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楚汉争霸启示录

作者:潇水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6章

书名:楚汉争霸启示录 作者:潇水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45

可见,陈胜一直是以一个官吏或者较高的形象出现在当时的起义队伍里,如果他一直是农民,何以会担心有人揭老底。那九百戍卒里面,早就有人知道他是种地的了,何至于等着这个人来说,要专门要去杀呢?

杀了这个人以后,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这就是陈胜失败的原因。

杀掉故人这件事,显出陈胜是缺乏领导力和容人度的。

陈胜失败的原因,首先是输在了一个“私”字上。

陈胜在起义时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听上去振聋发聩,实际上不够高拔,反映出他的主要个人动机,是追求当“王侯将相”,所谋的是一种“私”的东西,而不是国家的公义,包括为楚国复国。陈胜所能号召大家的,主要是“谋求王侯将相”这样一种去当官发财、过于功利的东西。

据司马迁说,陈胜任用朱房为人事主任(中正),胡武为考核专员(司过),设这两个位置专门是用于考核和纠察诸将的。而这两人都是整人专家,善于“苛察”,凡是他们不喜欢的将官,就可以自行清除,完全越过司法机关。陈胜信用这两个人,诸将多因为谗言而被杀,于是导致“诸将不亲附”(司马迁语)。

陈胜年少时曾因不能富贵而浩叹,他在田头怅恨久之,仅仅因为自己不能富贵。两千两百年后我们看他,仍然能从他这个剪影中感觉到他的压抑,感到他被自己的私欲压迫得那么不开心。他实在是个“私心”和“私欲”很重的人,而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做领袖的。因为你的私心和私欲太重,就会和别人的私心私欲相碰撞,就会有矛盾,你就不会满足别人的私欲,人才就会脱离你。

现在,再返回去看陈胜杀这个佣耕朋友的事,也就不觉得奇怪和突兀了。问题也是出在了一个“私”字上。

作为一个“私”字当先的人,把别人的性命看得并不重要。

一切围绕自己利益转的人,不免要杀别人。总是顾及着自己的利益而杀别人,最终会把自己搞得众叛亲离。最后,那些在陈胜身边出谋划策的故人,踏着那个大嗓门佣耕故人的血迹,纷纷离他而去了,而诸将也因为受陈胜的猜忌和不公正的处罚,而不亲附于他。

不能说诸将是天生脑后长反骨或者喜欢割据自立山头。当然,也可以说,诸将或多或少都带有这种天性的,秦失其鹿,谁都想逐之,谁都想当老大,这里,看的就是起义或者运动领袖的能力了。

陈胜作为秦末人民大起义的领袖,他的私心和内忌,是导致起义力量分裂和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五章 项梁之死

反秦起义陷入低潮

陈胜在十二月的寒冬败死后,已经出兵三个月的屠夫章邯先生,继续东进。

随即时间到了下一年,公元前208年一月,章邯进攻到了中原地区的魏国。魏国位于中原东部,以大梁、临济为都城,在陈城的北面。

魏王咎本是魏国贵族,去年九月份时被陈胜的部将周市立为魏王,据有周市所略定的魏地城池若干,位置在中原东部,也就是从前战国的魏国地区,现在他的都城就是临济城(开封附近)。章邯北上开到这里,把临济城团团围住,一围就是六个月,一时不表。

却说陈胜的部将中还有一个召平。召平老家在江苏北部的扬州(广陵),陈胜给了他一支部队,叫他回老家扬州去发展地盘。召平在扬州上蹿下跳地攻了一番,但是未能攻克扬州。

到了二月,也就是陈胜败死的两个月后,召平听说陈胜的两支西征大军全部覆灭,陈王本人也从中原败走,生死不明,而秦军正在逐渐向东移动。召平赶紧慌慌张张离开扬州,带着队伍向南渡过长江,去了苏州。苏州这里,此时正有项梁的军队。项梁在去年九月起兵,晚于陈胜起义俩月,他在苏州自封为会稽郡守,收得下面县的精兵八千,然后以侄子项羽为裨将,以所交好的苏州豪杰为校尉、侯、司马,随后带着这些兵去经略下面更多的县,一直到了那个时候。

召平见到会稽郡守项梁,就把从船上新写的一份委任状发给项梁,说:“您现在是会稽郡守,您看看这个吧,据我所知,上柱国的官儿,可比郡守大两级。”

项梁一看委任状,上面写着:“兹特委任将军项梁,为陈王上柱国。急引兵而西,击秦军于中原,脱孤于困厄”,落款是“陈王胜”。

项梁不知道陈胜已经死了(其实召平也不知道),于是很重视,连忙回家和项氏家族弟兄包括项羽等人拿着委任书认真计议了一番,觉得在东南割据自保,成方面一霸,这个想法太自私了。陈胜也是楚人,我们项氏族人应当同仇敌忾,与子同袍,赴汤蹈火、死无足惜地引兵渡江北上,解救陈王于孤危,邀战章邯于中原,书写一篇东南赤子的激扬史诗。

于是就在这二月,项梁、项羽就率领八千子弟,渡江北去。他们过江往北走了一百多公里又到了淮河。正要渡淮,淮河南岸有个东阳县(今盱眙,位于江苏省中部)城里,却跑出了一群“少年”,前来求见项梁。

我们现在得说说这些“少年”的故事。

这帮东阳县的“少年”,一贯在地方为恶,好勇斗狠、横行乡党、斗鸡走狗、违法犯禁是他们的特长。这不是说东阳县的“少年”特别坏,其实当时所有的“少年”,都是这样的。

秦汉时期的年轻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阳光男孩,一类是非常凶猛的两腿动物。前一类古人如何称呼他们,我没有研究,大约可以称为“子弟”。后一类则被古人在古书中专称为“少年”。古人写有很多《少年行》的诗,展示了这种“少年”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忙两件事儿:玩儿和犯罪。曹植有诗:“京洛出少年。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李廓《长安少年行》:“游市慵骑马,随姬入座车。苍头来去报,饮伴到倡家。”这都是玩儿,除了斗鸡喝酒,还嫖娼。高适《少年行》则说:“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这是赌博——而且家里还输不光,还到处打架杀人。王建《羽林行》:“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这是“少年”敢抢劫商人,晚上兼营盗墓的工作。还有少年勒索酒店老板的,杜甫《少年行三首》:“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李白《结客少年场行》:“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仍旧是这些“少年”杀人于光天化日之下。

总之,古书上的“少年”一词,专门就指现在所谓的“黑恶势力”了。

而当时各郡县的父母官大老爷们,则都是非常“正直”的整人专家,他们秉承了秦二世的“重刑主义”,把“少年”们处罚得太严酷了,“少年”们恨得眼睛出血,与地方官吏势同水火。

东阳县的“少年”们于是在陈胜起义后,也一起跑进衙门,杀了东阳县令,推举县政府的秘书陈婴做了县长(又是以官吏为反秦领袖)。

随即,整个县里聚集了两万多义兵,听说长江以南的苏州城的义军领袖项梁北上到了淮河了,于是,少年们和陈县长议论一番,带着两万人,出城投奔项梁义军,全部加入了项梁队伍。

项梁、项羽叔侄继续北上,随后渡过淮河,在这里,他们又遇见了英布的军队。

英布这人,生于六县(今安徽六安),脸上有疤,其实不是疤,是他从前犯罪时被刻的字。

当时档案制度尚未建立,也没有很污染环境的纸张制造技术,于是就流行在罪犯的脸上很环保地刺字,让他出狱以后从此带着档案走。上街、吃饭,都带着档案。刻完字以后,还要渍以墨,所以英布脸上的这些字都是黑的。

脸上刻字,这在今天固然是很时尚的文身,但在当时大约是一种耻辱,可是英布被刻完字后欣然笑了,说:“从前,相面的人说我‘当刑而王’,犯罪受了刑,然后就能为王。那应该就是这个吧,我快称王啦!”

他的狱友们听了,都笑这个乐观的犯罪分子。这话传到了监狱外边,大家也笑。像他这样心情爽朗豁达的人,一定是可以当个成功的贼吧。

英布被刻字,受了墨刑之后,就被地方政府送到骊山劳改。劳改期间英布不注意身心改造,专和劳改队伍中的豪杰交往,结为朋友。后来,他利用监管人员玩忽职守之机,和这帮劳改犯中的豪杰结伴逃脱,逃至长江边上的鄱阳湖为盗,算是群盗。

陈胜起义以后,英布作为盗贼首领,去见当地的鄱阳县县长吴芮,俩人说好一起叛秦。于是,鄱阳县的县兵和他的群盗聚在一起,手底下有了数千人的兵。吴芮县长为了加强联盟,还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了英布。

如今,陈胜在中原已经崩溃,英布和吴芮手下的数千兵当然抵挡不住章邯的攻势,改道向东远征。走到了江苏北部,淮河以北时,正遇上了从江苏苏州北上来到这里,日渐崛起的项梁将军。

于是,英布和吴芮,也投在了项梁的麾下。同时,一个具体名字不详的蒲将军,也带着部队来投到项梁的麾下。

随即到了四月,这时候,章邯的本部主力还在围攻中原东部临济城里的魏王咎及其相国周市,而项梁的数万军队继续北上,接近了彭城地区(江苏北部徐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