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的牵制政策失败了,但也向历史证明了他并非历史书上面写的那么懦弱,毕竟楚怀王深明大义,寻求解放的思想源远流长,这一点项羽不明白,所以他失败了。项羽分封,表面上看去论功行赏,但是实际上却是对原诸侯势力进行重新组合,对服从自己的予以分封行赏,并没有照顾原诸侯在本国的实力与影响。因此从一开始埋下乱源。而且他又拒绝了谋士自王关中的建议,坚决衣锦还乡。就在这一年,历史由秦王子婴元年变成了汉王元年,因为刘邦作为汉王有诸多的功绩,并且最终使人民获得了解放,所以用他的名义建年号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此刻汉元年二月,诸侯罢戏下,各回国。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以示再也无意东出,以麻痹项籍。看来本应封为关中王的刘邦,是多么屈辱的接受了这种封号。大家不要以为现在的巴蜀地区是天府之国,在秦汉时期,那儿就是一种荒蛮之地,毕竟蜀地的人民还生活在一种以打家劫舍为生的时代,所以刘邦如果没有汉中这个地方,实在是不好立足。所以他就请求项伯再帮他一次。项伯一看自己的亲家是这样的弱小,心里还有些小激动呢。他没有想到,吃软饭的都会逆袭的,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王权顶端的人物,即使是吃软饭的,那也可能是最终让你下拜的人物。
就这样,刘邦赴任汉王,可是不久他就找到了机会。同年五、六月份,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11月,刘邦乘机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重返关中,很快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籍,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籍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最终则陷入齐地泥潭无法抽身。这样给了刘邦绝佳的机会。
刘邦平定三秦之后,汉二年(205),刘邦准备东出与项羽争天下。他出关到陕,慰问那里的父老。三月,刘邦率军从临晋渡河,魏王豹将兵从。很快攻下河内,俘虏殷王司马卬,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到洛阳,降河南王申阳。这时有新城三老董公等挡在刘邦马前诉说义帝的死亡经过。汉王闻后,大哭一场,遂为义帝发丧,举哀三日。然后向各诸侯王发布项羽大逆无道的罪状,并以此为借口号召各诸侯王率兵与自己一起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从而正式拉开了四年楚汉战争的序幕。
刘邦这个时候准备起兵反抗项羽也是有够聪明,因为项羽此刻已经造下的业障太多了,他杀了秦国的有生力量,而且他杀死了子婴,他已经惹得天怒人怨,可是项羽在灭秦之后仍然不收手,还兀自做着老子天下第一的美梦。
紧接着,刘邦和项羽在彭城开始约战,可是刘邦不知道,自己身边还缺乏一员猛将,所以他在一次的失败了,因为自己的指挥和调动能力十分的差。到底这场战役的最终失败原因在哪里呢?
请看下集:鸿沟之约
=
14.鸿沟之约
更新时间2015-9-30 11:15:10 字数:2254
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乘项籍深陷于齐国,无力抽身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西楚都彭城。因为刘邦的过于自信,加上后来的战役没有牢固的中军大将指挥战斗,所以导致了最终失败。但是历史解释的很简单,我们接下来要探究它的更深层的原因。刘邦的一方的有利形势:
1.项羽陷于齐国不能自拔,倘若项羽不及时回援,彭城必然是刘邦的。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会体会得到。
2.刘邦的这次联军人数上面要略微超过项羽的军队,毕竟项羽只有四十万部队,在人数上要处于劣势;因为从项羽最后的战斗力量来看,项羽这次是必败无疑。
3.刘邦稳居汉中之地,而汉中虽不像关中那样富庶,但是总比荒蛮之地巴蜀强得多。毕竟汉中地区是张良提出来的,而张良那时的年龄也不过四十多岁,还没有到刚愎自用的年龄(谋士为五十岁,皇帝为六十五岁),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错误摆在面前。
可是大家不要忽略了项羽的能力,通过对项羽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军队其实内部有两大劣势:
1.项羽的指挥能力要优于刘邦,因为他文有范增,武有英布(因为脸上刺过字,所以又名黥布)、钟离昧等将领,可谓是万事俱备啊。
2.刘邦战队的的机动性不好,项羽战队的机动性非常好,所以最终总揽大局,将刘邦击败。
短暂的胜利是刘邦失去理智,天天与诸侯们喝酒庆祝。项羽闻之,急率轻骑兵3万回袭彭城,联军无备,一时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以汉为首的反楚联盟瓦解。
刘邦的力量经过彭城之战,大受挫折。同年6月,刘邦率部退到荥阳,一路收集败兵,并且派韩信在萧索之间击败楚国士兵,换得了喘息时间,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7月,一直负隅顽抗的章邯终于兵败自杀,刘邦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且在逃往荥阳前便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俘魏王豹,破代,灭赵杀陈余。
在灭魏王豹的战争中,刘邦在魏王豹的宫室中获得了一位绝代佳人,这个佳人的名字不见于正史,因为他的一生都显得很低调。这位佳人姓薄,后人都称她为薄氏,他后来的儿子更加出名,名字叫做刘恒,也就是汉文帝。
刘邦因祸得福,而更令他因祸得福的是另一件事情。公元前205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这是祸事,但是接下来的将是福报。
刘邦手下有一名叫陈平的谋士,这个谋士对刘邦说:“主公不需要抵抗,智取即可。现在项羽身边的谋事也只有范增一个人,而武将之中只有九江王英布、龙且、周殷、钟离昧和他是一心的。所以只要赶走范增、英布、龙且、周殷、钟离昧三人,剩下的就不足挂齿了。”
“但是项羽尊范增为亚父,这一点你看该如何破解?毕竟项羽视范增为最亲近的人,而且此人非常讲义气,对于手下兄弟也非常够意思,这件事情还是请陈平先生多多费心,多多筹划。”刘邦说道。
“这件事就交给臣下来办,主公只需做甩手掌柜即可。”陈平说道。
项羽的使者来了,刘邦叫人准备丰盛筵席,捧着佳肴正要进献,细看使者,故意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想不到竟是项王的使者。”便更换佳肴,改以粗食供项羽的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项羽,项羽就怀疑范增与汉有私情,渐渐夺去范增权柄。
范增感到了项羽的危险,毕竟项羽的脾性自己是知道的,所以说他只好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好自为之。请赐给我这把老骨头回归故里吧。”项羽允许范增辞归。范增启程,未到彭城,背上生毒疮发作而死。
范增的死,让项羽的右手被斩下,接下来就该对付钟离昧、龙且、周殷、英布几位将军了。项羽没了范增的劝阻,项羽果然对忠臣疑忌,致使忠臣纷纷离去,钟离眛也因此失去项羽的信任。
项羽此刻已经众叛亲离了。刘邦在陈平实行反间计的时候,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项籍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河南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籍南下。
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今江苏邳州南)。项籍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公元前204年7月,项籍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
此刻的刘邦,已经变得没有以前战斗力那么弱小了,经过几次的失败,他最终抓住了那个重兄弟情谊的项羽的软肋了。于是他准备和项羽的大军议和,从而展开了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一个问题:鸿沟之盟。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雎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公元前204年11月,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斩杀了项羽大将曹咎。
刘邦使用的计策十分的有效,不多时项羽已经陷入了刘邦的包围之中,但是刘邦先要一举消灭项羽的计策遭到了张良的劝阻,理由如下:
1.项羽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即使打败了他的队伍,那也只能说明双方是五五分成,你一半我一半。如果再想兴起大败项羽的军团,那恐怕还是需要兴起70万的大军,因为王翦灭亡楚国非六十万则不足以克敌,刘邦不如王翦,所以必须得有回旋之兵。
2.项羽的勇猛,是刘邦以及手下将领不能企及的,就因为如此,只能讲和不能再战。再战,汉王大军必然败退。
再将视线转到项羽那一方。项籍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籍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203年10月,项籍引兵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