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世界全史之西汉史/巍巍强汉

作者:爱妻族 | 分类:奇幻 | 字数:6.8万字

第19章

书名:世界全史之西汉史/巍巍强汉 作者:爱妻族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35

太子虽然仁德,功绩不如刘邦,但是太子的忍让和大度让刘邦觉得自愧不如。刘邦手下尽是些武将,所以如果这些粗人谋反,大汉天下将会崩溃。而自己身边只有叔孙通等几位文人,制定王朝礼法,可能是一把好手。可是要勘平叛乱,心有余力不足。

自己建国之初制定的“休养生息”政策,可以在刘盈的在位时段得到最大程度的绽放,可是国家疆土的扩大却成了问题,不仅如此,身为女婿的冒顿单于,此刻也极不安分。

吕泽听完商山四皓的说辞,至宫见吕后,吕后至刘邦处按照四人所说声俱泪下泣诉,刘邦骂道:“我就知道这小子不行,还是他爹我自己去吧!”于是刘邦亲自带兵出征。

其实刘邦的气量要远大于他的曾孙刘彻,因为刘邦最终将自己的长子保全了,为后面的传承打下了基础,而且他也做到了在位的时候自己的儿子一个都没有逼死,所以刘邦确实是一个明君,只不过有他带来的汉朝的外交确实是一个渣渣。

刘邦在征英布的战斗中被打成了重伤,由于急于“衣锦还乡”,所以因耽于享乐加上不听医嘱,病情加重,当刘邦知道自己的命不久已,所以特别将戚夫人叫到了身边。

刘邦对戚姬母子的爱,从商山四皓的话可以看出来:「臣闻‘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指太子刘盈)居爱子(指赵王刘如意)之上’。」

汉高帝八年,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换立太子的愿望更加强烈,直到太子于一次宴会中请商山四皓出面相随,刘邦受到假象蒙蔽无奈地放弃了废立太子的想法,刘邦召来戚夫人,指着“四皓”背影说:“我本欲改立太子,无奈他已得四皓辅佐,羽翼已丰,势难更动了。”

说罢,长叹一声,戚夫人也凄楚不已,随后,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果不其然,刘邦不久就驾崩了,太子刘盈继位,为汉惠帝,吕雉升为皇太后,从这时开始,吕雉就开始了她为期十五年的执政,吕雉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戚夫人这个情敌囚禁起来。并且把戚夫人头发剃光,让她穿上囚服在后宫舂米干活。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了一首她创作的流传至今的诗歌《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可是戚夫人不知道,就是这一首歌,却把自己的儿子和自己打入了必死的境地。这时候吕雉还没有废杀刘如意的意思,可是自从这首诗歌传到他的耳朵中的时候,他不得不感到芒刺在背。

不得不说,戚夫人的诗歌做的非常好,形式灵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一个被侮辱与被伤害的弱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成为可以和《垓下》、《大风》媲美的千古绝唱。

可是本书是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所以我们也就不在文学上面多作评议了。毕竟一个历史方面的书籍,加上点文学方面的内容,显得不伦不类。

那么,赵王刘如意、戚夫人,以及审食其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请看下集:历史的谜案Ⅰ

27.历史的谜案Ⅰ

更新时间2015-10-5 12:01:52 字数:2380

当吕后听到那首着名的诗歌之时,勃然大怒,派人召赵王刘如意入京。刘如意这年不过十四五岁,虽然名为封国之王,实际上年幼识浅,凡事都靠国相周昌主张,本来吕雉只想杀死情敌,但是这个情敌实在是不太明智。

只是当年刘邦曾经郑重其事地向周昌托孤,吕雉征召了赵王三次,三次都被知道底细的周昌硬邦邦地拒绝了。吕雉只好先召周昌,再召赵王。刘如意不敢拒绝,果然来到长安。吕雉虽狠毒,刘盈却天性善良,无论如何都要想法子保全弟弟的性命,所以打从刘如意踏进长安地域的那一刻起,他就亲自出城迎接,并从此与弟弟同食同寝,使吕雉无从下手。

有一天刘盈外出习射,刘如意因为年幼无法早起,吕雉偏偏趁这半刻,派人毒死了如意。等到刘盈兴冲冲地回来,那温暖轻柔的床帐里只剩下弟弟七窍流血的尸体。刘盈虽敢怒但是不敢言语,毕竟大权还在自己的母亲手里,自己只有十七岁,怎么与位高权重的吕雉对立呢?

这就像以后我们讲的一位死在温柔乡里的皇帝,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权利,自己的权利都掌握在母亲手里,而自己的母亲的侄子(也就是他的表弟)正好是灭亡大汉朝的直接因素。

刘盈觉得是该反击母亲的时候了,所以他借助一个丑闻将审食其彻彻底底的“踢”了一脚。首先讲一下此刻审食其的身份,在刘邦死后,审食其的身份变成了首屈一指的权臣,就连樊哙也得让他三分。

刘邦驾崩后,吕后与审食其商议:“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于是秘不发丧,计划诛杀诸将。郦商知道后对审食其说:“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吕后才为高祖发丧,没有大开杀戮。

审食其的聪明无人可以出其右,吕后的心思他猜的一清二楚。在审食其的计策慢慢的加以采纳的时候,吕后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审食其知道外面还有至少五十万的大军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刘盈继位后,吕后掌控朝政大权,萧何继续为相国,朝政大事内决于吕后,外决于萧何。惠帝唯拱手。但汉初秉秦蔽,务在休养生息。国家基本上无事。惠帝二年,萧何去世。萧何去世前,惠帝临相国府问其身后安排,萧何推荐了齐相平阳侯曹参。萧何去世,曹参继为相国。

辟阳侯审食其是吕后心腹,依靠太后势力,为非作歹。刘盈捕审食其入狱。食其求告平原君朱建,朱建于是游说惠帝男宠闳孺,闳孺告于惠帝,审食其方得免罪。在此刻,惠帝和老太后吕雉的矛盾也已经暴露在表面了。

我们现在再回头辨认一下历史的真伪,看一看审食其是不是真正的不堪。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审食其这个人的底细是什么?

审食其是刘邦的同乡,沛县人。以舍人身份照顾刘邦的妻子儿女,渐为吕雉所亲信。刘邦自立沛公后,将父亲刘太公托付给兄刘喜和审食其。高祖二年(前205年)、汉王刘邦败于西楚霸王项羽,丢弃妻子逃走。刘邦之妻吕雉(吕后)、刘邦之父刘太公被项羽俘虏,审食其开始跟随吕后。之后、吕后、刘太公、审食其被项羽放回给汉王。

就在被捕的岁月里,刘邦不但不去救吕雉,更是在刘太公遭遇汤镬的时候,向项羽说:“你我为结拜之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不要忘了煮熟之后分给我一碗汤。”这让审食其甚至是项羽都觉得十分无语,但是在现代人看来这件事情刘邦做得也不太人道。

审食其在吕后身边帮助他们一家办事,所以深得吕后信任,这也是后世在他们中间传绯闻的因素之一,因为毕竟一有夫之妇和丈夫以外的男人(就算是男闺蜜也不行)有非常信任的关系,那也是不行的。

审食其和吕后两个人在敌营之中度过了两年时光,之后鸿沟和议,刘邦的亲属都被放回了汉王营中,而审食其则只做了一位五六品的官员,心里虽有不平,但是好歹也是位公务员编制的成员,所以有再多的怒火也不便直接发泄。

等到刘邦死后,由于刘邦生前给予审食其的官职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有些闲言碎语的就立刻兴起来了。而且在此刻有些跟随吕后和审食其他们一起被项羽抓住的官员,立刻将这件事情与吕后和审食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其实审食其和吕后本来没有什么,但是刘邦给予审食其的官职和刘盈给予审食其的官职和封号实在是太高了。一个和刘邦同乡的人,只是在后方做些安慰家小的工作就能获得这么高的官职,实在是让一些跟着刘邦出生入死的将军感到不平衡啊。

这些将军为了发泄自己的不平,再说了他们都是些武夫,所以没有脑子。听信了这群小人的伎俩,导致了吕后和审食其的关系变了味道。那么,审食其和吕后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首先可以排除吕后在205BC耐不住寂寞找审食其消遣这一套说辞,毕竟那时候战乱时刻,谁还顾得上寂寞,保住身家性命才是第一位的。“臭汉”一说是在汉景帝后期才真正的体现、到了南朝时期才得到真正的普及。

所以我们只能这样概括吕后和审食其的关系:吕后最信任的是审食其,因为在战乱的时刻,跑上跑下的是审食其,刘邦算得了什么呢?对于审食其,它最初是有愧于刘邦的嘱托,想死在项羽的面前,因为他没有保护好刘邦的家小;但是刘邦胜利以后,吕后就成了他的垫脚石和获得权力的基础。所以说吕后和审食其只是构成了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那么,审食其的真正人物形象是什么呢?他的“面首(男宠)形象”形成于何时呢?纵观历史,审食其其实就是一个汉惠帝、高后(西汉两个少帝,实际上都是孩子,所以只好以吕后的执政为主)时期的权臣,一个执掌朝政长达15年的权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