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梆子老太

作者:陈忠实 | 分类:奇幻 | 字数:5.5万字

第3章

书名:梆子老太 作者:陈忠实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0:48

两个不是亲生的儿女和他们组合成一个新的家庭。这时候,胡景荣和他的梆子女人,从他们满意又不满意的生活里扬起头来,聆听一个陌生的名词:解放了……

二、“盼人穷”

由于土地的重新分配,由于彻底干净地废除吸吮庄稼人骨髓的苛捐杂税,由于人民政府颁布发展生产的政令,由于提倡男女平等,尊重女权,由于风调雨顺……梆子井解放后三四年间发生了——首先是经济上随之是精神上——惊人的变化。一幢幢新瓦房在荒园空院中撑起来了,一匹匹高脚牲畜从十里堡集镇上牵回村庄里来了,一个个光棍后生喜盈盈娶回新媳妇来了。梆子井村前的河川里,时时可以听见庄稼汉子粗声豪气的“乱弹”调儿。

景荣老五更是雄心勃发。他对老婆不能生儿育女早已死心,抱养的一双儿女填补了精神上和感情上的缺憾,重要的是新的生活时时刻刻在激发他大干一场的雄心。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世道呀!不怕财东欺侮,不怕土匪打家劫舍,不怕拉兵卖壮丁,不怕军马草料捐税……景荣老五心里说,庄稼人现时还操什么闲心呢?啥啥儿闲心也不用操念了!

只有一样:劳动生产,过好日月!在这样好的世道里,谁要是过不好日月,还弄得缺衣少吃,就不会引人同情反而要遭到唾骂了。

他分得一亩坡地,半亩水田,连同自家的土地算一起,有五亩地了。他把这五亩旱地和水田的庄稼,完全放心地交给梆子老太去务弄,自己重操旧弓,几乎一年四季都串游在熟悉的渭河北岸的棉花产区的乡村里。“嘣嘣嘎——嘣嘣嘎——”光滑的枣木弹花弓,在他怀里弹出流水般的音乐。直到他的腰包胀满,才在夏秋两季收获和播种的时月赶回梆子井村来。他心里有自己的算盘:先攒钱,后置买土地,人民政府的纸制钞票,再不用担心贬值罗!一般庄稼人手里有钱了,总是急于买地。他不急,想想吧,他买下的土地稍一多,梆子老婆就务弄不过了,就要把他的手脚拴到土地上去了,很难出门弹棉花挣钱了。他要攒钱,先盖一座三合院瓦房,住得宽敞舒服,再不必担心阴雨天漏雨滴水了。等到养子长得能扶犁耕地的时候,置田买地,那时他将是一户殷实的庄稼院的主人了。

“各家有各家的打算,咱有咱的计划。”景荣老五把他与众不同的打算,给梆子老太亮了底儿,自信地说,“你只管给咱把家管好,我在外乡弹棉花就放心了,甭看人家做啥!”

第二天,留下一厚迭人民币,交给梆子老太去保存,他背起弹花弓,雄赳赳地走出家门,又走出梆子井了。

收割麦子以前的漫长的春季里,小河川道两岸的乡村里,呈现着农闲时月的和谐景象。锄罢麦子以后,田间就没有什么大的活路了,棉花种得很少,整地花不了多少工夫,男人们各自寻找挣钱的门路,进城做工或者串游到外乡卖手艺去了。女人们从纺车下忙到织布机上,准备一家人夏季的衣服和拆洗已经脱下的棉衣棉裤。整个梆子井村,纺车嗡嗡叫,织机夸哒响,和谐而又优雅的农家三月。

梆子老太终于没有学会纺线和织布的技能。阿婆在世时,忙着领她到远处近处的山神古寺里去求神乞子,没有心思教她坐在纺线车前或织布机上学习纺线织布的兴趣了。

阿婆去世以后,她只好学会了简单的缝补手艺,勉强可以给景荣老五和抱养的儿女缝制针脚粗放(式样更谈不上了)的衣裤。她家的棉花,只好花工钱请旁的女人纺成线,再织成布,好在景荣老五一身好力气,弹花挣得不少钱,弥补了这个亏缺。

新社会所展示出的新的生活秩序,给梆子井村所有的庄稼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带来了好处。经济上开始翻身,人权上再不受保长和财东的欺侮了,梆子井村那几个活得顶窝囊的庄稼人,也敢于走到村当中的大槐树下,笑吟吟地说闲话了。而仅仅在两年以前,这个大槐树下的这块显眼的位置,是保长和财东的领地,穷人们望一眼也要腿脚发抖的。

好了,而后初晴不能下地干活的时候,庄稼人聚集到大槐树下来,说笑逗趣偏闲话,下棋“纠方”“狼吃娃”,尽兴地玩了。

所有别人能得到的好处,梆子老太和她的男人景荣老五也都得到了。可是……梆子老太不能生儿育女的缺憾却是无法解除的。虽然养子和养女已经高过膝头,毫不生分地唤爹叫娘,总不能融化她心里的那一块冰土地带。虽然阿婆已经过世,她依然忘记不了阿婆领她求神乞子路上的那种怨恨的眼光,令人寒心啊!虽然景荣老五现在雄心勃勃地挣钱发家,她却忘不了他在那几年间对她的冷漠和鄙视。她和人不一样呀!从她对自己也失去生育的信心以后,就自觉低人一头了!她在屋里和丈夫、阿婆说话,有一种无法克服的理屈气短的心情;在村里和老婆婆或小媳妇们说话,也是有一种无法排除的不如人的感觉啊!

这一年春天,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

河湾乡许乡长到梆子井村来,在村长胡长海的陪同下,亲自召开了梆子井村的村民大会,选举劳动模范。男人们围坐在大槐树的东侧,女人们围坐在大槐树的西边。妇女们扭扭捏捏,梆子老太则自觉地站在更远一点的地方。不料,快嘴二婶第一个发言,就提出了梆子老太,女人们纷纷表示同意了。解放后政府提倡男女平等,要把妇女从锅头、炕边解放出来,有好些女人听了只是笑笑,仍然心甘情愿地在锅头和炕头周围打转转,解放不了自己。可梆子老太早在解放前就和景荣老五平等了,一样推粪,一样挑水,一样叉开双腿站在耱耙上,抓住牛尾巴耱地……梆子老太当选妇女们的劳模,是当之无愧的。

“黄桂英同志,不简单哩!”乡长问清楚梆子老太的真名实姓,当着全村女人们的面,大声感慨地说,“旧社会妇女受三从四德的层层压迫,出门不敢扬头,进门不敢大声说话,整天围着锅头转。黄桂英同志能打破束缚,参加田间生产劳动,真个不简单哩……”

女人们纷纷把眼光朝梆子老太投射过来,惊奇的,羡慕的,盯得梆子老太不好意思了。她低下头,脸热了,心在咚咚地跳。许乡长的话像一把火塞进她的胸膛,全身都热烘烘的了。阿婆在世时,没有当面说过她什么好话,寡言少语的景荣老五也很少夸奖过她。许乡长——河湾乡十里八村的一乡之长啊,这样的大人物在众人面前夸奖她,她简直承受不了这样的意料不到的光荣呀!

“大家要向黄桂英学习!”许乡长向梆子井的所有到会的妇女号召说,“男子汉能办到的事,妇女也能办到——黄桂英同志已经做出榜样了。”

梆子老太扬起头,许乡长的粗壮的声音在大槐树下飞扬,男人和女人们扬着头,听许乡长要他们向她学习的话。晚霞是明丽的,照在树梢、房脊上,天空多么蓝啊!

“你要发扬成绩,起带头作用。”许乡长侧转过身来,瞧着她,“带动全体妇女,积极生产!”

梆子老太发觉整个会场里那么多男人和女人的眼光,都随着许乡长的眼光集中到她的脸上来了,像突然面对无数只强烈的灯光,不由地低下头……

许乡长临走给村长胡长海安排了几项工作,其中有一项照顾烈军属和孤寡老人的事,村长把它吩咐给梆子老太了,让她发动几个年轻姑娘和媳妇,给这些需要关照的人扫屋,担水,拆洗被褥。她受到村长的重用,满心喜欢地吆集起一帮年轻姑娘和媳妇,热热火火干起来了。那时既不要工钱,也不知道记工分,完全是义务劳动,乡亲情谊。解放了,人和人之间更加亲热了。

刚刚干了一晌,后晌没有人来了。梆子老太挨家沿门去传呼,一个个姑娘媳妇们不是躲开就是吱唔搪塞过去。梆子老太有点伤心,这个“带头作用”不好发挥哩……她终于从旁人口里得知,那些姑娘和媳妇,全是被亲娘老子或阿婆禁斥在屋里,不能出门了。

原因呢?少跟那个不生养的假婆娘在一起,那是灾星!似乎梆子老太不生育的缺陷也会传染给她们的女儿和媳妇,可怕!

这真是太可怕了!梆子老太身上的热劲儿一落千丈,气得浑身颤抖。怎么办?给人家军属和孤寡户拆洗的被褥,现在还晾晒在绳子上,后晌缝不起来,晚上让人家装老虎吗?“带头作用”得不到称赞,反要招人骂了。她去找村长,说明了原委,委屈得简直要淌眼泪了,胡长海一拍桌子,也生气了。这个梆子井村的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的唯物主义者,强烈地感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浓厚包围,鼓励黄桂英说:“甭灰心丧气!有共产党撑腰。咱能打倒地主、保长,封建脑瓜还怕破不开吗?我跟你一起去动员……”

给军属和孤寡老人的被褥总算在天黑睡觉之前缝好了。梆子老太回到自家屋里,抱着女儿痛哭起来了,眼泪像冒泉一样倾泻出来,浸湿了女儿的衣襟。阿婆死了,梆子井村这么多的女人,还是用阿婆的那种眼光盯她哩!许乡长大声豪气表扬她的话,并没有改变她在她门心目中的位置,还说什么向她学习哩!

她哭得伤心极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