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NBA:执教湖人从鲨鱼离队开始

作者:昇伯 | 分类:体育 | 字数:3.4万字

第2章

书名:NBA:执教湖人从鲨鱼离队开始 作者:昇伯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53

梦里的和现实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总想上学。就是因为受不了总做这种梦。 当我把稿纸在桌子上一摊时,一切就都变了。我还是喜欢用笔写作,可不知道是太懒还是坐在电脑前能一边上网一边写,更多的时候我是坐在电脑前敲出字来。算起来,我一天时间有1/2都是坐在电脑前。 我好像已经不适应在家里的老写字台上,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摇滚歌曲一边写东西了。写东西总需要气氛,可这些气氛离我有点太远了。 我也不知道我现在适合什么样的气氛,喜欢什么样的,可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陌生了。陌生到我一沉浸到其中就坐立不安的地步。 那墙上贴的贴画都是我一张张精心挑选的,还有乐队的海报。它们曾激励过我的梦想。当我以前总感慨怀才不遇时,我就常常盯着它们看。 人总是要有点理想。那时我就特喜欢“愤怒反抗体制”的主唱Zack.De.La.Rocha,我还亲过他的嘴唇,想以后就要找这样的男人。 而我永恒的女神Courtney.Love永远张着红唇,坦露着她美好的胸脯向我微笑着。 当另一个夜晚我再次梦到了学校,并清醒地意识到我很很多人都失去了联系时,我在痛苦中久久不能自拔。那些见证我过去的人,你们都在哪儿呢?现在过得好不好? 这些疑问绞着我的心,它让我感觉我像活在一座孤岛上。不要提三、四年前的朋友,就连我当初在写第一本书时的很多朋友,现在都不知道哪儿去了。 我在我家换过二次电话号、我自己又换过一次手机号并搬到外面住了以后,就不再指望那些人能突然出现在眼前或电话机的另一头了。 有时候想想我为什么是一个念旧的人。 说真的我可能真的是一个不时髦了的、怀旧的人。 我总是能记清和每一个人交往、接触的过程,某些人太迅速地划过我的生命,一旦他出现,稍加引导我也能立刻想起他来。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很孤独,而且越来越孤独。 曾经听过的音乐就像是曾经的情人,回头再听总有一丝感慨。 我是不是老了? 是不是只有老人才怀念过去? 不。 我从小就这样。 我说过,我是个活在过去的人。 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5、6岁吧,我走在一堆高高的土堆上面,下面的大人说我像是“小大人”。我想当时她看到的我的面目表情就应该是“惆怅”。 在我很小的时候在某个地方和朋友们玩过粘土,过一段时间我经过那里已经再找不到粘土,我就很失落,很难受。 这种性格发展到后来,我就觉得我是一个找抽的人。 这是天生的,并且无能为力。 我觉得我写的这些完全就是“墓志铭”,可是当我躺在床上,别叫醒我,让我去做梦。 一做就做梦到学校的恶梦。 睁开眼又是另一场恶梦。 我就活在这种双面恶梦中、喘息着,不到死的那一天,欢乐和痛苦总是如影随形。 哦,我厌恶我自己。 甚至在说这话时,我也很厌恶这种语调。 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词:冻结。 5 我再次回到了17岁的时候,——睡不着,半夜爬起来写小说。这是我此时唯一能做的消遣,也是唯一能干的事。 就像17岁的时候,我打开收音机,坐在桌子旁开始听广播。就连广播都没变,还是伍洲彤的《零点乐话》。 今天是十一月十三号,天有点冷了。这一个月过得可真漫长。 我总是写着写着就不知道怎么写。 6 最近我经常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已经不正常了。我可能再也回不到过去。 我想我有必要看一下心理医生,可心理医生也应该不会了解我。 我有些害怕。因为这是我一个人面对,无论如何,只能由我一个人面对。 我对自己说,坚持住,不能死,更不能疯,A对我说,为什么你年轻漂亮又有才华,却无法一个人活下去?到底有什么事改变了你? 我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莫名流下眼泪,无法解释为何喜怒无常经常没有来由的脾气暴躁,我无法解释我的悲观。我试图分析我到底是为什么变成这样的,是什么事情改变了我的本性? 7 “林嘉芙”是我为《北京娃娃》里的主人公取的名字,这本书里的“我”也叫这个名字。第九章里的人物也出现在《北京娃娃》的第一章,出于连贯,那段我没有删去,不想看的人可以自动略过。 小说里的人物大部分名字都经过改动,在小说里他们都变成了新的人,对号入座我可不答应。也是在写小说的过程中,我才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当年我最喜欢的在我的文章里干巴巴的,这么多年看回来那个人真让我鄙视,而那个我不在乎不经意错过的,却逐渐凹现逐渐清晰,可惜他是既存在又飘远。 要说的是,我不同情任何人。除了街上推着小车卖杂货以此为生的老头老太太。 也就是说,我同情任何人。同情“我”,同情“你”,同情每个人看不见的“小”。 8 这本书是和《2条命——世界上狂野的少年们》同时进行的,写了大概2万字的时候,我停了笔,专心创作《2条命》。那时候我对于此书比《2条命》有着更漫长的创作周期毫无预感。《2条命》写完后有一年时间,我没有写任何小说,只是周游各地,忙着谈恋爱,偶尔写诗。时间还挺好打发的,我恢复了正常作息,疯狂或者说是平淡地度日。总之一句话,《2条命》给我带来的种种愉悦和阴影都被我抛之脑后。 无法被我抛之脑后的是我曾经的记忆,好像总有什么在呼喊着我,原来就是这本被我弃之一边刚开了个头的小说。我也想借此整理一下我的心路历程,也就是小说里的“我”的心路历程。作为经历,它在十几年前就已成形。作为小说,它也是必须要走过的一步。在我写过了前三本长篇小说以后,应该给它们再补上一个开头了。“林嘉芙”不是从天而降,不是凭空出现,她曾经是真实的我,被我甩到过去的不堪回首的我。我一直在回避写她,但这本当时未完成的书在呼喊着我,希望它能带我重返过去,帮我解开那一个个的迷题。 我战栗不安,像见了鬼。尤如翻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以往的岁月震惊了我,即使这本书里写的也就是普通平凡的初中生的噩梦——每个人记忆里都有的或多或少的噩梦。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把文中主人公的变化和与变化作斗争的过程纪录下来。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真希望能还原生活,可在我试着写了几章之后,就发现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这是一部以人物为原型的自传体小说,但许多对话都是我编出来的。大的事件我记得很清楚,小的细节就流失在记忆的黑洞里了。这倒符合了“虚构”——更有文化的人都说这是小说的基本要素。那就算我歪打正着吧。 最好有录像机和日记把当时的全部都不偏不倚地记录下来,可惜当年的日记和作品已经已被销毁。现在的我离这本小说里的“我”太远,我可能再也回不到过去。如果能够重返过去,也许我就能改写结局。 9我梦到了文中的贺维特。我跌跌撞撞地跑到一条江边或者是海边,发现他坐在一座山洞后面静静凝视着海面。那种专注神情令我很感动。我走到他身边坐下,短暂的对视我们就懂得了彼此的想法。那种在现实中无数次被打乱被纷扰开的心灵相通。 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有傍晚时分漫天的红色彩霞和圆圆的夕阳。我轻巧地走下台阶。 红孩子 第二部分 第一章 青苹果乐园(1) 1990年的夏天,是我刚到北京居住的第一年。安顿下来后,父亲着手为我找一所小学。在农村,我读到小学二年级,农村上学晚,一般小孩7、8岁才上一年级,而我6岁就上学了,父亲是怕我如果有一天来北京上学跟不上进度需要留级,于是让我早上了一年学。 有一天父亲给了我几张卷子,是附近一所小学的考试卷,我不知道其中事关重大,就随便瞎填了一些,父亲也没问我空着的是不是不会做就交到学校,理所当然他们没有收我。其实那些试题我都会做的,鬼使神差我没有当一回事,于是父亲又带我到附近另外一所小学去考试,就是那所玫瑰学校。我和一些补考的小学生一起做期末考试卷子,他们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们。数学题很简单,都是我在乡下时学过的,而语文就不一样了,我们的课本不同,试卷上的题有些我根本没学过,于是我只好空着。 父亲骑自行车载我回家,我用手围绕着他的腰,身上的裙子被风吹动着一角。记忆里,这是我和父亲少有的亲密景像。那天仿佛就是昨天,父亲骑自行车载着小小的我,我一路睁大眼睛看着还不熟悉的街道,一切都新鲜而亲切。那天是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和白色的长筒袜,阳光是那么灿烂,我不由得用一只手遮在眼前。父亲问我考得如何,我说,应该还不错吧。 后来得知我数学考试得了99分,而语文只得了七十多分。玫瑰学校收下了我。数学老师对我说,没想到你数学还不错,基础学得挺扎实的。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大概五、六十岁的老太婆,头发花白,戴一幅眼镜,快退休了。她的气质很文雅,身材消瘦,经常穿浅色衣服。她的经典形象是手里抱一摞卷子或书,步履蹒跚地走在校园里。 她的办公室是老式建筑,可能是苏联那会儿建的。三、四屋的小洋楼,大大的玻璃窗,有干净、明亮的楼道。楼下便是校园的走道,平整的水泥地,两旁是松柏成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