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道是无晴

作者:那只狐狸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13 第十二章

书名:道是无晴 作者:那只狐狸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6:39

梅子七这句话,听来似曾相识,不枉师出同门。叶蘅早已习惯被误解,他并未出声解释,自去寻了地方坐下,漠然等待。

梅子七看着他的举动,惊讶道:“你这是……要等我师姐回来?”

叶蘅看了看他,不置可否。

梅子七紧皱着眉头,四下观察了一番:“那我可不管你了!你别告诉我师姐我从哪个方向走的!”

叶蘅目送他离开,却未见他消失于视野,反倒迎了他回来。梅子七一颠一颠地跑到了他面前,苦笑着道:“这位大哥,借我点盘缠呗。”

叶蘅无话。他身上并无多少银钱,但有件东西,兴许比银子更有用。他从怀里拿出了一支火信,递给了梅子七,道:“令师兄应该就在附近,用此传信吧。”

一见那火信,梅子七登时瞠目结舌。他顾不得质疑叶蘅是不是哑巴,急急问道:“你见过我大师兄?”

叶蘅无意隐瞒,点了点头。

“天哪!你……”梅子七混乱了一会儿,才组织出了要说的话,“见过大师兄,还没能摆脱我师姐——也就是说,你是自愿帮她的?”

被人这样问起,连叶蘅自己都有些迷茫。“自愿”么?他无从回答,只是垂眸。

梅子七见状,稚嫩的眉眼微微一敛,露了几分深沉精明。他蹲下身来,托着脑袋,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将叶蘅打量了一遍。他一笑,开口道:“真有趣。要是走了,怕是会错过什么呢。”

有趣?叶蘅不解他的意思,更不明白他的好奇从何而来。梅子七也不继续话题,笑吟吟地问起了无关紧要的事来。姓名、年纪、家世、师门、喜好……这般唐突的问题,叶蘅自然不会回答。他见梅子七无意离开,便收回了火信,沉默以待。梅子七不依不饶,换着法子套话,但终究没能让叶蘅松口。

聒噪与沉默之间,两人等到了傍晚,梅子七也没心思问话了,只是嘟哝着抱怨。到底他还是孩子,一日折腾,早已是又饿又乏。眼看忍无可忍,殷怡晴悠悠而来,不等梅子七开口,她便将手里的一包吃食塞进了他怀里。梅子七话到嘴边,生生咽下,赶忙到一边拆东西吃去了。

殷怡晴满意一笑,走到叶蘅身前,递上了一把长剑,一个包袱。包袱里装的,是匕首绳镖,衣服黑巾等,俨然是玄凰教的制式。叶蘅了然,沉默着点了点头,伸手接过。

殷怡晴在他身旁坐下,另取了一个荷叶包裹出来拆封,里头的糯米烧卖和半只烧鸡还冒着热气。她将食物捧到叶蘅面前,笑问:“饿了么?”

叶蘅没答话,取了一只烧卖,默默吃起来。殷怡晴噙着笑,凑近他一些,轻声问道:“你方才拿给我师弟的是什么?”

叶蘅不禁讶异,“你没离开?”

“只是多留了会儿罢了。”殷怡晴道,“别看我师弟年纪小,要论心机,十个大人怕都不及他。我知道他不会老实听话,但此去梅谷,快马加鞭,也须得一日。他不谙路径,身上也没有银钱,我料定他走不了。可是……”她顿了顿,叹口气,“我料不定你。”

叶蘅知她是在试探自己,便也无心回应。

“若你帮了我师弟,我岂不是功亏一篑?”殷怡晴知道他不会回答,径自接道,“我就想着多等一会儿,要是你果真帮了他,我就……”

叶蘅听到此处,停了咀嚼,转头望着殷怡晴。四目相接,殷怡晴心上一凛,打住了话题。那清冷眼神,淡然安定,亦无惧无畏。她知道,无论她下一句说的是什么,对他都毫无用处。她微微有些挫败之感,低头叹道:“我就只好再把我师弟抓回来……”

叶蘅闻言,抬眸看了看不远处欢快吃东西的梅子七,道:“缺了他又如何?”

“问题大着呢!”殷怡晴皱眉,反驳道,“我接下来要对付的人,聪明谨慎得很,未必能轻易接近。但对着一个孩子,任谁也会放松戒备。我师弟学过武,人又机灵,正是最佳人选。”她说着说着,语气里生出几分抱怨来,“总之,你先答应帮我的,可不能再帮着其他人破坏我的计划。”

叶蘅有些无奈,点了点头,应她一声:“嗯。”

这声答应,让殷怡晴展了眉头。她噙着笑,又将食物捧了上去,道:“多吃点。”

殷怡晴话音刚落,却见一个小小身影不知何时晃了过来。梅子七早已吃完了他的那份食物,眨巴着眼睛蹲在他们面前,一脸的兴趣盎然。殷怡晴只当他还没吃饱,不情愿地把手上的食物递了过去。梅子七却不动手,目光从叶蘅身上晃悠到了殷怡晴身上,而后嘿嘿一笑,起身自己玩去了。殷怡晴自然不解,但这小鬼狡猾,想来是问不出什么的。至于叶蘅,怕是了问了也无用。她只好作罢。

待吃过东西,三人各自换了衣裳。坟地之外,早已备了马匹。三人趁着夜色,往一处小镇赶去。这小镇离城十几里地,三人到时,寻了隐蔽的地方放了马匹,而后静待。

却说这小镇上,有一位乡绅,名唤孟觉生。他原是朝中太医,后逢外戚之乱,便退出官场,回原籍做了个大夫。如今五十来岁,尚未娶妻。他医术高明,又乐善好施,更收养了不少孤儿,在本地甚得民心。

今日,他接了个疾患,出诊至二更天才回家。镇上居民多事农耕,歇得也早,这个时辰,早已酣然入梦。路上一片漆黑寂静,随行的仆从小心地替他打着灯笼引路。

眼看就要到孟府时,却听女子的声音凄惶,声声唤着救命。仆从的步子当即一停,身子一绕,挡在了孟觉生身前,蹙眉细听。孟觉生也是满心惊疑,不知发生了何事。

女子的呼救声愈来愈近,惊恐更甚,满是绝望。小镇不大,有不少人被吵了起来,点了灯,开门查看。漆黑道路笼了灯光,渐能照见来人。

只见从道路那头,急急跑来一名姑娘,她一身褴褛衣裳,鬓发散乱,正是狼狈不堪。待她跑近些,众人才看清,她的背上还有一个七八岁的稚童。那孩子显然是吓坏了,双手紧紧抓着她的肩膀,满面都是恐惧。

一见有人,那姑娘欢喜不已,却不防脚下一个打滑,竟重重摔倒。她顾不得身上的痛楚,慌忙把那孩子护在怀中,用已然嘶哑的嗓音喊道:“杀人了!!!救命啊!!!”

随她话音,一个黑衣人飞身而来。从身形来看,应是男子无疑。他一身黑衣,黑巾蒙面,手中长剑寒光凛凛。这副打扮,自然不是好人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全无退让避忌之心,剑锋一劈,直向那姑娘的头面而去。

镇上民众见状,皆惊呼出声。眼看那姑娘就要血溅当场,一支长箭激射而来,直取那黑衣人的咽喉。黑衣人察觉杀意,忙收了手上招式,举剑一挑,将那长箭撩开。他略退几步,抬眸看时,就见孟府的大门敞开,十来个家丁提灯在外,其中一人手握长弓,正满弦而待。

眼见黑衣人退开,孟觉生急忙上前,扶着那姑娘,关切道:“姑娘莫怕。”

那姑娘惊魂未定,听得有人问她,情绪一动,竟是泣不成声。她怀中的孩童听她一哭,也随之哭了起来。孟觉生不禁义愤填膺,他厉声对那黑衣人道:“何方贼人?!王法之下,岂容你为非作歹!”

那黑衣人并不言语,从怀中取出绳镖,向前掷去,目标依然是那姑娘。孟觉生毫不犹豫地挡在了那姑娘身前,那无畏之色,正义凛然。说时迟,那时快,原本在孟觉生身旁提灯的仆从飞身而来,手臂一抬一挡,将那绳镖截下。与此同时,孟府门口那持弓之人释弦放箭,袭向了那黑衣人。这般情势,那黑衣人不得不弃了绳镖,闪身退避。镇上居民眼见孟府占了上风,也都弃了顾虑,纷纷从屋里取了农具厨刀出来助阵。群情激奋,又兼有孟府高手,那黑衣人自知不敌,寻了空隙逃离,藉着黑夜,匿去了身形。

众人欢喜不已,孟觉生亦露了笑容。他转身,扶起了那姑娘来,道:“姑娘,没事了。”

那姑娘哽咽着,连声道谢。忽然,她似乎发觉了什么,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她一把握住孟觉生的手臂,急切道:“孟大夫!你是孟大夫吧?!”

孟觉生微微惊讶,却依旧含笑,问道:“姑娘认得我?”

那姑娘点着头,道:“孟大夫不记得我了?我是贤益山庄的婢女,香雪啊!”

“贤益山庄?”孟觉生听到这四字,脸色微微一变。

“对啊,前月孟大夫你来过一次,是我为你引的路啊……”姑娘说着,又哭了起来。

孟觉生想了想,到:“看来此事非同寻常,姑娘你先定定心。如今到了我这里,就没人能伤害你。你先随我进屋,再好好将事情始末说与我听。”

姑娘满目泪光,只是哽咽着点头。她拉起那孩童的手,强撑着笑容,道:“小少爷,没事了,咱们没事了……”

孟觉生眉头一颤,打量了那哭泣不止的孩童一番,而后朗声道:“诸位乡亲回去休息吧,此事孟某自会妥当处理。”他说罢,又嘱咐家丁道,“阿祥,赶紧准备客房。阿瑞,你安排一下,今夜轮流在镇里巡逻,若再见那黑衣人,速速报官。”

众人领命,各自行动。无人察觉,那本还凄惶哭泣的姑娘,嘴角微扬,一抹笑意,极致狡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