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作者:不吃小南瓜 | 分类:悬疑 | 字数:3.0万字

第五章 有时候谎言真能帮到人!

书名: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作者:不吃小南瓜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1 10:19

“把前世的知识拿来用,也能算是我自己的成果……”

“换句话说,只要完成这个世界所没有的研究突破,哪怕是抄袭过来的,都算是我自己做研究取得的突破?”

张硕顿时眼前一亮。

虽然只是个任务难度评级,他却从中洞悉了系统的内在机制。

首先,系统不是跨世界的。

系统中建立的科研任务,其难度评价和研究难度关联,而不会关联到‘想出来的难度’或者‘对学术或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心锚点连线算法没什么难度科研,只是一个简化计算量的方法而已。

其所关联的‘偏差评估体系’,难度能够达到C级水平,但最关键的不是难度,而是‘怎么想出来’。

像是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想当了地面有引力,从而促进了基础力学的发展。

如果以系统的机制,给最初的思考本身做出個难度评级,也许只能达到D级?

因为,‘想到’不会归在难度系数中。

另外,有些小的研究会对学术或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些高难度的研究,也可能会没什么实际意义,只能被束之高阁。

系统任务的难度评价机制,关联的只是‘研究难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无关。

“所以说,系统也是很古板的。”

“像是个冰冷的机器,只是以固定的内在逻辑运行……”

张硕倒是放心了。

同时,也对于研究更是期待,完成D级以上研究任务,都是有科研币奖励的。

科研币,可是好东西!

他沉下心来,使用了‘低保’获得的科研币,快速进入到科研模式,并顺着脑子里的思路写起了主算法框架。

实验数据偏差分析,会是一个在主算法支持下重复性运算的程序,每一次重复性运算都要和粒子对撞的理想模拟轨迹进行比对,并利用‘偏差评估体系’进行评估。

模拟轨迹,是粒子对撞所形成的理论上的完美状态。

那是最理想的情况。

真实的粒子对撞实验,受到环境因素、碰撞位置、能量差等方面的影响,所形成的粒子逸散轨迹图像和模拟轨迹存在偏差。

正常来说,只要进行的实验次数多,数据足够多,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图像总会无限趋近于模拟形态。

问题,就在这里。

前世的粒子对撞实验分析就发现,不管输入的数据量再多,所形成的图像也不会无限趋近于模拟形态,而是在一个固定的偏差数值上下徘徊。

这就是带质量粒子的轨迹偏移问题。

张硕研究分析算法的目标,就是想去分析实验是否出现带质量粒子的轨迹偏移问题。

相比超大型的粒子对撞机,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性能并不高,进行的实验规模相对也比较小,所得到的分析结论偏差也很大。

但数据再少,也可能会发现信号。

他的目的不是证明存在轨迹偏移问题,就只是想进行一次分析,希望能找到‘可能的信号’而已。

这很重要。

前世和今生所在的世界非常相似,但一些研究方向和内容上还是存在差别,就像是一些物理理论中的平行世界。

平行世界的物理规则是否一致?

想要继续验证‘源点论’,首先必须要确定物理规律的一致性。

这也是研究的一环。

当张硕全心投入到算法研究工作中时,罗勇军已经完成了报告,他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不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做了简单的排版,点击了打印按钮后,他才轻呼了一口气,抬头就看到刘成杰站在张硕身后,张硕则是对着电脑敲个不停。

他带着好奇走了过去,看到张硕正在写代码。

伴随着键盘‘嗒、嗒、嗒’的响声,一行行代码快速出现在屏幕上。

那个流程、那个速度,仿佛根本不用思考,却比照抄都还要快一些。

“太专业了吧?”

罗勇军的表情有些夸张,他也在后面看了好半天,忍不住问出口,“这是什么?”

张硕手指的动作停住了。

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让浑身骨头感觉僵硬,他做了两个扩胸运动,左右手互相揉着手关节,才转过头解释道,“设计个算法,对于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什么?具体说说。”罗勇军顿时来了兴趣。

“是这样的。”

张硕点击鼠标,找到算法框架界面,然后扭过椅子,简单解释道,“这个核心算法,会对于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

“在进行分析评估后,每一个路径上,会和粒子对撞实验的模拟形态做对比,就可以分析出偏差。”

罗勇军半张着嘴,不理解的问道,“分析实验和模拟的偏差?为什么?”

“也许会有发现呢?”

张硕反问了一句,继续解释道,“受到环境因素、碰撞位置、能力差等方面的干扰,实验所形成的真实图像肯定和模拟状况存在偏差。

“但是,每一次实验的偏差有多大,据我所知,从未有人研究过,能找到都是电脑模拟的理想状况。”

罗勇军皱起眉头思考了好半天,抓住了个关键问题,“运算量会很大吧?”

“我想了个方法。”

张硕指着屏幕上的算法框架图,“从中心数据出发,一条条做瞄点连线,就可以把所有位置的数据联系在一起。”

“中心的数据分析对比复杂一些,边缘的数据只需要代入就好了,这样就能大大减少运算量。”

罗勇军用力抿着嘴,思考着点点头,忽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希望能在学生的研究上进行指导。

可是,完全不懂啊!

他觉得自己能听明白已经很厉害了,旁边刘成杰干脆摆出一副‘你们在说什么,我完全不理解’的样子。

“这才是正常的学生。”

罗勇军感到欣慰,但还是觉得应该说点什么,以便能展示出博导的正确姿态。

他快速转动大脑,还用手挠了挠头皮,结果一用力抓下了几根头发。

他顿时眼前一亮,开口道,“要和模拟作对比,对吧?模拟程序部分就不用想了,我可以帮你向上申请。”

“这种程序,实验基地肯定有。即便申请不下来,做对接也没问题。”他说完补充一句,“你自己写出来的,只能是理想的模拟程序。每一次实验不同,模拟程序也会有差别。”

张硕点头道,“有这次实验的模拟程序就最好,这样一来,对比结果也能更准确。”

罗勇军对自己能帮上忙感到欣慰,他也露出了笑容,继续问道,“还有,就算尽量降低计算量也还是很庞大,对吧?”

“对。”

张硕用力点头。

罗勇军继续道,“几天时间,想完成程序设计不太可能。”

“你先完成主框架算法部分,可以当一个实验的研究成果,再写个介绍性质的报告。”

“这次的实验会议有论文审议,可以先提交评审,如果高能所这边感兴趣,会催着你完善算法程序。到时候,也许还有经费拿。”

“不行的话也能当个实验成果。审核通过会归档,算做实验论文,后续也可能会对外发表,对你个人是有好处的。”

张硕想了想,问道,“如果高能所这边不感兴趣,我完善了程序以后,能不能申请使用大型计算机验证结果?”

“超级计算机是不可能的……”

罗勇军用力咧咧嘴,他就只是个普通的数学教授,可没本事申请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的算力都是钱,启动运行就是一直在烧钱,不算硬件的损耗,只是常规运行状态,一天时间就能烧掉的几万、几十万。

他继续说道,“不过我可以帮忙向学校申请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服务器。”

“服务器的算力差一些,但运行时间长一点,也许也可以吧?”

张硕点头,满心诚恳地道,“谢谢罗老师。”

“不客气。”

罗勇军轻呼口气,笑道,“不管怎么说,我是伱的导师,帮助学生是我的分内工作。”

……

罗勇军拿起打印好的报告离开了,办公室就剩下张硕和刘成杰。

张硕正打算继续做研究,就见刘成杰拉了个椅子坐在旁边,满心复杂的开口道,“张硕,你怎么……这么厉害?”

“额~~~”

张硕沉默了一下,总觉得刚才的问话怪怪的。

刘成杰继续道,“我的意思是,你看,你能和罗老师一起工作、讨论问题,而且还能做这种研究……”

“我刚才看了半天,感觉你就是专业的程序员,而且还是很厉害那种。”

“这个啊~~”

张硕靠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犹豫着说道,“可能是我比较努力?”

“努力?”

张硕转过头,说道,“你看,我一直都在工作,都在做研究。”

“也对。”

刘成杰想想确实是这样。

在办公室里,张硕就一直在工作,而他自己空闲的时候,要么就找找电影看,要么就扫上几眼新闻。

即便是工作的时候,走神也是常有的事情。

“那我怎么才能做到你这样?努力就行吗?我怎么感觉,再怎么努力,短时间也做不到?”刘成杰继续追问。

张硕上下打量下刘成杰,肯定的点头道,“我觉得吧,努力肯定是有用的。”

“多花时间学各种知识,多思考,我们学数学,最重要就是思考。”

“一个问题想不明白,就一直想……”

“世界上的大部分研究,不都是这样做出来的?你不比我差,肯定行的。”

他说着满脸诚恳。

“真的?”

刘成杰开心的笑了,他狠狠的一挥手,“行!我听你的,我也去看书!”

他动力十足的走回座位。

张硕用力抿了抿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心情都跟着舒畅很多。

谎言,有时候真能帮到别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