请求投降,章邯不接受。魏咎遂自烧杀,民众出城投降。

魏国一下子就被灭了。章邯把魏王咎和齐王田儋,都从自己的黑名单上勾掉。

但是,魏王咎的弟弟魏豹从乱军中逃了出来,向东跑到楚国薛城,被楚怀王接下。楚怀王给了他几千兵,立他为魏王,再次跑回魏国地区去很勉强地与章邯抢地盘。这样,魏国和魏王就又存在了。

却说齐王田儋战死在临济城下,齐国也没有王了,他的堂弟田荣收拢了他的残兵败将,赶紧向山东回缩,结果被章邯大军围追堵截在山东西部的东阿(山东阳谷县,武松的老家)。田荣只好哭丧着脸,也向山东南部薛城里的楚怀王和项梁求救。

项梁于是禀明楚怀王,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当即带着英布、项羽、刘邦等一干名将,督导着各自所部的军队,冒雨驱众北上,援救田荣。东阿城下一场鏖战,项梁军向秦军展开凶猛的攻击,大破秦军。秦军死伤惨重,向西逃窜。项梁欲跟踪追击,并邀田荣一起随行前进。

不料,田荣却说:“项梁先生,我们齐国内部出现了反动派,我的部卒现在都得赶回家平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