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作者:不吃小南瓜 | 分类:悬疑 | 字数:3.0万字

第九章 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书名: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作者:不吃小南瓜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12-11 10:19

“快点写报告了!”

“什么?还去餐厅吃饭,时间不够怎么办?今天晚上争取就把报告写完!”

“刘成杰,去打包两份回来!”

“再买杯黑咖啡!”

当张硕确定研究已经完成,罗勇军迫不及待的催促起了报告,表现比张硕激动的多。

罗勇军也确实很激动!

张硕的研究实在是‘太大’了,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和模拟的偏差,他根本连想都想不到,他全程参与了研究工作,很清楚蕴含的算法逻辑有多精妙、偏差评估体系的含金量有多高。

这是一个能到实验会议‘大出风头’的研究。

明天是各个分区大规模审核报告的日子,中心楼的每一层、每一个房间、每一個会议室,都会有不少人。

到时候,他去交研究报告,先说起自己的组数据报告早早审核通过,再说一下手下博士生的研究……

“有面子!”

罗勇军想的眼睛直发光。

张硕感觉有些无奈,他本来是想暂时轻松一下,实验会议是在三天后进行,报告提前一天交上去也可以。

现在也只能先写好报告了。

张硕对于发布研究成果也很期待,他的期待可不是什么‘出风头’,而是研究成果被肯定,就能得到高能所的重视。

到时候,也许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支持。

等完成了所有的程序代码,还可以申请使用超级计算机,通过大量的运算得到实验和模拟的偏差分析结果。

针对单次实验的偏差分析,和大量粒子对撞实验数据输入到标准模拟程序的结果是不同的。

后者的目的是证明和模拟存在持续偏差,一定程度上,就能证明存在未知的物理现象。

前者只是单次实验,单次实验数据不稳定,无法证明存在未知物理现象,但是,单次实验的偏差分析结果,有时候却非常的直观,也就是存在直接的数据表现。

前世所做的单次实验偏差计算,会有两种非常直观的发现。

一个是固定方向偏差。

固定方向偏差,也就是出现带质量粒子运动轨迹偏向某一侧的现象,就像是受到了单侧力场一样。

这样的偏差往往幅度非常小,但只要出现就会让研究人员知道存在‘未知影响因素’。

第二种是区域性粒子断层。

在粒子对撞逸散范围内一个区域,会出现带质量粒子非常稀少的情况,而其他区域是正常的。

科学界对此做研究,出现了很多的理论解析。

《源点论》也是其中之一。

《源点论》对此的解释是,粒子对撞实验的过程中,粒子携带的电磁能量和其他基础力之间发生了某种关联作用。

后来有学者甚至认为,是电磁能量爆发瞬间转化为了引力,近而影响到了带质量粒子的轨迹。

……

当天,报告还是完成了。

报告并不是论文,对格式没有要求,也不需要写的那么精细。

本次实验是正负粒子对撞机实验基地和国内一些高校合作进行,实验会议录用报告的要求,就只是对研究做个大致介绍,真正的内容则要到会议上去发布讲解。

这也是给博士生一个锻炼的机会。

和粒子对撞实验相关,甚至是,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复杂数据计算挖掘等领域的研究,都可以拿到实验会议上发布,有价值的研究会被高能所收录,还会提供后续发布学术论文的支持。

第二天上午,罗勇军掐着时间去了中心楼。

各区数据组正忙于评审工作。

好多人都来到了中心楼,有的是集中在大会议室里,有的干脆坐在走廊里闲聊。

罗勇军碰到好几个认识的人,他主动停下来打招呼,笑嘻嘻的说起了自己的来意,“我来交报告!研究报告!”

“我们组评审早就过了,昨天就过了。”

“当然快了,我们是B区第一个交的,第二天就交了。刘烨刘主任还说,我们组的分析结果,比同治大学的田桂林组更准确!”

“我来交研究报告!我的学生有个大研究啊,我全程跟着一起做的……”

“乌拉乌拉~~~”

大家都看出罗勇军‘显摆’的意思,罗勇军也知道大家看的出来。但是,他依旧这么做!

罗勇军在一楼停了有半个小时,才意犹未尽的去了二楼找了廖振宇。

廖振宇是高能所‘杰青’级别的研究员,他的小组负责研究论文的收录和评审,他本人也会是实验会议上论文的评审专家。

廖振宇的工作地点是个大办公室。

罗勇军推门进去,第一眼就注意到了田桂林,疑惑的问道,“田教授,你怎么在这?”

田桂林正和廖振宇说着话,扭过头看到了罗勇军,脸色顿时由晴转阴。

他轻哼了一声没说话。

廖振宇看气氛似乎有点不对,主动开口道,“田教授是实验组邀请来的,后天的实验会议,他会担任评审。”

罗勇军用力撇撇嘴,也不在意田桂林的脸色,就直接说明了来意,“我来交研究报告。”

“博士生的?”

“对。”

罗勇军满脸笑容的说道,“我手下的博士,完成了个大研究。”

“这是报告!”

他说着把报告递了过去。

廖振宇接过来放在桌上,点头道,“那行,这是第三份报告,就第三个上去讲吧。”

“啊?”

罗勇军愣了一下,“不问问内容吗?不看看呢?”

廖振宇笑着解释道,“会议时间很充裕,而且总共也没几份报告。”

“额~~好吧。”

对于如此顺利的审核,罗勇军稍微有些郁闷,他本来还想了一大堆说辞介绍他们的大研究。

这下,没机会了。

等罗勇军离开以后,廖振宇好奇的问起了田桂林和罗勇军的矛盾。

田桂林道,“我就看他不顺眼。他们组交报告速度快就到处显摆。你是不知道,他那个样子……”

“惹人生厌!”

廖振宇笑着摇头也没多说什么,而是翻开桌上的论文扫了一眼。

这一眼,就惊住了。

“中心锚点连线分析数据模拟偏差?”

“数据模拟偏差?实验和模拟的偏差?我没理解错吧!?”

田桂林嗤笑道,“这个我知道。之前罗勇军说过,他们做了个实验和模拟偏差的研究,一个博士生的研究……”

说着摇了摇头,“太大了吧!”

他倒是没直接否定,而是凑过来看了一下,“中心锚点连线?应该是个算法吧?”

“我倒是要看看怎么做的分析!”

廖振宇也很好奇。

两人一起翻开报告,仔细研究起来。

报告总共有八页,一半儿是中心锚点连线算法介绍,一半是偏差评估的介绍,前者介绍的比较精细,后者则只谈了个大概。

等大致浏览一番后,田桂林直接判断道,“对比方法肯定有问题。”

“这个算法倒是有点意思,用对撞中心数据关联其他实验数据,像是从对撞最初,延伸到粒子和能力的逸散。”

“如果考虑的比较完善,还是能够关联到的。”

“但是,和模拟对比就不太可能了,用了一个所谓的‘偏差评估’,感觉,实现不了!”

“也不可能实现!”

廖振宇点点头,他也持有同样的看法,“研究方向很有意思,算法也很不错,但实现太难了。”

“实验数据本身就有偏差,用一个评估的算法去做实验和模拟的比对……”

“太复杂了!”

“我觉得,研究方向也许是可行的,但内容可不是博士生能做出来的。”

“如果真能做出来,最低也会是个杰青级别的项目,甚至说,会是一个科研机构倾尽全力,花费几年才能完成的研究。”

“问题是,实验和模拟对比的分析,不知道能有什么用。”

他说着摇头道,“这种项目根本申请不下来。”

田桂林笑道,“也不能完全否定。这个中心锚点关联的算法,看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到时候,就看是不是完善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