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楚汉争霸启示录

作者:潇水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8章

书名:楚汉争霸启示录 作者:潇水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2:37

范阳城里有个纵横家,名叫蒯通,这时跑去求见范阳县令。范阳县令替秦国人办事特别卖力气,因为修各种项目而征敛,征敛任务完不成的时候,就苛法峻刑相随,修理老百姓无数。

蒯通对他深施一礼,说道:“我听说您要死了,特意先来吊问您!”

纵横家都是这么先声夺人的,范阳令大怒,不待发作,蒯通说:“值得庆幸的是你遇上我蒯通了。”

范阳令不解,蒯通说:“秦朝的法律很重,足下担任范阳县令十年了,其中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法苛)。然而慈父孝子谁也不敢把刀子捅到您的肚子里报仇,原因是畏惧秦政府。现在天下大乱,秦的法令已经没法施行了,那么慈父孝子就要把刀子捅到您的肚子里以便成其孝慈之名,所以我来吊问您啊。如今诸侯反秦,武臣将军大兵将至,而您却坚守范阳,城中少年都争着要杀您,以献城投降武臣将军。您还是赶紧派遣我出去见武臣,我可以为您转祸为福,就在今天啦!”

蒯通的这些话,解释了上边说的楚地以及其他地区的“家自为怒,人自为战,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县令县丞,郡杀其郡守郡尉”的原因,是因为郡守县令对他们有刑杀的仇。并且,这种报仇报怨而杀其县令郡守,应该多是在县城和郡治城内发生,是城里的革命。这种城内的民众杀长官,以响应陈胜,是推动运动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范阳令吓坏了,说:“那,先生,您要怎么救我啊?”

蒯通说:“这个容易,您给我准备一封介绍信和礼物吧。”

于是,蒯通摇摇晃晃带着介绍信和俩跟班,出城去武臣军中,对武臣说道:“足下是要必须战胜然后得地,进攻然后得城吗?臣窃以为这个办法是错的。如果能听我的计策,可以不攻而得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定千里,您有没有兴趣啊?”

武臣一下子也哑巴了:“你……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蒯通说:“现在我们范阳县令应该整顿士卒以为守战,但是他怕死,又贪图富贵,所以准备投降,却又怕您因为他是秦所置的官吏,把他像前面您所攻下的十城长官那样诛杀了。然而,现在城里的少年也想刺杀范阳令,然后据城以抵抗您(这里却与对范阳令的说法不同,正是纵横家的变通之处)。那么,您何不给我一封侯印,命我去拜范阳令为侯,范阳令就献城归降。这样少年也不敢再杀他了(因为有您给他撑腰,他是您的属官了)。然后您命范阳令乘坐朱轮华轴之车,驱驰于燕赵各城外。燕、赵各城见了,就都会说,这是范阳县令,先降了啊,于是必然都乐于降了。燕、赵各城可以不战而降,这就是我说的千里之地可传檄而定也。”

蒯通用的正是纵横家的“势力互相牵制”的惯用思路,如果把武臣军视为一个强国,少年视为次一强国,范阳令是一国,这就是多国间的制衡的思路。纵横家就是利用多种势力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谋求自己的目标达成。

武臣本来以豪杰的数万兵和自己的三千军,攻下了十个城,有了乘胜之威,这时候对于余下的城池,就有了可以乘威而逼降之的砝码,而不要再采取硬攻和攻占后就杀其长官的做法。张耳、陈余提不出这样的想法,可见他们可能也不善于打仗。

武臣、张耳、陈余等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叫蒯通拿着侯印,回去找眼泪汪汪的范阳令去了。范阳令内有少年和慈父孝子们的逼迫,外有大兵压境,向前一步可得封侯富贵,向后一步刀子进肚,那也没有犹豫了,出城投降。

于是,武臣封这个范阳县令为侯。这就是陈胜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没有贵家族基因和种的范阳县令,也当了侯了。

随后,赵地很多其他城池的第一把手,看见范阳令已经封了侯了,乘着红轮子的富丽堂皇的车子,在各城池边上来回溜达,一想,哦,原来投降可以不死啊,于是不战而降者有三十余城。原赵国属地大部归了武臣。

陈胜派出的周文、吴广、周市等部将,在其他各个方向是怎么略地的,史书中没有讲,史书上只讲了武臣在赵国略地的过程,但这可以作为陈胜各部将在各原战国六国地区发展的典型例子。显然,当地的豪杰豪强和城内的反秦民众(如“父老”“少年”),都起了极大的作用。

豪杰、豪强地主,在赵国这里,显然是这运动的核心推动者和领导者。

赵国独立

武臣在张耳、陈余的帮助下,已经基本占据了原赵国地区,这时候,才是八月。

此时,张耳、陈余看到,当时陈王胜(这是时人对陈胜的尊称)派到各地略地的诸将,高高兴兴回来报功的时候,往往得到的是“人事主任”和“考核专员”朱房、胡武先生的谗言,特别后者的官名很气人,叫“司过”。最后,被硬塞了几个大过的有功之将多数竟被杀了。于是,张耳、陈余就劝武臣说:“陈王在蕲县起事,到了陈城就称王了,不是必须立六国之后。将军您如今以三千人攻下赵国数十城,独处在河北,不称王无以控制此地啊。而且陈王听信谗言,您跑去向他请示这事,保不齐就被他杀了。或者不如您就立陈王的兄弟(陈胜也是有兄弟的)为赵王,否则,就立个赵国王族之后为王。总之时不我待!”

张耳、陈余的意思是,赵国地盘很大,您已经得了它这么多郡县,那么这几个郡数十个县之上,应该再有一个统治者,进行统一管理,这就需要设一个王了。也就是从前的赵国之赵王,这样才能控制赵国。

武臣想了想,干脆立自己为赵王了。

武臣自立为王后,以张耳为丞相,陈余为大将军。所谓“王侯将相”,王的下面可以自置将相。随后武臣派人去陈城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陈王胜。

陈胜气得哇哇暴叫,当场下令去捉拿武臣在陈城里的家属,要把他们全杀了,然后就要兴兵北上击赵。

上柱国蔡赐忙说:“现在重点敌人是秦人,秦人未灭我们就以赵为敌,那就是又生了一秦啊。不如顺势就祝贺他,然后派他急引兵西向击秦。”

陈胜听了蔡赐的劝谏之后,觉得有理,于是按蔡赐的意见,把武臣、张耳、陈余的家属从陈城里捞来,软禁在自己的宫中,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以此讨好张耳。张敖则目前正在赵国带兵。

随即,武臣按照张耳、陈余的建议,又派人北上略定燕地。武臣派出部将韩广,此人是从前秦国上谷郡的卒史,这是郡守下面的属吏,级别比较高,秩是一百石,北上燕地(河北省北部含今北京市地区)。

韩广很厉害,在燕国短短一个月内这么一活动,到了下个月九月,于是又飞起了一个池中之物,韩广被燕国的“贵人豪杰”奉为了燕王。

韩广自做了燕王,武臣也气得哇哇暴叫。但是这能怪谁呢?你自立为王,别人也会效尤。

不管怎么样,河北大地,从前燕国、赵国两个国,都复立了,都有了王。只是暂时都不是旧王族的后人,而是布衣或官吏做了王。

第三章 二十三岁,项羽第一次杀人

项羽出道

八月份,武臣在赵国称王,九月份,韩广在燕国称王。而这时候,周文、吴广的两支西方面军还在略地西进,朝着中原西边的函谷关进发。

同在这个九月里,楚国的东南部地区,又出现了一个郡县杀长官事件。其实施者,正是我们大名鼎鼎的项羽先生。

项羽,名叫项籍,字羽,擅长举重运动,是个肌肉男,全身肌群发达,肱二头肌超有力,力能扛鼎,体魄高人一头,身长八尺有余,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四,是男模标准身高,魁伟壮大。

作为古代一位著名的肌肉男,项羽却非常斯文,跟人说话时“恭敬慈爱,言语呕呕”,都是温和的声音,很有教养。

项羽斯文,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世世为楚将的贵人家族,大约是自小受教育使然。但是由于莫名其妙的原因,项爸爸一直没有出现,而是项爸爸的弟弟——项梁叔叔,拉扯项羽长大。项梁叔叔对项羽的适龄期教育抓得很认真,首先是学文化课,但是项羽对文化课学习不够专心,背着背着就烦了。

于是,项羽就撇掉了书籍,改学习宝剑。但是抡了一段时间宝剑,终究还是没有达到剑随意动的水平,他就又放弃了。

项梁叔叔怒了,于是说:“干什么你都没有恒心!”

项羽却说:“学书(写文章)只是足以记记名姓而已,剑是一人敌,也不足学。我请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就搬出家藏的一大堆《孙子兵法》《太公兵符》之类的万人敌的大书请项羽学。项羽大喜,但是学了学,略知其意之后,就又不肯透彻地学完。大约项羽是有学习障碍,或者是不爱学。

项羽虽然不爱学这些东西,但是他的智慧与能力,却是很强,这位斯文肌肉男“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惮之”(司马迁语)。这个才气过人,倒未必是项羽说起话来文采飞扬、俊词飘逸,把人喷得理屈词穷、抱头鼠窜,居然吴中子弟都说不过他而怕了他。这里的“才气”,是很广义的,后来司马迁也说李广“才气无双”,但李广是个“口讷少言”的人,这个才气,主要还是指韬略、智慧和能力。

项羽最初是生长在淮河岸北的下相(江苏北部宿迁),但是项梁叔叔不小心杀了人,为了躲避仇家,就举家向南逃奔到了这长江以南的吴县(今苏州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